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前身為華南建設學院西院的建築系和環境藝術系,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以前(文革期間)成立的廣州市建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2000年7月,華南建設學院西院併入新廣州大學,在原建築系和環境藝術系的基礎上成立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成立於2000年7月,現設有建築學系、城市規劃系和景觀設計系等三個系及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所、嶺南建築研究所和建築設計研究院,在廣州地區及香港建立了校內外實習基地近二十個。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建設局時期

文革期間,廣州市建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創建(1981年前創建,但準確時間不明)。
1981年廣州市建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更名為廣州市建設局職工大學。

城建時期

1984年廣州市建設局職工大學、廣州市規劃中專、廣州市市園林中專合併組建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
1986年5月,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
1987年1月,國家教委批准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由廣州市建委負責投資辦學。

華建時期

1991年6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廣東省建築工程專科學校與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聯合辦學,成立華南建設學院。原廣東省建設工程專科學校為華南建設學院東院,隸屬廣東省建委;原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為華南建設學院西院,隸屬廣州市建委,廣州市副市長戴治國兼任學院院長。
華建西院舊徽華建西院舊徽

該院為省屬普通高等本科學校,兼招本、專科生,在學學生規模3000人。本科學制4年,專科學制3年。同年9月,華南建設學院西院開始對外招收本科生。
該院設立院務委員會,由省高教局、省建委、市教委、市建委負責人及東、西兩院院長組成,負責處理學院重要事務並協調東、西兩院關係。該院開設建築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城鎮建設、給水排水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等本科專業,以及建築設備、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等專科專業。東院面向全省招生,西院面向廣州市招生,亦可接受其他省市委託代培。
1995年4月,經廣東省學位委員會評審通過,華南建設學院西院成為學士學位(本科)授予單位。1995年,華南建設學院東院與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合併組建廣東工業大學。華南建設學院西院繼續獨立辦學,掛靠廣東工業大學招生。

廣大時期

2000年7月,華南建設學院西院與廣州師範學院、廣州師範高等專業學校、廣州教育學院、廣州大學(職業類)等合併成立廣州大學(普通類)。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在原建築系和環境藝術系的基礎上成立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機構設定

組織架構組織架構
廣大建院組織架構

該院組織機構分為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政機關、科研與實驗機構和黨團組織機構。
行政機構
學院現設3個系、4個管理辦公室、6個實驗室。3個系即:建築學系、城市規劃系、景觀設計系;4個管理辦公室是:教務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實驗室工作辦公室、學院綜合辦公室;6個實驗室包括:建築物理實驗室、建築數位化實驗室、城市信息處理實驗室、風景園林實驗室、建築模型實驗室、建築攝影實驗室。為促進資源共享,發揮整體優勢,學院將6個實驗室整合為1個綜合實驗室,依託實驗室建立了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嶺南建築研究所等一系列科研機構。
學術機構
學院學術機構由以下5個分委員會構成,對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進行監督和審查,以此保障學院的教學組織和科研工作有序進行。
(1)院學術分委員會
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7人組成。負責學科建設和發展等重大問題的研討與諮詢,對教學和科研報獎進行基層評議,對該院教師申報專業職稱進行基層評審。
(2)院學位分委員會
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5人組成,負責對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以及導師遴選等進行基層評定。
(3)學院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9人組成,對該院各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的計畫與發展進行指導,並負責院內各專業教學計畫的審查工作。
(4)學院教學督導分委員會
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7人組成,對該院各專業的教學過程實施督導和監控。
(5)學院教材建設分委員會
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6人組成,對該院各專業的教材建設進行計畫和審查。
此外,為了有效實現辦學面向社會,學院專門成立了“專業發展顧問委員會”、“實驗室建設顧問委員會”等機構,吸納包括政府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香港相關專業機構、其他高校專家教授、該院退休教師在內的社會各界專業人士,參與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等方面的制訂,為延續該校專業傳統、與本地同類專業特色互補、關注人才需求、保持專業發展前沿性。
產業機構
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於2006年經學校批准,正式劃歸建築學院管理。由學院副院長兼任設計院院長,1名副院長擔任建築設計院的常務副院長,為教師和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院系設定

