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源於中華,興於新疆,藝術精湛,碩果纍纍。1956年組團於河南洛陽。1958年6月赴京為全國“第四次民政會議”及中央機關匯報演出,受到了黨中央毛主席的親切關懷。1959年集體支邊投入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歷史潮流。從此,豫劇唱響天山南北兵團墾區。劇團本著“出人、出戲、出精品,弘揚民族文化”的藝術宗旨,在整理和改變傳統戲、新編歷史劇、創作現代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

基本信息

簡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源於中華,興於新疆,藝術精湛,碩果纍纍。1956年組團於河南洛陽。1958年6月赴京為全國“第四次民政會議”及中央機關匯報演出,受到了黨中央毛主席的親切關懷。1959年集體支邊投入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歷史潮流。從此,豫劇唱響天山南北兵團墾區。

榮譽

四十多年來,每年送戲下鄉200余場,足跡遍布天山南北,劇團人才輩出,高級職稱編、導、演20多人,中級職稱40多人,擁有一批優秀青年演員。先後上演過大小型劇目近500台。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除保留歷史傳統劇目外,劇團推陳出新,勇於開拓。

自編、自演的現代戲《草原情》在1997年中國首屆豫劇藝術節上榮獲優秀演出一等獎、音樂設計獎、表演等六項大獎;

2000年10月劇團的大型新編歷史故事劇《英武香妃》,受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的邀請晉京演出,深受中央首長、首都觀眾、部隊官兵的熱烈歡迎。

2001年11月參加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戲劇節,榮獲“曹禺戲劇獎”、“劇目獎”、“音樂製作獎”等大獎。

2007年《英武香妃》獲兵團級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該劇本於2002年10月被文化部評為“孔雀杯”銅獎。

2003年9月新創演小戲《剪彩》在山東@國際小戲藝術節榮獲銀獎、編劇、表演等五項大獎。該團足跡遍布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廣西、江蘇、湖北、安徽、北京等地。
劇團本著“出人、出戲、出精品,弘揚民族文化”的藝術宗旨,在整理和改變傳統戲、新編歷史劇、創作現代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有多位中青年演員榮獲“香玉杯”大獎。該團是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兵團級文明單位。

新劇

中華文化的豫劇之花,生在“牡丹之鄉”,盛開在天山腳下,植根於邊疆各族人民的沃土之中。為尋求新疆豫劇創作發展的新途徑、新品味、排演了大型現代豫劇《天雪》,為進一步推動邊疆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豫劇團盤點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我國各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