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麴黴病

金針菇麴黴病

生殖器麴黴病兩性均可發生,但較少見,曾報告由熏煙色麴黴引起的陰道炎,主要症狀為白帶增多。 皮膚麴黴病還可繼發於原有皮損上,引起潰瘍和壞死。 此時常可有綠色粘性膿液排出,鏡檢可發現大量麴黴,培養多為煙麴黴、黃麴黴或黑麴黴等。

症狀

菌種及菇床發生後,培養料表面或棉花塞上長出黑色或黃綠色的顆粒狀霉層,即分生孢子鏈團,菌落呈粗粉粒狀。
麴黴病組織
黃麴黴

病原

該病菌的無性世代屬於半知菌亞門,包括黃麴黴菌和黑麴黴菌兩種病菌。在馬鈴薯蔗糖瓊脂平板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顏色不一樣,黑麴黴菌的菌落為灰白色,絨狀,逐漸轉為黑色,在培養基上出現鮮黃色著色區。分生孢子梗直立生長,在梗頂形成分生孢子頭,分生孢子短棒狀,梗頂串生分生孢子。
發病特點 該病菌分布廣泛,生活在有機質中,靠氣流傳播,在菌種生產中培養基滅種不徹底,會引起麴黴菌的污染。栽培過程中,培養料含水量偏高,空氣濕度較高,菇房通風不良有利於麴黴菌的污染。試管菌種保存在通風不良溫度高的環境下,其棉花塞上容易發生麴黴菌。

麴黴病發病機制

病原菌為麴黴屬中多種麴黴。根據1965年Rapes氏研究,將麴黴分為18個群132個菌種,其中主要致病菌有10種,計有熏煙色麴黴、黑麴黴黃麴黴土麴黴米麴黴棒麴黴、雜色麴黴、構巢麴黴、薩氏麴黴、灰綠麴黴等,而以熏煙色麴黴最多見。麴黴屬中某些種可產生子囊孢子,有些種則不產生子囊孢子,營無性生殖。前者屬於子囊菌綱、彎子囊菌亞綱、散囊菌目、散囊菌科中的一個屬;後者屬於半知菌類,叢梗孢目,叢梗孢科。許多麴黴對植物有致病性,有些能使鳥類昆蟲及家畜感染,鳥類尤其是鴿最易受染。企鵝屍體解剖中發現40%感染了熏煙色麴黴。因此,皮毛工作者、飼鴿者及打穀的農民,由於吸入含麴黴孢子的灰塵而常引起感染。

臨床表現

本病以中年男性多見,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呼吸系統麴黴病:見“肺麴黴病”。(二)消化系統麴黴: 以肝臟受累為多見,可達20%,其次是小腸食道胰腺。曾見1例伴發肺炎的心臟病患者,屍檢發現麴黴性食道炎蔓延至胃賁門,黏膜上有多處破潰,引起急性腸胃潰瘍、急性胃擴張和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三)心血管系統麴黴病 :通過血循環或直接蔓延而累及心內膜心肌心包,引起化膿壞死或肉芽腫病變。麴黴常見侵犯中小動脈,引起血管壁壞死或血栓,但很少侵犯大血管。(四)泌尿生殖系統麴黴病 :以腎為主,可達40%,有時前列腺亦可受累。生殖器麴黴病兩性均可發生,但較少見,曾報告由熏煙色麴黴引起的陰道炎,主要症狀為白帶增多。(五)中樞神經系統麴黴病:比較少見,大腦麴黴病可由眼或鄰近組織如、鼻、鼻竇等直接蔓延,或通過肺原發灶經血循環而引起,多形成腦膿腫,臨床表現如顱內占位性病變。(六)皮膚黏膜麴黴病大面積燒傷患者,尤其是深Ⅱ°~Ⅲ°的患者,由於血漿大量滲出,有利於麴黴的生長,較易發生麴黴的繼發感染,嚴重者可引起麴黴性敗血症。在剛癒合的新生皮膚上,有時也可有廣泛而密集的麴黴生長,灰綠色菌絲可高達1~2mm,有如麵包上長霉樣。原發性皮膚麴黴病可有1至幾個、甚至許多結節。皮膚麴黴病還可繼發於原有皮損上,引起潰瘍和壞死。如累及指甲板,其表現類似甲癬,指、趾甲變成黃綠色,厚而脆,末端發生碎裂,偶可發生甲溝炎。麴黴敗血症患者的皮損常表現為皮下膿腫,真皮內蜂窩織炎或膿皰。(七)外耳道麴黴病:耳麴黴病是麴黴病中最常見的一種,1953年我國即有耳麴黴病的報告,在耳癬中麴黴引起者約占80%,大都為繼發性

