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俊卿

衣俊卿

衣俊卿,男,漢族,1958年1月生,遼寧東港人,出生於黑龍江省虎林縣,1976年7月參加工作,197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大學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哲學博士。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教育部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2010年2月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2013年1月17日,衣俊卿因為生活作風問題,免去其中央編譯局局長職務。

基本信息

履歷表

1976年7月——1978年2月,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虎林縣迎春糧庫青年點知青;
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1982年1月——1984年10月,黑龍江大學哲學系助教;
1984年10月——1987年2月,在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大學學習;
1987年2月——1990年6月,黑龍江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
1990年6月——1991年11月,黑龍江大學《求是學刊》副主編,1990年6月,原中央編譯局長衣俊卿曾因怕影響仕途與妻離婚。
1991年11月——1993年3月,黑龍江大學哲學系教授、《求是學刊》副主編;
1993年3月——1993年9月,黑龍江大學《求是學刊》主編;
1993年9月——1996年4月,黑龍江大學哲學系主任、《求是學刊》主編;
1996年4月——1998年5月,黑龍江大學副校長、《求是學刊》主編、博士生導師;
1998年5月——2007年3月,黑龍江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其間:2000年3月—2001年1月 在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7年3月——2007年4月,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2007年4月起擔任黑龍江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2010年2月——2013年1月,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

2013年1月17日,衣俊卿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免去中央編譯局局長職務。
2014年的“第九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被免職22個月後的中央編譯局原局長衣俊卿首次出席公開學術活動並作主題報告。

學術兼職

活動照活動照
黑龍江省科協副主席
黑龍江省政協委員
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副會長
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
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
黑龍江省哲學學會會長
黑龍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兼職教授

教學研究

研究方向

出席演講出席演講
(1)新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
(2)現代化進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

承擔課題

著作著作
1、社會文明與日常生活哲學研究1994國家教委項目
2、中國現代化的內在文化阻滯力的實證性哲學研究1998年國家教委資助優秀年輕教師基金
3、轉型時期中國傳統日常生活結構的實證性哲學研究1999年國家教委“九五”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4、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及其啟示200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5、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人類學 1993年黑龍江教委科研計畫項目
6、中國的哲學人類學 1994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
7、中國現代化的內在文化阻滯力的實證性哲學研究1997年黑龍江省教委科研計畫項目
8、關於中國現代文化與日常生活結構變遷的變化哲學研究1999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目
9、系統建構以人的現代代為宗旨的中國日常生活批判理論2000年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

學術著作

衣俊卿衣俊卿
1、《實踐派的探索與實踐哲學的述評》,1990年版,台灣森大讀書有限公司,
2、《東歐的新馬克思主義》,1993年12月,台灣唐山出版社
3、《現代化與日常生活批判》,1994年7月,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4、《歷史與烏托邦》,1995年12月,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5、《衣俊卿集》,1995年12月,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6、《回歸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學》,2000年1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7、《20世紀的新馬克思主義》,2001年5月,中央編譯出版社
8、《文化哲學》,2001年8月,雲南人民出版社
9、《20世紀的文化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層解讀》,2003年5月,中央編譯出版社
10、《文化哲學十五講》,2004年10月,北京大學出版社
11、《現代化與日常生活批判(再版)》,2005年3月,人民出版社。
12、《現代化與文化阻滯力》,2005年3月,人民出版社
13、《人道主義批判理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評述》,2005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3、《文化哲學—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交匯處的文化批判》,2005年9月,雲南人民出版社
14、《宗教與當代西方文化》(譯著),EdwardCell編,1995年2月,台灣桂冠出版社
15、《日常生活》(譯著),AgnesHeller著,1990年,重慶出版社

