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黎氏家族組成帝堯後裔為主。九黎和三苗,都是在中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5000年以來,跟中華民族的關係至為密切,到了今天,更早已彼此融合為一體,不分彼此。

基本信息

九黎後裔

黎
所謂“九黎”,根據考證,是少昊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關於他們當時的活動情形,《國語》《楚語》的一段記載,可資參考。《楚語》指出:“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這段記載的註解上並且說明所謂“九黎”是:“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
自古以來,九黎的名氣既然如此之大,那么,黎氏家族究竟跟九黎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根據《風俗通》的記載,九黎的後裔之中的確有人以黎為姓。然而,整個黎氏家族,最主要的組成分子仍然是上古聖君帝堯的後裔,絕大多數的黎姓人,都是最為光彩的炎黃子孫。
黎
原來,距今3000多年以前,在殷商的眾多諸侯之中,有一個黎國。這個國家到了周代初年被西伯所滅,變成周天子名下的領土。當時,周武王大行封建制度,就把這個地方分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沿用黎國的名稱。因此,黎侯的子孫後來也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黎,使得黃帝的子孫之中,在3000年以前便已經有了以黎為姓的人。
關於黎氏的這段古老源流,許多有關的姓氏古籍都有記載。譬如,《姓纂》指出:“黎侯,殷周時國,周初為西伯所平,後武王封帝堯之後於此,因氏”;《路史》也指出:“西伯勘黎,武王后以封湯後,黎候豐舒之後有黎氏,犁氏”。
當初黎國的所在地,根據考證,是在現在山西省長治縣西南。換言之,黎氏的最早成長溫床,也就在這個地方。
由以上的分析看來,黎氏,真是一個有源有本,歷史悠久而光輝的家族。

鮮卑人後裔

黎
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亂華時期,黎氏除了帝堯和九黎的兩支血緣之外,又有了第三支“人馬”的加入,那就是《魏書官氏志》所說的:“素黎氏後改為黎氏。”所謂素黎氏,是當時自北方入據中原的鮮卑人。因此,黎氏家族的組織情形,可說是十分龐大的。
在早期歷史上,黎氏表現得比較岑寂,除了南北朝時的北周有一位官拜車騎大將軍,並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而見稱的黎景熙;以及於唐玄宗時官拜京兆尹,顯赫一時的黎乾之外,具有特殊優異表現的黎姓人家,並不多見。
宋、明以來的1000多年以來,情形可就完全不一樣了,整個黎氏家族人材輩出,表現可圈可點,使得黎氏的聲名,盡人皆知。
另:舊稱“挽黎”。泰國北部城鎮,黎府的首府。位於黎河右岸,距河口45公里,坤敬西北部。穀物和木材的貿易中心。有碾米、紡織、鋸木等廠。公路通坤敬和邊境城鎮昌坎。

黎姓

黎
黎--文可輔國武衛疆,蓴齋潁然立曾門
源有四:
1、出自九黎的後裔。據《風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我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後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
2、出自黎國後裔。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後以國為氏,姓黎。又據《風俗通義》所載,這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
3、出自帝堯的後代。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又據《路史》所載,古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黎國,後有黎侯豐舒,其子孫有黎氏、犁氏。著一支出自帝堯後裔的黎姓人家,史稱黎姓正宗,後來成了整個黎氏家族中最為主要的組成
部分。是為山西黎氏。
4、少數民族改姓為黎。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後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黎氏,是為河南洛陽黎氏。

黎姓分布

黎姓最早繁衍於古黎國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縣一帶。早在戰國時,黎氏就有向外遷徙的。據《黎氏族譜》所載,戰國時“黎氏之族或因官而處,或避難而居,於是西入梁(今屬陝西)、益(今雲南晉寧縣),東向青、徐(今屬山東、江蘇),南遷交、廣(今屬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一帶),北徙燕、冀(今屬河北)”。到漢朝時,黎姓還有遷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戰亂,黎姓家族再次南遷,並在以後的時間裡也主要繁衍遷徙於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遷居。宋、明以後,黎姓逐漸遍布全國各地,但仍以南方分布最多。換言之,歷史上,黎氏是我國較典型的一個南方姓氏。

