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China MangroveConservation Network,簡稱 CMCN)成立於2001年,是一個致力於聯合政府,企業和其他各種民間力量共同為中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尤其是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的民間合作平台。2009年底,CMCN 正式在民政局註冊為民辦非企業,其實體為“莆田綠萌濱海濕地研究中心“。

願景與使命

CMCN的願景:我們期許看到紅樹林生態系統、乃至整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生機盎然,在這樣的壞境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CMCN的使命:通過搭建能力建設、資源共享、示範倡導的平台,推動政府、企業和民間力量,自發、創新和有效地開展濱海濕地保育工作。

機構定位

CMCN的機構定位:一個致力於聯合政府、企業和其他各種民間力量,共同為中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尤其是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的民間合作平台。

CMCN工作的優先保護區域:浙江樂清西門島海洋特別保護區、福建龍海九龍江口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清瀾港省級自然保護區、海南三亞市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CMCN未來5年的工作目標:CMCN成功地推動政府、企業、民間力量在濱海濕地開展持續有效的政策倡導、社區發展、公眾參與的工作;同時完善濱海濕地保育平台的建設。

發展歷程

1. 成立

2001年9月16日,集美鳳林15畝紅樹林因娛樂工程配套設施被毀,廈門大學綠野協會組織會員在廈大三家村舉行哀悼儀式,宣告綠野協會紅樹林項目組(CMCN前身,項目負責人劉毅)成立,同年獲得第一筆國際小額資助(GGF,$300)。紅樹林項目組明確定位於保護廈門及周邊的紅樹林,提高公眾意識。

2. 起步

2001年9月—2003年8月,紅樹林項目組孤軍奮戰,關注範圍僅限於福建省內紅樹林分布區,活動方式以倡導型活動為主,包括考察、公宣、講座、入戶調查和問卷等,此外,開始定期開展基礎科研工作,標誌著CMCN逐步明確以科研為基礎的理念。

3. 聯盟構想及雛形

經過兩年的摸索和積累,紅樹林項目組基本摸清了福建省內主要紅樹林分布區的現狀,亦與一些本土草根組織建立了聯繫。此時我們已經意識到,紅樹林認知和保育意識的薄弱在全省都是一樣的狀況,而全省各地的紅樹林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威脅,單靠紅樹林項目組孤軍奮戰精力有限,鞭長莫及,而培植其他的草根NGO關注當地的紅樹林保育工作則是一個明智的出路。2003年9月,紅樹林項目組從僅有的6000多元的經費中規劃了1600元設立“綠野紅樹林基金”(GWMF),嘗試構建合作平台和培植合作夥伴。GWMF的設立標誌著聯盟的構想和雛形的形成。

4. 第一次戰略規劃

2003年底,紅樹林項目組少數骨幹成員組織了一次非正式的戰略規劃會議,明確了近期(1-2年)、中期(2-5年)和遠期(5-10年)的目標(該戰略規劃成果於2004年福特汽車環保獎申請材料中第一次對外公布)。

5. 第一次獲獎和更名

2004年9月,紅樹林項目申報的“中國紅樹林保護項目”獲得福特汽車環保獎自然保育類三等獎(原申報名為“中國紅樹林保護網”,此處“網”為“NETWORK”意即合作聯盟,但組委會建議更名,因“網”可能造成誤解,以為是構建1個網站)。這是項目組第一次獨立獲獎,並首次更名為“中國紅樹林保護項目”(CMPP)。同年10月,CMPP辦公室在廈門大學漳州校區成立,開始進入戰略規劃“中期”階段的工作。

6. 第二次更名

2006年11月,CMPP正式定名為“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CMCN),但CMPP同時保留。更名後,CMCN是一個機構,而CMPP是CMCN開展的一個長期的項目。

7. 第二次戰略規劃

2007年5月,CMCN成功舉辦“2007中國民間濕地保育論壇”,100多個夥伴單位超過20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標誌著中國紅樹林保育合作平台構建已逐步成熟。5月底,CMCN內部組織了第二次非正式的戰略規劃會議,採取頭腦風暴的形式對CMCN的項目規划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8. 第一個國際獎項

2008年,CMCN獲得英國惠特萊獎,劉毅也成為惠特萊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惠特萊獎對於CMCN的意義遠非獎金本身,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的認同。同年年底,CMCN招募了第一個專職。

