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裡脊肉

豬裡脊肉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豬脊肉含有人體生長的發育所需的豐富的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等,而且肉質較嫩,易消化。1. 處理裡脊肉時,一定要先除去連在肉上的筋和膜,否則不但不好切,吃起來口感也不佳;2. 質嫩無筋,都是瘦肉,加工性好,可切片、切絲、切丁,炸、餾、爆、炒都可;3.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4.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5.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6. 問題豬肉多,食用請在正規商家處購買

菜品特色

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腎經;

補腎養血,滋陰潤燥;

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

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乾咳、便秘和難產。

做法——東北鍋包肉

1.裡脊肉洗淨,切成厚約3毫米的大片

2.用生抽醬油2小勺、料酒1/2小勺、植物油1大勺將肉片醃20分鐘入味,然後把醃好的肉片裹上以澱粉4大勺、蛋清1個、清水適量製成的濃稠澱粉糊待用

3.西紅柿放入滾水中燙軟,然後撕去外皮,切成薄片,炒鍋燒熱,倒入2大勺油,放入西紅柿片,用小火進行翻炒,邊炒邊用鏟子將西紅柿片搗碎,直到西紅柿片變成醬汁為止

4.放入番茄醬

5.再放入白糖、鹽,烹入檸檬汁

6.將鍋中番茄醬和調味料炒勻,關火,將煮好的番茄汁盛出備用

7.炒鍋倒入約500克植物油,燒至六七成熱時,將裹好糊的肉片一片片放入油鍋中

8.炸至肉片表面金黃,外皮焦脆,撈出瀝油,然後加熱鍋中的油,油溫升高后將肉片倒入鍋中再進行復炸一次,約10-15秒撈出

9.炒鍋留2大勺油燒熱,放入蔥薑絲爆香

10.放入炸好的肉片快速翻炒幾下

11.倒入之前做好的番茄醬汁快速炒勻,使每片肉都被醬汁包裹住,放雞精調味,再放入蒜片

12.最後放入香菜末提香即可出鍋

基本內容

豬裡脊肉知識介紹: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豬脊肉含有人體生長的發育所需的豐富的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等,而且肉質較嫩,易消化。

豬裡脊肉營養分析: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豬裡脊肉補充信息:

1. 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因為茶葉的鞣酸會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中的滯留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影響健康;

2. 在肉鋪中往往有上肉、中肉分別標示,此時只要看肉的顏色,即可看出其柔軟度。同樣的豬肉,其肉色較紅者,表示肉較老,此種肉質既粗又硬,最好不要購買,而顏色呈淡紅色者,肉質較柔軟,品質也較優良。

3. 生豬肉一旦粘上了髒東西,用水沖洗是油膩膩的,反而會越洗越髒。如果用溫淘米水洗兩遍,再用清水沖洗一下,髒東西就容易除去了;另外,也可拿來一團和好的麵粉,在髒肉上來回滾動,很快就能將髒東西粘走。

4. 種豬肉質量低劣,煮不爛,味道差。識別方法:1、肉皮厚而硬,毛孔粗,皮膚與脂肪之間幾乎分不清界限,尤其以肩胛骨部位最明顯,去皮去骨後的脂肪又厚又硬,幾乎和帶皮的肉一樣。2、瘦肉顏色呈深紅色,肌肉纖維粗糙,紋路清,水分少,結締組織較大。

5. 豬肉貯存:1、將肉切成肉片,放入塑膠盒裡,噴上一層料酒,蓋上蓋,放入冰櫃的冷藏室,可貯藏1天不變味。2、將肉切成片,然後將肉片平攤在金屬盆中,置冷凍室凍硬,再用塑膠薄膜將肉片逐層包裹起來,置冰櫃冷凍室貯存,可1個月不變質。3、將肉切成肉片,在鍋內加油煸炒至肉片轉色,盛出,涼後放進冰櫃冷藏。

6. 由於豬肉也含有腥味,因此有很多人也不喜歡,這是由於脂肪經過長時間所產生的油臭味,然後具有光澤且按壓住時具有彈性者,即是新鮮的肉;肉質不堅實,而顏色不新鮮者,其包含在肉中的脂肪無論如何烹調也不會好吃,脂肪一旦氧化之後,便容易引起胃部的不適。豬肉變質的期限比牛肉快三倍,保存時應特別注意。

豬裡脊肉的選購

優質的豬肉,脂肪白而硬,且帶有香味。肉的外面往往有一層稍帶乾燥的膜,肉質緊密,富有彈性,手指壓後凹陷處立即復原。次鮮肉肉色較鮮肉暗,缺乏光澤,脂肪呈灰白色;表面帶有黏性,稍有酸敗霉味;肉質鬆軟,彈性小,輕壓後凹處不能及時復原;肉切開後表面潮濕,會滲出混濁的肉汁。變質肉則黏性大,表面比較乾燥,顏色為灰褐色;肉質鬆軟無彈性,指壓後凹處不能復原,留有明顯痕跡。買豬肉時,拔一根或數根豬毛,仔細看其毛根,如果毛根發紅,則是病豬;如果毛根白淨,則不是病豬。

做法指導

1. 處理裡脊肉時,一定要先除去連在肉上的筋和膜,否則不但不好切,吃起來口感也不佳; 2. 質嫩無筋,都是瘦肉,加工性好,可切片、切絲、切丁,炸、餾、爆、炒都可; 3. 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 時間泡水; 4. 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5. 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 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