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鵑屬

鴉鵑屬

鴉鵑屬在我國僅有兩種,即褐翅鴉鵑Centropus sinensis(Stephens),又名大毛雞,小鴉鵑Centropus toulou(P.L.S.Mǖller),又名小毛雞。著名的毛雞酒就是用這兩種鳥體為主要原料浸制而成的。褐翅鴉鵑和小鴉鵑廣布我國東南各省,數量較多。在60年代,僅兩廣的毛雞年產量就達十萬至數十萬隻,具有較大的經濟意義。

基本信息

鴉鵑屬

正文

鵑形目杜鵑科的1屬。頭羽的羽乾堅硬如刺;習性地棲;後趾的爪特形延長而直;體長370~520毫米,翅長140~310毫米。世界有27種,分布於非洲、印度、東南亞、東至澳大利亞。中國只有褐翅鴉鵑和小鴉鵑2種,見於長江以南地區。
褐翅鴉鵑的體長約520毫米,翅長約210毫米。除兩翅和肩紅褐色外,通體黑色;初級飛羽先端暗褐色。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體色較暗。棲息在灌叢、草叢或竹林中。在海南省,則多在溪邊的濃密蘆葦叢中,喜在蘆葦梢頭曬太陽和在蘆葦叢中跳動覓食。兩翅短圓,不善飛行。性機警,喜隱蔽,受驚即鑽入草叢,不易發現。取食黃蜂、甲蟲、毛蟲、蝗蟲、蚱蜢、小蜥蜴、蛇、田鼠、蚯蚓和其他小動物以及鳥卵。在草叢、灌叢、蘆葦、竹林以及攀緣植物中營巢,巢用細枝、樹葉、乾草或蘆葦等構成,呈圓球狀。每巢產卵3~4枚。它們因取食農林害蟲而有益,而且是製造婦科名藥毛雞酒的主要原料。中國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的婦女,特別在產期前後,常飲用此酒。

配圖

相關連線

杜鵑科的鳥類

杜鵑科,鳥綱、鵑形目的1科,分為6亞科:杜鵑亞科(Cuculinae)、地鵑亞科(Phaenicophaeinae)、鴉鵑亞科(Centropodinae)、美洲鵑亞科9Coccyzinae)、犀鵑亞科(Crotophaginae)、雞鵑亞科(Neomorphinae)。世界性分布。外形似鴿,但稍細長。嘴強,嘴峰稍向下曲。
大杜鵑
鴉鵑屬
噪鵑屬
中杜鵑
小杜鵑
八聲杜鵑
紫金鵑
噪鵑
綠嘴地鵑
小黑鴉鵑
褐翅鴉鵑
小鴉鵑
走鵑
烏鵑
紅翅鳳頭鵑
鷹鵑
鳳頭馬島鵑
藍馬島鵑
栗斑杜鵑
比島鴉鵑
四聲杜鵑
翠金鵑
斑翅鳳頭鵑
扇尾杜鵑
暗色長尾鵑
黑耳金鵑
霍氏金鵑
棕胸金鵑
紅喉金鵑
銅翅金鵑
菲律賓鷹鵑
黑杜鵑
黃喉金鵑
白腹金鵑
黃腹金鵑

白眉金鵑
小長嘴鵑
大斑鳳頭鵑
菲律賓烏鵑
白頂噪鵑
黑頂鵑
厚嘴杜鵑
長尾噪鵑
溝嘴鵑
非洲杜鵑
棕腹地鵑
短嘴地鵑
棕胸地鵑
紅嘴地鵑
栗胸地鵑
紅臉地鵑
蓬冠地鵑
鱗紋地鵑
大馬島鵑
紅胸馬島鵑
紅額馬島鵑
銹喉馬島鵑
紅頂馬島鵑
犀鵑屬
南亞鷹鵑
棕鴉鵑
黑臉鴉鵑
爪哇鴉鵑
黃頭鴉鵑
巨鴉鵑
紫鴉鵑
大鴉鵑
雜色鴉鵑
雉鴉鵑
摩鹿加鴉鵑
馬島杜鵑

淡色杜鵑
小鷹鵑
棕腹鷹鵑
栗胸鵑
灰腹棕鵑
大犀鵑
滑嘴犀鵑
溝嘴犀鵑
圭拉鵑
縱紋鵑
雉鵑
小雉鵑
小地鵑
栗胸杜鵑
斑雞鵑
棕翅雞鵑
紅嘴雞鵑
小走鵑
地鵑屬
火嘴地鵑
金鵑屬
橄欖長尾鵑
橫斑長尾鵑
烏鵑屬
蘇門地鵑
短趾鴉鵑
斯氏鴉鵑
婆羅洲地鵑
褐鴉鵑
摩鹿加杜鵑
萊氏鳳頭鵑
綠鴉鵑
馬島鴉鵑
黑胸鴉鵑
珊瑚地鵑
綠嘴鴉鵑

黑喉鴉鵑
加彭鴉鵑
藍頭鴉鵑
銅尾鴉鵑
塞內加爾鴉鵑
白眉鴉鵑
小美洲鵑
灰美洲鵑
黑嘴美洲鵑
黃嘴美洲鵑
珠胸美洲鵑
可島美洲鵑
暗嘴美洲鵑
灰頂美洲鵑
大蜥鵑
波多黎各蜥鵑
長嘴蜥鵑
牙買加蜥鵑
栗腹鵑
圭拉鵑屬
柯氏馬島鵑
黑腹棕鵑
小棕鵑
雉鵑屬
輝金鵑
走鵑屬
雞鵑屬
黃嘴鵑
南方馬島鵑
鳳頭鵑屬
蘇拉鴉鵑
赤胸杜鵑
大綠嘴地鵑
棕腹雞鵑
藍臉地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