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香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古人改造風水的實例很多,都江堰就是一次改造大環境的風水。 (4)要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辯證關係。 壁畫,牆壁上的藝術,即人們直接畫在牆面上的畫。

簡介

香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簡稱港規院)是香港所屬的科研機構,下設五個研究所和一個研究中心。城市規劃理念上倡導風水學原理原生態規劃,理順人與天地的關係,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旨歸,根據天地人之間的生態規律進行城市規劃、園林規劃、社區規劃,包括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選址、布局、辦公環境規劃及公共空間規劃設計,還可進行家居規劃設計,公司負責做出規劃報告書、平面圖、效果圖、及相應建築圖、施工圖。數字環境藝術方面有專業研發團隊,服務包括數字城市系統的建立、樓宇外觀數字媒體化、房地產開發樓盤展示數位化及企業產品展示環境數位化等。
風水學研究所
生態旅遊規劃設計研究所
城市規劃研究所
居住環境研究所
古建與壁畫修復研究所
數字環境藝術研究中心
研究院同時擁有香港城市環境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可承接全球業務。 該院具有城市規劃、風水諮詢、政府與企業選址諮詢策劃、工程諮詢、旅遊規劃設計、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建築工程設計和數字環境藝術規劃設計資質;亦可在境外市政工程勘測諮詢、規劃設計等管理與承包資質。對社會服務、科研規劃設計和為社會公益服務是研究院的主要職能。
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合作夥伴北京向陽水木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位於北京海淀區上地信息路26號中關村創業大廈715室。

風水學研究所

風水學,在古代又稱為“堪輿學”。風水學,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國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風水的歷史相當久遠,在古代,風水盛行於中華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許多與風水相關的文獻被保留下來。由文獻中可知,古代的風水多用作城鎮及村落選址、還有宮殿建設,後來發展至尋找喪葬地形。堪輿風水學應該加入環境哲學,環境經濟學,生態哲學等因素,反對風水玄虛化。同時也有別於西方的環境心理學。

天文學地理學人體科學是中國風水學的三大科學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中國古代科學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五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形成了著稱於世的東方科學——中國風水學。
古人改造風水的實例很多,都江堰就是一次改造大環境的風水。岷江泛濫,淹沒良田和民宅,李冰父子就是用修築江堰的方法改造了岷江,岷江就造福於人類了。故宮的護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土堆砌成景山,威鎮玄武。北海金代時蓄水成湖,積土為島,以白塔為中心,寺廟以山勢排列。
中國的鄉村建設很注重改造風水。翻撿歷史上留下下的地方志書和村譜,族譜,每部書的首卷都敘述了地理風水,細加歸納,都有許多改造風水的記載。
風水學研究所的任務,就是給有關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使城市和鄉村的風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於人民的健康長壽和經濟的發展.

生態旅遊規劃設計研究所

由研究院和香港城市環境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研究所已經形成了“教學-科研-服務”一體化的運營機制。研究所設立低碳環保研究室、生態旅遊規劃設計研究室。另外,還從事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等方面的研究。現在,承擔生態建設規劃、生態評價、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廢棄地復墾等相關的一些研究課題。
生態旅遊是當今國際最具競爭力的旅遊項目。本研究所在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做過多個特色農業景觀旅遊規劃大型旅遊項目,普受好評。

城市規劃研究所

本研究所主要承擔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各類開發園區規劃、各種專項規劃等方面的諮詢、設計和研究任務。
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時間及其作用,學術界尚無定論。一般認為,城市的出觀以社會生產力除能滿足人們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餘產品為其基本條件。城市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飛躍。
城市規劃是指城市政府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所作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城市規劃的根本作用是作為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保證城市合理地進行建設和城市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及正常經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綜合手段。
城市規劃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和協調各種關係的整合原則。 
(1)應當使城市的發展規模、各項建設標準、定額指標。計發程式同國家和地方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 
(2)要正確處理好城市局部建設和整體發展的辯證關係。要從全局出發,使城市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空間布局上做到職能明確,主次分明,互相銜接,科學考慮城市各類建設用地之間的內在聯繫,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區、工業區、商業區、文教區等,形成統一協調的有機整體。 
(3)要正確處理好城市規劃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的辯證關係。任何城市都有一個形成發展、改造更新的過程,城市的近期 建設是遠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設的相對完整,又要科學預測城市遠景發展的需要,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發展,要為遠期發展留有餘地。 
(4)要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辯證關係。注意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和市容環境衛生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城市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觀;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以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影響城市發展為代價,避免重複“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同步進行。人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保持人與自然相互協調,既是當代人類的共同責任,也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原則。

