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動物學

身體分節,具附肢,頭部具有兩對觸角和三對口肢,多具幾丁質甲殼。大多數甲殼動物水棲,以鰓呼吸。研究甲殼動物的分類、形態、繁殖、發育、生態、生理、生化、地理分布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學科。

甲殼動物學

甲殼動物生物學
戴愛雲
<正>節肢動物門中甲殼類是一個資源豐富、經濟意義可觀、與人們關係極為密切的較大的類群。其中不少種類可直接作為食品,如蝦、蟹、蝦蛄等,它們是漁業的捕撈對象。有些種類是水產養殖業中的珍品,如對蝦、沼蝦、青蟹、毛蟹等。不少甲殼類是水域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尚有一些陸生等足類,它們在土壤中的怍用還不甚了解。內陸水域中大量的端足類,尚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
【DOI】:cnki:ISSN:0250-3263.0.1991-02-015
【正文快照】:
節肢動物門中甲殼類是一個資源豐富、經濟意義可觀、與人們關係極為密切的較大的類群。其中不少種類可直接作為食品,如蝦、蟹、蝦姑等,它們是漁業的捕撈對象。有些種類是水產養殖業中的珍品,如對蝦、沼蝦、青蟹、毛蟹等。不少甲殼類是水域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尚有一些陸生等足

相關內容

殼動物節肢動物門中的一個綱,其體表都有一層幾丁質外殼,稱為甲殼。甲殼動物大多數生活在海洋里,少數棲息在淡水中和陸地上。蝦、蟹等甲殼動物有5對足,其中4對用來爬行和游泳,還有一對螯足用來禦敵和捕食。

甲殼動物包括蝦類、蟹類、鉤蝦、櫛蝦及鰓足亞綱、介形亞綱動物等。世界上的甲殼動物的種類很多,大約2.6萬種之多。蝦、蟹等甲殼動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有些甲殼還是魚類等經濟動物的餌料。在甲殼動物中,也有一些種類是有害的,如藤壺等。

在海洋里的節肢動物主要是甲殼動物(全世界有3萬多種),如構成浮遊動物主體的身體不大的橈足類、眾所周知的美味對蝦、行動奇特的螃蟹和令人討厭的藤壺等。它們分布廣泛,大小相差懸殊,小者僅有一粒米那么大,在解剖鏡下才能看清,大者如巨螯蟹,兩隻巨螯展開來有3米多寬。它們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水中游泳,有的海底爬行,有的附著在岩礁等上面營固著生活,有的穴居,還有的營寄生生活。

