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藍鴉

冠藍鴉

冠藍鴉亦稱藍松鴉。北美洲松鴉的一種。分布於加拿大南部及美國中部、南部,如佛羅里達州、特科薩斯州東北部。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冠藍鴉冠藍鴉

冠藍鴉(學名:Cyanocittacristata),是雀形目鴉科冠藍鴉屬的鳥類,原產於北美洲,主要分布於美國落基山脈以東、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和加拿大南部,屬於新北界松鴉,與其他的鴉科親緣關係較遠,而在北美洲松鴉中,只有冠藍鴉和暗冠藍鴉有頂冠。它們適應性強,好奇好鬥,聰明頑皮,雜食性,在幾十年中已被引入多個新棲息地。冠藍鴉的外表非常引人注目,這就有利於人們發現它們,觀察它們迷人的外表和姿態。

種加詞cristata為拉丁語,意為“有頂冠的”,屬名Cyanocitta來自希臘語,由cyanos(κυανοϛ)和citta(κίττα)兩部分組成,兩者的意思分別為“藍色的”和“鳥”,因此合起來意為“有頂冠的藍色的會囀鳴的鳥。

種群分布

冠藍鴉的分布區包括加拿大南部,延伸至美國東部和中部,南界至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東北部。分布區西界為落基山脈以東,是其近緣種暗冠藍鴉(Cyanocittastelleri)的分布區邊界,這些區域覆蓋著乾旱針葉林和灌木,是它們共同的棲息地,落基山脈以西是暗冠藍鴉的分布區,不過它們的棲息地與冠藍鴉的棲息地類似。近年來,冠藍鴉的分布範圍向西北方向擴張,這樣一來,它們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太平洋沿岸雖然很少見,但卻是定期出現的越冬鳥類,而加利福尼亞州曾出現迷鳥。由於目前冠藍鴉和暗冠藍鴉的分布區重疊,它們有時會相互雜交。它們的繁殖區包括艾伯塔中部、薩斯喀徹溫及曼尼托巴南部,東至安大略省中部和南部以及魁北克南部、紐芬蘭島、新不倫瑞克、愛德華王子島和新斯科舍。在冠藍鴉分布區的最北端,人們可能會同時看到冠藍鴉和灰鵲(Perisoreuscanadensis),灰鵲這種鳥在林木線以北很遠的地區繁殖。在佛羅里達州中部,冠藍鴉與佛羅里達灌叢鴉(Aphelocomacoerulescens)共存。

種群分類

一般認為冠藍鴉有4個亞種,不過這個物種中的亞種差異是非常細微的,本質上來說是漸變群。內陸亞種的分布區沒有明顯的區分界限,而沿岸亞種的分布區界限較為明確。
冠藍鴉北方亞種Cyanocittacristatabromia:分布於加拿大和美國北部,體型最大的亞種,羽色非常暗啞,為很暗淡的藍色。
冠藍鴉指名亞種Cyanocittacristatacristata:分布於從北卡羅來納州到德克薩斯州的沿岸地區,但不包括佛羅里達州南部。體型中等,羽衣為非常明亮的藍色。
冠藍鴉內陸亞種Cyanocittacristatacyanotephra:分布於美國內陸,分布範圍在北方與C.c.bromia重疊。體型中等,背部和兩翼為暗藍色,與潔白的腹部形成鮮明的對比。
冠藍鴉佛羅里達亞種Cyanocittacristatasemplei:分布於佛羅里達州南部,體型最小的亞種,與C.c.bromia羽色很相似。

