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英中學

華英中學

華英中學是基督教中華循道會於1913年創辦。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華英中學華英中學

當時只收男生,稱為華英男校,校舍僅限於現在校園之西區。1920年以後始逐漸向東擴展。1913年至1925年曆任校長都由教會派出的英國人擔任,有:詹禮德、黎伯廉、張輔德。1925年中國先後爆發了反帝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工人罷工運動”,同年六月,發生了英法帝國主義殘殺我國工人的廣州“沙基慘案”。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當時的中國政府實行“立案”制度,這期間華英停辦了三年。

1928年秋,局勢緩和,學校校董會復辦華英,由華英校友、後畢業於嶺南大學李連枝出任第一個中國人的校長,並於1931年獲準立案。同年又開始辦高中,並於1935年獲準立案成為完全中學。以後歷任華英中學校長,都是中國人。1928年到1949年的校長是李連枝、肖維元、楊景循、李聖華、謝志理、司徒漢賢。

1914年,佛山循道會的英國人醫生晏惠霖的妻子怡和蓮自願捐款創辦女子學校,始創時就以“怡和蓮”為女校名,初時只有幼稚園(有三名兒童)、國小(只有五名學生),以後才逐年擴大招生。1920年華英男校校長黎伯廉回英國度假時,籌款擴建男校校舍和籌備開辦華英女中。1922年廣州教會學校淑正女中因種種原因辦不下去,英國人便將它搬遷來佛山,於1924年和怡和蓮女校合併,改稱為華英女子中學。當時的教學樓和圖書館,地址即現在的圖書館;當時的教師宿舍就在現在的辦公樓。男女分校期間,兩校校園僅相隔一道不滿七尺的圍牆,兩校學生互不往來,只有每周一次的“主日崇拜”集會才有見面機會。

學校簡介

佛山市華英學校的前身是1913年由英國教會開辦的華英中學,解放後與其他學校合併成佛山市第一中學,1999年從佛山一中分離出來獨立復辦。復辦後的華

華英中學華英中學

英學校成為一所由佛山市教育局主管,秉承佛山一中優良傳統和辦學特色的“國有民辦”性質的新型初級中學。校名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寫。學校以“以綠育人”為辦學理念,以“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為辦學目標,以“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為辦學方向,以“輕負擔,高質量”為教學特色。自1999年復辦以來,華英學校在中考及各類學科競賽、體藝競賽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績,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不斷提高,成為莘莘學子嚮往的學校。

歷史沿革

抗戰時期

華英中學華英中學

1938年秋,日寇南侵,華英男、女校均遷往香港東涌灣等地,雖飄泊流離,師生仍堅持上課。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港九相繼淪陷,女校被迫停辦,男校搬到曲江,以英光國小作校址,1942年在戰亂中複課,因校舍關係,此時男女合校上課,並在曲江一帶同時招收男女生。這時的華英男校和華英女校便實際上合併為“華英中學”了。在學校輾轉遷徙、師生生活極艱苦之際,不少華英學生參加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給民眾辦義校,給村民治療疫症,表現出較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服務社會的精神,令時人敬佩。抗戰勝利,華英遷回佛山原校址,1946年11月正式複課,男、女校校舍合二為一使用。當時學生增至五百多人,教職工亦有五十人,第二學期復辦附屬國小,此時學校得到較大的發展。

華英中學是教會學校,一方面執行外國教會的意旨辦學,但另一方面,由於教學水平較高,教學設備較完善,學校管教嚴格,以提倡科學、為社會育材為理想,所以華英學子中出現過不少超卓的人才,如,著名婦產科專家陳自強、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著名熱帶病學專家伍學宗、我國著名人類民族民俗考古和博物學家楊成志、我國著名合唱指揮家作曲家音樂社會活動家司徒漢、中回著名雕塑藝術家司徒傑、獻身祖國科學事業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著名心外科專家博士生導師羅征祥、泌尿科博士生導師省特級勞動模範梅曄等都是華英中學的校友。

解放後

1949年,新中國誕生,不少華英兒女回響祖國的號召參軍、參乾,投身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隊伍。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了華英中學,後華英中學與佛山中學合併,從此華英中學進入了另一發展時期。

合併前、後的佛山中學

南海縣立第一初級中學創辦於1930年9月,校址在佛山祖廟大街,祖廟之左鄰。該校是南海縣一間比較著名的學校。學風嚴謹,參與新文化運動。盧溝橋事

華英中學華英中學

變後,同學們在學生會率領下走上街頭,演出救亡話劇,慷慨激昂宣傳團結抗日。學校培養和造就了許多愛國志士,葉選平等同學就是在這間學校就讀,然後投身放革命行列的。1949年南海一中易名為佛山中學。校址仍在祖廟大街。解放後的佛山中學,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何克勤、楊堅等同學積極回響祖國的召喚參軍、參乾、參黨、參團。該校為新中國及時輸送了一批建設人材。

1950年下半年,佛山蓮華中學併入佛山中學。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了華英中學,使之與佛山中學合併,佛山中學校址設在華英中學原址。

