《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簡介:政治體制上的變革是唐宋之際社會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政治體制上的變革是唐宋之際社會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書以中晚唐、五代、十國、北宋前期作為一個唐宋變革期,在這樣的時空之內觀察樞密院的發展變化,探討唐宋之際中樞體制的演進。在此期間,樞密院從最初的內廷傳宣之職,走向外朝,成為最高軍政機構。人選上,從宦官獨占,經歷文吏、文士與武吏、武將的雜糅競進,到文臣獨攬。中書、樞密的關係經歷了從宰樞合一到二府分職,二府對舉文武大政格局確立。本書對以上過程做了細緻的考察,但避免將制度變遷看作是直線、漸進的過程,充分注意到唐宋之際社會變革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作者

李全德,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唐宋政治制度史。

書摘

第一章內樞密——樞密使的唐朝形態
始置於唐代的樞密使和樞密院,歷五代至宋而發展成為最高軍政機構,與中書門下對掌文武大政,形成二府制,並深刻影響了此後數百年數個政權的中樞體制。本章對樞密使的討論首先從正名開始,認為“內樞密使”與“內樞密院”才是唐代樞密使、院的正式名稱。“內樞密使”與“內樞密院”不管從職能,還是地位上看都與宋制迥異,站在二府制的立場上看,可謂是樞密使的唐朝形態。
一、唐代樞密使的設定
關於唐代樞密使一職的初置,五代、北宋所修之兩《唐書》、兩《五代史》均無明確記載。對此宋人葉夢得曾有解釋云:
樞密使,《唐書》、《五代史》皆不載其創始之因,蓋在唐本宦者之職。唐中世後,宦人使名如是者多,殆不勝記,本不系職官輕重,而五代特因唐名而增大之,故史官皆不暇詳考。據《續事始》云:“代宗永泰中,以中人董秀管樞密,因置內樞密使。”《續事始》為蜀馮鑒所作也。
葉夢得認為樞密使本為由宦官所任眾多內諸司使之一種,“不系職官輕重”,故不為當時史官所重,而後來史官無所依傍又不暇詳考,因而諸書皆失載其創始之因。……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論自由》
《君王論》
《政府論》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
《對話中國模式》
《公共行政學》
《對話美國:談天說地看細節》
《五輪書》
《世博讀本》
《行政領導學》
《中美關係-透視大國隱形戰爭》
《中國大趨勢》
《比較政府與政治》
《無所畏懼:羅斯福重塑美國的百日新政》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歐洲一體化與全球政治》
《帝鑒圖說》
《建言中國改革》
《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
《政壇魔咒》

《蔣介石大敗跡》
《東北亞地區合作的制度分析》
《腐敗與反腐敗》
《新疆生態移民研究》
《科學發展觀的多維視角》
《逝去的範式:反思國家理論》
《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我向總理說實話》
《重新認識毛澤東》
《涉外行政管理教程》
《我國政府社會治理制度改革研究》
《地緣政治學導論》
《夏老漫談》
《宋朝階級結構》
《世界著名華人街區—唐人街》
《族群政治》
《和而不同》
《在法國的外交生涯》
《交流學講章》
《中國公共政策》

《形勢與政策》
《晚清政治革命新論》
《地方政府學概論》
《西方六國權力制衡機制通論》
《紅岩檔案解密》
《清代八旗子弟》
《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
《日俄四次密約》
《人民·民族·國家》
《中國幫會史》
《帝范》
《政治人類學導論》
《真實的謊言:戰爭的藉口》
《圖說政治學》
《宋代的家族與社會》
《毛澤東的美國觀》
《巴西現代化道路研究》
《中國社會救助報告》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
《開創—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史話》

《民國十大秘案》
《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
《公共管理方法:原理與案例》
《制度變遷、公共選擇與和諧發展》
《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托洛茨基親述十月革命》
《草根,不主義》
《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不折騰:中國的態度、全球角色及別折騰》
《國學中的旁門左道》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日本變“天”: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
《輝煌的三十年》
《圖說中國共產黨章程》
《電子政府管理》
《西方行政制度概論》
《政府組織行為學》
《圖說科舉制度》
《大國鏇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