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想。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主張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把它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在當時是反對封建、宗教統治的武器,曾起過積極作用。但它作為一種特定的觀念形態,始終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是基於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之上的人道主義,它是維護勞動人民的尊嚴和權利的學說,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

基本信息

精神起源

人道主義求援人道主義救援

人道主義是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想體系,提倡關懷人、愛護人、尊重人,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這樣一種世界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又把人道主義的內涵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等口號。人道主義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起著反對封建制度的積極作用。即關心人類幸福,尤其表現在對慈善活動和社會改革感興趣;人道主義原則的實踐或表現——亦稱“博愛主義”、“慈善行為”。

精神發展

“人道主義”一詞是從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來的,最早在古羅馬思想家M.T.西塞羅那裡,是指一種能夠促使個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這是人道主義最初的含義。在15世紀新興資產階級思想家那裡,人道主義是指文藝復興的精神,即要求通過學習和發揚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這是新興資產階級提出的一種包含有深刻內容的追求和理想。在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中,人道主義反對封建教會專制,要求充分發展人的個性。直到19世紀,人道主義始終是資產階級建立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

隨著資產階級革命性的喪失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這種人道主義理論和思潮逐漸失去了其進步的歷史作用。在現代,西方的思想家們雖然沒有放棄人道主義的旗幟,但由於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前途捉摸不定,特別是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嚴重問題,如精神危機等等,找不到出路,所以他們的人道主義理論,或多或少都具有虛無主義或悲觀主義的色彩。

中國當代偉大的人民思想家謝周勇,於2001年6月,在他的《論新時代》一書中,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社會人道概念,創立了偉大的社會人道主義學說,將人道主義推進到社會人道主義階段,才真正科學地解釋了人道主義,並為全人類的社會學理論奠定下了真正科學的基石。
謝周勇認為: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單個的個人,因此我們必須承認每個人的價值,即必須承認每個人的人格。但是,我們每個人又都是寓於社會之中的,都是一個社會的人,因此,我們同時又必須承認人的社會性。因此,我們人類自身所特有的自然的生存和發展的規律,即社會人道,包含了兩個基本的內容,即在承認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時,承認人的社會性。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在承認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時,還必須承認人的社會性。因此,目前那些權威的學者們所稱之為的“人道主義與反人道主義”——其實,他們正是斷裂了人類自身所特有的生存的發展規律的兩個方面,而片面地強調了人格的重要性,忽視了人的社會性所要求保障的全人類的共同的生態平衡,才是屬於我們人類自身的特有的生存、發展的規律的自然的完全的內容,從而導致了非社會人道的活動。因此,那些大搞“反人道主義”和大搞“人道主義與反人道主義”的權威的學者們倒是比那些“人道主義”者們更令人啼笑皆非。因為後者也只是斷裂了人類自身所特有的發展規律的兩個方面而已。
謝周勇指出:人類只是在社會人道的前提下,才能夠規定出適應自身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是生產力與社會人道的關係構成了人類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並直接進入了我們人類的歷史;而不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關係直接進入了我們人類的歷史。後者僅僅表明其存在的基本原則是從實際存在的事物中得來的,但卻不是從人類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即最初的現實的聯繫之中得來的,因此,它所表明的就僅僅是關於世界以及關於世界中所發生的事情的實證知識,那么由此所產生的就已決不是哲學,而只是實證科學。但是,這樣一來,人類的世界觀卻由此而真正地豁然開朗了。
謝周勇將西方人道主義思潮,以及全世界古今‍各種宗教、思想流派等,推進到科學的社會人道主義階段,為全世界人民做出了偉大貢獻,成為影響世界的思想家,標誌著中國重新成為世界思想的中心,這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精神原則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

1、理性價值。即:邏輯和經驗是發展知識,檢驗斷言的標準。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其它的思惟方法能比邏輯和經驗更為有效的方法,有利於人類智識的進步。

2、自由探索的價值。人道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對人的思想進行獨~裁專~制,這些形式包括教會的、政治的、意識形態的、社會體制的各種有可能對人的思想進行鉗制的壓迫形式。當然我們也主張對各種差異的容忍,尊重個人表達其信仰的權利,無論這種信仰是多么不入流,不主張用社會的、法律的和制裁的方式對其進行壓制。

3、個人尊嚴的價值。人的高貴和尊嚴是人道主義的核心價值。所以人道主義反對一切宗教的、意識形態的、倫理道德中具有那種:貶損個人、壓制自由,愚弄智識,或非人化的信條。人道主義堅信最大程度的個人自主性與社會責任感是合諧一致的。