蟹類頭胸甲發達,腹部退化,俗稱“臍”,雄的尖臍,雌的團臍。有腳五對,第一對腳叫螯,用來捕食和禦敵。橫著爬行。種類很多,有河蟹、梭子蟹等。肉味鮮美。(題圖:三疣梭子蟹)
體軀分節、具幾丁質(甲殼質)外殼、頭部有5對附肢(前兩對為觸角)、以鰓或皮膚呼吸的海洋動物。甲殼動物屬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因多具堅硬如甲的外殼而得名。全世界共有3萬多種,絕大多數是海生種,如哲水蚤、水虱、藤壺、對蝦、青蟹等。
研究簡史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記載了一些甲殼動物。1777年彭南特首先使用“甲殼動物”一詞,作為節肢動物門的一綱。1806年,法國P.-A.拉特雷耶將甲殼動物分為切甲類(Entomostraca)和軟甲類(Malacostraca)兩個亞綱。1837年法國H.米爾恩-艾德華茲在《甲殼類自然歷史》中,將劍尾類(Xiphosura)和三葉蟲類(Trilobita)包括在甲殼類中。1883年博亞斯在甲殼綱下,設立鰓足類(Branchiopoda)、介形類(Ostra-coda)、橈足類(Copepoda)、蔓足類(Cirripedia)和軟甲類5個亞綱。這是現代甲殼動物分類的雛形,並一直沿用下來。1960年,T.沃特曼主編的《甲殼動物生理學》較全面地總結了60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60年代後,甲殼動物的研究進展迅速,尤其在生理學、生物化學和實驗生態方面。隨著許多新的現生種和化石種的發現,比較形態和生活史研究論文的大量發表,以及對甲殼動物起源、演化和分類系統的深入研究,許多學者認為甲殼動物的分類地位應該提高到總綱、亞門或門。T.E.鮑曼和L.G.艾貝爾1982年在《現代甲殼動物分類》中全面總結了近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類方案。D.E.布利斯為總主編的《甲殼動物生物學》是目前有代表性的專著,該書至1983年已出版8卷。
形態甲殼動物體軀呈長筒形,或縮短為豆形或蟹形;一般分節明顯,但部分體節常有癒合現象,寄生類型常失去分節和附肢。
體軀由頭、胸、腹部組成。頭部一般較小,由6節構成;除第1節外;其餘5節各有1對附肢(口前2對為觸角,口後1對為大顎,2對為小顎)。頭部和胸部體節常癒合,稱為頭胸部;頭部後緣常有一片背甲,稱為頭胸甲。
低等甲殼動物(如鰓足類)的胸、腹部分界不明顯,稱為軀幹部或胴部。高等甲殼動物(如軟甲類)身體分節數目基本固定,胸部為8節,腹部為7節。
附肢由三部分構成:柄部為原肢,末部雙叉,分內肢和外肢。除軟甲綱外,其餘各綱動物的腹部都無附肢。
頭部和胸部附肢不同程度特化。頭部第1、2對附肢特化為觸角,在游泳生活的種類中較發達;第3、4對特化為大顎和第一小顎,其形態變化很大,為咀嚼器官,一般只有原肢和內肢,後者變為觸鬚;第5對附肢特化為第二小顎,高等類群(十足目)其外肢發達,稱為顎舟片,借其擺動能使水流進入鰓室。
軀幹肢(口後附肢)的形狀、數目及功能在不同類群中有很大變化。基本結構為雙枝型,即在原肢上分出內肢和外肢,如蝦類的腹肢。鰓足類的軀幹肢為葉足型,呈葉片狀,無內外肢之分。介形類中可少到2對,鰓足類中可多到60對以上。軟甲類的軀幹肢已分化為胸肢(8對)和腹肢(6對);游泳生活種類的尾肢和尾節常形成寬的尾扇,游泳時保持平衡,借腹部的突然屈曲可使體軀迅速後退。
分類甲殼動物長期以來被作為節肢動物門的一綱,近年來的研究認為應從綱提升為總綱,也有人認為應提至亞門或門,各家持有不同的看法。由於資料積累的不足,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案。下面按鮑曼和艾貝爾(1982年)的分類系統列出主要類群。這個系統將甲殼動物分為6個綱,採納了E.達布爾1956年的意見,將橈足類、鰓尾類、蔓足類和須蝦類合併為顎足綱,與頭蝦綱、鰓足綱、槳足綱、介形綱、軟甲綱並列為6個綱。這個方案反映了甲殼動物分類研究的新進展。連同1983年G.A.博克斯歇爾和R.J.林肯發現的微蝦綱,共為7個綱。
頭蝦綱(classCephalocarida)海生,有4屬9種。
鰓足綱(classBranchiopoda)軀幹附肢呈葉片狀。多為淡水種;海生種很少,如鹵蟲(Artemiasalina)等。共約820種。
槳足綱(classRemipedia)海生,僅1種。
微蝦綱(classTantulocarida)海生,營寄生生活。有4種。
顎足綱(classMaxillopoda)體形變化極大,一般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多具單眼。下分4個亞綱:①須蝦亞綱(subclassMystacocarida),海生,共9種。②蔓足亞綱(subclassCirripedia),全為海產,極少數為半鹹水種,如藤壺(Balanus)。共約1020種。③橈足亞綱(subclassCopepoda),主要為海生,占海洋浮遊動物的大部分,如哲水蚤(Calanus)。少數淡水產。共約8400種。④鰓尾亞綱(subclassBranchiura),多為淡水種,少數海生。共有150種。
