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喜

女喜

女喜,又做女嬉。是中國上古神話人物中鯀的妻子,大禹的母親。《史記索隱·五帝本紀第一》曰:“禹母女喜吞意坎而生禹,因姓擬氏。”《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載:禹母修己生禹時難產,裂開了胸才生出禹。《章句》說:禹母修己剝裂了背生禹。眾多歷史記載證明了一個事實,女喜生大禹的時候遭遇難產。禹的父親鯀在禹很小的時候就因為治水不善而被舜處死,女喜就獨自一人擔負起扶養和教育兒子大禹的重擔。

歷史記載

女喜
女喜,上古時代羌族部落首領的女兒。自從黃帝派他的二兒子昌意居於洛水以來,中原的華夏文明和西南的少數民族文明一直都是通過聯姻的方式來實現文化融合的。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生子顓頊。顓頊繼續了黃帝的策略,而女喜也就嫁給顓頊的兒子鯀。最早記載女喜的《竹書紀年》:“帝禹夏後氏。母曰女喜。女喜背剖而生禹於石紐。”《史記·六國年表》中指出:“禹興於西羌”。但同書《夏本紀》所列黃帝到鯀禹的世系,和《五帝本紀》關於鯀的祖父昌意居於若水,娶蜀山氏女為妻的記載,卻又明確傳達出這樣的信息:中原文明通過一百多年的時間,用聯姻的方式融合了西羌少數民族文明。女喜西羌部落望距若水不遠。而若水即今四川西部的雅礱江

裂背生禹

女喜相傳禹母生下大禹時,被血染紅的血石
女喜是原始社會末,奴隸社會初期的時代人物。那個時代女性地位正急速的下滑之中。在《史記》有提到過的那個時期的女性不足20位。而女喜卻多次提到,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她是大禹的母親,中國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開國君主啟的祖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奇特的:裂背生禹的傳說了。

《石紐停雲》詩云:“煙蘿繞處石,高出群峰數萬層;山色不隨風雨變,往來時看五雲升。”與石紐山隔江相望的崖壁上有摩崖陰刻楷書“甘泉”二字。旁有泉池,池水清澈,冬溫夏涼,四季不斷。據記載:“禹母暮汲石紐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雞子,愛而含之,不覺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淮南子》記載:“禹母吞惹致口而生禹,故夏姓曰奴回。萬母吞燕卵而生焉回,故殷姓曰子回。禹母吞惹蚊,禹母咽燕卵,與兔吭毫同實也。禹焉之母生,宜皆從口,不當閱背。”

夏禹母曰:巳山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背剖而生禹於石(一雲胸折而生)。又曰:塗山氏初禹治洪水通,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女喜女喜

據清人嚴可均輯錄的《全上古三代文》(卷15,《古逸·歸藏》),“鯀殛死,三歲不腐,副之以吳刀,是用出禹。”“吳刀”,據說是當時最為鋒利的一種刀具,禹就是在吳刀這種原始手術器具的幫助下,剖腹生產成功。

“背剖”、“胸坼”可以看成是是古人對“剖腹產”的不同理解。但不論是背部取出,還是從胸部取出,都可以證明,禹確實不是正常分娩產生的。司馬遷所著《史記》,也採信了這種觀點。一個偉大的母親總有她的偉大之處,刳兒坪至今還留有禹母生子後抱兒坐躺的痕跡,至於當時的情景,只有那些千年的樹木知道了。刳兒坪下大小十餘潭相串為一體的連池中最後一個便是洗兒池,它是一個裝著清水的大石窩,作為禹母洗兒的地方,池水至今仍如血般鮮紅。與之相連的則是禹母池,水清澈見底,波光銀銀,相傳禹母生下大禹後,已渾身疲憊,便放禹石上,到池中洗澡,讓清涼的水清爽了自己的身心,這讓我想到了一幅絕美的畫,聖潔的母體泡在潔淨的水裡,陽光融融,百鳥歌唱,天地人就那么融為了一體。

禹母教子

女喜大禹
川西鎣華山後山九聯坪的天池(又稱禹母池),住著一位美麗善良的婦女,她早年喪夫,獨自一人擔負起扶養和教育兒子的重擔,還要放牧青牛,為子承父志奠定堅實的基礎。她就是洪荒時代治水勇士崇伯鯀的妻子女喜,天下人人皆知的禹母。

一日,禹母見自己的兒子大禹長到一十六歲,身高九尺,虎鼻下張著一張光形的嘴,露出兩顆大門牙,更神奇的是,耳朵上各有三個小孔,能聽百里之外的聲音。禹母見此心裡感到高興,便把大禹叫到面前道:“兒呀,為娘見你已經長大成人,不得不把你父親之事告訴你了。”

