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

全球範圍內貧困、環境退化和災害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單純從理論研究層面不能應對這一挑戰,而需要將社區綜合發展、公共政策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打破貧困-環境退化-災害頻發的惡性循環,實現人類與自然的良性耦合。基於這樣的考慮,蘭州大學的部分老師和研究者共同創建了“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旨在通過農村社區的綜合發展項目的實施,探索、研究、實踐西部乾旱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影響日益嚴重的今天,我們及時調整了中心的戰略規劃,圍繞認知、減緩和適應三個方面探討西部乾旱區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理論和實踐,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社區發展提供成功案例,為科學研究提供證據,為社區發展提供成功案例,為科學研究提供證據。

成立背景

中心標誌 中心標誌

全球範圍內貧困、環境退化和災害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單純從理論研究層面不能應對這一挑戰,而需要將社區綜合發展、公共政策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打破貧困-環境退化-災害頻發的惡性循環,實現人類與自然的良性耦合。基於這樣的考慮,蘭州大學的部分老師和研究者共同創建了“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 ”,旨在通過農村社區的綜合發展項目的實施,探索、研究、實踐西部乾旱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影響日益嚴重的今天,我們及時調整了中心的戰略規劃,圍繞認知、減緩和適應三個方面探討西部乾旱區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理論和實踐,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社區發展提供成功案例,為科學研究提供證據,為社區發展提供成功案例,為科學研究提供證據。

中心理念

促進人類社會對氣候變化與發展的了解和行動。

關注領域

a、促進公眾和社區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認知並採取應對行動;

b、推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科技成果在社區及時套用;

c、通過能力建設和社區發展項目,提高公眾和社區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d、通過環境政策研究,完善環境和氣候變化應對政策;

e、環境與社會影響評價。

發展項目

參與性監測評估

中心套用參與性監測評估的方法和工具對發展項目的效果和影響進行有效的監測評估。例如,中心對國家民委在新疆和雲南等地實施的世界銀行TCC5項目進行了參與性監測評估,為國家民委和世行實施的TCC5項目的執行情況提供了翔實的評估報告。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邀請我中心為聯合國和西班牙政府資助的“中國文化與發展夥伴關係項目(CPR/08/104) ”進行能力建設項目評估。中心的創建者於2002年1月-2009年1月在負責國際發展項目期間,先後為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的50多個社區綜合發展項目進行了參與性監測評估和需求評估,為項目的成功實施奠定了基礎。

能力建設

甘肅省地處西北,公益發展機構的管理理念和能力相對滯後,能力建設項目的實施是解決相關問題的有效途徑。中心曾為多家公益發展機構舉辦的能力建設項目提供培訓專家,培訓的內容包括項目管理、項目監測評估、資源動員及機構戰略規劃等。

防災減災

自然災害是造成社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選擇以社區為本的災害風險管理能夠打破貧困—生態環境退化—災害加劇的惡性循環,從而降低貧困發生率,促進貧困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我中心與國內外發展機構合作,通過實施以社區為本的災害風險管理、氣候變化對生計的影響及參與性社區生態扶貧等社區綜合發展和套用研究項目,探索減災防災的機制和理論,為貧困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借鑑的示範模式,為政府的巨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例如,我中心與甘肅省安定區科技局合作,在安定區成功實施了以社區為本的災害風險管理項目。

災後緊急救援

災後緊急救援是緩解脆弱人群受災害影響的一個有效模式。為了探索適合西部貧困地區的災後緊急救援模式,我中心先後與具有影響力的發展機構合作,實施了多個災後緊急救援項目,探索出了適合貧困社區緊急救援的有效模式和機制。例如,2009年元月,我中心成功實施了“中國扶貧基金會”資助的“扶貧賑災項目”。

社區生計改善和生態恢復

中心致力於與甘肅省的各級政府部門和公益發展機構合作,在甘肅省的貧困地區實施社區生計改善項目和生態恢復項目,探索生態恢復、生計改善與防災減災之間的內在聯繫及生態扶貧的有效模式和機制。例如,中心在施永青基金的資助下,與甘肅省安定區科技局、林業局等機構合作,在中國最乾旱、最貧困的山區種植了400畝生態公益林示範項目,探索中部乾旱區生態恢復的模式;與安定區科技局合作,在安定區內關鎮資助180戶貧困戶發展養牛增收項目;與平涼市民委合作,在崆峒區實施基礎母牛滾動發展項目,在未來6年內使480戶貧困家庭受益。

婦女健康教育

中心與發展機構合作,在甘肅省的貧困地區實施婦女健康教育項目,以提高貧困地區婦女的健康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

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心將與瑞典 Halmstad University 及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等國際高校合作,在今後5年內進行教師和學生交流互換項目和環境社會學方面的研究項目,以提高中心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

研究成果出版

中心工作人員通過不懈地努力和跨學科合作,在國家權威出版社出版了《自然-社會環境與貧困危機研究—以甘肅省為例》(科學出版社,2008)、《環境政策與分析》(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環境系列實用規劃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和《生態工程與農民—以農戶為本的退耕還林政策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等。