建築學系

建築學本科專業於1991年創辦,1997年調整為五年制本科。第一屆本科五年制學生於2002年7月畢業。2008年至今,建築學專業共招生215人,共畢業學生246人。這些畢業生除出國留學及考取研究生外,絕大多數就業於廣東省內建築行業相關單位,其中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單位的骨幹。
建築學學科建設時間長,是該學院優勢學科。學科教師數量充足,主要研究方向穩定,與廣東省其它高校的建築學學科人才培養形成互補,已具備較強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基礎。建築學本科專業分別於2004、2008、2012年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畢業生可發建築學學士證書。於2002年被評為廣州大學首批名牌專業,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名牌專業,2006年評為廣州市普通高等學校名牌專業,2008年被批准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獲批廣東省重點學科
評圖活動評圖活動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建築學專業2003年獲準設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碩士點;2007年獲準設立“建築設計”工程碩士點;2008年獲得“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方向)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建築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同時,建築學學科牢固樹立“立足廣州,面向廣東,服務地方城鄉建設”的基本定位,在科學研究和服務地方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關於民生建築類型的專題研究在省內有較高影響力;側重近代歷史建築的保護理論與實踐,在近代中西建築文化研究和嶺南歷史建築修復技術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在國內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以學科交叉與融合促進學科發展,在城鄉關係和城鄉景觀生態的規劃與設計方面取得一定突破;立足嶺南地區氣候特點和最新科技,積極開展建築節能相關技術研究並取得較大進展。

城鄉規劃系

該校城鄉規劃本科專業於1999年創辦,學制5年,設定獨立的專業培養計畫。2000年7月成立城鄉規劃系。城鄉規劃系基礎好,發展快,是該院特色學科。2005年城市規劃專業被批准為廣州大學名牌專業,2009年被批准為廣州市首屆普通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城鄉規劃學(城市規劃學)本科專業分別於2011年、2015年通過國家住建部專業評估。2011年開始招收城鄉規劃專業碩士研究生。2011年通過城鄉規劃一級學科申報。
該專業研究方向特色鮮明,本土化、套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十分突出,在廣東的區域整合和創新城市體研究系、城市規劃與住區規劃研究、側重近代城市歷史和地方城鎮史研究,地方性城鄉歷史文化遺產與保護規劃的研究、GIS技術的套用研究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風景園林系

風景園林學科是該院最具發展潛力的學科。該院的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和建築學(環境設計)兩個與風景園林相關的本科專業自2002年以來已累計招生756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該學科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城鄉景觀生態規劃、風景旅遊規劃、景觀藝術設計等領域的研究方向穩定。在側重生態視角的景觀生態性規劃評估、景觀生態定量評價、風景資源保護性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已獲得較大進展。

師資力量

2016年學院官網顯示,該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講師23人;具有博士學位15人,具有碩士學位22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3人。教學骨幹主要來自東南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著名院校,學緣結構合理。專業教師普遍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實際工程設計能力。

此外,該院長期聘請境內外客座教授28人,其中外籍客座教授4人。並聘請本地區一些有豐富實際工程設計經驗和教學經歷的建築師等作為編外教師參與教學。
該院生師比為15.4。
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包括南粵優秀教師1人,廣州大學首屆“師德標兵”1人,廣州大學教學名師1人,廣州大學首屆“十佳教師”1人,廣州市優秀教師3人,校級學術帶頭人1人,校級重點培養教師5人。
近5年來,學院派出4名教師赴英國、義大利等國大學做訪問學者,師資隊伍中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背景的老師占10%。聘請英國和紐西蘭等國外大學教授4人為客座教授,師資隊伍中外籍教師比例占8%。

學院環境

學院地址

理北理北
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行政辦公、本科生班級專繪室及圖書室、圖檔室、咖啡廳等集中於廣州大學理科教學北樓,該樓大部分歸建院使用。部分教師辦公室及實驗室研究室分布於工程實驗樓北樓及南樓。美術教研室及美術畫室位於理科教學南樓的7樓。

教學用房

學院現用於本科教學的用房總建築面積11483㎡,師生人均建築面積15.5㎡/人。每個學生班級均配備專業教室。

泛思咖啡廳

泛思咖啡廳是廣大建築學院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由咖啡廳負責人陳聳在內的六人團隊創立的“空間轉換之
理北咖啡廳的建設和管理”是咖啡廳的起源,這一項目當初獲得了廣州大學學術科技優秀組織獎,同時也在省級的挑戰杯創業比賽中立了項。無獨有偶,他們建設咖啡廳的這一想法恰好與建築學院有關領導不謀而合。因此,建築學院便將這一項目委託給了陳聳所在的六人團隊,正式開始籌備咖啡廳的建設工作。
泛思咖啡廳泛思咖啡廳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項目,廣大建築學院也曾經舉辦過相關的設計比賽,選出優秀的設計方案。最終再根據實際情況加以修改,才有了如今的坐落在教學樓內的咖啡廳——“泛思”。
泛思咖啡廳中,在桌椅後以隔斷相隔還有另一片區域,一張較大的桌子表明這個場所更像是個會議室,周圍還有書櫃佇立。這也是咖啡廳真正特殊的地方,集書吧、沙龍、會議室、展覽館於一體的泛思咖啡廳,不僅僅是一個咖啡廳。咖啡廳將定期舉辦相關展覽,邀請建院老師開展評圖活動。同時這也是建築學院各創業團隊討論、開會的好地點。營業時間:13:30-22:00。

