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頂蟻鶇

藍頂蟻鶇

藍頂蟻鶇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蟻鶇科,分布於南美洲。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藍頂蟻鶇
【拉丁學名】Grallaricula nana
【命名時間】Lafresnaye, 1842
【英文名稱】Slate-crowned Antpitta, Slaty-crowned Antpitta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蟻鶇科

外形特徵

藍頂蟻鶇長20-23.5厘米及重50-107克。兩性相似,背部呈褐色,
下身呈奶白色或淺黃色,有黑色的斑點。翼底及喙呈黃色,腳是粉紅色的。它們上身的顏色由瑞典至西伯利亞逐漸變冷色系。雛鳥像成鳥,但背上及翼底有淺黃色或橙色的斑紋。
最像藍頂蟻鶇的物種是白眉歌鶇,但它們的眉是白色,兩側紅色。槲鶇較大,尾巴呈白色;寶興歌鶇雖然羽毛相似,但面上有黑色斑紋,而且分布地也不重疊。
藍頂蟻鶇的叫聲短而尖銳,遷徙時會發出薄而高音的叫聲。警報聲會隨著危險而變得短及刺耳。雄鳥在樹上、天台或其他高位的叫聲是清晰的歌聲。在埃利安錫爾的群落一般會在2月至6月間發出這種叫聲,而其他亞種則要到11月至7月才發出這種叫聲。
它們是叫聲最大的鳥類之一:雄鳥的歌聲可以多達100種劇目,大部份都是由父母處及鄰近的鳥類抄來。模仿聲包括人造的電話聲,它們也會重複飼養鳥類的叫聲,如白臉樹鴨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繁殖方式

雌性藍頂蟻鶇會在灌木、樹或蔓上築巢,T. p. hebridensis則會在地上築巢。
縱紋腹小鴞雀鷹等會掠食成年藍頂蟻鶇;喜鵲松鴉灰松鼠也會掠食鳥蛋及雛鳥。 就像其他的雀形目,歐歌鶇也有寄生蟲,如線蟲動物門的Splendidofilaria (Avifilaria) mavis。 一項俄羅斯有關血液寄生蟲的研究顯示所有田鶇白眉歌鶇及歐歌鶇含有變形血原蟲屬及錐蟲屬。硬蜱屬也很普遍,它們也會帶有病原體,包括在俄羅斯、東歐中歐森林地區的腦炎,與及較為普遍的疏螺鏇體屬。 一些疏螺鏇體屬的物種會引起萊姆病,而歐歌鶇等在地上覓食的雀鳥則是此病的溫床。
它們會以泥及乾草築巢。雌鳥每次會生4-5顆蛋,鳥蛋呈鮮藍色,有些少黑色或紫色的斑點,蛋約有2.7 x 2.0厘米大小及重6克,當中6%為蛋殼。 雌鳥會獨自孵蛋10-17日;孵化後10-17日雛鳥就會換羽。它們每年一般生2-3次蛋,但在北部地區的可能只有一隻雛鳥能仍長。 平均而言,54.6%的英國雛鳥於首年仍然生存,成年的每年生存率為62.2%。它們的壽命為3年,但最老的可以老達10歲8個月。
藍頂蟻鶇有時會成為大杜鵑等的寄主,但此情況很罕有,因它們能夠發現杜鵑鳥蛋的不同。 不過,它們不會帶有與烏鶇相同的攻擊性對付成年杜鵑。 在紐西蘭入侵的歐歌鶇在以往超過130年間都能分辨非偽裝的鳥蛋。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