9. 註冊民非

2009年7月,經過長達半年的程式,CMCN在莆田市民政局正式註冊成為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莆田綠萌濱海濕地研究中心,業務主管單位為莆田市科學技術協會。至此,CMCN結束了長達九年的學生社團身份和掛靠身份,真正擁有了合法身份。

10. 機構項目常態化運行和第三次戰略規劃

正式註冊之後,CMCN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較為穩定的團隊,包括理事會、執行團隊和顧問團。機構自行設計並執行的項目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籌資渠道也趨於多樣化。2010年6月,CMCN內部舉行了第三次非正式戰略規劃會,明確了CMCN的邏輯框架圖,並草擬了未來3-5年的規劃。

11 、第四次戰略規劃

2011年,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以下簡稱CMCN)迎來了自己的10周歲生日。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面臨的環境威脅日漸複雜、日益嚴峻,CMCN的工作壓力和挑戰也越來越大。為了讓CMCN更加明確自身的定位,集中地針對環境需求開展更為行之有效的工作,由SEE基金會資助,CMCN邀請前進工作室的專家為機構進行為期3個月的戰略規劃。此次戰略規劃分析了中國濱海濕地保育工作的外部環境,針對CMCN10年來積累的經驗和資源,調整並明確了CMCN的未來發展方向及工作手法。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一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廈門綠拾字環保服務社
安徽綠滿江淮環境發展中心
綠石環境行動網路
保護國際基金會
北京綠之光環境文化發展中心
新鄉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遼寧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
昆明環保科普協會
橄欖綠環境文化傳播中心
淮河衛士民間環保組織
雲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和推廣中心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
太平洋環境組織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
綠眼睛環境組織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屏南綠色之家
江蘇綠色之友
江西山江湖可持續發展促會
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
大同市環保志願者協會
霍山環境扶貧發展中心
青藏高原環長江源生態經濟促進會
甘肅綠色志願者之家

“綠色駱駝”志願者組織
綠色學生組織網
長江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環境組織
浙江省青年志願者協會綠色環保志願者分會
大海環保公社
華中農業大學綠色協會
LEAD國際環境與發展學院
曾經草原網站
中美民間清潔能源合作組織“聚思”
甘孜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文化協會
大足縣生態農業種植合作協會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
內蒙古楚日雅牧區生態研究中心
重慶市萬州綠色三峽志願者協會
“綠色鄂溫克”草原牧民環境保護協會
衡水市地球女兒環保志願者協會
石油與環境網路
國仁綠色聯盟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
連氏援助組織
昆明思得瑞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河北省燃氣協會
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
綠色和諧使者愛心驛站
治多縣野氂牛隊環境生態促進會
襄樊市環境保護協會

蕪湖生態中心
福特汽車環保獎
通榆科爾沁沙地治理區
河北省環境科學學會
茂縣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之友協會
信陽市生態環境協會
青島市青年環境保護促進會
湖南省綠色瀟湘環境發展中心
全球環境研究所
拯救民勤協會
綠色大學生論壇
雲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
樂清市綠色志願者協會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社區可持續發展促進會
環境友好公益協會
武漢綠色江城環境文化發展中心
海南省自然保護髮展研究會
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協會
綠色家園環境保護中心
內蒙古草原環境保護促進會
海南生態環境教育助學中心
河北節能協會
上海綠洲野生動物保護交流中心
河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岳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河北省風景園林學會

河北承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河北石家莊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貴州田野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
赤峰沙漠綠色工程研究所
內蒙古草原生態經濟文化研究中心
古塘可持續生活實踐與教育助學山莊
河北省廊坊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河北省農村能源協會
河北省生態經濟學會
吉林通榆科爾沁沙地(萬平)治理區
世界青年水行動組織
綠色圖騰生態保護協會
國際計畫中國國家辦公室
內蒙古土默川環保志願者工作室
河北省水利學會
貴州綠色家園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
綠色營·廣州自然分享會
左權縣環境保護工作協會
河南省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
濟南殘友之聲志願者協會
河北省災害防禦協會
中國香根草網路
岳陽市濕地環保促進會
湖南科技大學綠色家園環保協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態與經濟協會
河北省能源研究會
古塘可持續生活實踐與教育助學中心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博雅文化協會
中國青年水論壇
河北省林學會
河北邯鄲市環境保護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