理北天台花園

理北5樓天台改造理北5樓天台改造
2016年,廣大建院發起一次“理科北樓五樓天台花園設計競賽”,競賽要求強調屋頂花園的功能,有美觀舒適
的室外休閒空間,作為學院師生戶外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后角逐出一、二、三等獎共6名,後由一名建院校友參考部分獲獎作品進行綜合設計並委託施工。該天台原本為混凝土鋪磚,改造後增加草坪、植物牆。植物遮陽棚、盆栽、桌椅,背景為該院徵集投票的塗鴉牆,該天台已成為該院學子的休憩場所。

教學研究成果

教學質量

2016年學院官網顯示,近5年來該院建築學專業獲得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並順利通過驗收;城鄉規劃專業獲得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建築學專業獲得3項省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建築學院和土木學院聯合申報省級校企協同創新基地獲得立項。教師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排名第四),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排名第四),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三項。
學院注重教學質量,各專業分別在系主任的統籌下,由教研室和各年級組團隊組織本科教學,由系和各年級導師組織研究生教學,全院教授百分之百參與本科教學。定時參加全國專業指導委員會舉辦的教學研討會。學院通過教學制度嚴格控制教學過程和作業水平,長期聘任設計院高工參與實踐教學,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類課外實踐活動,有力保障了教學質量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學生的科研和技術套用能力得到了較好培養,學習滿意度較高。學科培養的畢業生絕大多數服務於廣東地區,熟悉地方發展需要,是廣東省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積極貢獻者,畢業生受到畢業單位的普遍好評。

科研基本情況

該院科學研究緊扣城鄉建設領域的重大問題(如建築遺產保護、生態化設計等),精心組織團隊開展科研創新。參與建設廣東省建築節能重點實驗室,2013年聯合申報獲批廣州市綠色建築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批廣州市科信局綠色建築產學研合作創新平台。近5年來,該院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國家社科基金2項,其他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縱向科研經費總額599.2萬元。利用學科優勢積極服務社會,社會反響好,業內認同度高。主持設計重要實際工程項目一批,涵蓋城市設計和醫院、住宅、學校、體育場館等各類民生建築類型。近5年承擔橫向科研項目123項,經費總額5685.5萬元。獲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1項。
通過開展科研活動,全院近5年共發表科技論文337篇,師均論文引用率19.3。獲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1項。獲國家、省、市及校級教學成果獎6項。在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直接套用於解決城鄉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如對建築遺產保護技術的研究直接套用於珠三角地區大量文化遺產的保護實踐。近5年,學院承擔測繪嶺南傳統建築300座,古村落研究20處,歷史街區研究10餘條,文物保護工程100多項,範圍遍及廣東全境及香港、澳門等地,保護對象涵蓋世界文化遺產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等。服務社會的研究項目產生了較高的國際影響力,由於在遺產保護方面的突出成就,湯國華教授於2012年被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文學與藝術一級騎士”勳章。美國亞洲文化協會也對該院學科課題進行了資助。

教學特色

建築學本科專業於1991年創辦;城市規劃本科專業於1999年創辦。建築學學科於1997年被評為廣州市重點扶持學科;1998年被批准為廣州市哲學與社會科學重點學科預備站點。1998年,《建築設計及理論》建成廣州市重點課程;《嶺南建築(建築測繪)》於1997年被評為廣州市重點扶持實習基地。建築學專業於2002年被評為廣州大學首批名牌專業;建築學專業2003年獲準設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碩士點;建築學專業2004年通過了全國高等教育專業評估;建築學專業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
該院先後獲得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廣州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及三等獎等獎項;2002年以來分別獲得全國及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科技競賽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還獲得廣東省教育廳頒發的設計競賽金、銀、銅獎,廣州市優秀勘察設計獎等多項獎勵。

