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衛士民間環保組織

淮河衛士民間環保組織

霍岱珊並於2003年10月創辦了淮河流域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淮河衛士",推出實施"拯救淮河希望工程",以砥柱中流般的氣魄在淮河流域扛起一面旗--綠色環保。

簡介

淮河衛士霍岱珊淮河衛士霍岱珊

2003年6月,霍岱珊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參與進來,組建了“淮河衛士”——淮河流域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同時,他在網際網路上申請了“淮河衛士環保網站”,把自己幾年來積攢的資料全部公布在網上,和熱心的環保人士討論對策。從2000年開始,霍岱珊在北京、安徽、河南等地高校以及沿淮城市進行主題為“淮河家園的呼喚”生態環保攝影展覽和“淮河——兩億人生命之所系”的講座共50多場,客群達50多萬人次。霍岱珊的“淮河衛士”也發展到了700多會員。

優勢

民間環保之路該怎么走?霍岱珊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民間環保組織在教育和引導公眾、促進公眾參與,推動和幫助政府實施環保政策,監督和幫助企業關注環保三個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霍岱珊說,政府環保部門有權威優勢,有執法權;但民間環保組織也有自己的優勢:有親和力,更能發揮社會監督功能,對污染企業、地方保護主義乃至環保部門的執法不力能施加強大的社會影響。

負責人

淮河衛士”霍岱珊淮河衛士霍岱珊

霍岱珊是一位民間環保志願者,6年來,他通過鏡頭告訴世人,淮河污染的受害者過著怎樣的生活。他自己組建了淮河流域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淮河衛士,通過民間參與,來救助淮河流域的污染受害者。霍岱珊相信:民間力量在淮河治污上應該發出更大的聲音。但現實是,公眾找不到參與環保決策的渠道。缺乏制度保障,公眾參與環保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環保他奔走6年

沙潁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自河南的沈丘縣流入安徽後併入淮河。霍岱珊自小生長在沙潁河邊,但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沈丘縣便一直處在污水的包圍中。
2000年,淮河“零點行動”後,有關部門宣布:淮河流域實現污水達標排放。但在這一年裡,霍岱珊用他的鏡頭告訴世人:淮河污染依舊。2000年6月5日,中央電視台“世界環境日特別節目”中,請來了沈丘縣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叫喬沛然,市生活在沙潁河岸邊的一名學生。喬沛然所在的學校離污染嚴重的沙潁河只有百餘米。霍岱珊此前拍攝了一幅流傳甚廣的圖片,圖片上,喬沛然和她的同學因為無法忍受窗外河水的臭味,不得不戴著口罩和墨鏡上課。
“節目播出後的第3天,省里來了一位領導微服私訪,看到的結果和照片一樣。”霍岱珊至今還心有餘悸地說,當時檢查若不是那個情況,他的環保之路可能就此終結。領導走後,上級撥了50萬元,幫助照片上提到的大王村打一眼機井。
這是霍岱珊用鏡頭促成的第一件事。此前,他辭去了公職,用兩年時間自費拍攝沙潁河的污染慘狀。霍岱珊常年關注一個叫黃孟營的村莊,該村的地下水因為污水滲透已經嚴重污染,但這種散發著“老臭腳”氣味、含有大量致癌物質的井水仍被居民飲用。幾年下來,該村成了附近人人談之色變的“癌症村”。2000年,霍岱珊以這個村莊為題材拍攝的一組《污染造成腫瘤村》的圖片獲得由中宣部、環保總局等主辦的“環境警示教育圖片展”大獎,引起了外界對沙潁河污染的關注。霍岱珊一直希望啟動救助腫瘤村的清潔飲水項目,為村民解決清潔飲水問題。  

他讓政府屢次尷尬

沈丘縣南關街的沈丘第三高中後面有個巨大的垃圾場,這是縣城惟一一個垃圾傾倒點。由於建在河邊,垃圾場嚴重污染著河水,每到夏天,蚊蠅亂飛,周圍學生和居民苦不堪言。多次反映無效後,霍岱珊組織周圍民眾自發起來抵制:村民輪流站在垃圾場周圍,阻止垃圾車進場。但當地政府鐵了心要往這裡倒垃圾,甚至出動警力來維持秩序。
不得已,霍岱珊利用自己的政協委員身份找到當地政協主席,把材料遞給了縣長。縣長親自來檢查後,垃圾場被迫關閉了一段時間,但不到半年,垃圾場又重新使用了。“這時候,你就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多么渺小。”霍岱珊無奈地說。
2003年年底,沈丘縣有關部門提議在沈丘大閘附近修建公園,霍岱珊聽後氣不打一處來,他當面質問縣長:“河水污染成什麼樣了?水臭烘烘的,種花花不成,種草草不長,能修什麼公園?臭烘烘的公園給誰看?”後來,修建公園的計畫不了了之。
長期關注污染讓霍岱珊成了當地百姓眼中的名人,也成了某些官員的眼中釘。2002年,霍岱珊獲得了“全國環境新聞大賽”的一等獎提名,考慮到他在環保方面的貢獻,大賽組辦方來到沈丘考察,準備給霍岱珊頒獎。當組辦方徵求當地有關部門意見時,卻沒人願意出來相接待。僵持到最後,當地環保部門站出來丟下一句“他是民間的,我們是政府的,不了解。”結果,組辦方對老霍的工作將信將疑,獲獎也泡湯了。此後,霍岱珊後悔地說,若是獲獎成功,獎金能辦不少事。
2002年3月26日,春天的一場大雨讓沙潁河水位暴漲,上游的黑水向沈丘肆虐,當地居民用水陷入困境,霍岱珊以中國環境報特約記者的名義在該報發表了一篇攝影報導《黑匪一到,水貴如油》,文中說由於長期的腐蝕,沈丘大閘的鋼板已經出現大面積的滲透。報導引起了省里有關部門的重視,專門撥下資金來維修大閘。
“老霍對環保的積極,讓那些官員都覺得不好意思”,沈丘縣一位幹部這樣評價霍岱珊。