論文作品

1、《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歸》,《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2期
2、《新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及其啟示》,《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6期
3、《人類發展狀況批判與人學主題的確立》,《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1期
4、《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3期,《新華文摘》2001年第9期論點摘編
5、《哲學的本性與馬克思學說的當代價值》,《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5期
6、《現代性的維度及其當代命運》,《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5、新華文摘2004.20、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光明日報轉載
7、《哲學問題與問題哲學》,《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8、《論微觀政治哲學的研究範式》,《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中國哲學年鑑·2007》“熱點聚焦”轉載,P155-156。
9、Problem-OrientedPhilosophyandProblemofPhilosophy,SocialScienceinChina,Spring2007,Vol.XXVIII,No.1;(《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
10、《論人的自然》,《哲學研究》,1991年9期
11、《日常交往與非日常交往》,《哲學研究》,1992年10期,《新華文摘》1993年1期全文轉載
12、《交往與異化》,《哲學研究》,1994年5期
13、《異化理論、物化理論、技術理性批判》,《哲學研究》,1997年8期
14、《馬克思主義哲學演化的內在機制研究》,《哲學研究》,2005年8期,光明日報2005年10月1日摘編
15、《新時期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闡釋結構》,《哲學研究》,2007年11期
16、《主體性----人之自我相關性》,《哲學動態》,1991年8期
17、《哲學:在文明轉型時期重新定位》,《哲學動態》,1993年11期
18、《開拓文化哲學的新領地:日常生活批判》,《哲學動態》,1995年1期
19、《論中國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定位》,《哲學動態》,1995年2期
20、《承載時代人文精神重建之使命》,《哲學動態》,1996年3期
21、《人學研究:域界厘定與範式轉換》,《哲學動態》,2000年6期
22、《社會發展與文化轉型》,《哲學動態》,2000年3期
23、《“哲學的終結”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求是學刊》1988年1期;
24、《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求是學刊》1988年4期;
25、《論人之主體性的雙重內涵》,《社會科學戰線》1989年2期;
26、《論實踐的多重哲學內涵》,《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9年3期;
27、《南斯拉夫實踐派的實踐範疇》,《馬列主義研究資料》1989年第1輯;
28、《論改革時期的“意識形態斷裂”》,《社會科學家》1989年第4期;
29、《南斯拉夫實踐派的異化觀》,《馬列主義研究資料》1989年第2輯;
30、《從總體上把握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分化》,《馬列主義研究資料》1989年第3輯;
31、《馬克思學說的一體化及其實質》,《天津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
32、《從康德到馬克思:完成哲學革命的契機》,《學習與探索》1990年第6期;
33、《人的需要及其革命——布達佩斯學派的“人類需要論”述評》,《現代哲學》1990年第4期;
34、《人的能動性與受動性的契合機制》,《吉大社會科學學報》,1991年1期
35、《現代化進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天津社會科學》,1991年3期
36、《論人類精神的跨世紀走向》,《求是學刊》,1992年1期
37、《人的實踐與人的世界的多重對應關係》,《江澤論壇》,1992年9期
38、《革命範疇的哲學反思》,《現代哲學》,1992年1期
39、《人的現代化:走出日常生活的世界》,《社會科學研究》,1992年1期
40、《從日常生活批判到哲學人類學》,《天津社會科學》,1992年1期
41、《論馬克思從傳統理性主義向現代理性主義的轉變》,《浙江學刊》,1992年5期
42、《“具體的總體”與辯證法》,《學海》,1992年1期
43、《論日常世界與非日常世界——透視人類社會結構的新視角》,《學術交流》1992年第3期
44、《中國文化的轉型與日常生活重建的批判》,《河北學刊》,1993年2期
45、《新世紀:總體人的生成》,《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1期
46、《論發展的尺度》,《學習與探索》,1994年3期
47、《“內在創造性轉化”還是“外在批判性重建”》,《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4期
48、《論日常思維與原始思維的內在關聯》,《理論探討》,1994年6期
49、《論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歷史演化》,《江海學刊》,1995年3期
50、《多重文化的衝突與哲學的重新定位》,《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4期
51、《現代實踐哲學的文化內蘊》,《開放時代》,1995年6期
52、《論社會轉型時期的生存模式重塑——關於價值重建與文化轉型的深層思考》,《北方論叢》1995年第4期
53、《評現代新儒學和後現代主義思潮》,《教學與研究》,1996年2期,《新華文摘》1996年8期全文轉載
54、《人:在文化哲學的視野內》,《江海學刊》,1996年1期
55、《論中國現代化文化精神的缺失及生成問題》,《長白論叢》,1996年2期
56、《論世紀之交中國文化的裂變與整合》,《開放時代》,1996年2期
57、《日常生活批判與深層文化啟蒙》,《求是學刊》,1996年5期
58、《人的成熟與人學的自覺》,《江海學刊》,1997年2期
59、《文化哲學的主題及中國文化哲學的定位》,《求是學刊》,1999年1期,《新華文摘》1999年4期全文轉載
60、《文化哲學:未來哲學的自覺形態》,《社會科學戰線》,1999年2期
61、《人的存在與辯證法》,《現代哲學》,1999年1期
62、《現代文化哲學視野中的非理性主義思潮》,《開放時代》,1999年1期
63、《論人的存在----人學研究的前提性問題》,《學習與探索》,1999年3期
64、《文化哲學:一種新的哲學範式》,《江海學刊》,2000年1期,《哲學動態》,2000年5期論點摘編
65、《回歸生活世界與建構文化哲學》,《求是學刊》,2000年1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2期轉載
66、《實踐哲學:超越與升華》,《求是學刊》,2000年2期
67、《論哲學視野中的文化模式》,《北方論叢》,2001年1期,《新華文摘》,2001.5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3論點摘編
68、《論世紀之交中國哲學理性的走向》,《求實》,2001年1期,《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轉載
69、《雙重文化背景中哲學理性的位移》,《開放時代》,2001年2期
70、《關於現代化的文化哲學》,《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4期
71、《論全球化時代哲學理念的更新》,《求是學刊》,2001年5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
71、《關於馬克思學說的雙重解讀》,《學術研究》,2001年12期
72、《全球化的文化邏輯與中國的文化境域》,《社會科學緝刊》,2002年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3期“全文轉載”
73、《哲學:在全球化時代重新定位》,《河北學刊》,2002年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4期“論點摘編”
74、《論文化危機和文化批判》,《求實》,2002年6期
75、《論文化轉型的機制和途徑》,《雲南社會科學》,2002年5期
76、《論文化的內涵與社會歷史方位——為文化哲學立言》,《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3期,《光明日報》2002年8月6日B4版“論點摘編”
77、《人之存在與哲學本體論範式——兼論馬克思哲學的本體論意蘊》,《江海學刊》,2002年4期,《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重點摘編”
78、《20世紀:文化焦慮的時代》,《求是學刊》,2003年3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5、《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3.4
79、《世紀之交中國文化哲學研究述評》,《深圳大學學報》,2003年7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3轉載
80、《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定位與批判指向》,《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2期
81、《回歸文化批判:哲學的本質要求》,《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3期
82、《東方與西方: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中國語境下過程哲學和文化哲學的一次對話》,《世界文化論壇》,2004年10期
83、《走近羅蒂——與羅蒂先生關於分析哲學、後現代主義和文化哲學的對話》,《求是學刊》,2004年5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84、《關於人學研究內在局限性的反思》,《江海學刊》,2005年5期
85、《中國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論視野》,《求是學刊》,2005年6期
86、《在啟蒙的地平線上——關於中國語境中的現代性問題的對話》,《求是學刊》2006年第1期;
87、《論中國現代化的文化阻滯力》,《學術月刊》,2006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7期論點摘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88、《日常生活批判:一種真正植根於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學》,《學術月刊》,2006年第1期,“中青年專家訪談錄”
89、《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範式轉換及其啟示》,《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90、《論文化哲學的理論定位》,《求是學刊》2006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6期
91、《發掘文化哲學的理論資源》,《河北學刊》2007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3期全文轉載
92、《包容的力量——紀念羅蒂》,《求是學刊》2007年第4期
代表性論文:
1、《總體性範疇初探》,光明日報,1991年4月1日
2、《今天馬克思仍然“在場”——“重讀馬克思”筆談》,光明日報,2002年4月18日
3、《日常生活批判與價值念變革》,光明日報,1999年1月1日
4、《當代哲學的人學自覺》,光明日報,1997年8月16日
5、《破解中國現代化的內在文化阻滯力》,中國教育報,2006、1、19第7版
6、《日常生活批判與社會科學範式轉換》,《光明日報》2006、2、14第12版

