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染色

骨髓小粒中有含鐵血黃素,稱細胞外鐵。細胞內也含有鐵,稱細胞內鐵,其中三價鐵離子與分子中蛋白質結合不牢,經處理後游離,可在酸性亞鐵氰化鉀溶液中產生普魯士藍反應而染色。

正常值

細胞外鐵為“+”~“++”,細胞內鐵為計數100個幼紅細胞,鐵粒幼細胞為19~44個。

臨床意義

降低見於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時骨髓細胞外鐵明顯降低,甚至消失,鐵粒幼細胞降低。經鐵劑治療後,細胞外鐵增多。鐵粒染色可作為診斷缺鐵性貧血及指導鐵劑治療的一個方法。

升高見於鐵粒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鐵粒幼細胞難治性貧血)等。另外,也見於溶血性貧血、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感染、肝硬化、慢性腎炎、尿毒症、多次輸血、血色病等,細胞外鐵也可增加。

結果偏低可能疾病:

小兒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老年人缺鐵性貧血、遺傳性血色病、缺鐵性貧血

結果偏高可能疾病:

小兒腎性貧血、小兒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產後出血、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貧血、鐵利用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視網膜病變、惡性腫瘤所致貧血

注意事項

(1) 玻片一定要清潔無污,需經無鐵處理。處理方法:新片經清潔液浸泡24h,沖洗後浸入95%乙醇中24h,晾乾後再浸在5% HCl中24h,蒸餾水反覆浸洗玻片,取出烤乾備用。

(2) 酸性亞鐵氰化鉀必須現用現酸。

(3) 最好用盛骨髓那張塗片染色做細胞外鐵觀察,因這張塗片含骨髓小粒較多。

(4) 細胞內鐵計數應以中、晚幼紅細胞為準。

檢查過程

(1)以200g/L亞鐵氰化鉀5份加濃鹽酸1份,新鮮配製,過濾後備用。

(2)將骨髓片用甲醇固定10min。

(3)加上述配製的染液染30min,自來水沖洗。如室溫過低可延長染色時間。

(4)用5g/L沙黃水溶液復染1min。水洗、晾乾、鏡檢。

不適宜人群

患有造血功能減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種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除非該檢查必不可少,儘量少抽血。

不良反應與風險

1、皮下出血:由於按壓時間不足5分鐘或是抽血技術不過關等原因可導致皮下出血。

2、不適感:穿刺部位可能會出現疼痛、腫脹、壓痛、肉眼可見的皮下瘀斑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