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區豫劇團

商丘地區豫劇團

始建於1958年2月。2004年年初,商丘市豫劇團與知名企業張弓酒業有限公司“聯姻”,更名為“商丘市豫劇院”。以商丘市豫劇院為龍頭,將宋城影劇院、商丘市文化藝術學校、商丘市豫劇二團和三團、永城市豫劇團、柘城縣豫劇團、商丘市四平調劇團、市雜技團、市歌舞團及有關表演團體、研究單位、中介公司等21家文化企業,以資金、技術、人才等為紐帶,組建了一個既鬆散又緊密的新型文化經營實體——商丘演藝集團。主要演員有陳恩蘭、曹新華、吳心平、張月榮、王玉琴、何紅盤、王廣英、阮靖、殷青、夏登路、許穎、張素貞等。

豫劇《桃園喜》2豫劇《桃園喜》2

概述

始建於1958年2月。由原商丘地區豫劇二團、三團合併而成。同年因地區區劃改變而隸屬開封地區,稱開封地區豫劇一團。1961年商丘、開封兩地區分開,再歸商丘地區,仍用原稱謂。先後有京劇演員周雲芳宋興旺,豫劇演員陳素真、司鳳英、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等在團任教。

主要演員

演員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成長起來的,主要演員有陳恩蘭、曹新華、吳心平、張月榮、王玉琴、何紅盤、王廣英、阮靖、殷青夏登路、許穎、張素貞等。1963年演出的現代戲《社長的女兒》曾赴北京匯報演出,並參加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在全國有較大影響。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大部分人員被下放。1968年至1969年間演出“樣板戲”和現代戲。建國以來,所上演的比較有影響的劇目有傳統戲《秦香蓮》、《張羽煮海》,新編古代戲《寶玉與黛玉》和連台本戲《濟公傳》等。吳心平等參加拍攝了戲曲藝術片《包青天》。劇團多演出於商丘及豫東地區,並曾赴北京、廣州、山東、江蘇、安徽、河北、山西等地演出。

改革現生機

一個時期以來,和全國的許多戲劇演出單位一樣,有著50多年歷史、曾創造過不少輝煌的商丘市豫劇團也陷入困境,無錢排戲,劇團收入少,演職人員發不下工資,戲劇人才嚴重流失。
面對漸漸委靡的劇團,時任商丘市豫劇團團長陳新琴橫下一條心,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走市場路。
2004年年初,商丘市豫劇團與知名企業張弓酒業有限公司“聯姻”,更名為“商丘市豫劇院”。
張弓酒業有限公司每年為商丘市豫劇院提供20萬元的資金支持,商丘市豫劇院則每年為張弓酒業有限公司作宣傳演出100場以上。
運行兩年半後,陳新琴沒有滿足,在商丘市有關領導支持下,以商丘市豫劇院為龍頭,將宋城影劇院商丘市文化藝術學校商丘市豫劇二團和三團、永城市豫劇團柘城縣豫劇團商丘市四平調劇團、市雜技團、市歌舞團及有關表演團體、研究單位、中介公司等21家文化企業,以資金、技術、人才等為紐帶,組建了一個既鬆散又緊密的新型文化經營實體——商丘演藝集團

劇團把農村作為主要陣地

民眾需要什麼,就能演什麼,陳新琴的市場經念到了點子上。
在集團領導靈活的管理方式和科學的資源調配下,集團下屬團體的演出效果越來越好,舞台也越變越大,全國各地都有集團演員的身影,甚至在東南亞都留下了演員的足跡。
“我們把農村作為主要陣地,現在回頭看,覺得這條路子走對了。”陳新琴話語振奮,在農村的演出場次占全部演出場次的85%。
集團演員們又深入生活實際,創作出了大批精品戲劇,如反映新農村建設的《冤家親家》等,演出已超過100場。新編排的大型古裝豫劇《浣紗記》,還獲得“河南省文華大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據初步統計,商丘市豫劇院今年前三個月的演出,由去年同期790場增加到956場,同比增長21.2%;收入由去年同期110萬元增加到137萬元,同比增長24.5%。

改革經驗可在全國推廣

“我相信這種經營模式能挽救劇團,挽救劇種,讓戲曲市場走向繁榮,為我省戲曲事業繁榮作出貢獻。”陳新琴說。
4月7日,中宣部部長劉雲山來商丘演藝集團視察時曾說,商丘演藝集團路子正、方向對、效果好,這種文化體制改革的經驗可以在全國宣傳推廣。

發展

開展多種經營文化產、業活動,以文養人,以付補文。並且籌措資金改建了四平調劇團原辦公、排練地點,建成近2000平方米的“四季賓館”大樓。劉保忠2000年調到豫劇團任團長兼支部書記,受命於為難之中,在當時劇團人員思想比較混亂,劇團經濟非常困難的外地經驗,結合劇團的實際制定了一套較完整的改革方案。整改中首先組織職工認真學習,提高知識,轉變觀念,通過考核實行全員聘任制和“死分活值”的工資分配辦法,克服了長期困擾劇團發展的“大鍋飯”現象,在劇團內部引進競爭機制,吸引人才,注重培養新人。通過改革,極大地調動了演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劇團發展的活力。使劇團近幾年一直活躍在我省及周邊省、市的戲曲舞台上;平均每年演出260場左右,觀眾達200萬人次。提高了劇團的效益,改善了職工的生活。另外近幾年在外地演出特別是2001年和2002年兩次在武漢市演出和2004年在山東聊城市等地演出,受到當地的普遍歡迎和讚揚。各地新聞媒體競相報導,較好地宣傳了商丘和梁園區,提高了劇團的知名度。

榮譽

近幾年由於注重人才的培養,已有十幾位青年專業人員參加全國各及省、市青年演員和“紅梅獎”“英協獎”等大獎賽,有五人獲全國和省的大獎,為商丘和梁園區掙得了榮譽。

豫劇團盤點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我國各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