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父

唐吉父

唐吉父(1903~1986年),字桔廬,號吉甫。浙江湖州人。1919年師從湖州名醫朱古愚。1924年來滬行醫。建國前,曾在中國醫學院及新中國醫學院任教。中醫學術造詣頗深,熔眾家之長於一爐,積60餘年的臨床經驗,形成自己婦科特長。

基本信息

主要背景

人生經歷

唐吉父 唐吉父

1952年集資創辦上海老閘區第一聯合診療服務社。1956年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婦產科醫院中醫師,1978年任中醫科主任,1980年晉升教授。唐氏先後從事內、外、婦、兒各科,尤以婦科為特長。1924年來滬行醫。建國前,曾在中國醫學院及新中國醫學院任教。1952年集資創辦上海老閘區第一聯合診療服務社。1956年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婦產科醫院中醫師,1978年任中醫科主任,1980年晉升教授。中醫學術造詣頗深,熔眾家之長於一爐,積60餘年的臨床經驗,形成自己婦科特長。

人生成就

建國後,歷任中華全國醫學會理事、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上海分會常務理事、上海中醫學會婦科委員會主任、《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婦科學》編委、《上海中醫藥雜誌》編委等職。撰寫論文10餘篇,其中《女子以肝為先天初探》及《子宮內膜異位症辨證論治》分獲1980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及三等獎。

主要業績

唐氏認為治學要嚴謹,醫師不是醫匠,要精通醫理, 重視中醫基本理論的研究和探討,對中醫經典要做到“熟”、“博”、“活”3個字。熟能生巧,博覽群書,融會貫通,通常達變,圓機活法。臨床上病證多變,診病決無一成不變之方。 唐氏接受了劉河間“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陽,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天癸既絕乃屬太陽經也”的思想,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主張從肝著手扣住調氣補血治療婦科病,同時又提出了直接治肝法與間接治肝法。直接治肝法貫徹辛以散之,陰以養之,血以濡之的原則。肝氣鬱結者當以辛散而理其用,使肝氣得以疏泄,如柴胡、薄荷之類;肝經燥急者當以甘味以緩急,如甘草、芍藥、五味子、小麥、木瓜之類;肝藏血不足,當以酸甘養體,滋養柔和之藥,如當歸、白芍、女貞子、旱蓮草之類。間接治肝法是利用肝與其它臟器之間相互影響和聯繫,並抓住其主要方面進行治療。如扶土抑木,治肝先實脾;養胃柔肝,子令母實;滋水涵木,母健子壯;清金制木,保肺治肝等。目的環繞一個肝字,用此觀點指導臨床治療經前期綜合徵、髒躁病、百合病、月經失調等病均獲得滿意療效。

唐氏臨證還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不能以證套方或以方套證,只可採用西醫之檢查手段以補充中醫望、聞、問、切之不足。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從瘀論治即是其例。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腫塊是由血液離經瘀積於盆腔局部而成,根據中醫瘀血形成的機理,將本症分為寒凝瘀阻、氣虛血瘀、氣滯血瘀、積瘀化熱等不同類型。在祛瘀時,又不可忽視寒熱虛實之分。

證治經驗

經前期緊張症的表現是在精神意識方面,常在月經來潮前1~2周內發作,始則心情不舒,思想不集中或集中在某一點上不能自釋,情緒煩躁或不悲而自泣,頭暈頭痛,夜寐不安,並多驚夢,有時胸脅及乳房作脹或刺痛,也有乳頭或痛或癢,甚至結塊不能觸按,按之則痛不可忍,也有在月經前或經期、經後出現輕度水腫,尤其在面部及足跗部更為明顯,此類患者平時大便正常或大便乾結,至發作時常有大便溏薄,在經期中少腹部或脹或痛,這是經前期緊張症常有的症狀。 在臨床實踐中,這類患者大致可分成興奮型和抑制型兩大類型。

興奮型的表現:多數病人平時性情急躁,遇事容易激動,一般都是陰虛肝旺的體質,到月經來潮前,性情突然更加煩躁,即不能自制地勃然大怒,甚至大發雷霆或大哭大鬧或毆打怒罵,持續發作至經來潮後,心情逐漸趨向平靜,至下次月經來潮前又反覆發作如故,有少數更嚴重的患者,症狀持續延長與下次月經相銜接,個別患者可能有類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出現。

抑制型的表現,多數病人性情弛緩,遇事淡然處置,但在經前即出現血心情不舒暢,鬱鬱不樂,靜默寡言,思想集中在某一點上無法自解,經常長吁短嘆,噯氣頻作,脘悶如窒,少腹膨然作脹,至月經來潮前後,有明顯水腫,大便溏泄,夜寐不安,呵欠連綿,四肢無力,懶於動作,也有思想消沉,暗自飲泣,經行之後,逐漸恢復正常,至下次來潮前,又有周期性發作。

經前期緊張症是婦科的一個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青春期、更年期均有出現,特別在不孕婦女中發病率最高,根據本病所表現的症狀,主要表現在精神意識方面。醫學婦科文獻中雖無這種病名,但有類似的症狀描寫,散見於各個疾病中間,例如東漢時代(公元219年)張仲景所著的《金匱》婦人病脈篇中,就有類似的記載:“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近代醫家用甘麥大棗湯治療精神症狀及心脾不足之經前期緊張症均得到一定的療效。

當代名醫(一)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