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盦

方慎盦

方慎盦(1893-1962),名墉,安徽合肥人。初從揚州名醫宋德宗習內科,後又師事針灸大師黃石屏。20世紀20年代起即在上海開業,行醫時間長達30年之久。當時上海名醫雖多,但以針灸應診者甚少,病家遂偏多針灸,方氏以針灸名揚海內外。

基本信息

簡介

方慎盦,安徽合肥人。名墉,室名知足齋,自號知足齋主人。畫家,中醫。

主要背景

1929年,方氏發起組織“醫學挽瀾社”,呼籲國人給予中醫應有之重視,並出版針灸書籍發錶針灸普及文章,使眾多讀者加深對針灸的了解。方氏注重對外傳播針灸,曾經常往前上海震旦醫科大學為部分法籍教授講授針灸學,並在該校附屬醫院作示教,會診。近代歐洲最有影響的針灸傳播者、法國針灸學會主席蘇里德馬朗博士,在30年代特來上海向方氏登門拜師。並請方氏為其所著針灸專蓍審訂、修正並題簽。

方慎盦 方慎盦

方氏醫德高尚,40年代初,曾創辦馥南針灸醫院,每晨義診20號,兼贈藥品。曾任上海市中醫師公會學術科主任。方氏著有《金針秘傳》(遠銷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國)及《風症指南》等書。方氏除精研醫道外,尚精於書法繪畫與詩詞音律。

主要業績

簡介

方慎盦 方慎盦

方氏學術思想,提倡繼承經典,對古今有益病家之術兼收並蓄,臨證主張辨證精確,取穴少精,重視手法,補瀉分明,針藥兼用。方氏主張首應熟譜經典,然後融會貫通,不泥古法,以求突破。如在《金針秘傳》中載謂:“醫者教人以規矩,取方圓也。規矩之法在師,方圓之法則在弟子也。”為此,他指出:“古法所載刺幾分深、留幾呼、灸幾壯,皆古人特論其理之常如此耳。凡用刺法,自有所宜,初不必以此為拘泥也”。主張應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謂之。曾謂:“……治病無定穴也。大凡邪中於人,與正周流上下,或在氣分,或在血分,無有定止。故喻用針,正如用兵,彼動則此應,或出以奇,或守以正,無有定製。如醫者不究其因,不察傳變,惟守其穴主某病之說,執中無權,按譜施治,譬之狂潦泛濫,欲塞下流而獲安者,亦偶然耳。夫病變無窮,針法亦無窮,病或在上而從下取之,病或在下而從上取之,或近取,或直取,審經與絡,分氣與血,病隨經而在,穴隨經而取,庶得隨機應變之理。”

精確辨證、注重補瀉

方氏精於辨證取穴,強調補瀉手法,常能立竿見影,療效卓著。曾治患者顏某,腸癖10餘年,辨證為熱壅大腸。用瀉法針手陽明數穴,瀉其熱,通其壅,數日而愈。又曾治一形體豐腴之中年婦人,訴腰腿熱痛來就診,雖在冬季,腰部蓋棉被也不能緊覆,兩足必須露在被外,方能熱痛稍減而入睡。診得脈象洪大,舌苔黃膩,認為濕熱之邪、戀於下焦,取腎俞穴,行瀉法,起針後,其病立減,膚熱也散,

方慎盦 方慎盦

復針3次痊癒。《金針秘傳》載有治療腎陽衰敗之腰痛案例。患者年62歲。腰部冷痛,久治不愈。方氏僅取腎俞一對,行補益手法,腰部立覺奇暖,去針後即起立如常。方氏謂:“腰為腎之腑,轉側不能,腎將憊矣,今既不能動搖,而腰部肌肉又異常覺冷,其為腎陽衰敗無疑,宜溫通腎府以去寒溫而助元陽”。方氏能辨證精確,手法恰當,故一針而愈。

取穴精而少

方氏治病常用與病髒相關之五俞穴1對,或循經取1、2穴,認為以多取勝,非但於病無益,反而徒傷肌膚。曾治風中臟腑,神昏閉證奇案1例。症見神昏不語,兩目緊閉,脈已停止,呼之不應,急針肩井,竟然其脈立出。方氏指出肩井穴有瀉實之功,能醒腦開竅,故可治閉證之昏迷,具有特效。

穴位放血療法

方氏對瘀積惡血之症,常採用穴位放血治療。曾治一鬱熱之邪留於經絡的病家。前醫誤投溫補之劑,以致邪不能出,反下注於足,以致紅腫大痛。方氏先以提毒散瘀外治之法,即在委中放血盈升,針三里、懸鐘、三陰交等穴,次日即安,10日大愈。此蓋菀陳則除之之意。

從醫經驗

主張針前消毒

古代針刺缺乏消毒概念,常採用隔衣進針,以及“入口中必須溫熱方可與刺”的口溫法。方氏早在30年代初已提倡不套用隔衣進針,並在進針前採用酒精局部消毒。

制訂《方慎盦診病表》

方氏診病,重視四診,紀錄詳細,早在1937年,已經使用《方慎盦診病表》鉛印病歷。除姓名、性別、年齡、地址、年月日、編號外、其他內容還包括“初病經過、現在情形、特別症狀、標準治法、處方、結果”。並列有“體氣、面色、脈象左右、舌、嗜好、寒熱、汗、飲、食、睡眠、大便、小便,”以及身體各部位如“頭、頸、眼、耳、口、齒、胸、腹、背、腰、手臂、腿足”等項。實物至今仍保存。中醫在30年代已使用內容如此詳細之病史,殊不多見。

設計針灸器械

方氏為提高療效,吸收西方之長,早在30年代就設計定製過兩種針灸器械。其一為類似近代梅花針之針具,是據《靈樞·官針》毛刺、揚刺、半刺等刺法,“淺內針”、“正內一、旁內四”之義設計製成。針具呈蓮房狀,直徑約1cm,下端並列5支針,針為金質,蓮房上端裝置1根彈簧,均置於1銅質管狀物中,管長約5~6cm。其二為“溫灸器”,為薰灸結合藥物,既有艾灸之優點,益以藥物之作用,用以治療虛證和痹證,至今尚保存實物,此為銅質製成之雙層桶狀器具,外層上下兩截直徑9cm,高8cm,下置紅木底座,中有一3厘米直徑之圓孔。內層上端裝有4根齒狀環物,環形排列,直徑3主,中間放置一段粗艾卷,下端有一容器,放置藥物。外層上下兩截互套,可以進退轉動,四周均排列小空洞,外層有蓋,用絞鏈開合,下用紅木底座,中有一大空洞,直徑約3厘米。使用時,將溫灸器下端之空洞對準近選之穴位。點燃艾卷,艾火溫熱使藥物直透穴位。可以轉動外層上截,以調整空洞位置從而調節溫熱量。

畫作

方慎盦 方慎盦

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