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巖滿族自治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位於遼東半島的北部。 東及東南與鳳城市、東港市毗連,西與大石橋市、蓋州市為鄰,南與莊河市相接,北及西北與遼陽縣、海城市接壤。總面積4502平方公里。2000年,全縣總人口49.19萬。2012年,生產總值達到231億元。 因盛產岫玉,有“中國玉都”之稱 。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岫巖設治始於遼代。

遼天慶五年(1115年)在境內設大寧鎮(在今岫巖鎮內北部),屬上京路曷蘇館路建安縣。

金明昌四年(1119年)升大寧鎮秀岩縣,屬東京路辰州。

明代改“秀岩”為“岫巖”,設岫巖堡。

清順治元年(1644年)設城守尉管理旗務。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設岫巖廳,隸奉天府,管理民人事務。

光緒二年(1876年)岫巖廳降為岫巖州,隸鳳凰廳。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岫巖縣,為奉天府東邊道管轄。

民國八年(1919年)廢除岫巖城守尉。

民國十八年(1929年)直屬遼寧省。

1932年12月16日日本侵略者侵占岫巖後建立偽岫巖縣公署,先後隸屬偽奉天省和偽安東省。

1945年10月,成立岫巖縣政府,先屬安東省莊岫專區,後屬遼南行署一專區。

1946年10月國民黨政府軍占據岫巖後,成立岫巖縣政府,隸安東省。

1947年6月岫巖收復後,先後隸屬遼寧省、遼東省、遼寧省安東專區、遼寧省安東(丹東)市。

1985年1月17日,成立岫巖滿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光緒二年(1876年)改岫若廳為岫巖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岫巖州為岫巖縣。

1947年6月,成立人民政府,屬遼東省管轄。

1954年屬遼寧省轄。

1958年為丹東市轄縣。

1985年1月17日,撤銷岫巖縣,設立岫巖滿族自治縣。

1992年1月23日,將原由丹東市管轄的岫巖滿族自治縣劃歸鞍山市管轄。

1996年,岫巖滿族自治縣轄12個鎮、12個鄉。

1999年,撤銷龍潭鄉、前營子鄉、石灰窯鄉、湯溝鄉,設立龍潭鎮、前營子鎮、石灰窯鎮、湯溝鎮。調整後,岫巖滿族自治縣轄16個鎮、8個鄉。

2002年3月4日,撤銷興隆鎮、雅河鄉、岫巖鎮,合併設立岫巖鎮。調整後,岫巖滿族自治縣轄15個鎮、7個鄉。

2011年,撤銷牧牛鄉、韭菜溝鄉、大房身鄉、朝陽鄉,設立牧牛鎮、藥山鎮、大房身鎮、朝陽鎮。

2012年8月8日,將前營鎮的仙人咀、胡家堡、西老爺廟3個行政村劃入岫巖鎮,並撤銷岫巖鎮,設立阜昌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2012年,岫巖滿族自治縣轄1個街道、18個鎮、3個鄉。  

