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是一個公益性、地方性、非營利性、自願結成的獨立社團法人組織。協會通過發動和組織社會各界志願者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積極開展環境保護,關愛自然,扶貧支教等傳播綠色文化方面的宣傳和服務,為三峽庫區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盡一份社會責任。

基本信息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機構名稱: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所在城市:重慶市萬州區

大分類:環境保護

公益分類:環保

註冊性質:民政登記

成立時間:2005年4月1日

機構簡介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是由社會各界熱心公益事業人士志願參加,在區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獨立的、非營利公益組織。以弱小卻持久的力量去構建公民社會;用激情和毅力去傳播生態文化;以真誠和愛心去扶貧助弱;以簡單而實際的行動但倡導公眾參與。

促進會以區農業局農經站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對象舉辦了三次培訓。其中,第二次培訓採用了參與式“展望未來”論壇的形式,邀請專業合作組織、NGO、鄉鎮幹部、龍頭企業等利益相關群體就新農村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進行研討。最終,作為項目產出,形成了一本實用性較強的指導手冊以及培訓教材。“這個項目為我們機構的成長積累了經驗,同時也使我們在當地政府和民間產生了影響力”。這是促進會成立以來完成的第一個項目,期間曾經歷從懷疑、遲疑到逐步接納的過程,最終與當地政府以及合作組織建立了信任的基礎

創建過程

《三峽都市報》有過記者經歷的陸偉為促進會後來介入推動當地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埋下了伏筆。當時,初到萬州這個三峽腹地的移民重鎮,曾有過從事環保輝煌經歷的陸偉幫助推動了萬州的第一家地方環保組織――綠色三峽註冊成立並開展活動。後來,他經常在採訪中接觸到政府農經部門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領悟到“環保不能停留在宣傳和口號上面,需要幫助農民解決實際的生計問題”,逐步將注意力轉移到移民和扶貧上。

在世界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李凡的啟發下,陸偉組織志願者對萬州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進行了調研並形成了一份細緻的報告,對合作組織的現狀和制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緊隨其後在2005年5月,在加拿大公民社會項目資助下,促進會啟動了題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第三方力量推動”的項目。

根據陸偉的觀察,如果專業合作組織僅僅靠政府和企業推動,會出現“干預太多,急功近利或者有利大家爭、無利大家推”的局面。作為唯一外來的“第三方力量”,促進會在萬州逐步站穩腳跟,試圖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僅在經濟功能上,還將在鄉村公共建設、農村基層政治民主等方面發揮出廣泛的社會和政治功能”。也就是說“推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僅在帶動貧困人群致富上,還要在政策建議、權益維護、民主決策、社區公益等方面發揮作用”。

計畫中,促進會期望在國際基金會資助下和當地移民局合作,共同出資在2個村建立社區基金,著眼於生計發展和社區自組織能力的建設。利用NGO的理念、資源和信息優勢,在項目村改變政府移民扶貧項目資金運作低效甚至無效的狀況。

工作方向

除了環境和社區發展,文化保護也是促進會關注的一個領域。2006年7月,促進會啟動了由福特基金會資助的“三峽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組織考察烏江流域,三峽古鎮,採訪民間藝人,收集寶貴的文史資料,舉辦公益講座,致力於“民族歷史記憶的保留和社區微觀解構的修復”。這是非物質文化保護的政府行為之外,民間參與文化保護的一種嘗試。

目前,促進會辦有《三峽民間》雜誌,每期印製1千份,為萬州地區的民間組織開創了一個面向公眾的話語空間。此外,作為城市社區參與治理資源平台的成員,促進會負責印發一份簡訊,反映網路動態,介紹相關案例和經驗,以及參與的理念與工具方法等內容。

儘管經過數年努力,促進會開創了較為積極的外部環境,但在組織能力建設方面,仍有令陸偉感到困惑的地方。儘管現在促進會有3位專職、2位兼職人員,但還未能形成一個有力的團隊,機構運作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陸偉個人。為此,促進會正積極招募志願者和專職人員。一方面,促進會通過開展項目對社區組織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這也是促進會自身繼續成長,“內外兼修”的過程。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一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廈門綠拾字環保服務社
安徽綠滿江淮環境發展中心
綠石環境行動網路
保護國際基金會
北京綠之光環境文化發展中心
新鄉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遼寧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
昆明環保科普協會
橄欖綠環境文化傳播中心
淮河衛士民間環保組織
雲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和推廣中心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
太平洋環境組織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
綠眼睛環境組織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屏南綠色之家
江蘇綠色之友
江西山江湖可持續發展促會
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
大同市環保志願者協會
霍山環境扶貧發展中心
青藏高原環長江源生態經濟促進會
甘肅綠色志願者之家

“綠色駱駝”志願者組織
綠色學生組織網
長江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環境組織
浙江省青年志願者協會綠色環保志願者分會
大海環保公社
華中農業大學綠色協會
LEAD國際環境與發展學院
曾經草原網站
中美民間清潔能源合作組織“聚思”
甘孜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文化協會
大足縣生態農業種植合作協會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
內蒙古楚日雅牧區生態研究中心
重慶市萬州綠色三峽志願者協會
“綠色鄂溫克”草原牧民環境保護協會
衡水市地球女兒環保志願者協會
石油與環境網路
國仁綠色聯盟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
連氏援助組織
昆明思得瑞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河北省燃氣協會
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
綠色和諧使者愛心驛站
治多縣野氂牛隊環境生態促進會
襄樊市環境保護協會

蕪湖生態中心
福特汽車環保獎
通榆科爾沁沙地治理區
河北省環境科學學會
茂縣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之友協會
信陽市生態環境協會
青島市青年環境保護促進會
湖南省綠色瀟湘環境發展中心
全球環境研究所
拯救民勤協會
綠色大學生論壇
雲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
樂清市綠色志願者協會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社區可持續發展促進會
環境友好公益協會
武漢綠色江城環境文化發展中心
海南省自然保護髮展研究會
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協會
綠色家園環境保護中心
內蒙古草原環境保護促進會
海南生態環境教育助學中心
河北節能協會
上海綠洲野生動物保護交流中心
河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岳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河北省風景園林學會

河北承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河北石家莊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貴州田野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
赤峰沙漠綠色工程研究所
內蒙古草原生態經濟文化研究中心
古塘可持續生活實踐與教育助學山莊
河北省廊坊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河北省農村能源協會
河北省生態經濟學會
吉林通榆科爾沁沙地(萬平)治理區
世界青年水行動組織
綠色圖騰生態保護協會
國際計畫中國國家辦公室
內蒙古土默川環保志願者工作室
河北省水利學會
貴州綠色家園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綠色營·廣州自然分享會
左權縣環境保護工作協會
河南省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
濟南殘友之聲志願者協會
河北省災害防禦協會
中國香根草網路
岳陽市濕地環保促進會
湖南科技大學綠色家園環保協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態與經濟協會
河北省能源研究會
古塘可持續生活實踐與教育助學中心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博雅文化協會
中國青年水論壇
河北省林學會
河北邯鄲市環境保護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