榮譽獎項

榮譽成果榮譽成果
01、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三等獎1992   
02、日常交往與非日常交往,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5
03、現代化與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現代化的文化透視,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獲獎等級三等獎1998
04、新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及其啟示,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2
05、現代性的維度及其當代命運,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6年
06、現代化進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專家提名獎1994
07、東歐的新馬克思主義,金岳霖學術獎優秀獎1995
08、文化哲學,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榮譽獎2002
09、實踐派的探索與實踐哲學的述評,黑龍江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青年一等獎 1992
10、日常交往與非日常交往,黑龍江省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994
11、現代化與日常生活批判, 黑龍江省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996
12、新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及其啟示,黑龍江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00年8月11日
13、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黑龍江省第11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04年10月
14、20世紀的文化批判,黑龍江省第12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06年12月

爆出“不雅事件”的政府工作人員

近年來,由於網路流傳“不雅照”“不雅視頻”等而曝光的官員不在少數,從2010年起,網路反腐已成為大眾可以接受的方式,也確實有一大批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早期: 謝志強[江蘇溧陽市衛生局局長]郭堅[金華法官]成建軍韓峰[原廣西來賓菸草局局長]譚志國周杰忠
2012年: 段振豪雷政富田漢文劉曉輝[安徽宿州計生委副主任]劉寧[廣州白雲區新市街道辦事處主任]王民生段一中
2013年: 范悅衣俊卿張民強張軍[湖北省高院刑三庭庭長]閆石[瀋陽市衛生局局長]李晨陽[瀋陽市婦嬰醫院院長]
2014年: 秦國剛[陝西黨校副校長]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顧涌杜偉軍羅志元

中國落馬官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