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線法

埋線法

埋線法,是在穴位皮下組織內埋藏羊腸線、藥片、銅圈、針具等的一種治療方法。根據埋入的內容而有埋線療法、埋藥的一種療法的名稱。埋線法在操作之時,要先選定穴位或治療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在埋線之時可用縫針、腰椎穿刺針或特製的埋線針進行埋線。其他則需切開皮膚,剪去少量脂肪後放入埋植物並予縫合、包敷。作為中西醫結合的最新成果,埋線法在面對多種疾病時效果斐然,如治療哮喘[醫學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潰瘍病、腰腿痛、關節炎、小兒麻痹後遺症等病症。

基本信息

概說

中醫穴位埋線的發展

穴位埋線起源於石家莊,西醫埋線的發明人為陸建,中醫埋線的創始人為任樹森,兩種埋線的區別在於指導理論不同 。2005年,國家衛生部對於中醫穴位埋線予以了充分肯定,並將其列為"百年百項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之一
中醫穴位埋線療法 中醫穴位埋線療法
,2007年,在河北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首先於2007年在河北省批准成立了"河北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埋線療法專業委員會",這在官方學術領域為第一家。予以了報導,在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的推薦下,201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王國強部長主編的,任樹森編寫了第八章,將中醫埋線療法列為中醫適宜技術重點推廣項目,向全國推廣,其中穴位埋線的操作手法為"任氏兩快一慢"此手法被重點推廣,此書已以檔案的形式下發全國,為配合中醫埋線療法的推廣。2011年任樹森主編了一書,此書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向全國發行,現已再版發行。

病理效應

1.穴位封閉效應
埋線前進行的局部麻醉,作用於皮膚,相當於穴位封閉的方法。皮膚上的穴位通過經絡溝通和聯繫臟腑,局麻產生的刺激衝動可起到調整臟腑,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的作用。
2.針刺效應,埋針效應
埋線時的針刺入穴位,通過刺激手法,均可產生酸脹感覺,埋入的藥線,可代替針灸針在穴位內產生針刺效應。同時藥線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吸收,也達到埋針作用
3.組織療法效應
藥線作為一種異體蛋白,埋入穴位以後相當於異種組織移植,可使人體產生變態反應,使淋巴細胞致敏,其細胞又配合體液中的抗體,巨噬細胞等,反過來破壞分解、液化藥線,使之變成多肽、胺基酸等,最後被吞噬吸收,同時產生多種淋巴因子。這些抗原刺激物對穴位產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學刺激,使局部組織產生變態反應和無菌性炎症,及至出現全身反應,從而對穴位局部產生刺激作用的同時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激發人體免疫功能,調節身體有關臟腑器官功能,使活動趨於平衡,疾病得到治癒。
總之,埋線療法集多種刺激效應於一體,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發揮作用,形成一種複雜而持久柔和的非特異性刺激衝動,一部分傳入神經到相應節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鄰的病理信息,內傳臟腑起調節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傳大腦皮層,加強中樞對病理刺激傳入興奮的干擾、抑制和替代,再通過神經——體液調節來調整臟腑,使疾病達到治癒的目的。

主要作用

1、協調臟腑,平衡陰陽
埋線的各種效應及刺激過程,形成一種複雜的刺激信息,通過經絡的輸入,作用於機體,導致功能亢進者受到抑制,衰弱者產生興奮,起到調整人體臟腑功能,糾正陰陽的偏勝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復相對平衡。
2、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疼痛與經絡閉塞,氣血失調有關,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之說,埋線療法有“制其神,令氣易行”,它能轉移或抑制與疼痛有關的“神”的活動,使“經氣”通暢而達鎮靜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使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得以恢復正常。
3、補虛瀉實,扶正祛邪
埋藥線的多種效應,一般具有興奮的作用,對身體功能減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補虛扶正的作用。
總之,埋線療法的三大作用,相互關聯,其作用方式是雙向的功能調整,調整的結果是提高了機體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從而促使人體恢復正常功能。

治療範圍

埋線療法可以治療200多種疾病(可參考任樹森主編一書),對一些疑難病、慢性病、疼痛病效果顯著,如三叉神經痛可以當時止痛,遠期療效很好且不損傷神經,中醫保守療法中治療三叉神經痛比較理想的方法,對痛風病止痛效果好,且能消除嘌呤酸而達到根治的目的。埋線療法在癌症的治療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如對肺癌的胸痛止痛效果理想,對放化療反應可減輕嘔吐症狀,提高療效。埋線療法是具有操作簡單、安全、省時間、費用較低等特點。適於基礎醫療單位使用,值得推廣普及。

操作方法 

1.穿刺針埋線法

常規消毒局部皮膚,鑷取一段約1~2厘米長已消毒的羊腸線,放置在腰椎穿刺針針管的前端,後接針芯,左手拇、食指繃緊或提起進針部位皮膚,右手持針,刺入到所需深度,當出現針感後,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
埋線療法 埋線療法
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針孔處敷蓋消毒紗布。也可用9號注射針針頭作套管,28號2寸長的毫針剪去針頭作針芯,將00號羊腸線1~1.5厘米放入針頭內埋入穴位,操作方法同前。用特製的埋線針埋線時,局部皮膚消毒後,以0.5~1%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剪取羊腸線一段(約1厘米長),套在埋線針尖缺口上,兩端用血管鉗夾住,右手持針,左手持鉗,針尖缺口向下以15°~40°方向刺入,待針頭完全埋入皮下,再進針0.5厘米,隨後把針退出,用棉球或紗布壓迫針孔片刻,再用紗布敷蓋保護創口。

