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簡稱SA)是一組鐵利用障礙性疾病。特徵為骨髓中出現大量環狀鐵粒幼紅細胞,紅細胞無效生成,組織鐵儲量過多和外周血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本病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還有維生素B6反應性貧血。獲得性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鐵利用不良,血紅素合成障礙和紅細胞無效生成是本病發病的主要環節。與血紅素合成有關的各種梅和輔梅的缺乏,活性減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發病理。任何原因影響這些梅的活性均可導致鐵利用不良和血紅素合成障礙,結果形成低色素性貧血,鐵在紅細胞及各組織內大量堆積,使紅細胞形態及功能受損,致紅細胞過早破壞即無效生成。鐵大量沉積於各組織內,形成血色病,影響各組織器官功能。

基本信息

症狀體症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1.遺傳性多為青少年、男性及有家族史;獲得性常無家族史。原發性,無原因,多於50 歲以上發病。繼發性多見於用異煙胼比秦山胺氯酶素及抗癌藥時間過長 後發病。亦可 見於腫瘤骨髓增生性疾病。

2.發病緩慢,貧血為本病主要症狀與體徵。常有皮膚蒼白,部分病人皮膚呈暗黑色。軟 弱,動則心悸、氣促。

3.肝脾輕度腫大,後期發生血色病時(即含鐵血黃素沉積症)肝脾腫大顯著。

4.發生血色病時可出現心、腎、肝、肺功能不全,少數可發生糖尿病

5.血象:一般為中度貧血(血紅蛋白 在70-90g/L)少數為重度貧血(血紅蛋白 30-60g/L)紅細胞大小不等,可見幼稚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正常或輕度升高。白細胞血小板多數正常。

6.骨髓:紅系增生明顯活躍,病態造血現象,胞漿可見空泡、漿量少,缺乏血紅蛋白形 成,鐵染色可見鐵粒幼紅細胞增多,出現環狀鐵粒幼紅細胞 ,是本病特徵,具有診斷意義。粒系及巨核系正常。

7.血清鐵和鐵蛋白飽和度、血漿鐵轉 換率、紅細胞游離原卜琳增高。血清鐵結合力、鐵利用率降低。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梅積 分減低。

疾病病因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1.原發性,在生後或工作環境中尚未能找到引起這種貧血的原因;

2.繼發性,也稱為維生素B6反應型鐵粒幼細胞貧血,一些藥物如異煙肼、 絲黴素吡嗪醯胺、鉛、氯黴素、酒精 、抗癌藥如氮芥硫唑哂呤等均可引起鐵代謝紊亂,致紅細胞利用鐵障礙;

3.某些疾病可導致鐵代謝異常,如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症白血病淋巴瘤、和其它系統的癌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卟啉病惡性貧血、吸收不良綜合症、溶血性貧血粘液性水腫等,這些疾病可引起鐵代 謝異常,而並發鐵粒幼細胞貧血。

血紅蛋白是在紅細胞漿中有一種微小結構叫線粒體內合成,血紅蛋白分兩部份,即含鐵集團和珠蛋白部分,鐵粒幼細胞貧血所有的原因都是影響含鐵集團部分的形成,不影響珠蛋白的形成。由於血紅蛋白含在細胞漿中,故這種疾病時主要是 紅細胞漿量減少,細胞其他部分如胞核和胞漿中一些結構是正常的。

診斷依據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1.發病緩慢,貧血為主要症狀。

2.可有肝脾腫大。

3.血象顯示低色素性貧血,可見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正常或輕度升高。白細胞和血小板正常。

4.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紅細胞形態有異,並出現環狀鐵粒幼紅細胞〉15%。粒 系、巨核系正常。

