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浙江金華,公園海拔500米以下,面積777公頃。

基本信息

概述

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自然景觀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96.6%,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木本植物近80科350種,維管束植物千餘種,野生動物近70科210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白鸛穿山甲等均有分布。

公園內有兩個高山湖泊——青山湖鹿田湖。湖面開闊,有煙雨半島、茶嶺春色相伴,水體清澈,平波如境。公園地處金華山,名勝古蹟眾多,人傑地靈。

公園由下而上有雙龍洞玉女驅鹿朝真山莊鹿田書院鹿湖黃大仙祖宮比武石石浪茶嶺早春鹿田秋色棋盤石龍潭蘑菇岩母子岩西湖電視發射塔、雷達站、虎口岩神龜探海撞石升仙讀書洞試刀石將軍峰點將台雙膝峰白崖白馬岩等景點。

雙龍洞

雙龍洞雙龍洞

雙龍洞是森林公園的核心景觀,它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鐘乳石酷似龍頭,故名“雙龍洞”。外洞寬敞,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駐足。常年洞溫為15℃左右,冬暖夏涼。洞口西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東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傑出書法家于右任之手筆。外洞有“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等景觀。內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僅通水道,長10餘米,寬3米多。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如欲觀賞,唯有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千尺橫樑壓水低,輕舟仰臥入回溪”,不得稍有抬頭,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堪稱遊覽方式之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有龍爪、龍尾與洞外龍頭相呼應,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金華雙金華雙

雙龍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四周的山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徵。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35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餘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遊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

雙龍洞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博大豐厚。東晉以來就為世人所鍾情,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近5000多字的遊記。現代文學家郁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洞寫過膾炙人口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洞內留有多處古今名人的墨寶。2004年初吳邦國委員長視察了雙龍洞景區。隨後,習近平同志也來景區視察工作。

石鐘乳和石筍是怎樣形成的:

石鐘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質溶解在水裡,水中的石灰質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鐘乳,也叫鐘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質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鐘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鐘乳與石筍連線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鐘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雙龍洞雙龍洞洞口開闊,上有當代著名書法家秦萼生先生題書洞名的碑刻。雙龍洞深200米,寬3-10米,高5-15米,通道有寬有窄,高低錯落,大則十來米,小則僅能通人。其洞中有洞,上下有洞,洞洞相通,泉水叮咚,奇景迭出。洞內有“山泉映月”、“雙獅迎客”、“樓台相會”、“十八羅漢”、“蓮池倩影”、“地下龍宮”“”雙龍相應“”等八大自然景觀,場面壯闊,形象逼真。

鹿湖

仙瀑洞仙瀑洞

座落在鹿田景區,黃大仙祖宮附近。湖面11公頃,水體清澈,平波如鏡,周圍青山倒影,風光旖旎。陽光下波光粼粼,蕩漾不定。湖岸迂迥曲折,層層茶嶺如綠色的等高線,密密匝匝。還有鹿田書院、石浪、比武石等景點依湖而屹。

龍潭

在西湖景區棋盤石處,有一石竇,貯水一泓,曰龍潭,終年潭水不乾,每逢乾旱季節,附近的民眾赴龍潭求雨乞水。相傳古時潭水不時翻湧,水高數尺,飛花滾雪如潮湧,水中之石皆似浮動。

黃大仙祖宮

朱元樟遺蹟朱元樟遺蹟

座落於鹿田景區內,風景秀麗的鹿湖東側,坐北朝南,倚山望湖,湖畔常有雲山霧海,蔚為壯觀,呈現道教特有的神秘氣氛。整個祖宮呈七進階布局,從南向北依次為石照壁石牌樓靈官殿鐘樓祭壇鼓樓大殿三清殿祈仙殿等。石照壁長18米,厚1.5米,高4.8米,氣勢磅礴。照壁北面刻著金華著名書法家畢民望老先生手書篆體赤松仙師自序。照壁對面的石牌樓(三重檐的主牌樓,兩重檐的兩座連牌樓)全部用石板砌成,結構精巧,錯落有致。祭壇是祖宮內宗教法事活動的主要場所。祭壇東西兩面的鐘樓和鼓樓,為四重檐結構,層層疊疊,別開生面,富有道教特色。其內的銅鐘重3噸,木鼓直徑1.5米。大殿為道教典型的歇山頂重檐結構,占地1068平方米,高20.88米,氣勢宏偉。殿內的黃大仙神像座壇高1.668米,像高5米,整個神像由香樟精心雕刻彩繪而成,散發出陣陣清香。