2.三角針埋線法

在距離穴位兩側1~2厘米處,用龍膽紫作進出針點的標記。皮膚消毒後,在標記處用0.5~1%產鹽酸普魯卡因作皮內麻醉,用持針器夾住帶羊腸線的皮膚縫合針,從一側局麻點刺入,穿過穴位下方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從對側局麻點穿出,捏起兩針孔之間的皮緊貼皮膚剪斷兩端線頭,放鬆皮膚,輕輕揉按局部,使腸線完全埋入皮下組織內,敷蓋紗布3~5天,每次可用1~3個穴位,一般20~30天埋線1次。

3.切開埋線法

在選定的穴位上用0.5%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用刀尖劃開皮膚(0.5~1厘米),先將血管鉗探入穴位深處,經過淺筋膜達肌層探找酸感點按摩數秒鐘,休息1~2分鐘,然後用0.5~1厘米長的羊腸線4~5根埋於肌層內,羊腸線不能埋在脂肪層或過淺,以防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處用絲線縫合,蓋上消毒紗布,5~7天后拆去絲線。
埋線多選用肌肉比較豐滿的部位穴位,以腰部及腰部穴最常用,選穴原則與針刺療法相同,但取穴要精簡。每次埋線1~3穴,可間隔2~4周治療1次。

特色

埋線法是在眼皮內埋入縫線而不切開眼瞼皮膚。所以皮膚鬆弛較多的時候,最好行切開法切除鬆弛的皮膚。但是輕度的眼瞼皮膚鬆弛完全可以用埋線法來解決。因為按原理來說是用縫線連線上瞼提肌和上瞼皮膚就可以間接達到輕度提升皮膚的效果。所以不是皮膚稍微下垂就一定要選擇切開法。
特點:術後去腫速度快,雙眼皮線自然,沒有疤痕,矯正簡單雙眼皮線解開的幾率比切開法高。適合上臉眶隔脂肪少、皮膚薄而緊的年輕人,或者一側單眼皮的人,或者雙眼皮隱時現的人。雙眼皮術後雙眼皮皺褶局面部變淺或消失,可以再次以這種方法進行補救。

效果

埋線雙眼皮保持多久?您知道此法的好處嗎?
此方法操作簡便,創傷小,不留疤痕,消腫快,不需拆線,比較適合年輕人、眼皮較薄、眼裂長,亦無皮膚鬆弛的情況;對眼皮較厚,皮膚鬆弛及年齡較大者不太適合,並有重瞼消失的可能。
術後恢復期變化決定埋線雙眼皮保持多久
上海天大整形醫院專家朱健康介紹術後早期眼周可有淤斑,個別有青紫現象,2~3天內腫脹明顯,5~6天則腫脹消失,淤斑漸轉為淡黃色。術後24小時內可用冰袋冷敷,拆線後改為熱敷,促進腫脹消退。 術後10天,則腫脹基本消失,重瞼線條流暢,但不十分自然。

適應症

1、用單眼皮的眼睛做成雙眼皮的人。
2、眼瞼不厚而較薄的人。
3、用雙眼皮膠帶形成線條的人。
4、用很多雙眼皮線條反覆形成線條的人。
5、眼瞼下垂較輕的人。
6、想做雙眼皮,但不敢用切開法的人。

恢復時間

埋線雙眼皮手術時間短、浮腫少、在埋線雙眼皮手術後可以立即出院,其次是癒合周期短.埋線雙眼皮恢復很快,通常在埋線雙眼皮後的4到5天之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而在埋線雙眼皮後一個月,浮腫的70%將消失並呈現自然的眼部狀態,無須擔憂埋線雙眼皮後風險的問題。

禁忌與注意事項

禁忌症

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有潰瘍時不宜埋線,肺結核活動期骨結核、嚴重心臟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針埋線時操作要輕、準、防止斷針。
2.埋線最好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肌肉豐滿的地方可埋入肌層,羊腸線頭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面。
3.根據不同部位,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內臟、大血管和神經乾,以免造成功能障礙和疼痛。
4.羊腸線用剩後,可浸泡75%酒清中,或用新潔爾滅處理,臨用時再用生理鹽水浸泡。
5.在一個穴位上作多次治療時,應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
6.注意術後反應。一種屬於正常反應,由於刺激損傷及羊腸線刺激,在1~5天內,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無菌性炎症反應。少數病例反應較重,切口處有少量滲出液,亦屬正常現象,一般不需要處理,若滲液較多凸出皮膚表面時,可將乳白色滲液擠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蓋消毒紗布。施術後患肢局部溫度也會升高,可持續3~7天。少數病人可有全身反應,即埋線後4~24小時內體溫上升,一般約在38℃左右,局部無感染現象,持續2 ~ 4天后體溫恢復正常。埋線後還可有白細胞總數及中性多形粒細胞計數的增高現象,應注意觀察。
另一種則是異常反應,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少數病人因治療中無菌操作不嚴或傷口保護不好,造成感染,一般中治療後3~4天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加劇,並可伴有發熱,應予局部熱敷及抗感染處理。
(2)個別病人對羊腸線過敏,治療後出現局部紅腫、瘙癢、發熱等反應,甚至切口處 脂肪液化,羊腸線溢出,應適當作抗過敏處理。
(3)神經損傷。如感覺神經損傷,會出現神經分布區皮膚感覺障礙。運動神經損傷,會出現神經支配的肌肉群癱瘓。如損傷 坐骨神經腓神經,會引起足下垂和足大趾不能背屈。發生此種現象,應及時抽出羊腸線,並經予適當處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