堂號郡望

黎
黎氏堂號主要有“載酒堂”。宋朝時,黎子云兄弟家貧好學。蘇東坡曾去訪問他們兄弟,子云和弟弟也經常載酒(帶著)去拜訪蘇軾,向他請教。蘇軾在他們兄弟的大門上題了一塊匾叫“載酒堂”。
另外還有“京兆”、“九真”、“宋城”等堂號。
郡望: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職掌相當於郡太守,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西安市西北),相當於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地。三國魏轄區改稱京兆尹,改官名為太守。此支黎氏,開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乾。
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紀末,南越趙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相當於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
宋城郡:隋時此地為雎陽,是宋朝的治所,宋時改雎陽為宋城,為今河南省商丘縣南。

黎姓家譜

黎
江蘇省:句容黎氏家譜、江都黎氏家乘二卷
浙江省:蘭溪黎氏宗譜七卷、象山石浦黎氏宗譜一卷
江西省:清江版城黎氏八修族譜不分卷
安徽省:廣德廣陽黎氏宗譜八卷
湖北省:新洲黎氏宗譜十八卷首二卷
湖南省:長沙黎氏續修支譜十卷、寧鄉溈寧大田坊黎氏續修支譜十三卷、寧鄉大田坊黎氏續修家譜十七卷、寧鄉魚潭黎氏五修族譜(卷數不清)、湘潭黎氏四修家譜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湘潭黎氏續修族譜(卷數不清)、湘潭黎氏緒周五修支譜六卷、漢壽龍陽黎氏族譜(卷數不清)、
廣東:中山市圓欖黎氏宗譜(卷數不清)、佛山市南海區黎氏家譜不分卷、佛山市南海區黎氏族譜不分卷、佛山市順德區黎桂澤堂族譜不分卷、佛山市順德區東洋房黎氏家譜四卷、佛山市順德區黎氏族譜不分卷、東莞市黎氏族譜不分卷、梅州市梅縣區黎氏族譜不分卷。
貴州:遵義沙灘黎氏家譜不分卷、遵義沙灘黎氏家譜一卷、遵義籬汝謙家乘文(卷數不清)
其他:黎氏宗譜三十卷首一卷、黎氏宗譜十三卷、黎氏族譜(卷數不清)

歷代名人

黎嶷:河間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因戰功被賜爵容城縣男,加鷹揚將軍。
黎僑:南北朝齊時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人,因戰功被封為永樂侯。
黎乾:唐代戎州(今四川省宜賓)人,曾任諫議大夫,京兆尹。善星緯術
黎錞:廣安(今屬四川省)人,宋代慶曆進士,蘇軾所作《遠景樓記》中評其為:“剛而仁明,正而不阿”。
黎明:宋代長沙(今屬湖南省)人,以孝友信義之高品受人讚賞。
黎宿:宋代東莞縣人,為人敦厚,重禮義。其割股為親人療病的事跡,受朝廷表彰,為世人傳頌。
黎貫:明代從化人,正德年間進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傳閩稿》等文集。
黎淳:華容(今屬湖北省)人,明朝天順年間進士第一,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黎恂:貴州遵義人,清代文學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學,尤長於詩。
黎簡:清代廣東省順德縣(今佛山市順德區)人,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畫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間郡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善書法,知玄象,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官至車騎大將軍。

黎黎錦熙

黎靖德:宋代永嘉縣(今屬浙江省)人,曾任沙陽主簿。其博學能文,主持編修過《沙陽縣誌》,著有《朱子語類》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廣東省儋縣)人,家貧好學,常與弟載酒見蘇軾,軾題其別墅名曰:“載酒堂”。
黎公真:元代時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擁戴,時民畫其像於學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人,明代詩人,亦擅繪山水。
黎民懷:從化(今屬廣東省)人,明代著名詩畫家,擅長詩、書、畫,時稱“三絕”。
黎庶昌:貴州省遵義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歷任駐英、法、德、日四國參贊,又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園叢稿》,編有《續古文辭類纂》。
黎元洪:湖北省黃陂人,歷任湖北軍政府鄂軍大都督、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北洋軍閥政府總統等職。
黎錦暉:湖南省湘潭人,現代著名音樂家,首創了兒童歌舞和兒童歌舞表演曲這兩種嶄新藝術形式,曾創辦“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主要作品有兒童音樂《好朋友來了》、《老虎叫門》等。
黎錦熙:語言文字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字劭西(1890-1978)。長沙府湘潭人。1911年湖南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後任《長沙日報》總編輯、省第一師範教員等。1920年起,任北京女子師大、湖南大學等校教授,講授國語文法,對語言文字科學深有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任北京師大中文系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等職。著有《新著國語文法》、《中華新韻》、《國語新文字論》等。

