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國小

紅光國小

紅光國小,1997年新建,位於萬州區白岩路619號,曾被譽為“三峽奇葩”、“巴渝名校”。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紅光國小原名萬縣沙河二校,成立於1982年2月,1995年因體滑坡校舍垮塌,1997年3月整體移民搬遷到萬州區白岩路619號,更名為紅光國小。學校占地2140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16人,教學班43個,學生2600餘人。

移校十餘年來,在“艱苦奮鬥,團結和諧,勇創佳績”的紅光精神引領下,學校始終堅持“讓每個紅光人主動和諧地發展”的辦學理念,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豐富學校文化內涵,確立了“自我教育,自能學習,自主發展”的“三自”教育特色。以打造精緻的物質文化、高雅的精神文化、人性化的制度文化為突破口,豐富完善校園視聽、牆體、宣傳、綠化等文化,創建中隊特色文化,開發使用“自我教育”校本課程,在實踐與反思中,提煉出師生自我教育管理新模式,喚起師生自我教育的內在需求,讓自我教育成為師生的自覺行為。

師資力量

紅光國小紅光國小

學校建立起“教師學習發展共同體”,精心打造學校研修文化,動態管理“優秀”教師、“星級”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學習型、研究型、複合型教師。學校現有特級教師1人,全國春蕾園丁1人,重慶市級骨幹教師9人,重慶市優秀教師、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各1人,萬州區級骨幹教師11人,萬州區優秀教師、少先隊十佳輔導員共5人;教師40餘人次在國家、市、區級賽課獲獎;教師論文50多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200餘篇獲市級以上獎勵。

學校鼓勵各學科教師大膽探索“自能學習”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引領學生在課堂愉快地學習,課外主動地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學生千餘人次獲區級以上獎勵。學校呈現出教師“敬業、樂業、興業”(我們的教風),學生“樂學,勤學,博學”(我們的學風)的喜人局面,全體師生在紅光國小這片精神家園中智慧求索,“自我教育”做主人,“自能學習”做能人,“自主發展”做強人。

特色教育

以文化沁潤教育,譜寫育人之美
紅光國小紅光國小

校園文化力是學校的生產力、創新力,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紅光國小從‘理念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等多方面著手,打造‘三自’特色教育文化,沁潤師生心田。”作為全國科研型骨幹校長、市骨幹校長,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謝定來對校園文化有獨到見解。

新增校園景觀、樓道、牆體等均是學校的文化傳播載體,營造出詩情畫意的優質育人境地。全校分別以“快樂”、“希望”、“愛心”、“陽光”、“書香”、“夢想”為各中隊命名,並激發孩子自主設計班徽、班名、班訓、班級口號等,統一製作張貼在教室門口最醒目處。學校同時加強習慣養成訓練,不斷提升師生形象氣質。

濃厚的文化氛圍,激勵師生團結奮進、不斷超越自我,學校先後獲“重慶市文明學校”、“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等稱號。

以活動豐富教學,贏得滿園春色

科技活動讓學生創意無限、智慧飛翔,“陽光體育”強健體魄、磨練意志,“藝術節”提升涵養、陶冶情操……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孩子的學習成長充滿快樂。

學校每年舉行“科技藝體節”、“田徑運動會”、“元旦經典誦讀”等各種文化活動,豐富教學活動;同時開展愛的教育、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深入生活、獲取真知。學校還開發了《自我教育手冊》、《自我教育日記》、《學生習慣養成讀本》等校本課程,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矯正;同時推行“小助理”制度,讓學生走上校長、教師崗位;並評選“校園小使者”,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學校逐漸步入“無關而無不管”的佳境。

求真務實,文明創建促發展
學校課間操學校課間操

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佳化育人環境的重要措施。也是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品質的必要條件。作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重慶市首批示範學校,我們紅光國小始終堅持“讓每個紅光人主動和諧地發展”的辦學理念,著力打造“自我教育,自能學習,自主發展”的“三自教育”特色學校。近年來,學校緊抓文明單位創建契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全面提高師生素質,豐富學校內涵,在文明單位的創建工作中,總結了一些經驗。

組織有力,工作常規化

學校行政班子十分重視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專門成立了“文明單位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全面負責創建工作,副校長擔任副組長,具體負責各項創建工作,各科室負責人及班主任擔任小組成員,小組內實行分工負責制,明確了各自的工作任務、職責,形成組織嚴密、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學校行政會議把創建工作拿上議事日程進行集體研究,制定出每周的工作重點,然後在教師周前會上具體布置,安排落實。由於學校堅持“定措施、定時限、定責任人”的原則,領導有力,措施落實,因此,學校創建工作達到了制度化、規範化。