榮譽

霍岱珊一直在獲獎,僅2007年就獲得了中國十大年度綠色人物、中國十大法制人物、中國生態小康建設“十大貢獻人物”等稱號,2008年他名列“改革開放三十年環保人物”。

工作介紹

“淮河衛士”的工作可以概括為:一項監督,兩項救助。一項監督就是對淮河排污口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和監督,霍岱珊認為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動;兩項救助就是做清潔飲水救助和醫療衛生救助,雖然有些人認為這屬於公共安全衛生的範疇,不是一個環保組織應該做的事情,但霍岱珊認為這也是很急迫的任務,如果在安裝了濾水裝置以後,疾病得到控制,那就能說明疾病和飲用水污染之間的關係。
“現在‘一項監督’比去年有了發展,我們已經在淮河800公里的河段上建立了‘淮河自然生態保護網路’,共建了八個工作站,對淮河的觀察、監控力度加大了。”霍岱珊說,“‘清潔飲水救助’也會有發展,通過康師傅的25萬元種子基金,我們可以更好地開展工作,預計能讓窪子莊周邊10個村莊使用生物淨水裝置,10000村民得到清潔飲水救助。”
霍岱珊更想做的是,先從河流沿岸8個淮河自然生態工作站起步,慢慢把村民帶動起來,成立自發關注當地環境的“農民環保合作社”。“環境保護,在我看來,一是保護自己的健康,一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健康。這都需要村民聯合起來,共同關注本地的環境狀態,共同參與本地的環境改善。農村過去大家忙著發展,忽視了相互間的協作和保護。我想從這些安裝了生物淨水設施的村莊著手,大家由此而結盟,共同把飲水管護好,共同記錄淮河的變化,共同保護自己的家園。由此再慢慢推開,可以共同管理本地的公益事務,共同討論本地經濟如何與環境友好發展。”

因此,霍岱珊說:“淮河衛士要做一件以前沒有太在意的事,就是幫助淮河沿岸有環保意願的社區,共同申請項目,淮河衛士願意成為大家的支撐平台和引流渠道。大家願意,就可以先在‘淮河衛士’下運行各自的項目,未來經驗攢足,羽翼豐滿,就都獨立運行,大家形成一個平等合作的淮河生態保護網路。”

組建原因

1987年,我還是《民族畫報》的特約記者,想拍些淮河風光的照片,結果拍到的全是水污染。河裡黑壓壓的都是人,在撈死魚。當地人不需要任何工具,徒手抓魚。死魚漂得到處都是,臭氣熏天。在我的記憶當中,河水應該是清澈的,捧起來就能喝,結果看到的淮河水黑得像醬油。我當時只是憂慮:現在就這樣了,將來會如何?
我們國家對淮河水污染的治理非常重視,1994年將淮河流域治理作為國務院的示範項目。1995年5月18日,淮河流域治理通過了區域性法規,目標是到2000年淮河水質變清。但是到了1997年末、1998年初,淮河水面仍然漂著很多死魚,形成死亡帶,岸邊的樹、莊稼都死了,小鳥沒有了,沿岸的很多人生病。
當時我拍淮河水污染,與我的本職工作有衝突。如果要想保護淮河,就要靜下心來去做這件事,只有一個辦法——辭職。我就把我的想法和我少年時代的一個夥伴——某鎮鎮長說了。他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事、剛正不阿的人。他的前任鎮長得癌症去世了,他在任一年多也得了癌症。他對這件事情非常支持,說他自己已經不行了,而我是土生土長的,我不去做,誰去做?在他的一番鼓勵之下,我就從《民族畫報》辭職,和《中國環境報》取得聯繫。《中國環境報》給我發了一個記者證,寫了一個聘書,委託我去做達標之後的跟蹤報導。當我決定上路時,心情非常平靜。我的目標非常明確,要用照相機去說話,把這些問題調查清楚,給我們的領導提供一個決策的依據。

