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術[中藥材]

莪術[中藥材]
莪術[中藥材]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莪術,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莪術Curcuma aeruginosa Roxb.[C.zedoaria non Rosc.]、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和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的根莖。莪術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廣西莪術分布於廣西;溫鬱金主產於浙江瑞安。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血氣心痛,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血滯經閉,痛經,癓瘕痞塊,跌打損傷。

基本信息

別名

蓬莪茂、蓬藥、蓬莪術、廣茂、蓬術、青姜、羌七、廣術、黑心姜、文術。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行氣破血,消積止痛。

主治

用於血氣心痛,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血滯經閉,痛經,症瘕瘤痞塊,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小腸臟氣,非時痛不可忍:蓬莪茂研末,空心蔥酒服一錢。(《綱目》引《楊子健護命方》)

2、治婦人血積血塊,經閉:莪術、三棱各一兩,熟大黃一兩。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慎齋遺書》)

3、治產後心腹有宿冷疼痛:蓬莪術一兩,五靈脂三兩,醋三升。上搗羅為末,以醋熬為膏,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懷香湯或熱酒下十丸。(《普濟方》)

4、治跌扑疼痛:莪術、白僵蠶、蘇木各一兩,沒藥半兩。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日三五服。(《博濟方》蓬莪散)

5、治漆瘡:以蓬莪術、貫眾煎湯洗之。(《普濟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敷。行氣止痛多生用,破血祛瘀宜醋炒。

使用注意

月經過多及孕婦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12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時,挖掘根部,除去根莖上的泥土,洗淨,置鍋里蒸或煮約15min,曬乾或烘乾,撞去鬚根即成。也可將根莖放入清水中浸泡,撈起,瀝乾水,潤透,切薄片,曬乾或烘乾。

二、炮製方法

1、莪術:《本草圖經》:“削去粗皮,蒸熟暴乾用。”“用時熱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熱入臼中搗之,即碎如粉。”《博濟方》:“搗為末。”《朱氏集驗方》:“去皮切片。”《衛生寶鑑》:“鍘開搗細。”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洗淨,潤透或置籠屜內蒸軟後切薄片,乾燥。生品行氣止痛,破血祛瘀力甚。

2、醋莪術:《雷公炮炙論》:“凡使,於砂盆中用醋磨令盡然後於火畔吸令乾,重篩過用。”《校注婦人良方》:“醋浸炒。”《普濟方》:“醋煮,切片,焙乾,為末。”《幼幼集成》:“去毛,醋浸,煨熟。”現行,取淨莪術置鍋中,加米醋與適量水浸沒,煮至醋液被吸盡,切開無白心時,取出稍晾,切厚片,乾燥。每莪術100kg用米醋20kg。醋炙後主入肝經血分,增強散瘀止痛的作用。

3、酒莪術:《開寶本單》:“酒研服之。”《丹溪心法》:“酒洗,炒。”現行,取淨莪術片,置鍋內,用微火加熱,炒熱後,均勻噴入酒,繼續炒乾,取出晾涼。每莪術片0.5kg,用酒0.06kg。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醋莪術、酒莪術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形態特徵

1、莪本,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主根莖陀羅狀至錐狀陀羅形,側根莖指狀,內面黃綠色至墨綠色,或有時發藍色,鬚根末端膨大成肉質紡錘形,內面黃綠或近白色。葉鞘下段常為褐紫色。葉基生,4-7片;葉柄短,為葉片長度的1/3-1/2或更短;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20-50cm,寬8-20cm,先端漸尖至短尾尖,基部下延成柄,兩面無毛,上面沿中脈兩側有1-2cm寬的紫色暈。穗狀花序圓柱狀,從根莖中抽出,長12-20cm,有苞片20多枚,上部苞片長橢圓形,長4-6cm,寬1.5-2cm,粉紅色呈紫紅色;中下部苞片近圓形,長2-3.5cm,寬1.5-3.2cm,淡綠色至白色。花期4-6月。

2、廣西莪術,又名桂莪術、毛莪術。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主根莖卵圓形,側根莖指狀,斷面白色或微黃色。鬚根末端常膨大成組錘形塊根,斷面白色。葉基生,葉柄為葉片長度的1/4,被短柔毛;葉鞘長10-33cm,被短柔毛;葉2-5片,直立,葉片長橢圓形,長14-39cm,寬4.5-7(-9.5)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漸狹,下延,兩面密被粗柔毛,有的類型沿中脈兩側有紫暈。穩狀花序從根莖中抽出,圓柱形,先葉或與葉同時抽出,長約15cm,直徑約7cm,花序下的苞片闊卵形,淡綠色,上部的苞片長圓形,淡紅色;花萼白色,長約Icm,一側裂至中部,先端有3鈍齒;花冠近漏斗狀,長2-2.5cm,花瓣3,粉紅色,長圓形,後方的1片較寬,先端略成兜狀;側生退化雄蕊花瓣狀,淡黃色,唇瓣近圓形,淡黃色,先端3淺圓裂,花葯基部有距;子房被長柔毛,花柱絲狀,柱頭頭狀,有毛。花期5-7月。

