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枝

李連枝

李連枝,女,漢族,湖北黃梅人,一九二八年生,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卒,享年六十七歲。 她的人生命運,世上難尋少見,六歲喪父,無奈當童養媳,少小離家,一去就是幾年,十幾歲時不幸又喪母,後來其弟又早逝,還有更大的不幸,中年又喪長子,人生幾大不幸,她全都遍嘗,未能倖免一難。解放前曾是地下黨員,因家庭成分悽苦純正,一九五八年被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乾過婦女隊長,對黨是一片忠誠,在那史無前例的荒唐年代裡,因是集體生產勞動,她總是幹勁十足,沖在最前面,可能是勞累過度,被多種病痛染上身,從此,一生受此折磨。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李連枝(1902-1986),字連載,號大之.沙溪鎮沙平村人.父李燦華,年青時曾南渡澳洲做工,稍有積蓄,回國後娶妾各一人,生下二子三女,李連枝排行第五.他的長繼父亦往澳洲謀生.他與鄭翊漢女士結婚後生有兒女七人:一子二女移居美國,子在加州大學任職;其它各兒女均在香港分別從教從商.

敬告:本文著作權歸中山網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李連枝年幼時,曾在村中蒙館就讀.11歲上石岐入舉人彭炳綱開設的”大館讀書.他父親復往澳洲後,母親著 其返村就讀與劉少侶館.有一次,老師以:討孫文檄”為題,囑諸生作文.但他認為孫中山先生是推翻清朝帝制的民族英雄,為何要聲討?於是拒不作此文.足見他從小就有獨 立思考見解和愛國情懷.

時值第一次世界形大戰間,他父親感到讓兒女在鄉間讀古書,不合時勢,於是在職1917年初便帶連枝往港,寄寓堂兄處,到附近開設的英文書館--勵豪學校讀書,課後再去補習中文。他還參加了當地基督教會開辦的青年研經班,逢星期天往保羅禮拜堂聚會。不久,他接受聖士提反堂李求恩牧師的洗禮,加入了教會。

1918年,他在港讀完英文第六班後,轉學到佛山一英人循道所所辦的華英中學。該校系采舊制四年畢業的寄宿學校,講授課程有聖經,中,英文,數,理,化等,設備較近代化..

1922年,他中學畢業後考上廣州嶺南大學,那時嶺大採用學分制,他用三年及暑假時間便基本上修足學分,四年級時到附近國小兼任教席.他除學習勤奮外,還愛好體育活動,積極參加教會所辦夏令營和冬令會,當駐地營、駐會講師或導師。

1925年6月23日,廣州全市各界(包括大中學生),為回響抗議上海“五卅”慘案,舉行罷課、罷愛國大遊行。他隨嶺大師生隊伍走在前頭,當行經沙面對開的沙基路時,遭到由英國軍官指揮的駐守在沙面的印?軍人開機關槍掃射,許多師生紛紛受傷倒地。他急忙撲倒地上,??爬行到騎樓底。這時陸續有人撲倒在他背上,不下六、七人,他的眼鏡給撞碎了,鞋子也丟了,被壓得透不過氣來。而背上受傷的同學,血流如注,染濕了他的衣衫。幸得這裡附近有條橫巷,大家互相牽拖爬過去,躲入一家小商店裡,店裡的人鑿穿後牆,讓他們轉路回校。這次事件,死傷人不少,嶺大死了一名教授、一名學生,受傷的就更多了。李連枝死裡逃生,被壓住胸部,回家請骨科醫生醫了幾個月。從此,他祈望祖國富強免受欺凌之心,永鑄胸臆!沙基路後來也改稱“六二三路”以作紀念。

1926年,李連枝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嶺南在學,領得文學士學位和教育專科文憑,同年秋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正待束裝遠行之際,恰逢末婚妻鄭家催促他倆結婚,礙於世俗只好遵命。他就在是年7月中在港對保羅教堂與鄭女士舉行婚禮。因成家後負擔較重,急於找職業,適逢舊同學介紹,他受聘前往北京任今是中學教席。該校經費系由馮玉祥將軍資助,未幾,因缺經費而停辦。

1927—1928年李連枝南返廣州,任教於嶺大附中,至暑期辭去。轉往佛山籌備母校—華英中學(現佛山市一中)的復校工作,後由校董會聘任為校長,直至1932年。其間,他曾受聘為省教廳開設的全省英語教學研究會研究員。這時,華英中學救災開設了木工和金工等料,學用結合,受到南京政府教育部的褒獎,成為全國有名中學之一。為了深造,他辭去校長之職,前往燕大教育學校進修。離院後從事教會工作,曾任基督教香港區英文書記,兼任商業印刷有限公司經理。

自1951年起,李連枝擔任香港聯區循道學校校長。該校於1958年擴展為中學,仍由他主持,直至1962年退休,他把退休金給該作獎學金。但教區教育委員會極力挽留,到1935年才接納他的離校請求。

從1975年起,李連枝移居美國洛杉磯。自祖國實行開放改革政策後,經濟建設發展很快。訊息傳到美國,華僑十分高興,李連枝以邁之軀,1980至1982年連續返港參加國內旅行團,遍游各地,並曾回到中山探親。他對祖國的建設發展,民眾生活的改善,宗教活動等都很讚賞,曾對人說:“假如我年輕20載,也願回國服務。”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李連枝於1986年謝世,享年8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