居住環境研究所

承擔住房政策研究,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政策提供技術支持;承擔與住房和居住區規劃建設有關的國家技術標準規範、規劃編制辦法和基礎性科學技術研究;承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達的有關指令性任務,研究總結各層次城鄉規劃編制中落實住房政策和建設目標的相關措施和技術方法;承擔各類住房和城鄉規劃技術服務和諮詢工作。
從文化空間上可將家居環境分為三個結構和層次:物質形式為表層結構;人的活動(包括傳統的民族風情在內)為中層結構;人的觀念意識形態為深層結構。完美的居住環境是三個結構層次的和諧互動統一。只有物質結構層次上的高標準,而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活動和觀念的提高,那就沒有文化可談。從本質來說,文化的本意是“人化”,家居環境主要靠人的活動和思想觀念來支撐。理想的家居環境應當是技術與藝術的圓滿結合,實用與審美的和諧統一,甚至是個人藝術創作與日常生活的融合。家具作為家居環境的一大主體,它不同於一般的消費品,其文化含量的多少是一個家庭文化修養、審美情趣高低的明顯標誌。因此,在家居環境設計時,在尊重建築構成和客戶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發掘和弘揚家居環境的人文價值。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屬於自己的一種文化,它們構成了一個整體文化氛圍,我們生活在其中,接受薰陶並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他人。

古建與壁畫修復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園林古建事業的發展,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通過修繕、復建古建築,承建仿古建築、園林建築和園林綠化工程,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培養了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藝的古典建築修繕和園林建築專業技術骨幹及能工巧匠,使傳統的古建築修繕技術和造園藝術得到了傳承與發揚。

古建與壁畫修復

在古建築與壁畫維修工程中,逐步總結了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維修原則,並已寫入文物法規。《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在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石窟寺等 (包括建築物的附屬物) 進行修繕、保養的時候, “必須遵守恢復原狀或者保存現狀的原則”。1982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 (包括建築物的附屬物),在進行修繕、保養、遷移的時候,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原狀是指一座古建築開始建造時 (以現存主體結構的時代為準 )的面貌,或經過後代修理後現存的健康面貌。整組建築群的原狀, 應包括它原來的總平面布局、空間組合及其內部環境的綠化。概括來說是指原來的造型、原來的結構、原來的材料和原來的工藝。這四項內容缺一不可。
恢復原狀:指維修古建築時,將歷史上被改變和已經殘缺的部分,在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條件下予以恢復,再現古建築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恢復原狀時必須以古建築現存主體結構的時代為依據。但被改變和殘缺部分的恢復,一般只限於建築結構部分,對於塑像、壁畫、雕刻品等藝術品,一般應保存現狀。

保存現狀:維修古建築時,應以現存的面貌為準,保留歷代修理中被改變的部分,保留古建築的歷史可讀性。實踐證明,現狀與原狀常有些內在聯繫,現狀是研究原狀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1964年國際會議通過的《威尼斯憲章》,是許多國家共同遵守的文物保護與維修的法規。憲章首先強調保護和修復古建築,既要當作歷史見證物,也要當作藝術品來保護。對於修復工作,應看作是一件高度專門化的技術,必須尊重原始資料和確鑿的文獻,不能有絲毫的臆測。任何一點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須與原來建築外觀有明顯的區別。當傳統的技術不能解決問題時,可引用經實驗證明是有效的新技術。仿古建築規劃設計與壁畫繪製