宣傳到位,創建氛圍濃

濃厚的氛圍就像一股無形的力量,感染人,督促人。創建工作中,我校充分利用周期會、晨會、升旗儀式、班隊會等,組織全校師生員工學習相關政策法規,以及《紅光國小教師十項義務》、《紅光國小學生十項良好習慣》等,通過校園網、廣播站、宣傳櫥窗、黑板報等渠道,向全體師生員工提出具體的行動要求,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做到創建工作人人知曉,人人參與。同時學校採取了系列督促措施,對學生做到“三個結合”,即要求與訓練結合,訓練與檢查結合,檢查與考評結合,考評結果納入班級考核和“星級學生”評選。在教職工中堅持“兩聯繫”,即與業績考核聯繫,與評優晉級聯繫。同時廣泛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要求學生把學校所講的內容全面地向自己的家人宣講,做到一名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把創建工作推向深入。

分項實施,學校展新顏

在創建工作的具體實施中,我校以“五線”展開:黨支部引領教師一條線,大隊部管理學生一條線,總務處打造環境一條線,辦公室宣傳一條線,教導處考評一條線。學校要求各部門創新工作思路,發揚求真務實、追求精細的工作作風,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把創建工作做細、做實。如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組織開展“文明出行勸導”、“為校園美美容”、“文明社區行”等教育活動,既給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又讓學生在活動中受益;在教師中開展“激情紅光大家唱”、“炫動紅光大舞台”等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讓教職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同時造成良好的社會影響,進一步樹立了學校良好形象。

學校榮譽

紅光國小升旗台紅光國小升旗台

揮灑勞作的汗水,收穫成功的喜悅。多年艱苦磨礪,結出累累碩果,學校先後獲得了“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書法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特色項目學校”、“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市容整潔單位”、“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安全文明校”等數十項市級以上榮譽,被譽為“三峽奇葩”、“巴渝名校”。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愛爾蘭時報等國內外眾多媒體,相繼報導紅光國小的先進事跡。在成績與榮譽面前,全體紅光人正朝氣蓬勃,朝著創辦“國內外有交流,重慶市有影響”的“三自”教育特色學校銳意前行。

學校獲“全國書法教育先進學校”;學生李佳錦、熊亞先被評為“重慶市優秀少先隊員”,林俊宏獲市四星級雛鷹獎章,何燦、羅飴涵獲“萬州區十佳少先隊員”稱號,朱雨點獲得全國讀寫大賽特等獎,李佳錦的繪畫作品被薩馬蘭奇收藏。

更讓我們驚喜的是,校園變得更加整潔乾淨,我們的教師大方而優雅,我們學生活潑卻不張揚,穩重而不矜持,文明有禮,充滿朝氣。文明是一種素養,需要不斷積澱,紅光國小將舉全校之力,繼續打造我們的“三自”特色教育,“讓每個紅光人都主動積極的發展”。

盤點太原市教育機構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現在讓我們共同了解下太原市都有哪些教育機構。
太原三十六中
太原新興中學
太鋼關中
惠中外國語學校
北科大實驗學校
太原樹人中學
共青中學
太原十五中
太原長安綜合學校
現代雙語學校
通寶育傑學校
盡澤學校
尖草坪魯藝學校
太原福布斯中學
雙塔中學
同華中學
山西省實驗中學南校
科林中學
杏花實驗中學
外語師範學院
太原師愛中學
梗陽中學
太原令德中學
太原立德中學
太原汾瀟中學
太原科技中學
金河中學
鋼華中學
太原十二中
太原學府學校
太原和一中學
太原新民中學
杏花中學
太原風帆學校
太原晉源樹人學校
太原師院實驗中學
太原金世紀外國語學校
太原三立中學
太原明天中學
太原十一中
東大學校
太原民賢高級中學
太原東晨中學
教育學院
太原文華中學
太原成才中學
太原同心外國語學校
太原鳳凰雙語學校
太原知達學校
太原五育中學
測試學校
化二建中學
幼師附幼
育苗幼稚園
育蕾幼稚園
育傑幼稚園
育才幼稚園
育英幼稚園
太原五中
紅光國小
教育園區學校
太師第四附屬國小校
太師第三附屬國小校
太師第二附屬國小校
太師附屬國小校
太原四中
太原市第五實驗中學
城市學院
太原二中
太原市實驗中學
太原聾人學校
太原盲童學校
太原明德學校
電大附中
太大附中
太原商貿經濟職業中專學校
太原六十七中
太原六十六中
太原六十五中
太原六十四中
太原財政金融職業中專學
太原六十二中
太原六十一中
太原六十中
太原電視中專學校
太原五十八中
太原五十七中
太原五十六中
太原五十五中
太原五十四中
太原五十三中
太原電大
太原四十九中
太原四十八中
太原外語科技實驗中學
太原綜合高中學校
太原三十中
太原二十九中
太原二十七中
太原衛生學校
太原二十四中
太原二十三中
太原二十二中
太原二十一中
太原二十中
太原十九中
太原幼師
太原旅遊學院
太原五十九中
太原十六中
太原市實驗國小
太原南海中學
太原六十三中
太原十三中
英才學校
山西大眾學校
太原育英中學
太原市第四實驗中學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
太原進山中學
太原市財貿學校
太原五十二中
華英中學
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太原成成中學
育紅幼稚園
崇實中學
太原市外國語學校
太原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