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地區豫劇團

駐馬店地區豫劇團1976年5月成立。創作演出現代戲《雞場小哨兵》、《王新安》等8個;整 理、改編和新編歷史劇《平諸呂》、《三傳聖旨》、《諸葛亮招親》等,自創劇目《青蛇後傳》、《風雪桃李》 等。

簡介

1976年5月成立。演職員是從本地區各縣、市劇團中抽調的業 務骨幹。

建國以來,創作演出現代戲《雞場小哨兵》、《王新安》等8個;整 理、改編和新編歷史劇《平諸呂》、《三傳聖旨》、《諸葛亮招親》等13個 ;另有移植的現代戲、傳統戲16個。自創劇目《青蛇後傳》、《風雪桃李》 等曾在地、省匯演、調演中獲獎,並錄音錄像。中青年演員、周春、楊保珍、 房新枝、常俊麗等多次在省、地戲劇會演中獲獎。現該團有演職員56人,其 中有大中專學歷和享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業務骨幹35人,陣容整齊,實力較 強。

近年來,常堅持上山下鄉,為老區和廣大農村演出,年演出場次250 場以上,受到民眾歡迎。

歷史沿革

是以西平縣豫劇團為班底,抽調遂平、上蔡豫劇團部分演職員於1967年組建的。次年改稱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1971年,又以新蔡縣京劇團為主組成地區京劇團。1976年重新改組成地區豫劇團。1999年元月改為市豫劇團。主要活動 :繼承發揚豫劇藝術,排練出優秀劇目,加工錘鍊重點劇目,參加節慶演出,禮賓演出,慰問演出及各種匯演、調演、大賽等活動;在表演、導演、唱腔、音樂等方面對全市藝術表演團起示範導向作用。市人民劇院,建成於1966年,時為原駐馬店市工人俱樂部,1972年劃歸地區,改稱地區影劇院,1996年,改為地區人民劇院,1999年元月改為市人民劇院,

主要活動

接待戲劇、歌舞等文藝演出團體,促進文化藝術交流;為市委、市政府大型會議、活動提供場地和服務。

豫劇團盤點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我國各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