4、道德平等原則。這個原則貫穿於反對一切基於種族的、性別的、宗教的、年齡的、國別的岐視。這個原則的相應結果就是對一切人的智力和美德提供平等機會。

5、自由的理想。人道主義總是捍衛自由的理想,它不僅僅是支持那些因為教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利益而遭受壓制的自由意識,而且,也支持真正的政治自由,民主決定基礎上的大多數人的意見,尊重少數人的權利和法律的規則。人道主義捍衛人基本的安全、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人道主義提倡從宗教和強硬政府控制下解放的個人自由。

6、宗教懷疑主義的價值。人道主義承認宗教在解釋人的生活意義方面的作用,但不同意對它的迷信態度。人道主義認為宇宙是自然力機製作用的產物,可以有效的為科學所理解。人道主義堅持男人、女人對自己的命運負責,不必尋求超自然的救世主。

7、倫理的本質和來源。人道主義贊同倫理的哲學傳統,即:這是一個可以反覆探尋的自主領域。倫理上判斷可以脫離宗教而獨立獲得,人類可以培育自己的智慧和理性,用它們來獲得優質的生活。人道主義認識到道德在人的生活中的中心作用,但人道主義反對絕對價值觀,保留對倫理價值不斷發現的客觀態度。

形成形式

資產階級

拉伯雷,是法國人道主義者當中最傑出的‘巨人’之一拉伯雷

西方資產階級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長期反封建鬥爭中鑄成的一種思想武器。這種人道主義繼承和發展了古希臘人道精神的精華,衝破了中世紀教會統治下以神為中心的思想束縛,主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並支配自然,認為追求快樂是人的天然權利和社會發展的動因。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根據這種理論,無情地批判了封建教會視肉慾和世俗生活為罪惡的禁慾主義,肯定了人擁有享受人間一切快樂的權利,從而使征服自然、尋求人生快樂、進行自由創造、爭取個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社會制度等等進步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在當時所起的進步作用,使它成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教會專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

從歐洲文藝復興到18世紀啟蒙運動之前的人道主義者,大多是藝術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學家,其中著名的有:義大利的佩脫拉克、E.布龍納、L.瓦拉、米朗都拉、但丁·阿利吉耶里、G.薄伽丘、達·芬奇、T.康帕內拉、B.米開朗琪羅、布魯諾、G.伽利略;法國的多勒、羅波列什、F.拉伯雷、M.E.de蒙台涅;德國的T.閔採爾、U.von胡滕、雷赫林;捷克斯洛伐克的胡斯卡、捷利弗斯基;波蘭的N.哥白尼、塞高斯;英國的保爾、T.莫爾、W.莎士比亞、F.培根、溫斯丹;西班牙的斐弗斯、M.de塞萬提斯·薩維德拉;荷蘭的D.愛拉斯謨,等等。他們在各自不同的領域裡提出或宣傳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

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相應出現了公開拋棄人道主義旗幟的理論。在20世紀上半葉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的法西斯主義集團所推行的種種滅絕人性的政策,集中反映了壟斷資產階級反人道的本質。血的事實一再表明,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在法西斯主義面前無能為力了。但是,在世界上有一大批正直的公眾,包括一些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藝術家、作家等等,仍然信奉傳統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並從這個原則出發抨擊資本主義世界種種反人道的罪惡,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現代西方哲學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人道主義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代西方哲學中的許多流派,如存在主義、新托馬斯主義人格主義實用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等等,往往自命要褒揚人的價值,捍衛人的尊嚴,提高人的地位,以現代眼光研究人的狀況、特點、前途和利益。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儘管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立場相忤,卻大都稱自己是人道主義者,至少是人道主義的擁護者。他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主要有:人的本質、人格、人與科學技術以及實現人道的構想等等。

人的本質、人性、人格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不具有固定不變的本質。J.-P.薩特認為,以往的哲學往往以人的某種屬性定義人的本質,而這些屬性本身卻晦暗不明;實際上,是存在提供了產生本質的可能性,存在先於本質。人首先存在著,而後才籌劃自身。初始的人是虛無,只是在他向將來的成長中依自己的意志造成自身。他指出,人的本質實現於一系列自由選擇之中,人的本質就是自由的存在。

