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園

林墨園

林墨園(1900-1974年)男,漢,浙江平湖人,知名中醫肛腸科專家。林氏痔科第十六代傳人。幼讀私塾,13歲隨父林明甫學醫,19歲於故鄉行醫,運用針、藥、推拿,兼治內、外、婦、兒各科。1928年移居松江縣城,專門從事痔科。1937年遷滬開業。1947年身患椎結核,經治不愈,下肢癱瘓後抱病回鄉。在病床上重溫醫籍,自病自診,以陽和湯加味,重用附、桂,症狀逐漸減輕,臥床年余而愈。建國後在大沽路開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林墨園(1900-1974年),男,字富根,漢,浙江平湖人,知名中醫肛腸科專家。林氏痔科第十六代傳人。1928年移居松江縣城,專門從事痔科。1937年遷滬開業。1947年身患椎結核,經治不愈,下肢癱瘓後抱病回鄉。在病床上重溫醫籍,自病自診,以陽和湯加味,重用附、桂,症狀逐漸減輕,臥床年余而愈。

家庭背景

相傳,在1850年左右農曆10月的—天下午,林墨園的曾祖父發現宅旁堆放稻草的水車棚內,有一位衣衫襤樓、身患重病的上了年紀的男子,蜷縮在柴草堆里痛苦地呻吟。老人心地善良,慈善為懷,就把他扶到家中,安排在披屋內住下,供給飲食,服藥調理,精心照料,情同親人。數月後,這位病人身體康復,告別返里,臨行前,老人還贈給路費。10年後,這位名叫顧順榮的四川籍醫生衣冠楚楚,手提禮物來到林家拜訪林家老人。原來他祖輩是痔瘺世家,自己是走方郎中,精於痔科,因外出遭遇戰亂,身患惡性瘧疾,形如乞丐,幸蒙林家老人相救,萬分感激。為報救命之恩,以祖傳痔瘺秘方獻給林家。林家老人欣然接受,決心積德行善,治病救人。顧醫生言傳身教,幫助行醫,親如骨肉,顧醫生的秘方系用純中草藥研製而成,配方獨特,能消炎止痛,手術利速,用藥精到,傷口癒合快,見效速,可他們治病,僅收一點成本藥費。他們的無私奉獻和精湛醫術博得人們的廣泛讚譽。從此,林氏的痔瘺專科便傳了下來,到林墨園已是第四代了。

生平經歷

1900年生於浙江平湖。幼讀私塾,13歲隨父林明甫學醫,19歲於故鄉行醫,運用針、藥、推拿,兼治內、外、婦、兒各科。

1928年移居松江縣城,專門從事痔科。

1932年林墨園離開家鄉,到松江縣開辦私人痔科診所,專攻痔瘺。

1937年遷滬開業。

1938年林醫生攜眷遷往上海開業,定居於新大沽路。成為上海市中醫界最有聲望的痔科專家。

1947年身患椎結核,經治不愈,下肢癱瘓後抱病回鄉。在病床上重溫醫籍,自病自診,以陽和湯加味,重用附、桂,症狀逐漸減輕,臥床年余而愈。

1974年病逝於上海,享年74歲。

醫療特長

治內痔、外痔、混合痔、脫肛、肛裂、瘺管、結核性化膿痔等各種痔瘺疾病

主要領域

痔科。

科研成果

本世紀20年代,正值西學東漸之時,林氏主張有選擇地汲取西醫西藥之長,為己所用,反對墨守陳規。在痔科手術中,不僅採用了西藥局部麻醉劑、止血鉗、分葉肛門鏡等器械,還自行設計製作了一些手術器械。對於祖傳的痔瘡結紮和肛漏掛線的手術方法,也不斷加以改進。如改痔瘡套扎為切扎,肛漏掛線為低位肛漏切開,高位肛漏切開配合掛線,從而縮短了療程,減輕了痛苦,提高了醫療效果,使一些瘡形平塌、結紮困難的痔瘡和管道曲折複雜的肛漏,得到了根治,為中醫痔科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林氏痔瘡結紮之法,結紮時切口小、失血少,愈後肛門功能無損,無窄小,復發率低。缺點是痔瘡大者一次不能扎死,中途仍需緊線或另加線結紮。後改用橡皮筋結紮,雖克服了上述缺點,但對肛門靜脈曲張仍不能解決。肛漏掛線初用藥線,中途仍需多次緊線。後改用橡皮筋,中途一般不需緊線,且管道割開較快。但愈後經觀察,用藥線者比用橡皮筋者疤痕及肛門缺口要小。林氏採用的痔漏治法雖不斷有所改進,但仍有待完善。

醫學貢獻

家傳痔瘡結紮藥線方

[組成] 鬧羊花15g 穿山甲14片 川大黃12g 黃連6g 地榆15g 紫花地丁60g 金銀花60g 白茯苓6g 木通3g 冰片3g 乳香30g 人參6g 沒藥30g 扦扦活15g 鳳尾草15g 黃芩6g 黃芪6g 甘草3g 白芷6g 黃柏9g 川烏6g 草烏6g 烏桕葉10個嫩頭。

藥線製法:由蠶繭抽絲紡線後,於大伏天將絲線浸於濃藥汁中,日曬夜浸,浸前將藥汁煮沸,如此反覆,至藥汁浸乾為止,密貯備用。

[功效] 調和氣血,消炎止痛。

[臨床套用] 主治痔瘡。先使痔瘡充分暴露肛外,用前述絲製藥線打一圈套住痔瘡。另用一尖頭骨針將線圈一邊抵於痔瘡根部,隨後在痔瘡與肛管皮膚交界處剪一小口,將線圈扣於切口內收緊,退出骨針,紮緊打死結。若痔瘡平塌,先用“引線”(縫針)穿藥線,在痔瘡根部縫一針,打結予以固定,退去“引線”將藥線從兩側底部圍繞痔瘡結紮方法同上。痔瘡呈環狀者,先用藥線由圓頭“引線”從兩顆痔瘡相連處之底部,黏膜最薄處穿引,將線圍繞痔瘡從另一側相連底部黏膜最薄處引出。然後打圈結紮,方法同上。再用同法在原針孔穿引,逐一結紮。從結紮第二顆痔瘡起,用雙股藥線穿引,一股先結紮痔瘡,另一股由底向面,將已被結紮的兩顆痔瘡相連處結紮。再按同法依次將相連痔瘡分隔成數顆。痔瘡結紮時,切勿扎及肛管皮膚,以免增加腫痛。

肛漏手術操作

林氏認為,治療肛漏手術的要領大致有三:

1.尋找肛內成漏之口。

2.好肉做“瘡”。肛漏切開,創面必須平坦,則肉易生長癒合。若創面凹凸不平,須將創面修平。凹陷深者,須向肛門內外兩端延伸切口,使其平坦為度。

3.內漏忌刀。內漏者兩口均生於肛內腸壁,管道或縱或橫,甚或盤肛。腸壁嬌嫩,脈絡豐茂,氣血充盈。直腸末端,筋肉四圍,括約排泄。刀割易損筋傷脈,輕者血流如注不止;重者肛門開闔失司。肛門彈丸之地,處理操作不便,止血不易,故切切忌之。蓋宜掛線以代刀割,邊割邊長,緩緩圖之為宜。

獲得榮譽

上自林墨園的曾祖,下至林墨園的孫輩,林家一脈相承,代代相傳,為治癒痔疾、解除患者痛苦而奮鬥不息,為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稱為“痔科世家”,確實當之無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