專門從事古代建築、傳統宗教寺觀、傳統造景、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與開發、文物建築保護、研究及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古村落群保護規劃設計與施工,修舊如舊,還原歷史風貌概況的建築。
壁畫,牆壁上的藝術,即人們直接畫在牆面上的畫。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壁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
壁畫以技法區分 ,有繪畫型與繪畫工藝型兩類。
繪畫型指以繪畫手段尤其是手繪方法直接完成於壁面上。具體畫法有:①乾壁畫,在粗泥、細泥、石灰漿處理後的乾燥牆面上繪製;②濕壁畫,基底半乾時,以清石灰水調和顏料繪製,須一次完成,難度較大;③蛋彩畫,以蛋黃或蛋清為主要調和劑的水溶顏料,在乾壁上作畫,不透明、易乾、有堅硬感;④蠟畫,蠟與顏料混合畫在木板或石質上,再加熱處理;⑤油畫,畫於亞麻布或木板上;⑥丙烯畫,以丙烯酸為主要調和劑,快乾,無光澤,現代壁畫常用。以上畫法有時混用,或與工藝製作、浮雕結合。
繪畫工藝型是指以工藝製作手段來完成最後效果的壁畫。由於手工工藝或現代工藝的製作,加上各種材料的質感、肌理性能,能達到其他繪畫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特殊藝術效果,故被現代壁畫廣泛採用,分:①壁雕,介於雕刻和壁畫之間,傾向平面化構圖,不以體積造型為主,故仍接近壁畫,有淺浮雕、深浮雕及陰刻線等手法,材料有石質、水泥、陶瓷、木雕、青銅等;②壁刻,用水泥摻和白堊土、石灰、石英砂,再調進顏料,做出壁面,未乾時,剝刻出不同色層,做成壁畫;③鑲嵌壁畫,主要以水泥調入粘合劑,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貝殼、琺瑯、寶石等顆粒拼嵌而成;④ 陶瓷壁畫,便於製作,堅固耐久,有良好的視覺效果,為現代壁畫廣泛使用的手段。還可利用各種工藝製作壁畫,如磨漆、漆畫、織毯、印染、人造樹脂、合成纖維等。現代壁畫涉及門類較多,已成為繪畫、雕刻、工藝、建築和現代工業技術等學科間的一種邊緣藝術。

數字環境藝術研究中心

數字環境藝術研究中心直屬香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數字環境藝術研究中心主要針對互動媒體設計、數字影像藝術、虛擬現實設計、增強現實,新媒體藝術等數字藝術在現代城市、建築、以及展示中的運用做研究。數字環境藝術是人與空間交流溝通的全新概念,它集合文字、圖像、影像、聲音、燈光、互動行為等,將科技,藝術,環境三者互補結合成全新的前沿學科。
數字藝術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互動媒體設計指以互動媒體為載體的設計,例如以全球資訊網為載體的網頁設計、網路遊戲設計,以手機為載體的彩信設計、WAP設計、手機遊戲設計等等;數字影像藝術包括數字動畫、DV電影、數字影視廣告和片頭……;虛擬現實設計是指數字博物館、數字商城這樣的虛擬空間設計;增強現實是通過電腦技術,將虛擬的信息套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新媒體藝術對應傳統美術、雕塑,是以數位技術為手段和材料的純藝術形式。
狹義的數字藝術一般指的是用計算機處理或製作出和藝術有關的設計、影音、動畫或其它藝術作品,相對於傳統藝術作品,它在傳播、存儲、複製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數字環境藝術是指以數字科技的發展和全新的傳媒技術為基礎,是人類理性思維和藝術感覺巧妙融合一體的新型藝術表現形式。數字藝術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形式:錄象及互動裝置,虛擬現實,多媒體,電子遊戲,卡通動漫,網路遊戲,網路藝術,數字設計,電腦插畫,電腦動畫,3D動畫,數字特效,數字攝影,數字音樂以及音樂影像等。也就是說,數字藝術是藝術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學科的交叉領域,涵蓋了藝術、科技、文化、教育、現代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那么,一切由電腦技術製作的媒體文化,都可歸屬於數字藝術的範疇。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旺角道33號凱途發展大廈七樓
大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信息路26號中關村創業大廈715號
註:大陸地區唯一合作夥伴北京向陽水木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大陸地區業務請直接與向陽水木城規院聯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