黎崇裕:男,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客家人氏,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院外師從民間名醫唐醫易學習經方之法,院內隨名醫黃煌教授、黃世沛主任、歐陽衛權主任、肖引明主任侍診。原廣東圖書館學會會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現任黃煌經方沙龍---中國經方醫學學術論壇“皮外五官與經方”及“網上諮詢”版塊版主;學苑出版社旗下筆硯耕論壇“中醫中藥”版塊版主;傷寒論壇“百家醫案”版塊版主;嶺南經方沙龍“嶺南經方”版塊版主。
 曾參加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的第六期經方醫學研討班(研討內容以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經方套用為主)及南昌姚荷生研究室舉辦的姚荷生學術思想專題講座。工作中注重中醫與西醫相結合,經方與時方相結合,單方與偏方相結合,專病專方與臨床辨證相結合。尤其擅用經方(中醫經典古方)治療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及內兒科及婦科疑難雜病。
 已出版個人專著《小郎中習醫手記》,書中語言通俗,很多醫案有故事情節,可讀性強。在網上發表有《脈學賞析》、《江西名老中醫集萃》、《客家中醫藥》、《見聞淺思雜錄》等系列中醫科普文章,深受網友歡迎。
 另外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
 1.《客家偏方》發表於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報。
 2.《把孕脈辨男女》、《把脈初探》、《中藥的速度》、《跟省中醫院博士生導師抄方》、《中藥房實習記》等多篇稿件被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實習辦採用。
 3.《半夏玉竹湯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失眠瑣談》論文被收錄在《中國南陽2011經方論壇論文集》。
 4.《<傷寒論>版本小議》論文摘要被收錄在2011年《國際(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第二屆全國經方論壇暨經方套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
 5.《研究<傷寒論>的平行閱讀法》論文被收錄在2011年《國際(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第二屆全國經方論壇暨經方套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
 6.《江西近現代傷寒名家傳略》論文被收錄在2012年《第十一期全國經方運用(仲景脈學)高級研修班講義》。
 7.《客家中醫藥之捻子》論文被收錄在2012年8月南昌《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分會年會》。
 8.《<傷寒論>中南陽方言求是》論文被收錄在2012年《第二屆國際(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經方論壇暨經方套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
 9.《經方家“治鬼”趣話》論文被收錄在2012年9月中山《第二屆國際經方班暨第十二期全國經方臨床運用(疑難病)高級研修班講義》。
 10.《經方加味治療經期延長案三則》論文被收錄在《2012全國經方臨床套用研討會暨經方(國際)論壇論文資料彙編》。
 11.《跟黃師侍診抄方雜記》論文被收錄在《2012全國經方臨床套用研討會暨經方(國際)論壇論文資料彙編》。
 12.《診療雜記》論文被收錄在《2012全國經方臨床套用研討會暨經方(國際)論壇論文資料彙編》。
 13.《安眠止痛有良方胎位不正亦可轉》發表於《中國中醫藥報》2012年10月8日“學術與臨床”板塊。
14.《〈經方實驗錄〉讀後一得:從三陽論治頸肩疾病》發表於《國醫論壇》2013年11月第28卷第6期(總第162期)“醫苑百花”板塊。
15.《為什麼男性也可以用婦科藥?》發表於《江西衛生報》2013年12月06日“衛生文化”板塊。
16.《為什麼女性也可以用男科藥?》發表於《江西衛生報》2013年12月12日“衛生文化”板塊 。
黎明(Leon):香港著名演員,歌手,商人,慈善家。香港“四大天王”之一。漢族(其父是印尼華僑),1966年生於北京,4歲隨父母移居香港,14歲求學英國。1986年通過歌唱比賽入行,是香港娛樂業巔峰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亞洲地區和歐美華人社會深具影響。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其主演的多部劇集連連取得收視冠軍,唱片銷量亦在歌壇異軍突起,隨著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巨大成功,他憑藉強大的人氣迅速成為引領香港娛樂潮流的新一代領軍人物。[1]他在音樂上大膽創新,是華語樂壇與韓流文化交流的先驅;其將歌曲、影片與廣告相結合,開創了商業娛樂的新形態,並以超過十年的創作歷程記錄了時代的發展。同時,他也是當今華語影壇最具文藝氣質的巨星影帝,90年代初即躋身高票房演員之列,主演的電影《甜蜜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世界十大電影第二名併入選威尼斯電影節經典單元。在幕後工作上,他致力於挖掘和培養年輕藝人,1991年創立百仕活娛樂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創立AMUSIC東亞唱片,2012年創設華語短片傳媒大獎;亦涉獵詞曲創作,導演,監製等工作,對拍攝手法和技術套用常作開創性探索,創作過許多高水平的導演作品,被譽為MV教父[2]。天王商人,涉足多個商業領域,身兼香港公益金董事、名譽副會長,UNICEF香港委員會委員,華菁會名譽主席等公職。多年來熱心公益事業,是UNICEF首位華人國際親善大使,獲聯合國秘書長親自任命,持聯合國護照。曾獲授予港府榮譽勳章、銅紫荊星章,及舊金山榮譽市長獎 。