學生組織

廣大建院團學(團委學生會)有三大組織:團委會、學生會、新聞中心

團委會

團學logo團學logo
廣大建院團委會下轄十大部門,分別是秘書部,組織部,宣傳部,青年工作部,科技實踐部,院紅十字會,青年志願者協會,心理協會,辯論隊,藝術團。
院組織部,是接受處理傳遞各方面訊息,是同學與組織、老師溝通的橋樑。
院宣傳部,主要工作是把PS運用得出神入化,設計出高逼格的海報。
院青年工作部,歷史悠久,主要舉辦校際快題比賽(考研必備技能)和新舊生交流,將著重校際聯誼。
院科技實踐部,築紙大賽是不容錯過的頭腦風暴,建構大賽是思想碰撞的五校嘉年華。科實部帶你直擊風眼,狂歡盛事。這裡是實現每一個建院學子心中無限不可能的境地,這裡是體驗學術與實踐、思維與表現的交流平台,這裡是創意的聚合城堡,腦洞的開鑿工廠。
院紅十字會,始終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配合校紅十字會各種工作,關注建院學生的成才需求開展志願服務工作,秉承著以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會精神為工作宗旨,以服務建院學子為工作重點。
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參加過啟智學校的助教;在古街古巷走訪探訪孤獨老人;參與newbalance公益跑志願者為參賽選手服務加油;去懷集縣下鄉支教留守兒童;去小洲村吃早餐,小洲村老人院探訪。他們將愛心,像蒲公英一樣,隨風散播。
院心理協會,除了協助校心理健康中心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外,還定期組織心理講座、心理情景劇、心理嘉年華以及戶外拓展等活動。宗旨是:心平凡,自非凡。傳播心理健康觀念,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素質,組織各種趣味的活動讓大家走出課室,放飛自我。
院辯論隊,代表建院參加校級辯論賽,既可拓寬知識面,亦能鍛鍊思辨能力。
藝術團,是一個專門提供建院學子精彩的課後生活的平台,也是一個專門負責出演晚會的組織。藝術團下轄聲樂隊、舞蹈隊、話劇隊、模特隊、主持人隊、後勤技術隊,陣容龐大。

學生會

院秘書處,是學生會的中樞部門,是學生會主席團的左右手。它協助主席團進行工作;它負責學生會的工作安排、檔案整理、各大小會議的記錄;它還負責管理學院的物資。
院外聯部,學生會的視窗性部門,搭實踐平台,架校際橋樑,展交際風采。內通外聯,致力於尋求贊助與合作機會,為學生會活動爭取贊助支持。交流接待中,得體大方;談判執行時,嚴謹細緻;是積累人脈和鍛鍊交際與溝通的最佳平台。外聯人秉著“謙遜友好,共進雙贏”的理念,活躍在建院這個大舞台。
院文娛部,負責籌備組織院內各類晚會,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培養同學對文娛活動的興趣愛好,提高建院同學之間的凝聚力。文娛部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部門,經常組織各類娛樂活動,在學習生活各方面都會互幫互助,是個充滿著愛的地方。
院體育部,主要負責制定並執行學院學生體育計畫,協助管理學院各常規運動隊,策劃舉辦學院各大體育運動,如建築杯籃球賽,院運會,校運會,拔河比賽。
院學術部,以在校園內營造濃郁的學術氣氛,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帶動大學生整體專研能力和學習熱情,帶動我院學生整體的專研能力和學術素質的不斷提高為目的,負責組織開展一系列院級的學術活動,為不同方向發展的同學提供各種類型的名家講座,攝影展,學術交流會等活動。
院就業促進部,負責建院專場招聘會、畢業生交流會等。
院女生部,有禮儀隊和策劃部兩個部門,負責組織策劃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女生節和女生健康交流以及學院活動的頒獎活動。
院聯絡部,負責聯絡學院老師,組織舉辦高手雲集的速寫比賽。
院生活部,主要負責管理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幫助同學們反饋並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為同學們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還會舉辦如跳蚤市場等的各種特色活動。

新聞中心

建院新聞中心通過微信公眾號、學院官網、微博來為建院學子提供最新最全的活動預告、節目回顧、講座信息、官方通告、調查訪談、熱點報導,為院外人士呈現最真實的廣大建院。該新聞中心現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廣大建院團委學生會”進行新聞推送,該號的訂閱量超過2000人,推送頻率一般為每一兩天一次。
文記部,文字記者主要負責日常稿件的編輯,會親自采寫學院所有重大活動,也負責一些專題的策劃、實施(如採訪、調查)。另外,文記部會不定期地從網上摘文甚至自己親自操刀寫文章。總的來說,文字記者在整個新聞工作流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推送內容上享有生殺大權。文記=文字愛好者+新聞人。
采攝部,活躍在新聞第一現場,記錄建院大大小小的活動。攝影、視頻、後期樣樣都行,拍攝記錄,將瞬間的精彩變成永恆。此外,采攝部還會配合文記部的採訪進行拍攝。當然少不了我們組織的攝影比賽。
信網部,主要負責新聞中心報導的排版、推送,並承擔學院官方網站的維護工作。需要時,信網部也負責圖片處理、視頻剪輯、海報排版甚至代碼編寫等工作。

