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藥膳

豬肉藥膳

豬肉藥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豬肉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豬肉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豬肉槐花湯

.豬瘦肉60克,槐花30克,煮湯服食,治痔瘡。

豬肉杏仁湯

原料:瘦豬肉50克,杏仁10克,北沙參15克。共煎煮湯飲。日服2次。清肺,化痰,生津。治咳嗽少痰,口渴咽乾,咽癢等。

菊花肉片

原料

瘦豬肉500~600 g,菊花瓣100 g,雞蛋3個,精鹽、料酒、味素適量。

製法

1.輕輕洗淨菊花瓣,將肉洗淨切成片;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料酒、精鹽、澱粉,調成糊狀物,投入肉片拌勻備用。
2.將肉片入油鍋炸熟;鍋內留油少許,投入蔥、姜拌炒片刻,加入熟肉片、清湯、菊花瓣拌炒均勻,以味素調味拌炒幾下即成。

功效:

祛風清熱,平肝明目;適用於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的供血狀況,可作為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經常食用的膳食。

豬肉藕節雪梨湯

原料:瘦豬肉100 g,藕節15 g,雪梨2個。
製法:將豬肉下沸水中汆透濾去血水,撈出後切塊;藕節切碎;雪梨洗淨去核及蒂,切成4半。上料共入鍋,注入清水適量,煮至肉爛熟,飲湯食肉和梨。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補血,適用於牙齦出血。

肉絲雪裡蕻百葉絲

原料

瘦豬肉50 g,雪裡蕻100 g,百葉絲100 g,精鹽、醬油、植物油、蔥、姜適量。

製法

1.將豬肉洗淨切成細絲加鹽拌勻;雪裡蕻切碎,百葉洗淨切絲。
2.鍋中放植物油適量,燒至七成熱,先將蔥、姜放入煸至發黃有香氣,再下豬肉絲,炒至肉絲變色尚未熟透,立刻放雪裡蕻和百葉大火快炒,肉絲熟透入味即可。可在乏力畏寒時食用,每日1次,連食用5~7天為1療程,冬季可常食用。

功效

養胃健脾,益氣養容,用於食欲不振、脘腹隱痛、大便不佳、血白乏力。雪裡蕻辛溫無毒,宣肺化痰,溫中利氣,補益氣血;豬肉滋陰潤燥;百葉養胃脾,補氣。最適於脾胃虛寒者食用。

蒸鱔魚豬肉

原料:黃鱔250 g,豬肉100 g,精鹽、味素適量。
製法:1.鱔魚去內臟切片,豬肉洗淨切片。
2.將鱔魚片、豬肉片放入碗中,用調味品拌勻,上籠旺火蒸至熟透即可。每日晚餐食用200 g左右,連服3~4日。
功效:益氣養血,養容健身,用於面色蒼白無華、精神疲倦、乏力氣短、多汗、心悸、失眠、婦女月經量少色淡者。

蓮子百合燉豬肉

原料:蓮子30 g,百合30 g(鮮品可用50 g),瘦肉250 g,精鹽、味素,其他調味品適量。
製法:1.將豬肉切成小塊,蓮子、百合洗淨;鍋內加水適量,先煮豬肉至水沸,再放入蓮子、百合煮至肉爛。
2.加鹽、味素等調味品即可。每日晚餐食肉,睡前飲湯。
功效:滋補五臟,安神,用於心煩失眠、多夢、腰軟乏力、食欲不振、腹泄、乾咳、皮膚乾燥、手足心熱、遺精者。

蒸太陽肉

原料:肥瘦肉50 g,雞蛋1個,香油4 g,醬油6 g,精鹽1 g,味素少許,蔥薑末少許,水澱粉10 g,清水15 g。
製法:1.將豬肉剁成泥,放入碗內,加入蔥末,薑末、醬油、精鹽、味素、香油、水澱粉及清水攪勻成餡。
2.在小盤內抹一層香油,把肉餡攤入盤內,呈中間低四周高形狀,把雞蛋磕在盤內的肉餡上,上籠用旺火蒸15分鐘即成。
功效:蒸太陽肉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鋅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適宜於營養不良的兒童食用。

參芪瘦肉片

原料:人參10 g,生黃芪15 g,豬瘦肉250 g,木耳50 g,蔥花、精鹽、味素適量。
製法:1.將人參、黃芪煎濃汁,豬肉洗淨切片。
2.木耳水發;將藥汁燜炒豬肉和木耳,加蔥花、精鹽、味素炒至熟食用。每日晚餐食用。
功效:補益元氣,主治體弱氣虛、四肢無力等元氣虧虛之症。

雙參肉

原料:人參15 g,海參15 g,豬瘦肉250 g,香菇30 g,青豌豆60 g,竹筍60 g,味素、精鹽、香油適量。
製法:1.將海參發好,切塊;香菇洗淨,切絲;瘦肉洗淨,切成小塊;竹筍切片。
2.將以上4味與人參、青豌豆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燉煮,以瘦豬肉熟爛為好,加入精鹽、味素、香油各少許即可。每日1~2次,每次適量,每周兩次。
功效:大補氣血,強壯身體,消除疲勞;適用於久病體虛不復,或年老體衰、精神萎靡、身體疲倦者。