通用對聯

黎
黎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修沙陽志;
開孝義門。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永嘉人黎靖德,嘉祐年間任沙陽縣主簿,代理縣令處理政務,清廉謹慎,善於處理繁雜的事務,又博學能寫文章。曾主持修《沙陽縣誌》,另著有《朱子語類》。下聯指宋代東莞人黎宿,為人敦厚而重禮義,鄉鄰都受他的影響而感化。曾割大腿肉為親人治病,受到朝廷旌表。
堂稱載酒;
亭號眾香。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儋州人黎子云,兄弟都貧困而好學。文學家蘇軾被貶儋州時,曾拜訪過他們兄弟。他們對蘇軾也很敬重,常常載著酒去見蘇軾,請教學問。蘇軾題其別墅為“載酒堂”。下聯典指清代畫家、詩人黎簡,字簡民,號二樵,又號石鼎道士,廣東順德人,生員。他所住的地方叫百花村,有亭叫眾香亭,有閣叫藥煙閣。擅長畫山水,工詩詞而刻意鍊句,著有《五百四峰草堂詩鈔》《藥煙閣詞鈔》《芙蓉亭樂府》等。
蓉城世澤;
京兆家聲。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黎氏宗祠“京兆堂”堂聯。
彝倫攸敘;
明德惟馨。
——佚名撰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歸義古城舊縣村黎氏家祠聯
在歸義古城東面沿田道走百餘米,便到舊縣村,沿著村道行走右邊便是一排清水磚牆大宅。青灰瓦面,馬頭牆高高聳立,屋脊四角翹起,梁檐精雕細鏤,氣勢恢房,頗具典型的明清封閉試莊園風格。最引人注目的是“黎氏家祠”匾,朱紅底色,鎦金大字熠熠生輝,另有三塊巨大的匾額也高懸於檐下,一為“進士”一為“武魁” 一為“文魁”,祠堂大門兩側有這副對聯。門旁有一對栓馬石,石坊上刻有“舉人黎啟勛丁仲春月吉日立”字樣。此外,村上還有“兩廣巡撫”黎桂生、黎鳳梧的宅第、牌匾,抗日將領、原國民黨四十六軍軍長黎行恕舊居也在其中。
黎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經術傳家欽北宋;
文章華國耀西川。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黎氏祠堂聯。
文章惟讀周秦漢;
儒術兼通天地人。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北洋軍閥政府總統黎元洪自題聯。
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氣壓英雄,丕振狀元令譽;
學通經史,堪稱直講才華。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狀元黎淳,字太朴,華容人。天順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致仕。下聯典指北宋朝議大夫黎的事典。黎錞,字希聲,文安人。慶曆進士,英宗以蜀士為問,歐陽修對曰:“文行蘇洵,經術黎錞。”嘗知眉州,蘇軾作《遠景樓記》,稱其“簡而文,剛而仁明,正而不阿”久而民益信之。
仗節三奏,遠景之登樓有賦;
簪纓奕世,黎陽之信史堪傳。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前句)典指唐代諫議大夫黎乾,戎州人。善星緯術。玄宗時待詔翰林。(後句)典指黎希聲有《登遠景樓賦》。下聯典指北周車騎大將軍黎景熙的事典。黎景熙,字季明,曾官著作佐郎,勤於所職,著述不怠。
