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鵑

大杜鵑

大杜鵑(拉丁名:Cuculus canorus)為杜鵑科杜鵑屬的1種鳥類,別名郭公、布穀、鳩、喀咕。基本分布於全國。幼鳥頭頂、後頸、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緣,形成鱗狀斑,以頭、頸、上背為細密,下背和兩翅較疏闊。飛羽內側具白色橫斑;腰及尾上復羽暗灰褐色,具白色端緣;尾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羽軸及兩側具白色斑塊,外側尾羽白色塊斑較大。頦、喉、頭側及上胸黑褐色,雜以白色塊斑和橫斑,其餘下體白色,雜以黑褐色橫斑。虹膜黃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近黃色,腳棕黃色。

基本信息

種屬及分布

大杜鵑大杜鵑

大杜鵑(Cuculuscanorus;cuckoo)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的1種。分布於非洲、歐亞大陸到東南亞。中國除台灣省外,國內各地均有分布。大杜鵑夏季見於全國各地,越冬於東南亞。該鳥作籠養觀賞鳥是近幾年的事,在江蘇沿海一帶夏季有少數人捕捉雛鳥馴養。

外形特徵

大杜鵑灰色物種大杜鵑灰色物種

大額淺灰褐色,頭頂、枕至後頸暗銀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復羽藍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軸紋褐色,沿羽軸兩側白色細斑點,且

多成對分布,未端具白色先斑,兩側尾羽淺黑褐色,羽乾兩側也具白色斑點,且白斑較大,內側邊緣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兩翅內側復羽暗灰色,外側復羽和飛羽暗褐色。飛羽羽乾黑褐色,初級飛羽內側近羽緣處具白色橫斑;翅緣白色,具暗褐色細斑紋。下體頦、喉、前頸、上胸,以及頭側和頸側淡灰色,其餘下體白色,並雜以黑暗褐色細窄橫斑,寬度僅1—2毫米,橫斑相距4—5毫米,胸及兩脅橫斑較寬,向腹和尾下復羽漸細而疏。

生活習性

大杜鵑大杜鵑

棲息於開闊林地,特別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間鳴叫,每分鐘24~26次,連續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平時僅聽到鳴聲,很少見到。飛行急速,循直線前進,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離。取食鱗翅目幼蟲、甲蟲、蜘蛛、螺類等。食量大,對消除害蟲起相當作用。

大杜鵑性孤獨,繁殖期亦不成對生活。雌雄交配雜亂,不自營巢,而把卵置於其他鳥類(如葦鶯、麻雀、灰喜鵲、燕尾、伯勞、雲雀、鶺鴒等)的巢內。所產的卵有與寄主卵相似的現象。卵大小約23.6×18.1毫米,外殼粗厚。孵化期為12~14天。嗜食其他鳥所不敢啄食的毛蟲,如松尺蠖、松毛蟲等。

地理分布

分布圖分布圖

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安哥拉,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貝寧,不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札那,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環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芬蘭,法國,加彭,喬治亞,德國,加納,直布羅陀,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紹,香港,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肯亞,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韓國,共和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賴比瑞亞,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的前南斯拉夫共和國的;馬拉威,馬爾地夫,馬里,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荷蘭,尼日,奈及利亞,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占領區,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獅子山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馬里,南非,蘇丹南部,西班牙,斯里蘭卡,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多哥,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西撒哈拉,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亞種分化

〔大杜鵑共有4個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定名人
定名年代
大杜鵑華東亞種 Cuculus canorus fallax Stresemann
1930年
大杜鵑華西亞種 Cuculus canorus bakeri Hartert
1912年
大杜鵑新疆亞種 Cuculus canorus subtelephonus Zarudny
1914年
大杜鵑指名亞種 Cuculus canorus canorus Linnaeus
1758年

棲身環境

大杜鵑大杜鵑

大杜鵑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帶的森林中,有時也出現於農田和居民點附近高的喬木樹上。

性孤獨,常單獨活動。飛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線前進。飛行時兩翅震動幅度較大,但無聲響。繁殖期間喜歡鳴叫,常站在喬木頂枝上鳴叫不息。有時晚上也鳴叫或邊飛邊鳴叫,叫聲悽厲宏亮,很遠便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粗獷而單調的聲音,每分鐘可反覆叫20次。鳴聲響亮,二聲一度,像“KUK—KU”。

繁殖狀況

大杜鵑繁殖期5—7月。求偶是雌雄鳥在樹枝上跳來跳去,飛上飛下互相追逐,並發出“呼—呼—”的低叫聲。之後雌鳥站在樹枝上不動,兩翅半下垂,頭向前伸,雄鳥隨即飛到雌鳥背上、顫抖雙翅進行交尾,2—3分鐘後,雄鳥飛離雌鳥,停棲於30—40米外,稍停在飛到雌鳥身邊,也曾見到3隻大杜鵑在一起追逐爭偶現象。大杜鵑無固定配偶,也不自己營巢和孵卵,而是將卵產於大葦鶯、麻雀、灰喜鵲、伯勞、棕頭鴉雀、北紅尾鴝、棕扇尾鶯等各類雀行目鳥類巢中,由這些鳥替它帶孵帶育。