名稱面積下轄行政村
阜昌街道283.88平方公里洋河沿、二道河、三道河、姑娘溝、平階、城東溝、小虎嶺、四道河、五道河、北楊家堡、黃嶺、樹地、興隆溝、雙泉、於家嶺、巴家堡、洪家堡、同心、燒鍋嶺、傅家屯、花園、甸子、河北、宏明、宏新、西北營子、藍旗
三家子鎮2175平方公里三家子、安樂屯、岳山、房身、高家堡、許家堡、東廣峪、劉家隈子、山咀、古城、華山
石廟子鎮201.16平方公里石棉、丁字峪、青陽堡、興旺溝、石廟子、大溝、石佛、東青苔峪、西青苔峪
黃花甸鎮176.3平方公里郭家嶺、關門山、前堡、陳家堡、磨盤、沙崗、黃花甸、大隈子、青河、老鸛窩
大營子鎮360平方公里大營子、陶家隈子、沙金、中溝、挫草溝、橫山、火石嶺、三清觀、吳家溝、萬興、廟峪、青峰、石頭嶺、王家屯、雙山、星星石
蘇子溝鎮168平方公里黃嶺北、黃旗溝、尖山、湯河嶺、大何家堡、古龍山、徐家堡、蘇子溝、黑山
偏嶺鎮249.96平方公里頭道河、穆家嶺、東勝、包家堡子、郭家堡子、後地、荒溝、王家堡子、豐源、豐福、五間房、小偏嶺、三間房、細玉溝
哈達碑鎮306平方公里徐家堡、謝家堡、哈達碑、李大堡、馬家店、希林、頭道、瓦溝、玉石、大魏屯、雙塊石、溝湯、桑皮峪
新甸鎮123.6平方公里金礦、樂全溝、新甸、大山、石板、教場溝、中合屯、三合家、石山、合順屯、腰嶺
洋河鎮206.27平方公里賈家堡、瓦房店、樣子嶺、南唐家堡、傅家堡、何家堡、葛家堡、關家堡、馬家堡、蔡家堡、彎溝
楊家堡鎮147平方公里團山、鄧家堡、楊家堡、蘇家堡、興開嶺、松樹秧、夾道溝
湯溝鎮210.96平方公里東興、紅塔、老爺廟、湯溝、古石、清涼、馬陽、前邊、後邊
石灰窯鎮230平方公里太平嶺、坎子、大爐、新華、窪塘、李堡、同江峪、石灰窯、龍寶峪、湯池
前營子鎮230平方公里仙人嘴、胡家堡、老爺廟、前營子、燕窩、新屯、西大營、趙家堡、童家店、大河沿、門樓
龍潭鎮192平方公里鹿圈子、孤山子、梨灑溝、相信、龍潭、紅石粒子、相榮、北台子、蜂蜜嶺、大房子、張家堡
牧牛鎮220平方公里益臨店、南馬峪、小木古峪、牧牛河、牧北、德合店、德北、鍾家堡、大木古峪
藥山鎮152.60平方公里土門、永泉、水獺嶺、葉家街、紅嶺、韭菜溝、朱家堡、香爐山、四道溝、佟家堡
大房身鎮273平方公里東王家爐、姜家店、常新、大房身、仇家粉場、西北天、吉旦溝、東盛堂、高台子、富寧、梨樹園子、長春嶺、西王家爐、北卡路、二道、楊木林、東夏家、夏家、西化吉、洋草溝、頭道、東化吉、東三家子、南卡
朝陽鎮208平方公里荒地、北茨溝、朝陽、葛藤峪、暖泉、溝門
紅旗營子鄉192平方公里臥梨溝、紅旗營子、牌坊、三道乾溝、南隈子、塘坊、繭場嶺、唐家堡、大山嘴、礦山
嶺溝鄉166平方公里西道、孤家、嶺溝、碾盤、三河、山城、塘嶺
哨子河鄉137.4平方公里 馬嶺、哨子河、冰溝、永貴、振江、虎嶺、松樹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岫巖滿族自治縣位於遼東半島的北部。東及東南與鳳城市、東港市毗連,西與大石橋市、蓋州市為鄰,南與莊河市相接,北及西北與遼陽縣、海城市接壤。地理坐標北緯40°~40°39′,東經122°52′~123°41′。總面積450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岫巖滿族自治縣境內多山,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92.4米。地形以山、丘陵為主,間有小塊沖積平原和盆地。低山約占全縣總面積的78%以上,主要山脈屬長白山山脈,從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脈、藥山支脈、一棵樹嶺支脈、弟兄山支脈、大頂子山支脈、駱駝砬子支脈共6個支脈。  

