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防己

防己,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乾燥根。秋季採挖,洗淨,除去粗皮,曬至半乾,切段,個大者再縱切,乾燥。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植物的根。

性 味

味辛、苦,性寒。

歸 經

歸膀胱、肺經。

功 效

祛風止痛,利水消腫。

主 治

用於風濕痹痛,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疹瘡毒。

相關配伍

1、用治風濕痹證。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風除濕止痛,又能清熱。對風濕痹證濕熱偏盛,肢體酸重,關節紅腫疼痛,及濕熱身痛者,尤為要藥,常與滑石、薏苡仁、蠶沙、梔子等配伍,如宣痹湯。(《溫病條辨》)

2、用於治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與麻黃、肉桂、茯苓等同用,如防己飲。(《聖濟總錄》)

3、用於治水腫,腹水,小便不利,腳氣: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熱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濕熱,尤宜於下肢水腫,小便不利者。常與黃芪、白朮、甘草等配伍,用於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如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

4、用於治一身悉腫,小便短少:與茯苓、黃芪、桂枝等同用,如防己茯苓湯。(《金匱要略》)

5、用於治濕熱腹脹水腫:與椒目、葶藶子、大黃合用,即己椒藶黃丸。(《金匱要略》)

6、用於治腳氣足脛腫痛、重著、麻木:與吳茱萸、檳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禁 忌

本品苦寒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損傷胃氣。食欲不振及陰虛無濕熱者忌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稍浸,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生理特性

防己屬多年生落葉纏繞藤本。根圓柱形。莖纖細,有略扭曲的縱條紋。葉互生,寬三角狀卵形,長3.5-6.5厘米,寬5-7厘米,先端鈍,具小突尖,基部截形或略呈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至粉白色,兩面被短柔毛,掌狀脈5條;葉柄盾狀著生,長5-6厘米。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為頭狀聚傘花序,排列成總狀,雄花萼片4,花瓣4,黃綠色,雄蕊4,花絲連合成柱狀體,上部盤狀,花葯著生其上;雌花集成短縮的聚傘花序,萼片、花瓣與雄花同,心皮1,花柱3裂。核果球形,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產 地

廣東、廣西、湖南等地。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中風濕,不語拘攣,口目斜,瀉血中濕熱。

2、《本經》: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

3、《別錄》: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通腠理,利九竅,止泄,散癰腫惡結,諸疥癬蟲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