大殿為道教典型的歇山頂重檐結構,占地1068平方米,高20.88米,氣勢宏偉。殿內的黃大仙神像座壇高1.668米,像高5米,整個神像由香樟精心雕刻彩繪而成,散發出陣陣清香。大殿左右兩壁仿青銅的椴木浮雕展現了1700年前流傳至今並不斷創新的有關黃大仙的傳說,從出生到得道成仙再到香港顯靈,分別為玉旁賜胎、初平牧羊、叱石成羊、贈桃度仙、大仙行道等25個故事。

景區風光

葉聖陶碑文

葉聖陶碑文葉聖陶碑文

葉聖陶(1894—1988年),原名葉紹鈞,江蘇關縣人,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1957年4月14日葉聖陶先生慕名遊歷雙龍風景區,後寫下了一篇遊記散文《記金華的兩個岩洞》,當時載入了國小課本,改名為《記金華的雙龍洞》。現該文章選載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教材第八冊。碑文即節選自葉聖陶先生的《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朱元樟遺蹟

元至正十八(1358)年十二月,朱元樟(明太祖)在推翻元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率軍攻占浙中要地婺州,曾駐蹕金華山(即雙龍風景區)赤松宮。朱元樟成就帝業後,因感念金華北山黃大仙庇佑,以及雙龍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即御賜“雙龍勝景”四字,並留有《牧羊兒土鼓》詩一首。

朝真洞

朝真洞朝真洞

朝真洞相傳洞內曾居石真仙人,故名朝真洞。溶洞主體長140米,洞底可見寬度7—18米,高度10米以上。洞內有石棋盤、螺絲洞等景點,其中“澗落千尋通地脈,光生一線透天門”的“一線天”景點,堪稱“洞天奇絕”。

仙瀑洞

仙瀑洞位於朝真洞東側的山谷中,洞口海拔705米。該洞“洞中有洞,洞內有瀑,瀑下有潭”,堪稱奇絕。特別是洞內落差高達73米的瀑布,為世界洞瀑之最。

桃源洞

桃源洞黃初平修煉仙術所在地之一,古稱“隔世桃源”,故名桃源洞。洞內鍾乳懸積,石筍林立,石柱擎天,似佛手,似石羊,似游魚、似蛟龍,如神仙點化,呼之欲出。洞口東壁鐫刻著“桃源洞”三個蒼頸有力的大字,為中國著名書法家姜東舒先生手筆。

旅遊貼士

桃源洞桃源洞

景區地址:金華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

門票

門票名 一般門市價 優惠價 有效期限 人數要求

團隊票 ¥70 ¥70 全年 10人以上

交通情況

A8滬杭高速至杭州繞城東,沿繞城東線過下沙大橋,轉杭金衢高速,沿杭金衢高速至金華出後下,至環北路,沿環北路向西至北山路右轉向北,沿北山路至羅店方向轉彎,一直向前便可到達雙龍景區,此段路無路名,無指路牌,建議司機朋友多看,多問。

小吃:

金華湯包、金華酥餅、蘭溪雞子餜、油炸臭乾夾饅頭、金華拉拉麵、東陽沃面、義烏東河肉餅、永康肉麥餅浦江麥餅、義烏紅餜、武義宣蓮羹、武義橡子豆腐

特色菜:

婺州府的灰膛菜、金華煲、出缸肉燉蘿蔔乾、雞汁豆腐丸、農家四素壇、金華蘿蔔肉園、乾菜仔排、潘氏濃香雞、今日一品紅燒肉、大紅饅頭扣肉。

土特產:

金華火腿、金華酥餅、花茶、藕粉、佛手、金華白字酒、壽生酒、佛手酒、義烏南棗、東陽木雕、浦江麥桿畫、草編、剪紙、永康灰鵝、方岩玩具、蘭溪蜜棗、花豬。

注意事項

進入雙龍洞須臥小舟,請仰躺在小船上,把您的頭、手、腿放平。口袋中的物品如:手機、鑰匙等物請您保管好。

住宿

附近有金華龍珠賓館等住宿地點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