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大陸邊緣

被動大陸邊緣又稱大西洋型大陸邊緣(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即通常所說的穩定大陸邊緣,構造上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狀態的大陸邊緣。

名詞解釋

釋文:又稱大西洋型大陸邊緣(Atlantictypecontinentalmargin)。即通常所說的穩定大陸邊緣,構造上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狀態的大陸邊緣。其地殼是洋殼到陸殼的過渡,大陸和海洋位於同一剛岩石圈板塊內的過渡帶。它沒有海溝俯衝帶,早期裂開階段位於板塊內部,隨後被動地隨著裂開的板塊而移動,故無強烈地震、火山和造山運動;它以生成巨厚的淺海相沉積、岩漿活動微弱和地層基本上未遭變形而與活動大陸邊緣形成鮮明對照。被動大陸邊緣由寬闊的大陸架、較緩的大陸坡以及緩坦的大陸陸基組成。通常年輕的穩定大陸邊緣陸架較窄;發育成熟的穩定大陸邊緣具有廣闊的陸架區。陸架下界(陸架坡折)的平均深度約130米。陸坡的坡度相對陸架顯著增加,世界大陸坡的平均坡度為4°17′,比陸架的坡度大20倍左右。陸坡地形十分崎嶇,常被海底峽谷切割。陸基是大陸坡與深海平原之間的過渡區,坡度十分平緩,由巨厚的濁流、等深流和滑塌沉積物組成,可形成許多海底複合扇。是伸展作用體制下大陸岩石圈減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動微弱的大陸邊緣。屬於被動大陸邊緣的有非洲邊緣(北部除外)、澳大利亞西部和印度半島的南部邊緣等。北美東側的大西洋沿岸是現代正在發育的被動大陸邊緣,它開始形成於美洲與非洲分開後的晚三疊世。空間上呈一系列與大陸邊緣相平行的長條形盆地,由兩部分地層組成:下部地塹型盆地充填了晚三疊世陸相粗碎屑堆積和火山岩,分布於靠內陸一側;上部為拗陷成因的厚7~12千米、大致呈水平產狀的侏羅紀到新近紀的海相沉積。它們形成向海加厚的楔體疊置在下伏厚度減薄的過渡型地殼之上。被動陸緣的生成源於岩石圈拉伸所導致的上地幔物質上涌,減薄了的地殼通過鏟狀正斷作用在地表形成複雜的地塹系;來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鋪滿新出現的海底,最終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殼。破裂不整合標誌著陸殼斷開的時間。隨著洋盆擴大,它外側的陸殼逐漸遠離以中脊為代表的熱流中心;它的冷卻沉陷造就了其上巨厚的被動陸緣沉積岩。

板塊百科

海洋學相關知識(七)

赤道輻合帶
礁坪
赤道流
資源增殖
貧營養水
質量轉移
質量收支
質量平衡
貝類學
礁前
調查船
規則波
生物粘著
西邊界流
西加毒魚類
褐粘土
裙板
磁蟹幼體
裂流水道
裂流
磁條帶
表觀耗氧量
磁場平靜帶
表層水
表層取樣器
補充群體
補充型捕撈過度
碳酸鹽極限深度
碳酸鹽旋迴
蝌蚪幼體
生物碎屑
疣足幼體
碳同化作用
藻類化學
藻礁
藻株
蘊藏量
蒸汽槍
生物相
營養缺陷生物
界面通量
界面交換過程
電磁海流計
苔蘚蟲幼體
碎波
船行波
船用分光光度計
電磁振盪震源
生物界面
航空遙感觀測
自返式沉積物取芯器
自生沉積
生物清除
自體抑制物質
腺介幼體
腐生浮游生物
矽質軟泥
硅藻軟泥
能流
育幼場
甲板裝置
聚爆式震源
破壞機率
耐冷細菌
翼足類軟泥
羽角
羽腕幼體
羽狀移動
破壞性板塊邊界
生物沉積
石面生物
石蛤毒素
石內生物
短輕涌
羅蒙諾索夫海流
短狂涌
短峰波
缺氧海盆
缺氧水
缺氧事件
絕對鹽度
短中涌
細菌膜
細菌黏膜
細結構
瞬間死亡率
瞬變示蹤劑
真光層
直立式防波堤
系泊設施
系泊力
糠蝦期幼體
粘性卵
生長效率
鹽躍層
鹽誤
箱式取樣器
管狀構件
管棲動物
管柱
等鹽線
鹽舌
等深流沉積
等深流
等效風時
等效風區
突堤
穴居生物
穩定同位素期
穩定同位素地層學
稚期
稀釋旋迴
稀有種
移動式平台
種群過密
生長型捕撈過度
生物測試
生物污著
離散邊界
生物輸入
鹽度校正
神經毒素
示蹤劑
礁頂
生物轉移
脫鎂葉綠素
箱式模型
群樁
疲勞斷裂
被動大陸邊緣
鹽侵
補償深度
腐殖化
碰撞帶
貝尼奧夫帶
鹽度計
耳狀幼體
礁灘
破裂帶
群聚
碎冰
藻類學
群體生態學
種群生態學
網采浮游生物
甲殼動物學
縱盪
船塢
鹼度
赤道潛流
鹽生生物
裂谷系
肥力
群落生態學
粉砂
電火花震源
落潮
羅斯貝波
終生浮游生物
縱搖
碎波帶
生物量
西風漂流
表層流
補償流
蜃景
蟲黃藻
營養級
生物降解
菌株
船閘
航道
自養生物
群落
蓋奧特
生物海洋學
索餌洄游
粘土
鹽指
種群動態
生物測定
離子交換膜
禁漁期
磷循環
疏浚工程
碳循環
碟狀幼體
電滲析
硫循環
營養
群島
硼酸
碼頭
鹽沼
鹽度
紅樹林海岸
等溫線
種群
碳酸
生物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