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水蕉樹龍

雙水蕉樹龍在每年農曆最後一天為地王誕日,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組織村民製作蕉樹龍,啟動蕉樹龍舞,個個心愿中祈求風調雨順,希望來年免受水災,尋求農業好收成,以求實現鄉民安居樂業,此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起源

新會區雙水鎮嶺頭蕉樹龍活動始於清朝年間,適逢農曆七月夏季遇上颱風造成嚴重水災,當時村民種植的蕉樹受到嚴重的水浸,經濟損失慘重,各自然村的鄉親父老便產生一種信仰寄託的思念,利用被浸的蕉樹,製作蕉樹龍,於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啟動蕉樹龍舞,個個心愿中祈求風調雨順,希望來年免受水災,尋求農業好收成,以求實現鄉民安居樂業,此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過程

蕉樹龍在每年農曆最後一天為地王誕日,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組織村民製作蕉樹龍,傍晚時分蕉樹龍便啟動,短的為45人左右,長的有150多人參加蕉樹龍舞,舞動的路徑為全村所有巷道,經過各家各戶門口,村民把香、燭插在龍身上,蕉樹龍舞動形似火龍,場面十分壯觀,男女老少齊參與,個個精神抖擻,祝願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充分展示了一種濃厚的和諧氣氛

蕉樹龍的民間習俗是嶺頭村民言傳身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村民無論到那裡打工和創業,每逢地王誕的一天,都忘不了回鄉一行參加蕉樹龍巡遊,形成了一代傳一代的傳統文化活動。

江門非遺目錄

展現江門地區民族民間文化創造力的突出價值;鮮明的地方特色;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見證江門市區各民族民間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具有促進江門地區的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