形態特徵

冠藍鴉冠藍鴉

冠藍鴉從喙至尾體長22-30厘米,重70-100克,翼展34-43厘米。頂冠明顯,可受它們心情的影響而升降。當它們興奮、進攻和求偶時,頂冠會高高立起;受到驚嚇時,頂冠會如毛刷一般四面張開;而當它們與其他北美洲松鴉一起覓食或休息時,頂冠是平鋪在頭頂上的。在求偶和飛行中,當它們表示服從時,它們會蹲下並抖松羽毛,並立起頂冠。
它們頂冠的羽色為薰衣草藍或淡藍色,頸後、翅膀內側、尾羽內側和面部為白色。腹部為米白色,頸部有黑色領環,延伸至面部兩側,這些黑色部分的形態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助於冠藍鴉互相辨認。初級飛羽和尾羽主要為天藍色,並有明顯的黑色和白色線條。喙、腿和眼睛均為黑色。雄鳥和雌鳥外形幾乎完全相同,只不過雄鳥體型稍大。它們的喙很強壯,能咬開堅果和橡子,這樣就可以吃穀物和種子,不過它們也覓食昆蟲,如甲蟲、蚱蜢和毛蟲。
與其他藍色調的鳥類一樣,冠藍鴉的藍色並不是由色素顯現,而是由於光在羽毛內部發生干涉而導致的結果,如果藍色羽毛被碾碎的話,由於內部結構被破壞,藍色就消失了,而是會顯現出羽毛本身由黑色素顯現出的棕褐色。由這種方式顯現出的顏色被稱為結構色彩。
冠藍鴉飛行速度不算快,平常時速約為32-40千米/小時(9-11米/秒),在開闊的地面時能被貓頭鷹捕獲。飛行時,它們身體和尾保持水平,翅膀緩慢的拍打。
它們被認為是森林和城鎮中的一道風景線,如鳥類學家奧杜邦所說:“它們翅膀的運動姿態非常優美,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它們展開雙翅和尾羽,展示出它們優美的體型,動人的色澤,它們所有的美麗,從來不會使觀鳥者掃興。
已知最長壽的環志過的野生冠藍鴉的壽命達到至少17年6個月,一般的野生冠藍鴉壽命為10-15年,而一隻家養雌性冠藍鴉壽命達到了26年3個月。

生活習性

覓食

覓食覓食

它們會在地面和樹上覓食,食物類型多種多樣,實際上包括各種類型的植物和動物來源,如橡子山毛櫸堅果、野草籽、穀物、水果、漿果、花生、麵包、肉類、多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城鎮公園內的剩飯、鳥類餵食器中尋找食物,極少數情況下還會食用鳥蛋和雛鳥,以及死亡或將死的成年冠藍鴉。很多人不喜歡冠藍鴉是因為它們會吃其他鳥類的蛋和雛鳥。然而,一項關於冠藍鴉食性的詳細研究表明,僅能證實1%的冠藍鴉的胃中有蛋或雛鳥,它們最主要的食物實際上是堅果和昆蟲。它們捕食同類的行為不應受到譴責,因為這是它們控制種群數量的一種方式。
它們的食物構成中昆蟲占了約22%,其餘基本上是各種果實和種子。它們喜愛橡子,並會選擇完整的、沒有被象鼻蟲咬壞的橡子埋在地下,或是藏在草叢或樹洞中。它們一次能運送4-5枚橡子,2-3枚在喉囊中,1枚在嘴裡,而喙端亦能夾住1枚。一隻冠藍鴉在秋季一季內可運送3000-5000枚橡子。它們的這些行動功不可沒,因為這些行動使得橡樹在末次冰期分布得更為廣泛。它們有時還會儲存大量食物以備今後食用,而這種行為對環境是有益的,因為它們將食物藏好後,有時會忘記食用,這樣它們的行為就有助於植物的傳播。冬季,冠藍鴉會將食物,尤其是麵包和葵花籽從飼餵站定期運走,然後藏在樹下和灌木叢中,以備以後食用。定期的花生、混合穀物特別是葵花籽供應能將它們吸引到飼餵架上。它們喜歡用爪抓住堅果,然後將殼啄開,吃裡面的果仁。
冠藍鴉在控制害蟲天幕毛蟲(Malacosoma)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一對冠藍鴉可以一次吃掉上百個蛹或毛蟲,而這些蛹在夏初就會破繭而出。冠藍鴉伴侶會啄開堅韌絲質的繭,並將其中的幼蟲存在喉囊中,每次會為雛鳥帶去多條幼蟲。它們的這種行為消滅了來年春天將會孵化的上千個卵,無疑為控制害蟲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它們有時對其他鳥類非常不友好,會把其他鳥類從餵食器或其他食物源逐走,不過這種情況不常發生,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往往會被人們責備。而且在佛羅里達州,紅頭啄木鳥(Melanerpeserythrocephalus)、佛羅里達灌叢鴉(Aphelocomacoerulescens)、普通擬八哥(Quiscalusquiscula)和灰松鼠常在鳥類餵食器附近與冠藍鴉作對,阻礙它們獲得食物,而山齒鶉哀鴿白翅哀鴿(Zenaidaasiatica)、小嘲鶇(Mimuspolyglottos)和北美紅雀(Cardinaliscardinaliss)偶爾也會這樣做。為了對付它們,冠藍鴉會模仿鷹的鳴叫以嚇跑它們,不過當它開始進餐時,它們又會回來與它爭搶。它們還會利用不同的手段嚇唬其他鳥類,如此一來這些鳥就會因為驚嚇而丟下自己的食物,這樣冠藍鴉就能將它們的食物偷走。

