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鵜鶘

白鵜鶘

白鵜鶘(學名:Pelecanus onocrotalus)也叫東方白鵜鶘或大白鵜鶘,是一種大型鵜鶘。產於歐洲到亞洲以及非洲的沼澤地和淺湖區。在中國見於新疆的天山西部、準噶爾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白鵜鶘在歐洲東南地區繁殖,越冬在亞洲西南部以至非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鵜鶘白鵜鶘
白鵜鶘的體形比卷羽鵜鶘小,體長為140~175厘米,體形粗短肥胖,頸部細長。與卷羽鵜鶘不同的是嘴雖然也是長而粗直,但呈鉛藍色,嘴下有一個橙黃色的皮囊,黑色的眼睛在粉黃色的臉上極為醒目,腳為肉紅色。另外它的尾羽為24枚,比卷羽鵜鶘多2枚。它全身的羽毛都是雪白的顏色,稍微綴有一些橙色,頭的後部有一束長而狹的懸垂式冠羽,胸部有一束淡黃色的羽毛,翼下的飛羽為黑色,與白色的翼下覆羽形成明顯的對照。虹膜-紅色;嘴-鉛藍;裸露喉囊-黃色;臉上裸露皮膚-粉紅;腳-粉紅。叫聲:通常無聲,但能發出帶喉音的咕噥聲。

生活習性

白鵜鶘主要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沼澤地帶。常成群生活,善於飛行,善於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飛行時頭部向後縮,頸部彎曲靠在背部,腳向後伸,兩翅鼓動緩慢而有力,也能像鷹一樣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熱氣流來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沒有飛的高。在水中游泳時,頸常曲成“S”形,並不時地發出粗啞的叫聲。它主要以魚類為食,覓食時從高空直扎人水中。

繁殖習性

白鵜鶘白鵜鶘
繁殖期為4~6月,結成大群一起在湖中小島、湖邊蘆葦淺灘,以及河流岸邊和沼澤地等處營巢。通常將巢築於蘆葦叢中的淺水處或者湖邊的泥地上,也有的築於樹上。巢的結構較為龐大,主要由樹枝、枯草和水生植物等構成。每窩產卵2~3枚,偶爾為4枚。卵剛產出時為白色,孵化後變為黃褐色,大小為95×60毫米。

白鵜鶘春季於3~4月,秋季於9~10月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間遷徙,其種群數量較為稀少,在1990年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中,我國境內連1隻都未記錄到,但1992年在亞洲其他地區共記錄到5666隻。

分布情況

白鵜鶘沒有亞種分化。

白鵜鶘白鵜鶘

國外分布:歐洲南部、非洲、亞洲中部和南部等地;

國內分布:曾見於新疆西部及天山青海湖,以及河南、福建等地,均為冬候鳥或旅鳥。

我國共有3種鵜鶘,即卷羽鵜鶘、白鵜鶘和斑嘴鵜鶘,它們均被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青海湖鳥島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準噶爾盆地艾比湖 北部天山山地 伊犁谷地 尤爾都斯盆地 南部天山山地 塔河中下游平原 伊犁河

種群現狀

它曾經是中國西北地區的常見鳥類,但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野外數量已經十分稀少。雖對漁業生產有一定影響,但在我國境內數量極為有限。系大形水禽,可在動物園飼養供觀賞。

瀕危信息

CITES瀕危等級:未列入生效年代:1997

白鵜鶘白鵜鶘
白鵜鶘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生效年代:1996
IUCN瀕危等級: 未列入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未定生效年代:1996

致危因素

種內生物學特點:白鵜鶘在我國的繁殖區狹小,食物亦較單純。

棲息地破壞:越冬區環境條件嚴酷,加之青海湖等地近年來自然條件不斷惡化,沙丘淹沒了許多草地,植物更加稀少,湖內大量捕魚,故數量急劇減少,致使白鵜鶘遷至他處越冬。

保護措施

特殊保護組織:數量稀少,不普遍,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二類保護動物。

鵜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鵜形目(Pelecaniformes)
鵜形目(Pelecaniformes)主要是分布於溫熱帶水域的大型游禽,是熱帶海鳥的重要組成,但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鵜形目鳥類,有一些種類甚至擴展到了兩極地區。很多鵜形目的鳥類具有全蹼,四趾均朝前,有蹼相連,嘴下常常有發育程度不同的喉囊。鵜形目一共有6科,其中中國有5科。
代表鳥類
鵜形目
(Pelecaniformes)
鸏科(Phaethonitae),鸏又被稱為熱帶鳥,在整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到處遊蕩。鸏具有長長的中央尾羽,飛行的姿勢非常優美。鸏科有紅尾鸏,白尾鸏和紅嘴鸏三種,我國都有出產。紅尾鸏
鵜鶘科(Pelecanidae),鵜鶘是最大型的游禽之一,最顯著的特徵是長長的喙和極度發達的喉囊。鵜鶘在各大陸溫暖水域都有分布,有1屬6種,如算上卷羽鵜鶘和秘魯鵜鶘則為8種,中國有白鵜鶘,班嘴鵜鶘和班嘴鵜鶘的亞種卷羽鵜鶘。鵜鶘白鵜鶘班嘴鵜鶘
鰹鳥科(Sulidae),鰹鳥是群居性海鳥,有2屬(大鰹鳥屬和鰹鳥屬)9種。中國有紅腳鰹鳥和褐鰹鳥,它們是西沙群島最主要的海鳥。鰹鳥紅腳鰹鳥
鸕鶿科(Phalacrocracidae),鸕鶿科是鵜形目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科,有2屬30種。加島鸕鶿屬只有1種,特產於加拉帕哥斯群島,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鸕鶿屬有29種,廣布於全世界的海洋和內陸水域,但仍以溫熱帶水域為最多,中國有5種。鸕鶿
蛇鵜科(Anhingidae),蛇鵜是熱帶內陸水鳥,頸細長如蛇,嘴尖無喉囊,善於潛水,用嘴當魚叉叉魚。蛇鵜在美洲,非洲,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各有一種,也有人將這4種合併為1屬2種。中國不產蛇鵜。蛇鵜
軍艦鳥科(Fregatidae),軍艦鳥有1屬5種,中國有白腹軍艦鳥,白斑軍艦鳥和小軍艦鳥3種,另有大軍艦鳥和麗色軍艦鳥,產於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熱帶,亞熱帶海域。軍艦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