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乃強

顧乃強

顧乃強,出生於1938年4月,男。上海天山中醫醫院中醫外科主任醫師。出身於中醫外科世家,近代名中醫顧筱岩嫡孫,顧伯華長子。196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現任上海市天山中醫醫院外科主任醫師,全國中醫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衛生局系統高評審中醫學科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1998年被聘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顧乃強,男,漢族,1938年4月生。大學本科。出生於中醫世家,196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六年本科)。歷任上海天山中醫醫院中醫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碩士生指導教師,上海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中醫藥學會外科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中醫藥學會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衛生系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中醫學科組成員,上海市名中醫,全國中醫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外科乳腺病專業會主任委員。1999年移民美國,任黃帝中醫大學中醫教授。

家庭背景

顧氏出身於中醫世家,祖父顧筱岩是聞名上海的近代名醫,父親顧伯華是著名外科專家,顧氏秉承家傳,悉心鑽研。

生平經歷

1938年4月生於中醫世家。

196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六年本科)。

1999年移民美國,任黃帝中醫大學中醫教授。

醫療特長

中醫外科疾病。

用藥特點

顧乃強對其芒硝要用方法

芒硝性味苦鹹大寒,入胃、大腸、三焦經,功效瀉下軟堅,潤燥通結,清熱瀉火,利膽通淋。顧乃強僅從芒硝內外治,用於治療癰、腸結等外科急腹症方面,略陳心得,以廣其用。瘡瘍外症雖有陰陽之分,內癰、外癰之別,但瘡瘍中陽症十居八九。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火”。闡明了火毒是瘡瘍的主要病因病機,因此無論內癰、外癰均清熱瀉火、通腑泄熱放在首位。腸癰腸結屬外科急腹症範疇,其主要表現可歸納為“熱”、“痛”、“脹”、“閉”。根據六腑以通用的原則,“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在治療中貫穿著“以通為用”。在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腸癰、腸結,芒硝常配同大黃,二者相得益彰,共奏瀉實積、清實火、解熱毒之效。病者每隨大便通利,胃腸、三焦瘀熱實滯,隨利而泄,“熱”、“痛”、“脹”、“閉”諸症,也鏇即得到減除。芒硝協同大黃在治療六腑病變所起的是“去宛陳(艹坐)cuo”之作用。宛陳泛指積滯腐敗之物。去者除也,(艹坐)cuo者斬也,速決之意。“去宛陳(艹坐)cuo”之本意,實際上與芒硝配同大黃治療六腑病症攻通積滯是一脈相通的。

顧乃強研製的外科和營法

1.和營解毒法

2.和營化痰散結法

3.和營利濕法

社會職務

歷任上海天山中醫醫院中醫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碩士生指導教師,上海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中醫藥學會外科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中醫藥學會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衛生系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中醫學科組成員,上海市名中醫,全國中醫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外科乳腺病專業會主任委員。1999年移民美國,任黃帝中醫大學中醫教授。

學術內容

一、注重辨病與辨證的相關性

二、重視發病病機,抓住疾病本質

三、重視後天脾胃在疾病康復中的作用

四、首辨陰陽,分清寒熱虛實

主要領域

中醫外科。

科研成果

1.“實用中醫乳房病學”於1993年獲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

2.“顧氏乳腺增生病電腦診療專家系統的醫理設計”課題於1999年1月通過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鑑定。

醫學貢獻

顧乃強先生行醫30多年,善於總結臨床經驗,進行科研探索,“乳癖臨床與實驗研究”課題已獲準為上海市衛生局1998一1999年度中醫藥科研基金科目。顧氏勤於筆耕,主編醫著尚有:《乳房百問》和《外科醫話趣錄》;參與協編《現代中醫藥套用與研究大系》等專著十部,撰寫論文30餘篇。顧教授在弘揚顧氏外科醫術上作出貢獻,在繼承上更發揚創新,建立自己的學術思想和醫療特色。

獲得榮譽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先後主編出版“顧筱岩學術經驗集”和“實用中醫乳房病學”,獲上海中醫研究院和上海市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顧氏乳腺增生病專科”被列為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特色專科。

人物評價

顧教授在弘揚顧氏外科醫術上作出貢獻,在繼承上更發揚創新,建立自己的學術思想和醫療特色。影響廣泛。

主要論文

一、標題:急性乳腺炎防治的專題討論

出處: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3;(6):14

二、標題:略論陳實功外治十法及其在臨床的套用

出處: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4;(11):2

三、標題:“七味新消丸”的臨床觀察及藥理研究

出處: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7;(9):35

出版著作

主編《乳房百問》和《外科醫話趣錄》;參與協編《現代中醫藥套用與研究大系》等專著十部。

重要文獻摘要

標題:“七味新消丸”的臨床觀察及藥理研究

出處: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7;(9):35

摘要:七味新消丸由麝香、人工牛黃、蟾酥、雄黃等組成。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急性乳腺炎、丹毒、淋巴結炎及各部位癰等症,內服每日2次,每次3克;或每日4次,每次1.5g 兒童酌減。外用研粉冷開水調,敷塗患處。本文治療531例急性乳腺炎、丹毒、急性淋巴結炎、癰等四種外科常見病,結果顯效297例,有效190例,無效44例,總有效率為91.7% 。

當代名醫(一)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