遷徙

生活在最北端的亞種C.c.bromia是候鳥,這是由於生存的需要。它們可能會從分布區的最北端向南飛行幾百公里,但是即使是生活在北方的鳥類也不會都像它們一樣南遷,而在冬季較為溫和且食物充足的年份里更是不會這樣做。它們在白天遷徙,結成5-250隻鳥組成的鬆散集群,而在歷史上,曾有3000多隻冠藍鴉聚集在一起遷徙,這樣的情況發生在霹靂角國家公園(PointPeleeNationalPark),當時這些冠藍鴉將要越過伊利湖。
只有少於20%的冠藍鴉會遷徙,而在這些冠藍鴉中,除了分布在佛羅里達的冠藍鴉基本為留鳥,有些個體會常駐在一個地方,而有些個體又會常常遷徙,而這些遷徙的冠藍鴉包括各個年齡段,毫無規律。不過一般來說,幼年冠藍鴉比成年冠藍鴉遷徙更為頻繁。因此,雖然冠藍鴉在北美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類,而且關於它們的研究也開展了很多,但至今它們遷徙的原因仍是一個謎。

禦敵

冠藍鴉會積極的進行主動防禦,當鷹、隼、浣熊、蛇、松鼠甚至人類接近它們的巢時,雄鳥和雌鳥都會攻擊和驅趕它們。成年冠藍鴉最主要的天敵是鷹、貓頭鷹和隼,雛鳥的天敵包括松鼠、貓、蛇、美國烏鴉(Corvusbrachyrhynchos)、其他北美洲松鴉、浣熊、負鼠以及鷹等掠食性鳥類。
冠藍鴉對其他物種也是有益的,因為它們可以驅趕鳥類掠食者,如鷹和貓頭鷹這些偶爾會捕食冠藍鴉的鳥類,當它們發現天敵入侵自己的領區時就會尖厲的鳴叫。當鷹接近或其他危險來臨時,它們能發出警鳴,這樣小型鳥類就能辨別這種鳴叫聲,然後尋找藏身之處。當人類接近它們的巢時,它們會展現出進攻的姿態,而當白天貓頭鷹接近時,它們會對貓頭鷹進行擬攻直到貓頭鷹離開。

蟻浴

在換羽期中,冠藍鴉會進行蟻浴,即利用螞蟻清理身上羽毛中的污物和寄生蟲。進行蟻浴的冠藍鴉會非常激動,它們會將翅膀張開,並且用喙叼著螞蟻翼的腹面沿著飛羽瘋狂的向下擦拭。近期的研究表明,之所以它們有這種特別的舉動,原因是因為新羽毛的生長會刺激皮膚,也許螞蟻的分泌物如蟻酸等能減輕這種痛苦。它們也會利用替代品來代替螞蟻進行蟻浴,如水果、菸草、芥末和醋。冠藍鴉飼養者曾發現有冠藍鴉用酸腐的果醬和護髮素混在一起進行“蟻浴”,還有冠藍鴉只用護髮素,有的冠藍鴉甚至將點燃的香菸擦拭羽毛,它們這種奇怪的行為需要更多的研究。