介形綱(classOstracoda)身體不分節,體外包有兩枚介殼。有相當數量的種生活在海洋中,少數營浮游生活,如海螢(Cypridina),大多為底棲種;淡水種不少。共約5600種。
軟甲綱(classMalacostraca)高等大型甲殼動物,頭胸甲有或無;軀幹部有15~16節,除尾節外均具附肢;有成對的複眼(少數種退化)。下分3個亞綱:①葉蝦亞綱(subclassPhyllocarida),頭胸甲雙瓣,介殼形,腹部7節,尾節具尾叉。全為海產,如葉蝦(Nebaliabipes)。共約10種。②掠蝦亞綱(subclassHoplocarida),胸部附肢有顎足5對,步足3對。全為海生。共約350種。③真軟甲亞綱(subclassEumalacostraca),下屬種類甚多,是甲殼動物中經濟價值最大的一類。
生物學特性繁殖發育甲殼動物大多數為雌雄異體,但固著生活的(如蔓足類)、寄生的和少數自由生活的低等甲殼動物常為雌雄同體或具矮雄,以適應不能移動的生活方式。低等甲殼動物(鰓足類、枝角類、介形類)中,少數種能行孤雌生殖,以孤雌生殖與有性生殖相互交替,適應變化較大的棲息環境。
某些端足類(如跳鉤蝦Orchestia),少數蝦類(如長額蝦屬Pandalus中的某些種)有雌雄同體、雄性先熟現象,即在生活史上先發育為雄性(精巢先發育成熟)後轉變為雌性(卵巢發育成熟)。
甲殼動物受精卵發育孵化後,大多數有明顯的幼體變態。最基本的構造是無節幼體,橈足類、介形類、蔓足類、磷蝦類、對蝦類和部分鰓足類的種,都有無節幼體期。無節幼體經過不同次數的變態,才發育為與成體基本相似的幼後期。
生長和蛻皮甲殼動物體外有幾丁質外骨骼(許多種有很厚的石灰質外殼),所以必需經過蛻皮(殼),體長才能增長。蛻皮後,胃內積累的鈣質用於充實新外殼。幼期的甲殼動物蛻皮頻繁,年老變慢。
發聲、發光和變色有些甲殼動物能發出音響,如鼓蝦,其大螯的不動指與可動指驟然合攏時,可發出響亮的爆音,用以禦敵或招引異性。
部分甲殼動物能發光。有的具有構造複雜的發光器,如磷蝦、櫻蝦等;有的只有簡單的發光腺體,如海螢等(見海洋發光生物)。
絕大多數甲殼動物身上都有一定色彩的斑紋,能隨棲居環境而改變顏色。這是由於動物體的真皮層中散布著不同的色素細胞(主要有紅、藍、黃、黑等色,也有綠色、褐色)。
生態類型許多甲殼動物營浮游生活,是海洋浮游生物中占優勢的類群。其中以橈足類、端足類、磷蝦類和十足類的毛蝦(Acetes)、櫻蝦(Sergestes)、瑩蝦(Lucifer)等為常見。它們常大量密集,在表層和深層水體中都居優勢。
大多數甲殼動物是底棲種。從潮間帶到近萬米的大洋深溝,棲息著不同的甲殼動物。在潮間帶有大量成群的蟹類、寄居蟹類、等足類、端足類和固著的藤壺;在潮下帶和陸架淺海底生活並占優勢的,有多種蝦蟹、蝦蛄、鉤蝦、端足類、猛水蚤類、介形類等;在深海及大洋深溝底占優勢的,則是漣蟲類、異足類和部分端足類。有些種潛居海底泥沙內營穴居生活,如棲居熱帶紅樹林沼澤地的異形海蛄蝦(Thalassinaanomala),洞穴深度可達1米以上。
許多甲殼動物營寄生生活,如橈足類的魚虱類(Ca-ligoida)、顎虱類(Lernaeopodoidea)和蔓足類的根頭類(Rhizocephala)等。還有營共棲或共生生活的。
許多陸棲種,如椰子蟹,雖然在陸上生活,但繁殖時需進入海水,其幼體階段也要在海水中度過。
經濟意義許多甲殼動物可供食用。重要的是十足目的蝦和蟹,雖然其產量在海洋漁業中所占比例不大(見海洋生物資源),但由於肉質鮮美,且富營養,故經濟價值很高。尤其是對蝦類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優質海產食品。邊遠海域及深海的甲殼動物資源,目前也受到世界的重視,尤其是南極的大磷蝦(Euphausiasuperba),有人認為有10~50億噸儲量,估計每年開發5000~7000萬噸不會破壞資源。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世界溫暖海域沿岸帶對蝦的人工養殖生產正在高度增長,不少國家(包括中國)的對蝦養殖產量每年已超過1萬噸,預計不久即可超過捕撈生產的產量。
許多甲殼動物是海洋魚類等的天然餌料,如海洋浮游甲殼類(橈足類、糠蝦類、某些端足類及十足類等)是海洋上層魚類的重要食物。底棲的小型甲殼動物則是海洋中下層魚類和蝦類的重要食物。它們的數量多少往往影響到經濟魚類的生長和發育,也影響到漁業的資源和生產。
許多甲殼動物對人類是有害的,如等足類的蛀木水虱和團水虱(Sphaeroma),蔓足類的藤壺,體內有毒的熟若蟹(Zozymus)等。

