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主義

現代西方宗教哲學流派之一。形成於19世紀末,以美國為中心。

人格主義
personalism
現代西方宗教哲學流派之一。早在18世紀末就已出現於德國的著作中。“人格主義”作為一種哲學理論體系,是形成於19世紀末,以美國為中心,主要創始人是美國哲學家B.P.鮑恩,代表有R. T.弗盧埃林、E. S.布賴特曼和W. E.霍金等人;20 世紀30年代法國的代表是 E.穆尼埃和 J.拉克魯瓦 。西方其他國家也有代表,但影響不大。人格主義的不同代表人物各有其理論特色,共同之處是:認為人的自我、人格是首要的存在,整個世界都因與人相關而獲得意義;人格是具有自我創造和自我控制力量的自由意志;人的認識是由人格內在地決定的,認識實在只能憑藉直覺,不能憑藉概念和推理;上帝是每一有限人格的理想和歸宿;人格是一種道德實體,其內部存在著善與惡、美與醜等不同價值的衝突,這種衝突是一切社會衝突的根源,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在於信仰上帝,以調解人格的內部衝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