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州市豫劇團

毫州市豫劇團又名梆劇團,伴隨改革開放,該團如沐春風,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毫州市豫劇團又名梆劇團,伴隨改革開放,該團如沐春風,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李景芝

安徽省毫州市有一位出類拔萃的女演員名叫李景芝。她以經過精心錘鍊的《五世請纓·出征》一折參賽。李景芝的念白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其唱腔豪邁奔放、底氣十足,直唱得觀眾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實屬難能可貴。

《三板正堂》

是一出清官戲,由作者薛鐵軍根據毫州志記載改編而成。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毫州遇到天生火、地生煙、河斷流、黃土龜裂的百日大旱。地方惡棍王一尺倚仗權勢,設崗封井,魚肉百姓以達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劇中人物韓素蓮就是受害者的代表。毫州知府朱之廉不畏權勢,巧妙地處死了惡棍王一尺,為地方除去一大禍害。

《民聲的印記》

反映沈浩同志先進事跡的大型梆劇《民聲的印記》,在亳州古井劇場進行首演,用戲曲的形式把沈浩先進事跡搬上舞台,系全省首次。
從2月10日開始劇本創作到3月底完成排練,《民聲的印記》用了僅40天時間,但這部戲的導演——在戲曲界赫赫有名的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趙偉明對該戲的質量毫不置疑。
劇本創作交給了韓楓,一位以寫作現代戲著名並獲過多項國家級大獎的劇作家。韓楓給眾人的印象是速度快、質量高,當趙偉明和同樣來自中國戲曲學院的副導演姚志強拿到韓楓創作的劇本時,給的評價是“把沈浩的事跡完美地進行了融合,沒有任何的堆積之感”。

滑稽搞笑的“小無賴”,刁鑽刻薄的小賣部夫妻,這些角色在誇張的造型和用心的表演中,再現了小崗村之前的貧窮與複雜,傳遞給觀眾的是風趣和真實,引起了觀眾的陣陣掌聲,成為整部戲曲中的一大亮點。
伴隨笑聲的還有淚花。背起重病的母親,沈浩唱起幼時在母親肩上常唱的歌,觀眾閃起淚光;接到小崗村的救急電話,沈浩在母親、妻子、女兒的難捨和呼喚中離開,觀眾被真摯的親情打動;沈浩因心臟病突發離開人世,小崗村民和家人痛苦萬分地呼喚“回來吧”,淚光中台下一片寂靜,之後是雷鳴般的掌聲。
能夠演繹沈浩這一角色,章宏偉雖有點受寵若驚,但從接下這個角色那刻起,他就決心把這個角色演好,一定要對得起人民的好公僕沈浩。為此,章宏偉還專門到鳳陽縣小崗村“取經”,村民一句“你真的有點像沈浩”讓他興奮了很久。
回來之後,章宏偉開始琢磨劇本,揣摩沈浩這個角色,每天早上六點準時到單位,晚上至少是八點鐘以後才回家。排練節目的20天中,章宏偉的“大腦充斥著沈浩的影子,每天像電影鏡頭一樣反覆回放”。壓力太大了,章宏偉得了上呼吸道感染,為了不影響彩排進度,他打了17天的吊水。彩排結束後,章宏偉整整瘦了5斤多。
讓章宏偉最感動,也覺得最難演繹的就是背母親唱歌的一場戲,“不僅很難揣摩心理和表情,體力也難以承受邊背邊唱的重負”。這一幕,他足足練了數十遍。
紅花當然還需綠葉配。國家一級演員李景芝(沈浩妻子扮演者)在這部劇中就充當了綠葉,戲份不多,但演得相當賣力。李景芝說,這個角色並不好演,因為她是現實存在的人,要想演出真實的感覺,相當不易。
舞台上還有眾多不為大家熟知的面孔,但演員的一個台步,一個表情都恰到好處。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因為他們唱出了小崗人呼喚沈浩的民聲,在觀眾的心坎里刻下了沈浩的印記。

豫劇團盤點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我國各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