黑麴黴

麴黴常可在土壤、植物、空氣實驗室、正常人的甲板面、趾間和外耳道中分離出來,其繁殖力很強,在室溫及37℃都能生長。一般情況下麴黴並不致病,但在組織損傷或發炎,機體抵抗力因慢性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病、肺癌肝炎白血病淋巴瘤等)或長期套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而減弱的條件下,即較易感染致病。傳播方式除直接進入皮膚、黏膜外,也常由呼吸道進入鼻旁竇、支氣管和肺,或侵入血循環後播散至其他組織。由於病原菌易侵入外耳道,故耳麴黴病多見。麴黴病大多為繼發性。有些麴黴可引起過敏性疾患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黃麴黴及寄生麴黴可產生黃麴黴毒素,與惡性腫瘤(特別是肝癌)的發生可能有密切關係。

麴黴病組織

原發性者僅占少數。麴黴刺激外耳道皮膚,產生炎性反應和鱗屑耵聹增多;耵聹成管狀或膜狀,可阻塞耳道而致聽力減退。自覺症狀有癢或脹滿感。如有繼發感染,則有疼痛感。將耵聹除去後,其下皮膚充血潮紅,增厚或呈革樣硬化,間或糜爛化膿。如病變累及鼓膜,可見鼓膜充血,如鼓膜穿孔,則麴黴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八)鼻竇麴黴病 :麴黴可由鼻腔進入鼻竇,因此鼻竇麴黴感染也較常見。多數發生在鼻竇炎的基礎上,屬腐生性,但以後可發展為寄生性,引起化膿、壞死或肉芽腫,其中多數為非侵蝕性。麴黴在鼻竇內大量生長繁殖,可阻塞竇腔,引起鼻塞,局部酸脹以致頭痛等症狀,竇腔穿刺可得暗褐色稠膩物質。少數嚴重感染者,日久可演變為侵蝕性,除上述症狀加劇外,病變可侵及眼眶鼻腔面頰部,並破壞骨質。X線攝片可發現額竇上頜竇等被破壞,擬似腫瘤。此時常可有綠色粘性膿液排出,鏡檢可發現大量麴黴,培養多為煙麴黴、黃麴黴或黑麴黴等。(九)眼麴黴病: 以角膜損害為最常見,表現為深浸潤潰瘍或表淺結節。主要由外傷引起,患者常先有植物枝葉擦傷史或異物入眼史。稻穀等彈傷史尤為重要,農民在脫粒時帶有麴黴的穀粒可飛至角膜上,或角膜被穀粒擦傷後繼發麴黴感染。本院眼科學教研室曾統計322例真菌性角膜潰瘍,其中約60%由麴黴屬引起,內煙麴黴占半數以上,其次為黃麴黴。角膜可發生深浸潤潰瘍或表淺結節,潰瘍色澤有乳白、灰白及黃白色3種;潰瘍表面可有粗糙,隆起或乾燥感,潰瘍邊界較清楚或毛糙,有時邊緣隆起或有分界溝或衛星灶。基質浸潤可位於淺層或深層,或有膿腫形成。約60%伴有前房積膿。主要症狀為局部疼痛、怕光、流淚等角膜刺激症狀,一般較輕。檢查可見睫狀充血,如不及時治療,可致失明眼瞼炎淚囊炎脈絡膜炎,甚至眼球膿腫均可發生,表現為眼球突出,亦可造成失明。麴黴也可由鼻腔或鼻旁竇侵襲眼眶,產生肉芽腫,壓迫眼球使向外突出,活動受限,以致視力逐漸減退,終至失明。X線攝片可發現顳骨、眶壁或顱骨等被破壞,此時常有綠色粘性膿液排出,含有大量麴黴。病灶可逐漸擴大,並可累及神經、腦膜及腦組織形成肉芽腫,在其中可見分支狹長的菌絲及異物巨細胞。(十)麴黴敗血症 :多繼發於肺麴黴病,主要發生於何杰金病的晚期或心臟手術後,常產生多發性膿腫或肉芽腫,通過血行播散而累及全身各組織和器官

防治方法

(1)在配製培養料時,嚴格控制水分的含量。加入2%左右的石灰、1%的石膏和0.1%-0.2%的多菌靈,最好進行2次發酵。
(2)待生產結束後,對菇房及四周要進行徹底消毒,清理各種雜物。用石灰或黃泥抹牆縫。用10%的新鮮石灰水塗刷牆壁、房頂及床架等用具,再在地面上撒生石灰粉,在栽培期間,定期噴灑脫0.1%高錳酸鉀或3%-5%石炭酸,一般5-6天一次。
(3)化學防治 發現菌床培養料上或菌袋兩端發生少量綠霉時,及時用0.1%甲基托布津、0.1%-0.2%代森鋅或0.1%-0.2%多菌靈噴灑被害部位,可防止分生孢子擴散蔓延,也可用2%甲醛和5%石炭酸混合液處理侵染部位能抑制雜菌生長。
常用藥劑 甲基托布津、代森鋅、多菌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