生育繁殖

冠藍鴉冠藍鴉

冠藍鴉的交配期始於3月中旬,在4月中旬至5月達到高潮,至7月才結束。任何適宜的樹或大灌木叢都可被用來築巢,不過它們更喜愛常綠植物。它們會傾向於把巢修築在3-10米的高度,雄鳥和雌鳥都會參與修築巢穴,不過雄鳥主要是收集巢材,雌鳥主要是築巢。巢為大杯狀,外徑約18厘米,內徑約10厘米,巢材包括小枝、小根、樹皮條、苔蘚、其他植物材料、布片、紙片和羽毛,另外它們會用軟泥將巢內部修整成小杯狀,而在所有的北美洲松鴉中,只有它們和暗冠藍鴉會將軟泥用於築巢。它們會努力地把小枝都材料弄斷,以便更好的利用。為了收集材料,它們不惜遠距離飛行,不過如果附近有強勢的天敵,它們可能會棄巢而逃。
它們對築巢地點不太挑剔。如果沒有太好的築巢地點,如當地的森林被嚴重砍伐時,它們甚至會選擇如大信箱作為築巢地點,這種情況在美國鄉村地區很典型。在找到合適的築巢地點前,它們也可能會占用其他鳴禽的巢,如鏇鶇(Turdusmigratorius)的巢常被冠藍鴉占用。築巢一般從4月中旬開始,5月初就會開始產卵。
冠藍鴉有複雜的社會體系,是典型的終身一夫一妻制鳥類。一些冠藍鴉在求偶期間會直挺挺地在樹枝間跳來跳去,不過人們對於它們的求偶習性知之甚少。雖然很多鳥類在孵蛋時都有雄鳥餵養雌鳥的情況,但是冠藍鴉從求偶期間開始就有這種行為,它們會飛到雄鳥附近,然後像雛鳥一樣作出祈求食物的姿勢,這樣雄鳥就會飼餵它們。兩性都會築巢並撫養幼鳥,不過只有雌鳥會孵蛋。北方的冠藍鴉一年只會產1窩蛋,而生活在南方的冠藍鴉一年會產2-3窩蛋。一窩2-7枚蛋,不過一般是4-5枚蛋,每一窩蛋都可能有不同的顏色,可能是淡黃色、淡綠色或淡藍色,上面有棕褐色或橄欖色的斑點或色塊。每個蛋長2.5-3.3厘米,直徑1.8-2.2厘米。當雌鳥孵蛋時,雄鳥會將食物餵食給雌鳥,16-18日之後就會孵化。剛出生的雛鳥雙目緊閉,全身無毛,嘴喙線為紅色,非常無助,它們如果聽到鳥降落在巢邊的聲音,就會張開小嘴,等待父母餵給它們食物。雛鳥在出生17-21日之間會長出羽毛,如果在此之前它們就出巢,原因可能受到外界干擾。在長出羽毛的1-3日前,個別雛鳥可能會離開巢遠達5米,在附近徘徊,這時即使它如何大聲祈求父母餵食,父母也不會理睬它,除非它歸巢。這段時期人們常常會發現被丟棄的雛鳥,就是由於這個原因,不過如果這些雛鳥能歸巢或者被放到巢附近,成年冠藍鴉就會繼續餵養它們。離巢後的第二天,幼鳥就能離開父母23米以外的距離。孵化一個月之後幼鳥就能自己覓食,不過成年冠藍鴉仍會至少餵養幼鳥一個月或兩個月,有時甚至會達到四個月,這取決於幼鳥獨立的程度。幼鳥長出羽毛後,冠藍鴉全家會一起行動和覓食,到初秋時幼鳥就會各奔東西,這是為了避免在冬季時互相爭奪食物。

物種保護

加拿大發行冠藍鴉彩色紀念幣加拿大發行冠藍鴉彩色紀念幣

冠藍鴉的分布區廣大,達到約670萬平方千米,數量約為2200萬隻,而且數量目前仍在增長,因此被IUCN評為無危。它們與人類和諧相處,不過主要的死因是受到家貓和狗的攻擊。它們對人類生活基本沒有直接的影響,唯一的危害就是它們有可能作為西尼羅河病毒的傳播者,因為鴉科較容易感染這種病毒。目前冠藍鴉不受大多數法律保護,不過一些地區會有地方性法律保護它們。

冠藍鴉的築巢習性

冠藍鴉大多分布在北美洲,外型非常漂亮,常常吸引愛鳥人追群牠的蹤跡並攝影成冊,那么如此特別的鳥兒他們有著怎樣的築巢習性呢?

一、穴居築巢習性

屬於穴居的鳥類,不喜歡在樹木枝幹間築巢。在北部地區,許多人特地根據冠藍鴉的習性來製作鳥屋,希望能獲得牠的青睬,定居在他們的庭院中。

二、鳥屋設計概念

鳥屋在設計上要特別講究能夠遮風避寒、以及防止其他動物的侵害。入屋孔要特別注意方便讓藍鳥出入出入並防止不速之客入侵。以及可以遮陽防雨和通風。

三、鳥屋位置開闊

鳥屋的位置也非常重要,最理想的是在草坪和草場的邊緣。鳥屋可以釘在一根大約五尺高的木柱上,洞口要朝背風的方向。最好還要建一個高護籬,防止貓侵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