現狀

霍岱珊組建的“淮河衛士”現有9名工作人員。因為經費少得可憐,沒法給員工發工資。這幾位員工平時靠打短工維生,他們也只能打短工,因為“淮河衛士”會隨時召喚他們去幹活。這其中,包括霍岱珊的兩個兒子,他們大學畢業之後,都做設計工作,本來一個在廣東,一個在鄭州,後來“擔心父親的安全”,加上人手也比較緊,都回到了他身邊當起了環保志願者。“沒事的時候,他們一個去當代課老師,一個去做電腦維修,但是都乾不長,因為我說派活就派活。”
2009年,由於獲得了幾個獎項,加上項目申請也有了一些希望,“淮河衛士”的財務狀況有所好轉。“今年有了康師傅和阿拉善的兩筆經費,我們或許就能給大家發點工資了。”霍岱珊說。
2009年1月2日,霍岱珊開通了部落格,把自己多年來從事農村環保的經驗逐篇介紹給社會。在一篇文章里,他這樣說:“農村環保工作就是要實現四項訴求:求證、求解、求助、求變。為什麼喝水會拉肚子,得癌症,得心臟病?水和疾病是什麼關係,需要求證;水是黑色的,裡面究竟有些什麼東西,也需要求證;這么多的問題該怎么辦,需要求解;農民本身沒有解決的能力,需要求助;得到幫助之後,村莊就會有所變化。飲水解決了,疾病解決了,我們就向更高層次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
霍岱珊說:“‘淮河衛士’是中國環保的一個縮影。我們走得很艱難,但是通過我們的行動,努力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標,同時,我們自己的生存狀況也會得到改善。我會堅持下去,從我背起相機,掏出家裡的‘老本’——二十多萬元,開始考察淮河的那一天起,我就沒給自己留後路。”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一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廈門綠拾字環保服務社
安徽綠滿江淮環境發展中心
綠石環境行動網路
保護國際基金會
北京綠之光環境文化發展中心
新鄉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遼寧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
昆明環保科普協會
橄欖綠環境文化傳播中心
淮河衛士民間環保組織
雲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和推廣中心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
太平洋環境組織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
綠眼睛環境組織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屏南綠色之家
江蘇綠色之友
江西山江湖可持續發展促會
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
大同市環保志願者協會
霍山環境扶貧發展中心
青藏高原環長江源生態經濟促進會
甘肅綠色志願者之家

“綠色駱駝”志願者組織
綠色學生組織網
長江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環境組織
浙江省青年志願者協會綠色環保志願者分會
大海環保公社
華中農業大學綠色協會
LEAD國際環境與發展學院
曾經草原網站
中美民間清潔能源合作組織“聚思”
甘孜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文化協會
大足縣生態農業種植合作協會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
內蒙古楚日雅牧區生態研究中心
重慶市萬州綠色三峽志願者協會
“綠色鄂溫克”草原牧民環境保護協會
衡水市地球女兒環保志願者協會
石油與環境網路
國仁綠色聯盟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
連氏援助組織
昆明思得瑞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河北省燃氣協會
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
綠色和諧使者愛心驛站
治多縣野氂牛隊環境生態促進會
襄樊市環境保護協會

蕪湖生態中心
福特汽車環保獎
通榆科爾沁沙地治理區
河北省環境科學學會
茂縣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之友協會
信陽市生態環境協會
青島市青年環境保護促進會
湖南省綠色瀟湘環境發展中心
全球環境研究所
拯救民勤協會
綠色大學生論壇
雲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
樂清市綠色志願者協會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社區可持續發展促進會
環境友好公益協會
武漢綠色江城環境文化發展中心
海南省自然保護髮展研究會
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協會
綠色家園環境保護中心
內蒙古草原環境保護促進會
海南生態環境教育助學中心
河北節能協會
上海綠洲野生動物保護交流中心
河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岳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河北省風景園林學會

河北承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河北石家莊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貴州田野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
赤峰沙漠綠色工程研究所
內蒙古草原生態經濟文化研究中心
古塘可持續生活實踐與教育助學山莊
河北省廊坊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河北省農村能源協會
河北省生態經濟學會
吉林通榆科爾沁沙地(萬平)治理區
世界青年水行動組織
綠色圖騰生態保護協會
國際計畫中國國家辦公室
內蒙古土默川環保志願者工作室
河北省水利學會
貴州綠色家園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綠色營·廣州自然分享會
左權縣環境保護工作協會
河南省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
濟南殘友之聲志願者協會
河北省災害防禦協會
中國香根草網路
岳陽市濕地環保促進會
湖南科技大學綠色家園環保協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態與經濟協會
河北省能源研究會
古塘可持續生活實踐與教育助學中心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博雅文化協會
中國青年水論壇
河北省林學會
河北邯鄲市環境保護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