實現人道的構想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有不少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提出了各自的拯救人類的構想。薩特把超越性和主觀性視作實現人道的手段。在他看來,人要成為人,需要超出自身,尋求人生的更高目的。超越的方向總是指向未來,而"投向未來"的選擇是由個體的主觀決定的,人道也只能實現於一系列的自由選擇之中。在雅斯貝爾斯看來,超越的目的是上帝,通向真正人的存在之路就是天啟宗教和哲學,恢復人的本性要依靠愛的力量、理性的敞開性和同超越的存在交流的願望。

馬里旦試圖以神道作為實現人道的手段,並用靈性的東西和宗教信仰鼓動人們創造人道化的社會環境。他指出,基督教的人生哲學指導著基督徒的社會。這是一個享有人的權利和人的尊嚴的社會,在此社會中,不同種族、不同文化傳統的人同心協力,以完成人世間的人造事業。

蘇聯和東歐哲學

人道主義問題是現代蘇聯和東歐哲學中討論得較多的問題之一。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哲學家認為,這個問題屬於現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問題。他們試圖適應現代世界意識形態鬥爭的需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框架內,對人道主義作出評價。

人道主義的含義

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哲學家對人道主義概念作了狹義和廣義的區分,認為狹義的人道主義指15世紀前後文藝復興時期一種與研究哲學倫理學藝術語文中古代文獻相聯繫的世俗思潮和文化教育運動,其目標是按照古代的典範,創立一種擺脫教會權威的、建立在知識和理性基礎上的對世界和對人的看法。它以個性自由發展的思想對抗封建時代的教會獨裁,以塵世的需要和情慾的論點對抗中世紀禁慾主義的道德觀。它從一開始就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

廣義的人道主義指社會思想中一種進步的觀點或潮流,其主要內容包括:①提倡人的尊嚴,確認人是最高的價值和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②重視人的現世幸福,確認滿足和發展人具有的實在的塵世需要和才能;③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發展能力,要求實現個性的自由和全面發展;④追求人類的完善,要求建立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的真正人的關係。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哲學家一般把人道主義發展史劃分三個階段,即古代人道主義、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

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

在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哲學文獻中,“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革命的人道主義”、“無產階級的人道主義”這些術語往往交替使用,一般不作嚴格區分。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哲學家認為,人道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一個不可分離的方面,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是人道主義的新的最高形式,是人道主義發展的高級階段。他們認為,人道主義新觀念的形成是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相聯繫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同時也就使人道主義從抽象的轉變為具體的、現實的。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既是把人看作最高價值和目的本身的一種世界觀,也是實現這種世界觀的一種具體社會過程。

在蘇聯和東歐各國的哲學家中,對於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的關係問題尚有不同看法。南斯拉夫"實踐派"和其他的一些哲學家主張建立哲學人類學,並把它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門基本學科;其他一些哲學家則指責說這是復活抽象人本主義的企圖。

科學、技術和人道主義

在科學技術革命條件下,科學、技術與人道主義的關係問題引起了蘇聯和東歐國家哲學家的極大關注,他們把科學技術與人道主義的有機結合看作是關係到人類前途的最迫切問題之一。一般來說,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哲學家都強調科學技術與人道主義的統一,反對西方流行的二者擇一的觀點。他們認為,技術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表現,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實現社會和人的人道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科學技術革命對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同樣要在科學技術進步的基礎上加以克服。

倫理學和人道主義

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哲學家把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看作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哲學基礎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認為,人道主義與道德有機地聯繫著,人道主義的主要觀點中包括:尊重人的價值和權利使之成為普遍道德規範;道德體系的人道性質是其歷史進步性的最重要標準之一;無產階級道德繼承了歷史上人道主義傳統的一切成就,其中包括人類一切普遍的道德要求;目的的道德價值與手段的道德價值之間有著密切聯繫,應當對兩者採用同樣的符合人道主義原則的道德標準;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觀念是科學觀念與價值觀念的統一,它為道德理想和道德規範的制定提供了理論依據。

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建立在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之上,同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相適應,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歷史觀為理論基礎。它是對以往歷史上的人道主義和人道精神的批判、繼承和發展。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家尊重知識和才能,崇尚發揮個人才幹,要求自由地全面地發展人的個性的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人道主義者維護個人尊嚴,強調個人在社會和自然界中地位和作用的思想;空想社會主義者關於解放全人類的理想,等等,對於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來說,都是可以而且應當批判繼承的有價值的思想資料。