現在

佛山市華英學校的前身是1913年由英國教會開辦的華英中學,解放後與其他學校合併成佛山市第一中學,1999年從佛山一中分離出來獨立復辦。復辦後的華英學校成為一所由佛山市教育局主管,秉承佛山一中優良傳統和辦學特色的“國有民辦”性質的新型初級中學。校名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寫。學校以“以綠育人”為辦學理念,以“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為辦學目標,以“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為辦學方向,以“輕負擔,高質量”為教學特色。自1999年復辦以來,華英學校在中考及各類學科競賽、體藝競賽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績,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不斷提高,成為莘莘學子嚮往的學校。

華英學校新校園於2005年9月正式落成,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南部,占地160畝,建築面積10.36萬平方米,現有54個教學班,學生3033人,教職工182人,外籍教師2人。學校建築典雅大氣,校園環境優美,碧波蕩漾,綠樹成蔭。學校擁有設備設施先進的行政樓、教學樓、實驗樓、音美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教師宿舍、食堂、體育館、400米標準運動場、兩個游泳池(其中一個裝有恆溫系統),建有完善的校園網、廣播網、多媒體教學網,形成一個數位化、人文化的校園網路,為學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務。

辦學宗旨

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學生活出豐盛生命,承佛山華英優良傳統,勤學儉樸、尊師愛校。

校徽

香港華英沿用佛山華英的校徽,表示以基督精神為基礎,培訓學生成為博學多才、品格完美的中華精英。

華英中學華英中學

五道光芒:代表德、智、體、群、美五育,為完美之人格光照世界。

鐵砧:代表以科技振興中華。

百科全書:代表博學多才。

聖經:代表基督精神,同時華英又以「合作、關懷、服務」為校訓,發揚佛山華英「愛母校、愛師長、愛同學」的優良傳統。

教學設施

禮堂、課室及特別室均備有空調設備、銀幕及多媒體器材。另有語言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圖像傳意實驗室、多間多媒體教室、祈禱室、學生會室及家長資源中心等。全校學生均配有個人儲物櫃。

學校榮譽

學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的有2人,榮獲“南粵優秀教師”、“佛山市優秀青年教師”、 “佛山市優秀班主任” 、“佛山德育先進工作者”稱號的有18人。華英教師在教研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九年來,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89人次,省級獎勵61人次,市級獎勵196人次。

名人錄

著名樂隊指揮家——楊樺

鄭祖綿鄭祖綿

著名管樂演奏家——鄭祖綿

著名的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賴廣益

著名音樂教育專家——梁得靈

著名合唱指揮家、作曲家——司徒漢

著名科學家——彭加木

政界名人——葉選平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盤點太原市教育機構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現在讓我們共同了解下太原市都有哪些教育機構。
太原三十六中
太原新興中學
太鋼關中
惠中外國語學校
北科大實驗學校
太原樹人中學
共青中學
太原十五中
太原長安綜合學校
現代雙語學校
通寶育傑學校
盡澤學校
尖草坪魯藝學校
太原福布斯中學
雙塔中學
同華中學
山西省實驗中學南校
科林中學
杏花實驗中學
外語師範學院
太原師愛中學
梗陽中學
太原令德中學
太原立德中學
太原汾瀟中學
太原科技中學
金河中學
鋼華中學
太原十二中
太原學府學校
太原和一中學
太原新民中學
杏花中學
太原風帆學校
太原晉源樹人學校
太原師院實驗中學
太原金世紀外國語學校
太原三立中學
太原明天中學
太原十一中
東大學校
太原民賢高級中學
太原東晨中學
教育學院
太原文華中學
太原成才中學
太原同心外國語學校
太原鳳凰雙語學校
太原知達學校
太原五育中學
測試學校
化二建中學
幼師附幼
育苗幼稚園
育蕾幼稚園
育傑幼稚園
育才幼稚園
育英幼稚園
太原五中
紅光國小
教育園區學校
太師第四附屬國小校
太師第三附屬國小校
太師第二附屬國小校
太師附屬國小校
太原四中
太原市第五實驗中學
城市學院
太原二中
太原市實驗中學
太原聾人學校
太原盲童學校
太原明德學校
電大附中
太大附中
太原商貿經濟職業中專學校
太原六十七中
太原六十六中
太原六十五中
太原六十四中
太原財政金融職業中專學
太原六十二中
太原六十一中
太原六十中
太原電視中專學校
太原五十八中
太原五十七中
太原五十六中
太原五十五中
太原五十四中
太原五十三中
太原電大
太原四十九中
太原四十八中
太原外語科技實驗中學
太原綜合高中學校
太原三十中
太原二十九中
太原二十七中
太原衛生學校
太原二十四中
太原二十三中
太原二十二中
太原二十一中
太原二十中
太原十九中
太原幼師
太原旅遊學院
太原五十九中
太原十六中
太原市實驗國小
太原南海中學
太原六十三中
太原十三中
英才學校
山西大眾學校
太原育英中學
太原市第四實驗中學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
太原進山中學
太原市財貿學校
太原五十二中
華英中學
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太原成成中學
育紅幼稚園
崇實中學
太原市外國語學校
太原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