歸芍地黃燉豬肉

【配方】當歸12克,白芍9克,熟地黃12克,桂皮6克,瘦豬肉250克,食鹽等調料適量。
【用法】將瘦豬肉洗淨切塊,當歸、白芍、熟地黃用紗布包好,與桂皮一起共放沙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燉至豬肉爛熟時,去藥包加入食鹽等調味,食肉飲湯。
【功效】養血補血,溫中散寒。
【主治】產後血虛之身痛。
【簡介】豬肉,為豬科動物豬的肉。又名豕、豚等。
【功用】滋陰潤燥,益氣養血,補中健脾。主治熱病津傷,肺胃陰虛,乾咳少痰,虛熱煩渴、大便燥結;氣血兩虛,形體消瘦,身倦乏力,頭暈目眩、產後乳汁缺少;脾胃虛弱,食少納呆,身倦乏力,氣短懶言,面色少華等。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鹹。人肺、脾、胃、腎,肝經。
【用量用法】內服:煮湯飲服。外用:敷貼。
【現代研究】瘦肉和肥肉均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糖類、灰分、鈣。此外,瘦肉中含膽固醇。
【進補套用】
1.脾虛積滯,脘腹悶塞不舒,納果食少,穀物不化或瀉痢等;及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冠心病和動脈硬化患者的保健食品 山楂肉干:豬肉500克,山植50克,醬油、料酒、蔥、姜、花椒、味素、麻油、白糖、菜油各適量。將豬瘦肉洗淨,瀝去水分。山楂去雜質,洗淨,先取半量,放在沙鍋內,加入清水適量,武火煮沸,投人瘦肉,煮熬至六成熟時,撈出瘦肉,切成肉條,加適量醬油、料酒、蔥末、薑片、花椒,將內條拌勻,醃漬1小時左右,瀝去水分。將菜油倒人鐵鍋,用中火燒熱,投人肉條,待肉色微黃時撈起,瀝去油。
將餘下的山植用油略炸,與肉於反覆翻炒,文火烘於。酌加麻油、味素和白糖,拌勻。當菜佐餐用。
2.脾胃虛弱,消瘦乏力,面色萎黃,肢體浮腫,飲食減少 裡脊肉粥:豬裡脊肉100克,粳米150克,食鹽、川椒粉各適量。將粳米淘洗乾淨,豬裡脊肉清水洗淨,切碎,用菜油略炒,與粳米一併放在鍋內,加入清水運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至米熟爛。酌加食鹽、川椒粉調味,稍煮一二沸,每日早晚餐食用。
3.婦女產後,氣血不足,乳汁缺乏 黃花菜肉餅:豬肉400克,黃花菜80克,麵粉1000克,蔥。
姜、鹽、醬油、味素、菜油各適量。將豬肉洗淨,剁成未。黃花菜用水泡發後洗淨,切碎,與肉未合併,加入少量蔥花、食鹽、醬油、薑末、味素,調成肉餡。麵粉加入適量清水,和成麵團,分成小塊,包人肉餡,做成肉餅,油煎或烙熟,分頓食用。
4.肺陰虧虛,乾咳少痰;或心脾陰血虧虛,失眠多夢,納食減少 黃精燉獵瘦肉:豬瘦肉200克,黃精50克,蔥、姜、料酒、食鹽、味素各適量。將黃精、豬瘦肉用清水洗淨,分別切成小塊,一併放人沙鍋,另人適量清水,酌放蔥姜,料酒和鹽,隔水蒸2小時左右,以豬肉熟爛為度。撈出黃精調味即可。吃肉喝湯。
5.小兒瘡癤膿腫 豬瘦肉100~200克,生地50克,茯苓100克。共煮湯服食。
6.黃疸 豬瘦肉100克,鮮鵝不食草50克(搗爛),煮湯服食;或豬瘦肉100克,雞骨草50克,紅棗4枚,煮湯服食。
7.痔瘡 豬瘦肉100克,槐花50克,煮湯服食;或豬瘦肉250克,萬年青根150克,水煮至肉爛熟,濾去藥渣,吃肉喝湯,每日1劑,連續用。

注意事項

多食豬肉易助濕生痰動風,凡身體肥胖或痰濕內盛者慎用。據文獻記載,豬肉不宜與烏梅桔梗黃連蒼耳胡黃連大黃、養麥、鴿肉、蝦、芫荽、羊肝、牛肉、鱉肉同食。
眩暈生黃芪天麻各30克,公豬瘦肉(或公羊肉)80克。藥和肉共煮,不加任何調料,早晨空腹食肉喝湯。此為1劑,一般2—3劑可愈。
體質虛弱豬肉400克,花旗參80克,無花果10粒,鹽適量。豬肉切塊,放入滾開水中川燙約5分鐘撈出,洗淨,瀝乾;無花果稍微壓破,花旗參切片。煲鍋中加水2000毫升燒開,加入所有材料,中火燉煮90分鐘,最後放鹽調味食服。此方生津益氣,健脾開胃,潤澤皮膚。可治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等症。
產後缺乳豬肉末500克,水泡發黃花菜250克(乾品約100克),切碎,加鹽、蔥等作料調成肉餡,再用和好的軟麵包成餡餅,或烙或油煎,分數次食用。
慢性腸炎豬瘦肉100—200克,無花果乾品60克,加水隔水蒸熟,調味食用。
慢性支氣管炎豬瘦肉200克,蓮子、百合各30克,共加水適量煲熟,調味食用。此方適治慢性支氣管炎症屬氣陰兩虛。
貧血新鮮豬皮150—200克,紅棗15枚,加水煲2小時,以食鹽調味服食。每日1次。
血小板減少新鮮豬皮500克,去毛,洗淨,切成塊,加水適量,燉煮成粘稠的羹湯,再加入紅棗250克,繼續燉煮。待紅棗熟後,放入適量冰糖,分次食用。常吃除可治血小板減少外,對血友病、鼻出血、牙齦出血、紫癜以及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也適用。
燒燙傷豬毛燒灰,用茶油調搽傷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