5.血清鐵、鐵蛋白飽和度、血漿鐵轉換率及紅細胞游離原卜琳增高,血漿鐵結合力,鐵利用率降低。

6.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積分減低。

治療原則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1.大劑量使用維生素B6。

2.使用雄性激素

3.適當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4.可使用除鐵製劑,減少體內過多鐵的堆積。

5.貧血重者可酌情輸注紅細胞或全血。

6.中藥治療

(1)內服煎劑:南黨參、熟地黃、炙黃芪、山萸肉、烏梅、茯苓、當歸、陳皮、菟絲子、五味子、白朮、山藥、薑黃、丹參、吳茱萸、龍眼肉、炙甘草、阿膠等。出血加板藍根、白茅根、生地、白芍、連翹、白及、三七;咽乾減黨參、黃芪,加金銀花白花、蛇舌草;腰膝酸軟加旱蓮草、杜仲、女貞子、山萸肉;腹脹嘔吐加青皮、枳殼、半夏、佛手;納呆苔膩加雞內金、萊菔子、砂仁藿香、佩蘭葉。以上方劑每日1劑水煎服,30劑為一療程。

(2)內服散劑:紅參、鹿茸、冬蟲夏草血竭、廣地龍、青黛、靈芝、龜板膠等。傳統中藥炮製後研細末,每日服3次,每次1~2克。如吞服粉劑有困難者,可將藥粉裝入膠囊,每膠囊裝0.5克,每次服2~4粒。

試驗檢查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一、血象

1.紅細胞、血紅蛋白減低。

2.白細胞正常或減少。

3.血小板正常或減少。

4.成熟紅細胞可見正常及低色素性變化同時存在,可見嗜鹼性點彩虹細胞、有核紅細胞及少數靶形紅細胞。鐵染色後可見鐵粒紅細胞和鐵粒幼紅細胞。

二、骨髓象

1.紅細胞系明顯增生以中幼紅階段增高為主,部分幼紅細胞發生巨幼樣改變,並可見核固縮、胞質出現空泡等形態異常者,可見雙核幼紅細胞。

2.粒細胞系一般正常。

3.粒、紅比值減低。

4.巨核細胞系多正常。

三、細胞化學染色及生物化學檢查

1.鐵染色骨髓細胞外鐵增多。環形鐵粒幼紅細胞增多。

2.血清鐵血清鐵飽和度增高,血清總鐵結合力減低。

3.血清膽紅素增高。

4.尿中尿膽原增高。

5.紅細胞滲透脆性降低。

6.紅細胞內游離原啡含量增加。

輔助檢查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首先是檢查外周血液常規,確定有無貧血和嚴重程度,並確定是否為小細胞性貧血,進行骨髓檢查確定細胞增生情況;下一步便是確定體內鐵含量,一是看貯備鐵含量,可測定血清鐵蛋白和骨髓中鐵質蛋白顆粒的含量,並確定血清鐵水平,計算總鐵結合力、不飽和鐵結合力和運鐵蛋白的飽和度,這樣便有助於臨床診斷。

1.對一些慢性貧血,紅細胞呈雙相性或呈低色素性貧血患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 為主。

2.對重症、晚期病例,長期大量鐵堆積於體內引起血色病者可行檢查框限“A”、“B ”和“C”。

療效評價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目前國內外均無可參考療效標準。

1.緩解:臨床症狀明顯改善,血紅蛋白 明顯升高,鐵代謝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環狀鐵粒幼紅細胞明顯減少。

2.進步:臨床症狀有所改善,血紅蛋白有所提高,鐵代謝實驗室檢查有所好轉,環狀鐵 粒幼紅細胞減少。

3.無效:臨床症狀及實驗室檢查無進步。

專家提示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繼發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是繼發於某些藥物或化學毒物治療(如抗癆藥、氯酶素、烷化劑等抗癌藥及鉛、酒精等)及 某些疾病(如骨髓增殖性疾病及腫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慢性感染)後,環狀鐵粒幼紅細胞數量、貧血、鐵的負荷較輕。

一旦停藥脫離化學毒物或控制原發病,使用維生素B6,症狀可消失。原發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病因不明,因 而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遺傳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比較少見,最常見的為伴性染色體遺傳 。

多數男性發病,發病年齡較早,發病機理不一,部分對維生素B6治 療有效,另一部分維生素B6治療無效。原因不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