誠可配天,此處儼如靖樂園;
心能格聖,就中即是武當山。
——佚名撰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潢涌村黎氏宗祠聯
中堂鎮的潢涌村是明清時期東莞四大名鄉之一,數百年來名人輩出,其中時任清朝京官的黎攀鏐曾上書道光皇帝,明確提出嚴禁鴉片,比林則徐奏陳禁菸六條方策還早兩年。村中的黎氏大宗祠是東莞已知建造年代最早的祠堂,以此為代表的古建築群極具地方特色。日前,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被評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潢涌人90%以上姓黎,黎氏家族從宋開始,迄今已歷800餘年、30多代。黎氏始祖黎宿即著名典故“割股療親”的主角。傳說當年黎母病重,需人大腿上的肉來配藥,黎宿即割股療親。此事後來傳至朝廷,朝廷恩賜黎宿在村中建“德本坊”一座,以表彰其孝(此類舉動清雍正以後被禁止)。現在村中還有巷子名字就叫德本坊。從宋至清,數百年間潢涌黎氏一門共出了5個進士、27個舉人、80多個秀才,其中5個進士中有兩個入翰林院。黎攀鏐是第22代,清道光年間中進士,隨後在京城、閩南等地任職,官至江南河庫道。19世紀30年代中期,每年從國外輸入中國大陸的鴉片多達兩、三萬箱,當時清廷中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為弛禁,一為嚴禁,弛禁派占上風。時任京官“禮科給事中”的黎攀鏐旗幟鮮明地站在嚴禁派一方。黎氏大宗祠始建於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是東莞目前已知建造年代最早的祠堂,歷代均有重修。祠堂共有三進,在布局上呈龜形。祠前正中、左、右各有一個伸向河道的石階,就像龜頭和兩個前爪。祠後正中有一個旗桿,兩側也各有一個石階,就像龜尾和兩個後爪。據記載,選擇如此造型的目的是“以祈永年”。有趣的是,作為龜身的三進院落朝向並非一致,第一進朝正南,第二進偏東,第三進則偏西。據說如此建造大有寓意,即此“龜”是動著的,正“爬”向有水的地方。祠內至今還保留著兩塊明代重刻的大石碑,上面刻有宋、元、明 6位東莞名賢為黎氏大宗祠撰寫的碑文。石碑保存完整,碑文清晰可辨。
門對旗峰,百代孝慈高仰止;
祠環潢水,千年支派永流長。
——清·翰林學士黎溢海撰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潢涌村黎氏宗祠聯
上苑笑看花,喜稱人物傑出;
高堂題載酒,歡迎長者車來。
——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人黎治事典。下聯典指宋代學者黎子云的事典。黎子云,儋州人。昆弟貧而好學。蘇軾嘗造訪子云兄弟,執禮甚恭,每與弟載酒過從。軾因題其別墅曰“載酒堂”。
祖宗有靈,孰是孰非禍福終有報應;
天地無私,為善為惡休咎總無負人。
——佚名撰江西省上猶縣黎氏宗祠聯
溯家學以紫陽白鹿為宗,若論顯揚,何必數東漢科中千八百室弟子;
登此堂發春露秋霜之感,是誰瞻拜,獨無慚南安遷後二十一傳賢孫。
——田東溪撰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黎氏祠堂聯。

拼音是li的漢字

中國上古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