相關網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420621.html

海洋學相關知識(七)

赤道輻合帶
礁坪
赤道流
資源增殖
貧營養水
質量轉移
質量收支
質量平衡
貝類學
礁前
調查船
規則波
生物粘著
西邊界流
西加毒魚類
褐粘土
裙板
磁蟹幼體
裂流水道
裂流
磁條帶
表觀耗氧量
磁場平靜帶
表層水
表層取樣器
補充群體
補充型捕撈過度
碳酸鹽極限深度
碳酸鹽旋迴
蝌蚪幼體
生物碎屑
疣足幼體
碳同化作用
藻類化學
藻礁
藻株
蘊藏量
蒸汽槍
生物相
營養缺陷生物
界面通量
界面交換過程
電磁海流計
苔蘚蟲幼體
碎波
船行波
船用分光光度計
電磁振盪震源
生物界面
航空遙感觀測
自返式沉積物取芯器
自生沉積
生物清除
自體抑制物質
腺介幼體
腐生浮游生物
矽質軟泥
硅藻軟泥
能流
育幼場
甲板裝置
聚爆式震源
破壞機率
耐冷細菌
翼足類軟泥
羽角
羽腕幼體
羽狀移動
破壞性板塊邊界
生物沉積
石面生物
石蛤毒素
石內生物
短輕涌
羅蒙諾索夫海流
短狂涌
短峰波
缺氧海盆
缺氧水
缺氧事件
絕對鹽度
短中涌
細菌膜
細菌黏膜
細結構
瞬間死亡率
瞬變示蹤劑
真光層
直立式防波堤
系泊設施
系泊力
糠蝦期幼體
粘性卵
生長效率
鹽躍層
鹽誤
箱式取樣器
管狀構件
管棲動物
管柱
等鹽線
鹽舌
等深流沉積
等深流
等效風時
等效風區
突堤
穴居生物
穩定同位素期
穩定同位素地層學
稚期
稀釋旋迴
稀有種
移動式平台
種群過密
生長型捕撈過度
生物測試
生物污著
離散邊界
生物輸入
鹽度校正
神經毒素
示蹤劑
礁頂
生物轉移
脫鎂葉綠素
箱式模型
群樁
疲勞斷裂
被動大陸邊緣
鹽侵
補償深度
腐殖化
碰撞帶
貝尼奧夫帶
鹽度計
耳狀幼體
礁灘
破裂帶
群聚
碎冰
藻類學
群體生態學
種群生態學
網采浮游生物
甲殼動物學
縱盪
船塢
鹼度
赤道潛流
鹽生生物
裂谷系
肥力
群落生態學
粉砂
電火花震源
落潮
羅斯貝波
終生浮游生物
縱搖
碎波帶
生物量
西風漂流
表層流
補償流
蜃景
蟲黃藻
營養級
生物降解
菌株
船閘
航道
自養生物
群落
蓋奧特
生物海洋學
索餌洄游
粘土
鹽指
種群動態
生物測定
離子交換膜
禁漁期
磷循環
疏浚工程
碳循環
碟狀幼體
電滲析
硫循環
營養
群島
硼酸
碼頭
鹽沼
鹽度
紅樹林海岸
等溫線
種群
碳酸
生物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