氣候

岫巖屬北溫帶濕潤地區季風氣候。2013年,岫巖滿族自治縣年平均日照2302.7小時,年平均氣溫8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為156天。年均降水量820.1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岫巖滿族自治縣境內水資源豐富,共有大小河流500多條,總長882公里,流域總面積4466平方公里,總落差991.9米。境內河流匯集成大洋河、哨子河兩大幹流。大洋河境內流長180公里,哨子河境內流長171公里,兩者回合後流向東南注入黃海。水資源總量近20億立方米。地下熱水資源總儲量35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岫巖滿族自治縣現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42種,其中菱鎂石、玉石、理石、滑石、花崗石、矽石量多。菱鎂石總儲量11億噸,含鎂量47%。岫巖玉儲量約300萬噸,岫巖主要有透閃石質玉 (老玉、河磨玉、石包玉)、蛇紋石質玉(岫玉、花玉、黃玉等)和透閃石質玉與蛇紋石質玉混合體(甲翠)三大類。岫巖滿族自治縣是全國最大的玉石產地,生產銷售總量占全國同行業80%以上。  

植物資源

岫巖滿族自治縣共有耕地85萬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2畝,林木蓄積量近5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1.3%。森林多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樹種有35科80屬170多種,珍貴樹種有紫椴、核桃楸、山槐、水曲柳、刺楸、黃鳳梨等6種。山楂、核桃、山葡萄、獼猴桃、山花椒等野果樹遍及全縣山嶺。境內有人參、天麻、細辛等野生中藥材400多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統計,岫巖滿族自治縣總人口49.19萬人,其中男性為25.43萬人,女性為23.76萬人。

民族

岫巖滿族自治縣是滿族聚居、多民族雜居的縣份,目前全縣共有16個民族,其中總人口的94%以上是滿族,其次依次為漢族、回族、蒙族、朝鮮族、錫伯族等。  

經濟

綜述

2012年,岫巖滿族自治縣生產總值231億元,比2011年增長25%;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12.6:55.8:3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5億元,比2011年增長29.5%;農業總產值完成54.7億元,比2011年增長10.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3.82億元,比2011年增長27.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5億元,比2011年增長2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8億元,比2011年增長2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8億元,比2011年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000元,比2011年增長13.3%。  

第一產業

2013年,岫巖滿族自治縣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產值397.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43%;工業增加值121.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8%;工業銷售收入397.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8.62%;工業利潤2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7.86%;工業稅金25.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94%。礦產品加工業以菱鎂、岫巖玉、鐵礦石、玉製品、方解石加工為主。現有企業430戶,固定資產84億元,2012年完成規模工業產值150億元,利稅12億元,安置就業5.5萬人。化工工業,2012年完成規模工業產值30億元,稅收9000萬元,安置就業7500人。機械加工業,2012年完成規模工業產值8億元,稅收3200萬元,安置就業7000人。輕工工業,2012年完成規模工業產值30億元,稅收2000萬元,安置就業5000人。  

第二產業

2013年,岫巖滿族自治縣農業總產值是68億元,比2012年增長8.3%。農業增加值34億元,比2012年年增長7.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900元,同比2012年增長16.7%。2011年全縣實際放養柞蠶1.42萬把,總產量8200噸,其中春蠶放養2100把,產量400噸,秋蠶放養1.21萬把,產量7800噸。2012年末,岫巖滿族自治縣絨山羊年飼養量達62萬隻,存欄量達37.7萬隻,出欄量達24.3萬隻,創產值1.95億元;山羊絨年產量達320噸,創產值0.96億元。2013年,全縣乾鮮果樹面積42萬畝,2800萬株,年產量達2.55萬噸,實現產值6000萬元;蔬菜種植總面積11萬畝,總產量40萬噸,年實現產值17.5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岫巖滿族自治縣民營經濟總量近3萬戶,其中銷售收入超2000萬元的民營企業達138家,生產出口產品的民營企業400多家,利用外資的民營企業6家,從業人員達11.1萬人。民營經濟總量已占縣域經濟總量90%以上。  