大禹早就想知道自己父親的一切,便迫不及待地道:“母親請講,孩兒洗耳恭聽。”於是,禹母如數家珍地講起了禹父的故事……。

禹父崇伯鯀是顓頊之子,黃帝的重孫。早年封在廣柔之地,他身高一丈二尺,眼如銅鈴,口大如盆,力大勝牛,勇猛異常。但有勇無謀,天帝派他治理天下洪水,他偏聽奸臣相繇的讒言,動用了天下大量的人力財力,把人民賴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用來築堤堵水。治水九年,洪水泛濫成災,衝垮堤埂,讓洪水橫衝直闖。不但沒有把洪水治服,反而比未治理以前受災更大。多少人的生命被洪水吞沒,多少良田被洪水洗劫。天帝見情,龍顏大怒,降旨將崇伯鯀處斬。崇伯鯀自疚治水無方,其罪當誅,便伏在地上,引頸就刑,死於羽山。

禹母停了停話語道:“兒呀,你說句公正話吧,你父親該不該處以斬刑?”大禹思索片刻答道:“母親,依兒之見,父親該處斬!因為父親採取堵水的辦法,淹死了數不盡的生靈啊。”“兒呀,這就叫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如果你父親不聽信讒言,也不至於處斬。”禹母激動地道:“但,你父親未完成治水的大業,你一定要繼承父志去完成,才對得起天下的百姓!”大禹聞言,雙膝跪地道:“孩兒謹遵母命。”

大禹聽從母命,以人類生存為懷,不怨其父殺頭之事感動了當地的土地爺。才有“山神薦大禹”的傳說。

旅遊

女喜聖母祠
大禹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朝代——王朝的開創者,“大禹治水”的故事婦孺皆知,耳熟能詳,且聞名中外。史載大禹的故鄉,就在汶川刳兒坪。《史記·六國年表》說“禹興於西羌”。《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也說大禹“家於西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藝文類聚》卷11與《太平御覽》卷82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說:“伯禹夏後氏,女喜也,生於石紐,……長於西羌,西羌夷也。”譙周《蜀本紀》說:“禹本汶山廣柔縣人也,生於石紐”。《水經注》廣柔縣說:“縣有石紐鄉,禹所生也”。據清嘉慶《汶志紀略》記載,廣柔廢縣在咐縣城(威州)西南72里的大邑坪,自漢至晉皆然,清初尚存遺址。直至今日,仍有不少於禹母女喜相關的遺址。

刳兒坪:歷代漢文古籍都說“禹生石紐,其地名刳兒坪”。作為大禹故里,曾建有供人憑弔的禹廟、洗兒池、禹穴、聖母祠、聖母塔、禹跡石紋等以及許多石刻。至今雖廟宇已無存,但經風雨剝蝕而存的石刻仍可說明當年的輝煌。

洗兒池:禹穴左側300米瀑布下,見方丈余,池水清澈透明,池底斑斑紅色石塊,相傳為禹母生禹,到此處洗滌,血水染紅了池水浸紅岩石所致。

血紅草:在禹穴與洗兒池間小道上,有一簇四季旺盛血紅色茅草。相傳禹母生禹後去洗兒池時曾在此坐下休息,滴血染紅茅草,故從此草從血紅如初。

聖母祠:原位於石紐山上千坦之處,又名聖啟祠,年久失修。後當地鄉紳重建於山麓,占地畝余,為穿斗式木石結構建築,青瓦飛檐。祠殿中塑聖母像,聖母端坐於台上,頭纏紗帕,身著羌服,肩飾“缸缽花披”,腳穿“云云鞋”,栩栩如生。

聖母塔飛沙關懸崖陡壁上有一米見方的“大禹王故里”石刻,在其山坳平地處有二座塔,為聖母塔,又名雙鎮塔,現殘存7米高的塔座。

女喜三星堆女神頭像:女喜

三星堆:三星堆眾多出土的神像面具中,唯一的女神頭像是“女喜”禹母。三星堆女神頭像,就是中華民族的“人母”、乃至世界人類的“人母”——“女喜”禹母神像。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父系氏族社會的環境下能以女性的身份而被各類史書記載並成為在三星堆遺址神像面具中唯一一個女性頭像,這點和大禹父親早亡,由母親撫養教育成人有很大關係。

震後古禹遺址
汶川就是傳說中的大禹故里。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川蜀大地上諸多沉積千年的人文歷史古蹟遭遇了一場大劫難,著名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三蘇祠等名勝古蹟全都傷痕累累。而和古禹遺址相關的建築更是因為時代遠久而損失慘重。

據2008年5月24日國家文物總局報告稱:震中北川的古禹遺址幾乎無一保留。大禹廟倒塌、禹里倒塌,什邡的禹母祠倒塌,李冰陵園倒塌,大王廟倒塌、二王廟倒塌。

相關詞條

中國上古人物3

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逐日,共工撞山,燧氏取火,倉頡造字……一切的一切都包含著我華夏兒女在萬年以前那個凶獸橫行的時代,與天地抗衡的鋼鐵精神。而如今,剩下的只有一段段隻言片語的傳說。在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我華夏兒女更應知道我們祖先的事跡,因為那裡有我們中華民族的魂魄!炎黃皆非尋常人,中華豈只五千年!

中國上古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