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鳥科

軍艦鳥科

軍艦鳥科(學名Fregatidae)在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上是鵜形目中的一個科,其下有軍艦鳥屬一屬的五種:麗色軍艦鳥Fregata magnificens、大軍艦鳥Fregata aquila、白腹軍艦鳥Fregata andrewsi、小軍艦鳥Fregata minor、白斑軍艦鳥Fregata ariel。分布於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基本信息

軍艦鳥科 軍艦鳥科(Fregatidae)是鵜形目的1個。軍艦鳥是熱帶海鳥,世界各大熱帶,亞熱帶海洋均有分布,有時可進入溫帶水域。軍艦鳥翅極長,尾長呈叉形,飛翔能力強,常常在空中搶奪其它海鳥的食物,其英文名為海盜鳥之意。雄性軍艦鳥具鮮紅色喉囊,求偶時充氣膨大如球形。軍艦鳥有15,我國有白腹軍艦鳥白斑軍艦鳥小軍艦鳥3種,另有大軍艦鳥麗色軍艦鳥,產於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熱帶亞熱帶海域。

描述

我國的軍艦鳥都是大型的海鳥。體羽大都褐色。上嘴和下嘴均長而強,嘴端向下曲成鉤狀,並形成嘴甲,嘴基裸露;鼻孔隱消;兩翅狹尖而甚長,翅展度達240cm以上;喉部裸出為囊狀呈紅色,雄鳥喉部在繁殖期膨脹而成大形的喉囊,猶如兒童所玩的氣球一般。尾長而呈深叉狀;跗蹠短而被羽;四趾均向前,趾間蹼呈深凹狀;爪長而曲,中爪內側呈櫛狀。雌鳥體形較雄鳥為大。
平時常在海面上迅速飛行,久飛不停,在海鳥中飛翔力最為發達。當在海洋上空翔飛時,一見水面有餌物,即直落掠取。食物包括魚類、蝦、烏鰂、水母及幼鳥等。它還有一種特殊習性,就是在尋找食物時,遇見海鷗、鰹鳥等,常猝然進行猛撲,並強劫它們口中所攝取的食物,所以被稱為軍艦鳥。繁殖時結群,巢營在海島的樹上或灌木叢間,或則在岩石或裸地上,巢用樹枝和葉、海藻及雜草等築成,主要由雄鳥到處蒐集帶來。雌鳥僅產一卵,雙親輪流孵卵。孵卵期較長,經40—55日才出雛(據Hoyo,1992)。
此科在世界上有1屬5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

鵜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鵜形目(Pelecaniformes)
鵜形目(Pelecaniformes)主要是分布於溫熱帶水域的大型游禽,是熱帶海鳥的重要組成,但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鵜形目鳥類,有一些種類甚至擴展到了兩極地區。很多鵜形目的鳥類具有全蹼,四趾均朝前,有蹼相連,嘴下常常有發育程度不同的喉囊。鵜形目一共有6科,其中中國有5科。
代表鳥類
鵜形目
(Pelecaniformes)
鸏科(Phaethonitae),鸏又被稱為熱帶鳥,在整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到處遊蕩。鸏具有長長的中央尾羽,飛行的姿勢非常優美。鸏科有紅尾鸏,白尾鸏和紅嘴鸏三種,我國都有出產。紅尾鸏
鵜鶘科(Pelecanidae),鵜鶘是最大型的游禽之一,最顯著的特徵是長長的喙和極度發達的喉囊。鵜鶘在各大陸溫暖水域都有分布,有1屬6種,如算上卷羽鵜鶘和秘魯鵜鶘則為8種,中國有白鵜鶘,班嘴鵜鶘和班嘴鵜鶘的亞種卷羽鵜鶘。鵜鶘白鵜鶘班嘴鵜鶘
鰹鳥科(Sulidae),鰹鳥是群居性海鳥,有2屬(大鰹鳥屬和鰹鳥屬)9種。中國有紅腳鰹鳥和褐鰹鳥,它們是西沙群島最主要的海鳥。鰹鳥紅腳鰹鳥
鸕鶿科(Phalacrocracidae),鸕鶿科是鵜形目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科,有2屬30種。加島鸕鶿屬只有1種,特產於加拉帕哥斯群島,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鸕鶿屬有29種,廣布於全世界的海洋和內陸水域,但仍以溫熱帶水域為最多,中國有5種。鸕鶿
蛇鵜科(Anhingidae),蛇鵜是熱帶內陸水鳥,頸細長如蛇,嘴尖無喉囊,善於潛水,用嘴當魚叉叉魚。蛇鵜在美洲,非洲,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各有一種,也有人將這4種合併為1屬2種。中國不產蛇鵜。蛇鵜
軍艦鳥科(Fregatidae),軍艦鳥有1屬5種,中國有白腹軍艦鳥,白斑軍艦鳥和小軍艦鳥3種,另有大軍艦鳥和麗色軍艦鳥,產於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熱帶,亞熱帶海域。軍艦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