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任

徐相任

徐相任(1881~1959年),原字相宸,名尚志,晚號無私老人。江蘇吳縣人。初習舉子業,弱冠改行從隨岳父費繩甫學醫,壯年懸壺滬上。1908年夏秋間,上海時疫流行,以霍亂最甚,他受聘於上海中國紅十字會附設時疫醫院,任顧問;又曾任神州醫藥總會常務委員等職。建國後,受聘為上海市中醫文獻研究館館員。

基本信息

主要著作

徐氏曾編著印行《中國生理學補正》、《鼠疫良方彙編》、《徐氏霍亂論》、《時病常識》、《急性險疫證治》、《在醫言醫》、《中華列聖記》及《中華國醫科目暨各科系統表草案》等。《閉疫證治》書稿,已散佚。

主要業績

徐相任治病,主張不拘於一家之言,通古淹今,擇善而從。嘗論金元以來各家中,人只知朱丹溪之主涼潤,張景岳之主溫補,王孟英之主清化,後之學者效之,或專於涼,或囿於清,或過於溫,用之一時,受益者固多,而其流弊亦非淺鮮。蓋以各家之說,其能卓絕古人者,亦各有師承,其因則或以地域之懸殊,稟賦之不同,氣質之互異,易言之,諸家獨到之處,即其精微之旨。故徐氏主張,“師承不在於多學,要在於全面之領悟”。“師法三家,取其長而糾共其”。徐氏對治療時疫,見解有獨到之處,嘗謂:“無濕不成霍亂,無寒霍亂不危險,命門陽氣不失守,霍亂不至於死”。又辨明霍亂是陰寒直中三陰,而三陰同病,必然吐利不止,澄澈清冷,四肢厥冷,陽氣暴脫,是其主症。因此,徐氏斷然認為“霍亂是陰寒症而非熱症,其危象是脫而非閉”。他在治療霍亂時,以回陽固脫為急切要務,因自訂脫疫方多首。徐氏臨診達50餘年,既以治療時疫見稱於世,亦擅理虛之長。

獨家配方

研製理中定亂湯

徐相任研製理中定亂湯 組成為炮熟附子、炒蒼朮、白朮(各)9g連皮茯苓15g上川厚朴1.5g棗檳榔(杵)、廣藿梗、佩蘭梗(各)4.5g廣木香0.9g陳皮、老生薑(各)3g煎濃湯送服以下徐氏痧藥散。

主治

主治霍亂吐瀉初起、形氣未變、冷汗未甚、四肢微冷者。本方由徐相任根據仲景附子湯,《衛生寶鑑》附子溫中湯等方衍化而來。由於大吐大瀉之後,陽氣漸微,陰寒內盛,故方中主用大辛大熱之附子,著重振奮一身之陽而驅陰寒;茅術(為蒼朮產於江蘇茅山者,質量最佳)、川朴、連皮苓能燥濕滲濕而運脾,輔以藿梗、佩蘭梗、棗檳榔(當檳榔未成熟的果實)以辟穢化濁;佐以木香、橘紅以順氣和中。又加老生薑以溫中止嘔,本方濃煎送服徐氏痧藥散,且具有祛暑辟穢,解毒開竅之功。

回陽來復丹組成

徐相任研製回陽來復丹組成為倭硫黃(制)、淨火硝各0.3g龍涎香0.09g上肉桂、吳茱萸、補骨脂、煨肉果、玄精石各0.3g五靈脂0.6g細青皮(去肉)、新會橘紅(各)0.3g。主治霍亂吐瀉稍後形氣不支、冷汗愈多、四肢如冰者。本方含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方(硝石、硫黃、玄精石、五靈脂、青皮、陳皮),其中硫磺

、硝石性溫,能蕩滌寒涎宿垢,玄精石性味甘鹹而降,與硫磺、硝石同用,可治上盛下虛,能救陰助陽,具扶危拯逆之功,輔以五靈脂、青皮、陳皮(橘紅)以祛瘀行氣。方中又取《婦人良方》四神丸加減,原方去五味加肉桂,合補骨脂補命門火,溫養脾陽,配吳茱萸、煨肉果以溫中澀腸,再加龍涎香,性味甘酸氣腥,能行氣活血,通利血脈,可治神昏氣悶,心腹諸痛。兼服湯劑濃煎取汁,藥用別直參、黑附片、白朮,以扶元陽,溫脾腎,祛寒濕;晚蠶矢、兩頭尖、伏龍肝以導濁行滯,溫中燥濕。

潤肺開胃湯組成

徐相任研製的潤肺開胃湯組成為南沙參、北沙參各12g冬蟲夏草3~9g冬青子、茯神、料豆衣、川貝母各9~12g石斛、瓜蔞皮、生白芍(各)4.5~6g冬瓜子12g生谷芽30g生甘草1.5g竹葉心6g。毛燕(布包)3g煮湯代水煎上藥服。功效是益氣潤肺,生津養胃。主治肺氣虛弱,易受外感者。症見時有肌膚蒸熱,面紅唇赤,咳嗽或咯血,遺精,大便時乾時溏,小便色赤。清金保肺湯(天冬、款冬、南沙參、北沙參、石斛、玉竹、貝母、茜根、杏仁、瓜蔞皮、茯苓、蛤粉、梨、藕)等方化裁而來,屬於輕清之劑。方中沙參、冬蟲夏草、石斛、冬青子、瓜蔞皮、白芍等滋而不膩,清熱以甘寒為主,不用苦寒傷陰之品。毛燕(為燕窩內有較多灰色羽毛者)能滋陰潤燥,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佳品。此方不用四君、六味,而用輕清之劑,病人服之,胸膈舒暢,不致悶膩,而效果亦好。良由燥熱在上,肺胃之陰乾枯,灼液成痰,因此納呆、蒸熱、痰多、溲赤是化源不足,而非下焦濕熱,必須滋養化源,清浮熱而化燥痰,養胃陰而蘇胃氣。

當代名醫(一)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