學生活動

該院會定期組織開展如建構大賽、速寫比賽等學術競賽、藝術匯演、幽默大賽等文體活動,讓同學們豐富課餘生活,更能使所學到的專業技巧能力在運用中得以提升,“建我理北,築夢天下”。

生產實踐活動

校企合作

為了加強建築學專業實踐環節教學,學院與多家設計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學院現有校內教學基地2個,校外教學基地6個。經過多年的努力,建築系教師的生產實踐活動逐步得到了社會、同行的認同和好評。在嶺南傳統歷史建築的維修重建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業績。在主持、參加的十餘項重要的城市設計大型項目中,有的已被地方政府部門採用,有的已獲獎勵或通過評審。
學院還注重與企業用人單位合作,廣州普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美國GLC建築設計公司等先後在該院設立了專業獎學金資助學生完成學業,與學院聯合舉辦設計競賽;在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立了學生就業創業基地。
學院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自1992年起與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香港科技教育服務機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定,定期舉行交流活動。此外,還與廣州市規劃局、廣州市文化局、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及其他一批設計企業合作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該院近年來還注意與國外建築學院、研究所等進行交流,尋求合作的途徑。

就業情況

該學院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畢業生98%以上均從事專業相關的城市管理、設計及房地產業工作。其中在各大設計院工作的學生占50%以上,建築學專業占80%以上。學生就業滿意度較高。
據廣州大學2015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該校2015屆畢業生共74個本科專業。在入職平均月薪上,建築學(五年制)排名第4(4886元),城市規劃(五年制)排名第11(4465元),建築學(四年制)排名第13(4330元),城市規劃(四年制)排名第14。在初次就業率方面,城市規劃(五年制)為96.15%,建築學(五年制)為95%。薪酬及就業率明顯高出一般學校同專業的水平。
在該校統計就業率時,很多四年制專業畢業生仍處於實習期或實習期剛結束,“就業率”從賬面上看起來很低。

對外交流

近年來,該院努力探索建築學教育改革,積極與國際接軌,嘗試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培養和聯合教學。自2010年起,每年派出研究生赴台灣高雄大學、義大利帕多瓦大學進行半年到一年的交換學習。2013年該院開始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進行建築學學士聯合培養,2015該院與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簽署了建築學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協定,將於2016年開始招生。

對外交流對外交流
自2011年開始,每年學院都積極與國外大學開展聯合設計工作坊,參加學生包括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工作坊以廣州市城中村更新為主題,開展了系列研究和教學實踐:2011年,與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聯合工作坊,“廣州小洲村更新城市設計”,參加學生15人;2012年,與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聯合工作坊,“廣州荔灣區歷史街區更新城市設計”,參加學生22人;2013年,與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聯合工作坊,“廣州登峰村更新城市設計”,參加學生21人;2014年,與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聯合工作坊,“廣州北亭村更新城市設計”,參加學生20人;2015年,與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聯合工作坊,“廣州冼墩村更新城市設計”,參加學生24人;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工作坊,“廣州廣紡聯地塊更新設計——社區康復中心”,參加學生30人。聯合工作坊採用全開放的教學模式,嘗試採取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1]
學院還積極派出青年骨幹教師赴國內外大學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包括已派出赴英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大學做訪問學者4人,赴同濟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訪問學者2人,赴美國、英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做短期學術交流18人次,有效地開拓了教師的學術視野。
該院建築學專業還經常與國內外及香港建築師同行進行相互交流、學習。學院與香港科技教育服務機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定,定期舉行交流活動。自1994年起,香港房屋署的規劃師、建築師們每年定期來院講學、指導學生進行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並每年接受建築學學生赴港實習考察、訪問、學習。此外,還與廣州市規劃局、廣州市文化局和其他一批企事業單位合作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近四年來,國內外及香港建築師、專家學者多次來該校與建築學專業進行學術交流,作專題報告的有65人次。另外,建築學專業教師、學生也廣泛開展校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學習、研究氣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