2014年,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3億元,同比增長7.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5億元,扣除玉石礦一次性增收因素,同比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150.7億元,同比增長3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1億元,同比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12539元,同比增長11%。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岫巖滿族自治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73所,其中幼稚園(學前班)205所,國小136所,國中26所,高中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教中心1所。全縣在校學生總計64425人,其中職教中心900人,高中7139人,國中13921人,國小29939人,幼稚園(含學前班)12526人。全縣現有教職員工5092人(含職教中心),其中中國小專任教師4361人。局機關行政幹部13人,事業幹部43人,科室15個。  

文化

2013年,岫巖滿族自治縣共有8個文化事業單位和經營單位、26個鄉鎮文化站、省級鄉鎮文化中心6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69處,文化遺址、遺蹟562處,城鄉圖書館(室)200多個,城鄉建設大小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陣地200多個,有民間文化活動團體180多個。已有30多個鄉鎮、村、文化站和民間藝術表演團體進入國家、省級先進行列。全縣共有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6項。  

衛生

2013年,岫巖滿族自治縣衛生系統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53家。其中縣直9家(縣農村合作醫療局、縣中心醫院、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衛生監督所、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無償獻血辦公室、縣醫藥公司),鄉鎮衛生院24家(中心衛生院7家,偏遠衛生院5家,一般衛生院12家),鄉鎮公共衛生服務站23家,村衛生服務室19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1家,個體診所190家。全系統在職職工2019人(在編人數1718人,實際核定編制數1563人),離休23人,退休69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356人,高級職稱41人,中級職稱354人,初級職稱771人。大專以上學歷達47%。  

旅遊

景點

岫巖滿族自治縣旅遊風景 岫巖滿族自治縣旅遊風景

岫巖滿族自治縣旅遊景點有:名勝寶藥山、清涼山、寶泉寺、效聖寺、龍潭灣森林公園、溝湯溫泉等。

名勝寶藥山:藥山位於遼東半島腹地北部,坐落在城北65公里的韭菜溝、三家子、石廟子3個鄉鎮的交界處。東距鳳城市100公里,西距海城市96公里,南距莊河市120公里,北距鞍山市120公里,距遼寧省會瀋陽市180公里。  

清涼山:清涼山位於岫巖湯溝鎮境內。它的核心景區總面積98平方公里,共分為頭道溝、二道溝、帽盔山、石湖瀑布和鞭桿溝5大景區。  

寶泉寺:寶泉寺座落在岫巖鎮北3.5公里的興隆辦事處洋河沿村,位於興隆山半山坳處,始建於1835年。

效聖寺:正殿三間長9.15米,寬5米,高5.4米。室內石柱四根,高2.6米,粗1.1米,柁柱兩根。石廟東西山牆由61塊條石砌成。廟後牆65塊條石,廟前牆30塊條石,石脊瓦8塊,廟的前後坡各鋪有長3.2米,寬0.6米,厚0.25米的石瓦18塊。  

龍潭灣:龍潭灣自然保護區位於岫巖滿族自治縣龍潭鎮境內,距岫巖縣城30公里。龍潭灣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626公頃。中心區龍潭灣山林面積1591.8公頃,是遼寧南部森林種類、森林植被、森林環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區之一。有16種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植物、74種省級野生保護動物等,有許多自然景觀、文物古蹟   。

溝湯溫泉:

溝湯溫泉地處岫巖溝湯風光旖旎,景色天成。溝湯溫泉占地40多萬平方米,環繞山林近50萬平方米。溝湯溫泉出水溫度最高可達48℃,水中含有17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長期用此溫泉水洗浴,對風濕等病症有顯著療效。古代被稱為“神水”,有500多年歷史   。

特產

岫巖玉雕:始於清道光年間,已被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

岫巖滑子蘑、南果梨   。

城市榮譽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瀋陽市瀋河區 | 皇姑區和平區 | 大東區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大連市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鞍山市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本溪市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錦州市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營口市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阜新市海州區 |  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陽市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盤錦市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鐵嶺市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朝陽市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葫蘆島市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