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真誠的、具體的、現實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確立,使個人和社會的基本利益歸於一致。這樣,社會就應該和能夠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勞動者及其勞動和勞動成果,就應該和能夠真正把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作為社會生產的目的,就應該和能夠為勞動者發揮和發展才能逐步創造必要的社會條件。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者之間,就應該和能夠真正建立起團結、互助、友愛的關係,排除以往私有制社會那種損人利己、爾虞我詐的關係。因此,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就應該和能夠在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的廣大範圍內形成社會主義的道德關係,應該和能夠實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

精神文明

世界人道主義日既關心人道主義工作者,還關注人道主義事業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精神,具有相對的崇高性,超現實性。因為精神這個觀念就主要作用於超現實性的一面。精神往往超出現實的意義,多指願望的東西,在常規的情況下,精神往往是空間的一種觀念。人道主義精神,更著重體現以人為本的,以人類自身功能觀念意義上的一種良知,及其在這個意識的作為支配下,形成一種以高度文明為基礎,以人類和諧發展為目的的這樣的普世觀。

人們可以這樣認為,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就是在這樣的一個人道主義精神的支配下成立而作為,不管你是生活在什麼樣的政治制度下,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為你而努力,都是應該的。當人們受到戰爭的傷害,疾病的威脅,自然災害的損失的時候,這兩個機構都有義務,有責任。因此,人們又看到,人道主義精神確實具有超現實性。因為,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生存在一個完美的盛世當中,永遠都有矛盾,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對立的社會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客觀的。更沒有這樣的時代。

由此看來,人道主義精神是一個讓人類共同崇拜信仰的一個觀念,在這個觀念的意識作用下,人類的一切活動行為及其規範,都將在這個範疇內進行。

異化問題

1978年初,朱光潛在《社會科學戰線》發表《文藝復興至十九世紀西方資產階級文學家藝術家有關人道主義、人性論的言論概述》一文。同年8月,汝信在《哲學研究》上發表《青年黑格爾關於勞動和異化的思想——關於異化問題的探索之一》,表明學術界開始把目光投向人道主義、異化問題。
從1980年開始,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討論文章大量湧現,全國幾乎所有報紙和雜誌都參加了討論,有的報刊還開闢了專欄。據統計,各地出版文集20餘種,發表文章750餘篇。此外,還舉辦了各種類型的討論會、報告會、座談會等。討論涉及的主要問題有:
1)關於“人”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有人主張,“人”是馬克思主義或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和核心。
2)關於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是勞動;人的本質是需要;人的本質是利益和勞動的統一;人的本質是實踐;人的本質是主體性;人的本質是一個多層次的、動態的、歷史的系統;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本質是自私;等等。
3)關於人性。人性就是人類的自然本性;人性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人性即人的社會性;人性是對自由的追求,等等。
4)關於人道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這是意見分歧較大的一個問題。
5)關於社會主義社會是否存在異化。

不同觀點

真正批判繼承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從而吸取和發展其合理內容的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僅重視人的地位和價值,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人類解放的目標,而且指出了為實現這一理想目標所需要的具體條件。社會主義國家的學術界,對經過馬克思主義揚棄的人道主義,有不同的理解。蘇聯東歐等國的許多思想家,把這種人道主義稱為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無產階級人道主義或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以區別於傳統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他們把這種人道主義看成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不可分離的部分、人道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哲學基礎之一。有些思想家甚至把人道主義看作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核心,進而提出建立馬克思主義人本學的主張。

在中國,對人道主義問題也有種種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作為世界觀和歷史觀的人道主義是唯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所要堅持和發揚的是作為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的革命人道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此外,也有人認為,既然有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也必然有無產階級人道主義,無產階級人道主義的特點在於它從人的個性發展的角度探討社會發展的特徵和規律性。因此,它作為一種理論和思潮,乃是馬克思主義學說整體的一部分。

紀念活動

2008年12月,聯合國確定每年的8月19日為世界人道主義日2008年12月,聯合國確定每年的8月19日為世界人道主義日

2008年12月11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根據大會第A/RES/63/139號決議:指定8月19日世界人道主義日,以促進提高公眾對世界各地人道主義援助活動和在這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的認識,向所有為推動人道主義事業開展工作的人道主義人員、聯合國人員及有關人員,並向那些因公殉職的人,表示敬意,邀請所有會員國和聯合國系統各實體根據現有資源,並邀請其他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每年以適當方式舉辦世界人道主義日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