3、溫鬱金,又名溫莪術。多年生草本,高80-160cm。主根莖陀羅狀,側根莖指狀,內面檸檬色。鬚根細長,末端常膨大成紋錘形塊根,內面白色。葉片4-7,2列,葉柄短,長不及葉片的一半;葉片寬橢圓形,長35-75cm,寬14-22cm,先端漸尖或短尾狀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下面無毛。穗狀花序圓柱狀,先葉於根莖處抽出,長20-30cm,直徑4-6cm,上部無花的苞片長橢圓形,長5-7cm,寬1.5-2.5cm,薔薇紅色,中下部有花的苞片長橢圓形,長3-5cm,寬2-4cm,綠白色;花萼筒白色,先端具不等的3齒;花冠管漏斗狀,白色,裂片3,膜質,長橢圓形,後方一片較大,先端略成兜狀,近先端處有粗糙毛;側生退化雄蕊花瓣叛變,黃色,唇瓣倒卵形,外折,黃色,先端微凹;能育雄蕊1,花葯基部有距;子房被長柔毛,花柱細長。花期4-6月。

生長環境

莪術生於山野、村旁半陰濕的肥沃土壤上,亦見於林下。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浙江、福建、湖南等地有少量栽培。廣西莪術栽培或野生於山坡草叢及灌木叢中。分布於廣西。溫鬱金主產於浙江瑞安。

鑑別

一、藥材性狀

(1)莪術:根莖類圓形、卵圓形、長圓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長2-5cm,直徑1.5-2.5cm。表面土黃色至灰黃色,上部環節明顯,兩側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類圓形的側生根莖痕;體重,質堅實,斷面深綠黃色至棕色,常附有棕黃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2)廣西莪術:根莖類圓形、卵圓形或長卵形,頂端鈍尖,基部鈍圓,長3.5-6.5cm,直徑2-4.5cm。表面土黃色或土棕色,環節明顯成不見,有點狀鬚根痕,兩側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側生根莖痕,側生根莖痕較大,位於下部。質堅重,斷面棕綠或棕黃色,內皮層環紋黃白色,皮層易與中柱分離,可見條狀或點狀維管束,氣香,味微苦、辛。

(3)溫鬱金:根莖長卵圓形或長圓形,頂端長尖,基部多鈍圓,長3.5-8cm,直徑2-4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黃色,上部環節凸起,基部有下陷的鬚根痕,可見短的鬚根,有刀削痕。質堅實,斷面灰黃色或黃棕色,常附有淡黃色或黃棕色粉末,可見點狀或條狀維管束。氣香,味辛、苦。均以質堅實、氣香者為佳。

二、顯微鑑別

廣西莪術根莖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有時已除去。皮層散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中柱較寬,維管束外韌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維管束較小,排列較密。薄壁組織中散有油細胞,含有金黃色油狀物。薄壁細胞充滿糊化澱粉團塊。

三、理化鑑別

(1)薄層色譜:取溫鬱金塊根粉末100g,用水蒸氣蒸餾,取微量揮髮油點祥於桂膠薄層板上,以莪術醇、薑黃酮為對照品,己烷-乙酸乙酯(85:15)展開,10%磷鋁酸乙醇溶液顯色,樣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有相同的斑點。

(2)吸收度檢查:取本品中粉30g,加氯仿10ml,超聲處理40min或冷浸24小時,濾至10ml量瓶中,用氯仿洗滌並稀釋至刻度,搖勻。本溶液在242nm處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度不得低於0.45。

四、飲片性狀

莪術為類圓形或橢圓形薄片,表面黃綠色或棕褐色,有黃白色的內皮層環紋及淡黃棕色的點狀維管束。周邊灰黃色或棕黃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醋莪術形如莪術片,色澤較黯,微黃色,偶有焦斑,角質狀,具蠟樣光澤,質堅脆,略有醋氣。酒莪術形如莪術片,色澤略深,微有酒氣。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抗早孕作用

3、抗菌作用

4、升高白細胞的作用

5、對心血管的作用:莪術增加股動脈血流量的作用在活血化瘀藥中最為明顯,血流量峰值增加252%,用藥10分鐘後血流量增加36.0%,血管阻力減少66.4%,以莪術油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血瘀患者,隨著病人臨床症狀的好轉,肢體血流圖也見到明顯改善。

6、對胃腸平滑肌的影響:離體兔腸試驗發現,低濃度莪術,使腸管緊張度升高,高濃度時,反而使腸管舒張。

7、保肝作用

8、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作用

9、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10、抗炎作用

11、體內過程:3H-莪術醇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大鼠灌服後5分鐘血中即可測到本品,15分鐘達高峰,可維持l小時左右,半衰期t1/2。為33分鐘,t1/2β為12.5小時。體內分布以肝、腎濃度最高,為其他組織的2-2.5倍,且可透過血腦屏障,主要從尿排泄,膽汁也有排泄。存在肝腸循環現象。