飼養方法

大杜鵑宜於單獨飼養,一般飼養可用畫眉籠。飼料常餵蠶蛹、乾昆蟲、顆粒料(以動物餌料為主)、熟雞蛋白等。 冬季在北方飼養要注意室內保溫,溫度以20℃以上為宜。由於這種鳥的糞便較稀,所以要經常洗刷籠子,夏季每周不得少於3次。

保護等級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杜鵑鳥的傳說

杜鵑啼血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繡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兇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灩澦堆下的上牢關里。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拚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里。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陝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訊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訊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扑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杜鵑科的鳥類

杜鵑科,鳥綱、鵑形目的1科,分為6亞科:杜鵑亞科(Cuculinae)、地鵑亞科(Phaenicophaeinae)、鴉鵑亞科(Centropodinae)、美洲鵑亞科9Coccyzinae)、犀鵑亞科(Crotophaginae)、雞鵑亞科(Neomorphinae)。世界性分布。外形似鴿,但稍細長。嘴強,嘴峰稍向下曲。
大杜鵑
鴉鵑屬
噪鵑屬
中杜鵑
小杜鵑
八聲杜鵑
紫金鵑
噪鵑
綠嘴地鵑
小黑鴉鵑
褐翅鴉鵑
小鴉鵑
走鵑
烏鵑
紅翅鳳頭鵑
鷹鵑
鳳頭馬島鵑
藍馬島鵑
栗斑杜鵑
比島鴉鵑
四聲杜鵑
翠金鵑
斑翅鳳頭鵑
扇尾杜鵑
暗色長尾鵑
黑耳金鵑
霍氏金鵑
棕胸金鵑
紅喉金鵑
銅翅金鵑
菲律賓鷹鵑
黑杜鵑
黃喉金鵑
白腹金鵑
黃腹金鵑

白眉金鵑
小長嘴鵑
大斑鳳頭鵑
菲律賓烏鵑
白頂噪鵑
黑頂鵑
厚嘴杜鵑
長尾噪鵑
溝嘴鵑
非洲杜鵑
棕腹地鵑
短嘴地鵑
棕胸地鵑
紅嘴地鵑
栗胸地鵑
紅臉地鵑
蓬冠地鵑
鱗紋地鵑
大馬島鵑
紅胸馬島鵑
紅額馬島鵑
銹喉馬島鵑
紅頂馬島鵑
犀鵑屬
南亞鷹鵑
棕鴉鵑
黑臉鴉鵑
爪哇鴉鵑
黃頭鴉鵑
巨鴉鵑
紫鴉鵑
大鴉鵑
雜色鴉鵑
雉鴉鵑
摩鹿加鴉鵑
馬島杜鵑

淡色杜鵑
小鷹鵑
棕腹鷹鵑
栗胸鵑
灰腹棕鵑
大犀鵑
滑嘴犀鵑
溝嘴犀鵑
圭拉鵑
縱紋鵑
雉鵑
小雉鵑
小地鵑
栗胸杜鵑
斑雞鵑
棕翅雞鵑
紅嘴雞鵑
小走鵑
地鵑屬
火嘴地鵑
金鵑屬
橄欖長尾鵑
橫斑長尾鵑
烏鵑屬
蘇門地鵑
短趾鴉鵑
斯氏鴉鵑
婆羅洲地鵑
褐鴉鵑
摩鹿加杜鵑
萊氏鳳頭鵑
綠鴉鵑
馬島鴉鵑
黑胸鴉鵑
珊瑚地鵑
綠嘴鴉鵑

黑喉鴉鵑
加彭鴉鵑
藍頭鴉鵑
銅尾鴉鵑
塞內加爾鴉鵑
白眉鴉鵑
小美洲鵑
灰美洲鵑
黑嘴美洲鵑
黃嘴美洲鵑
珠胸美洲鵑
可島美洲鵑
暗嘴美洲鵑
灰頂美洲鵑
大蜥鵑
波多黎各蜥鵑
長嘴蜥鵑
牙買加蜥鵑
栗腹鵑
圭拉鵑屬
柯氏馬島鵑
黑腹棕鵑
小棕鵑
雉鵑屬
輝金鵑
走鵑屬
雞鵑屬
黃嘴鵑
南方馬島鵑
鳳頭鵑屬
蘇拉鴉鵑
赤胸杜鵑
大綠嘴地鵑
棕腹雞鵑
藍臉地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