中心大事記

1. 2007年1月18日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經蘭州大學批准成立。
2. 2008年1月甘肅省現代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經蘭州市民政局批准成立。
3. 2010年開始撰寫《千年環保文化》和《農村環境學》著作。
4. 2010年7月28日丁文廣博士的著作《生態環境政策與貧困危機研究——以甘肅隴中黃土高原區退耕還林為例》一書榮獲“甘肅省環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5. 2010年9月成功建立“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網站”,

6. 2010年12月2日我中心負責實施的“中國西北乾旱區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化應對項目” 榮獲2010 福特汽車環保獎之“節能減排環保獎”一等獎。
7. 2010年12月丁文廣博士的專著《自然-社會環境與貧困危機研究-以甘肅省為例》一書榮獲“第十二屆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8. 2010年12月底我中心成功申請聯合國婦女署社會性別主題工作組項目“氣候變化應對政策需關注社會性別敏感性條例”並榮獲由該組織頒發的“聯合國社會性別主體工作組授資機構證書”。
9. 2010年12月,由蘭州大學組織並主持,邀請甘肅省科技廳及相關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我中心完成的“甘肅省災害風險管理—生態恢復—生計改善耦合模式實證研究”課題進行了評審,評審結果為達到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10. 2010年12月,我中心實施的甘肅省科學技術廳資助的“甘肅農村水壓式沼氣池改進與示範推廣項目” 結題(項目編號:0910XCNA065)。
11. 2011年6月中心主任丁文廣博士榮獲“淡水河谷”中國西部生態保護創新公眾參與項目個人突出貢獻獎。
12. 2011年8月1日至5日,我中心主任丁文廣博士陪同美國地理學家協會主席Richard Douglas對甘肅省敦煌地理地貌進行科學考察。
13. 2011年8月13日至27日,我中心主任丁文廣博士陪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技術與交流委員會主席Tim Unwin對甘肅省手機的使用對貧困的影響進行調研。

聯繫方式

甘肅省蘭州市天水南路222號
蘭州大學逸夫科學館303/504室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一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廈門綠拾字環保服務社
安徽綠滿江淮環境發展中心
綠石環境行動網路
保護國際基金會
北京綠之光環境文化發展中心
新鄉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遼寧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
昆明環保科普協會
橄欖綠環境文化傳播中心
淮河衛士民間環保組織
雲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和推廣中心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
太平洋環境組織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
綠眼睛環境組織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屏南綠色之家
江蘇綠色之友
江西山江湖可持續發展促會
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
大同市環保志願者協會
霍山環境扶貧發展中心
青藏高原環長江源生態經濟促進會
甘肅綠色志願者之家

“綠色駱駝”志願者組織
綠色學生組織網
長江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環境組織
浙江省青年志願者協會綠色環保志願者分會
大海環保公社
華中農業大學綠色協會
LEAD國際環境與發展學院
曾經草原網站
中美民間清潔能源合作組織“聚思”
甘孜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文化協會
大足縣生態農業種植合作協會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
內蒙古楚日雅牧區生態研究中心
重慶市萬州綠色三峽志願者協會
“綠色鄂溫克”草原牧民環境保護協會
衡水市地球女兒環保志願者協會
石油與環境網路
國仁綠色聯盟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
連氏援助組織
昆明思得瑞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河北省燃氣協會
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
綠色和諧使者愛心驛站
治多縣野氂牛隊環境生態促進會
襄樊市環境保護協會

蕪湖生態中心
福特汽車環保獎
通榆科爾沁沙地治理區
河北省環境科學學會
茂縣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之友協會
信陽市生態環境協會
青島市青年環境保護促進會
湖南省綠色瀟湘環境發展中心
全球環境研究所
拯救民勤協會
綠色大學生論壇
雲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
樂清市綠色志願者協會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社區可持續發展促進會
環境友好公益協會
武漢綠色江城環境文化發展中心
海南省自然保護髮展研究會
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協會
綠色家園環境保護中心
內蒙古草原環境保護促進會
海南生態環境教育助學中心
河北節能協會
上海綠洲野生動物保護交流中心
河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岳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河北省風景園林學會

河北承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河北石家莊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貴州田野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
赤峰沙漠綠色工程研究所
內蒙古草原生態經濟文化研究中心
古塘可持續生活實踐與教育助學山莊
河北省廊坊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河北省農村能源協會
河北省生態經濟學會
吉林通榆科爾沁沙地(萬平)治理區
世界青年水行動組織
綠色圖騰生態保護協會
國際計畫中國國家辦公室
內蒙古土默川環保志願者工作室
河北省水利學會
貴州綠色家園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綠色營·廣州自然分享會
左權縣環境保護工作協會
河南省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
濟南殘友之聲志願者協會
河北省災害防禦協會
中國香根草網路
岳陽市濕地環保促進會
湖南科技大學綠色家園環保協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態與經濟協會
河北省能源研究會
古塘可持續生活實踐與教育助學中心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博雅文化協會
中國青年水論壇
河北省林學會
河北邯鄲市環境保護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