12、毒性:莪術醇提取物,小鼠口服的半數致死量為86.8±12g(生藥)/kg。

相關論述

1、《開寶本草》:“味苦、辛,溫。無毒。”

2、《綱目》:“入肝。”

3、《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二經。”

4、《醫學啟源》:“主心膈痛。”

5、《本草圖經》:“治積聚諸氣,為最要之藥。”

藥用植物與生藥

我國是世界上藥用植物和生藥種類最多、套用歷史久遠的國家,藥用資源種類達12807種,其中植物11146種,占總數的87%。因此,在此特總結一些有關藥用植物和生藥方面的一些知識,以更好的推廣普及我國的“中草藥”知識。

姜科植物

姜科為多年生(少有一年生)、陸生(少有附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匍匐或塊狀的根狀莖,或有時根的末端膨大呈塊狀。本科分為2亞科、3族,約49屬,1,500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地為熱帶亞洲。中國有19屬,150餘種,5變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

姜目百科

阿寬蕉
阿希蕉
矮山姜
矮砂仁
凹唇姜
凹唇姜屬
矮姜花
閉鞘姜屬
斑葉竹芋
芭蕉屬
芭蕉
白朮
波翅豆蔻
白豆蔻
閉鞘姜
碧江姜花
白花山柰
白象牙參
長柄山姜
垂花山姜
脆果山姜
草豆蔻
草冠
長柄豆蔻
長序砂仁
草果藥
長果砂仁
長花豆蔻
長穗姜花
長柄象牙參
藏象牙參
長果姜屬
長果姜
川東姜
匙苞姜
短柄直唇姜
大花美人蕉
大蕉
島山芭蕉
地涌金蓮屬
地涌金蓮
大頭山姜
短穗山姜
大花山姜
敦六山姜
多花山姜
德保豆蔻
豆蔻屬
大苞姜
大苞姜屬
多花距藥姜
滇姜花
大豆蔻屬
大豆蔻
大葉山柰
大象牙參
大花象牙參
滇象牙參
多穗姜
莪術
耳葉象牙參
鄂川姜
粉美人蕉
腐花豆蔻
革葉山姜
高雄山姜
高良姜
光葉山姜
光葉雲南草蔻
光葉球穗山姜
廣西豆蔻
光葉閉鞘姜
廣西莪術
廣西姜花
高山象牙參
高雄姜
桂姜
骨碎補
鶴望蘭科
花葉竹芋
海南柊葉
海南蘭花蕉
黃花美人蕉
紅蕉
茴香砂仁
紅茴砂
茴香砂仁屬
花葉山姜
紅豆蔻
紅豆冠
海南山姜
華山姜
滑葉山姜
黑果山姜
紅草果
紅花砂仁
海南砂仁
紅殼砂仁
海南假砂仁
黃花大苞姜
紅苞距藥姜
黃姜花
紅姜花
海南三七
喙花姜屬
喙花姜
華象牙參
紅球姜
紅冠姜
姜目
尖苞柊葉

芋[植物]
蕉芋
蕉麻
距花山姜
靖西山姜
假益智
節鞭山姜
九翅豆蔻
距藥姜
距藥姜屬
薑黃屬
薑黃
姜花
姜花屬
姜屬

開南山姜
寬唇山姜
旅人蕉科
蘭花蕉屬
蘭花蕉
蘭花美人蕉
綠苞山姜
菱唇山姜
美人蕉
美人蕉屬
密穗山姜
毛瓣山姜
馬藺
美山姜
密苞山姜
密毛山姜
蒙自砂仁
麥氏舞花姜
毛舞花姜
毛薑花
密花姜花
偏穗姜
偏穗姜屬
球穗山姜
全唇姜
絨葉肖竹芋
柔瓣美人蕉
日比野山姜
少花柊葉
樹頭芭蕉
山姜屬
疏花山姜
扇狀山姜
水山姜
縮砂密
砂仁
疏花草果藥
雙翅舞花姜
山柰
山柰屬
雙唇象牙參
梭穗姜
珊瑚姜
台灣芭蕉
田林姜花
頭花象牙參
土田七屬
土田七
台灣姜
蘘荷
萵筍花
溫鬱金
舞花姜屬
舞花姜
無絲姜花
烏姜
蠍尾蕉
肖竹芋
肖竹芋屬
象腿蕉
香蕉
小果野蕉
象腿蕉屬
蠍尾蕉屬
香姜
小草蔻
小花山姜
狹葉山姜
細砂仁
香豆蔻
心葉凹唇姜
小珠舞花姜
小花姜花
小苞姜花
小毛薑花
西藏大豆蔻
象牙參
象牙參屬
襄荷
雲南柊葉
野蕉
益智
艷山姜
雲南草蔻
銀葉砂仁
野草果
疣果豆蔻
鬱金
圓瓣姜花
陽荷
直唇姜屬
直唇姜
竹葉蕉屬
竹葉蕉
竹芋屬
竹芋
紫葉美人蕉
紫紋山姜
柱穗山姜
竹葉山姜
爪哇白豆蔻
紫花山柰
早花象牙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