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壽鎮

興壽鎮

興壽鎮位於首都北京正北20公里,昌平衛星城以東16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興壽鎮興壽鎮

昌平縣轄鄉。1958年建興壽公社,1983年置興壽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15公里。面積35.4平方公里,人口1.3萬。京密引水渠過境。沙通鐵路、昌懷公路、麥辛公路、柳興公路、湯秦公路過境。轄桃林、秦城、興壽、香屯、東莊、沙坨、辛莊、肖村、象房9個村委會。
鄉鎮企業有電爐、服裝、造紙、印刷廠、石粉加工、鑄造等廠。農業主產小麥、豆芽,兼產蘋果、柿子、桃等。

1997年12月,原上苑、下莊、興壽三鄉合併成一鎮­­——興壽鎮。從此,興壽鎮的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全鎮人民秉承光榮傳統,抓住發展機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連年上新台階,興壽鎮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隨著一大批繪畫雕塑攝影等藝術家的入住,為興壽鎮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未來幾年,興壽將成為京郊又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自然地理

興壽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南距北六環路、東距京承高速公路均為3公里;興壽鎮能源充足,市政設施齊備,地理環境優越。

興壽鎮是京郊昌平衛星城的東部重鎮,素有人傑地靈之美譽。它位於故宮中軸線的北延長線上,背倚連綿起伏的燕山余脈,南眺北京城.是名符其實的“京都後花園”。鎮域面積157平方千米,其中山區半山區面積100平方千米,平原面積57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昌平區昌平區

昌平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門,被稱為“密爾王室,股朧重地”。昌平區轄2個街道、5個地區、10個鎮:城北街道、南口地區馬池口地區、沙河地區、城南街道、回龍觀地區、東小口地區、陽坊鎮小湯山鎮南邵鎮崔村鎮百善鎮北七家鎮、興壽鎮、長陵鎮流村鎮十三陵鎮

興壽鎮(110114116)2006年,轄30個村委會:興壽村、肖村、香屯村、沙坨村、東莊村、辛莊村、桃林村、秦城村象房村東新城村東營村、西營村、麥莊村、西新城村、下苑村、秦家屯村上苑村桃峪口村暴峪泉村、半壁店村、上西市村、連山石村、下莊村上莊村木廠村、湖門村、花果山村、西湖村、百合村、海字村。

資源條件

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

興壽鎮依山傍水,屬於溫暖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度,降水622毫米,具有較好的山前暖帶小氣候。花滿山,果滿坡,這裡有舉世聞名的燕山板栗、核桃,有昔日上貢的磨盤柿,有今朝認證的“富林”蘋果,還有“天翼”、“翼壽”品牌草莓。

京密引水渠似銀龍穿鎮而過,將全鎮分為山區和平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們的山有毛公山刀削山筆架山、京北大佛山……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鐵壁銀山”,這裡是遼塔最多的風景區,另有大楊山森林公園,是天然的動物園、植物園和森林氧吧;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碧波蕩漾的桃峪口水庫猶如寶石鑲嵌在鎮中央,朱峪湖、上莊等眾多水庫掩映在山林之中,就像散落的珍珠。

聞名遐邇的銀山塔林和青山滴翠的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及碧波蕩漾的桃峪口水庫坐落在鎮域內,北京市政府確定桃峪口水庫10.5平方公里市級旅遊開發區。根據該鎮的資源布局和環境特點,確定了以旅遊開發為重點從而拉動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基礎建設

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草莓

一是努力適應產業發展定位需要。房地產業和旅遊業是該鎮定位的重點產業。在房地產業發展方面,積極做好鎮中心舊改、半壁店舊村改造、民福集團占地2000畝的房地產開發、肖村的溫泉山莊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在旅遊業發展方面,積極推進大楊山森林公園一期工程和海字鐵壁溝果品觀光採摘園的建設。
二是努力適應重點村產業發展需要。對香屯、麥莊、桃林、花果山、湖門、木廠等6個市、區新農村試點村,堅持以產業發展的需求來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如:結合麥莊村草莓產業發展優勢,計畫建設草莓觀光園項目,培育草莓觀光採摘業;依託桃林村蘋果產業發展優勢,擬進一步擴大果園種植面積,新建集觀光、採摘、休閒為一體的綜合型果園830畝,同時建設相關配套設施。
三是努力適應“村村有發展”需要。為各村建立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工程項目資料庫,將結合政策扶持重點和形勢發展需要,有計畫、有步驟地分步實施。目前,推進三條道路和6個村的改水工程。

經濟概貌

興壽鎮興壽鎮

興壽鎮位於北京城中軸路的北延長線上,南距六環路僅3公里,北倚燕山山脈,自然形成山前暖帶,適宜發展特色林果業。為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興壽鎮黨委、政府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依託首都大市場的區位優勢,積極尋求適合本地發展的優勢農業項目。
2001年,經過對浙江河北山東等地的草莓生產狀況進行調查論證,確定了建設草莓專業鎮的發展思路,並引進了作為帶動草莓發展的龍頭企業——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當年就建設日光溫室20棟,開展草莓生產試驗,確定了生長狀況良好、品種優良的“童子一號”作為主栽品種,
2002年在麥莊村進行生產示範並大獲成功,2003年在全鎮推廣草莓種植。截至2006年底,全鎮草莓種植專業村已經發展到12個,草莓種植面積近3000畝,溫室草莓大棚1000棟,年產量200萬斤,年銷售收入1600萬元,“京郊草莓第一鎮”初具規模。
短短的5年時間,興壽鎮從一個傳統農業鎮發展為一個初具規模的草莓專業鎮,興壽鎮黨委、政府摸索出了一條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科技為支撐,龍頭企業帶動,專業組織服務等多策並舉、多管齊下的產業發展機制。

旅遊

興壽鎮興壽鎮

連山石村位於昌平區北部山區,距北京安定門42公里,從靜之湖沿公路向北進山6公里即到。這裡環境優雅,氣候宜人,山上奇花異草植被繁茂。山下泉水叮咚,湖水映然,有和尚背炭簍,刀山,雄鷹望,石門等自然景觀。這裡距靜之湖6公里,距九華山莊和龍脈溫泉15公里,距大楊山森林公園4公里,距鐵壁銀山18公里,這裡民風純樸,待客熱情憨厚。每逢春暖花開時節,都有許多中外遊客來此地遊玩吃住,觀美景,飲礦泉,摘野果,品野味,樂哉樂哉。
由於這裡山清水秀,目前有許多城裡人在這裡落戶,其中有4家辦起了民俗旅遊,可同時接待200人就餐,150人住宿。娛樂項目有垂釣,採摘,觀景,篝火晚會OK廳,還可接待中小型會議等。

農業發展

興壽鎮草莓溫室興壽鎮草莓溫室

發展草莓觀光園,為興壽農民開闢了新的增收渠道,強大的草莓鏈經濟效益已初步顯現,興壽鎮“生態示範基地、旅遊休閒新區”的發展定位正在逐步實現。“十一五”期間,興壽鎮草莓產業將以發展“一園八區”、提質增效、擴大規模為重點,實現由生產功能向休閒功能的轉變。

按照昌平區“十一五”規劃和打造昌平區建設“科技創新基地、生態人文景區、和諧誼居新城”的目標要求,興壽鎮的總體功能定位為“生態示範基地,旅遊休閒新區”,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體,在山區基本形成了以傳統林果業和鄉村民俗旅遊為主體,半山區以蘋果種植為主體,平原地區以日光溫室草莓種植為主體的發展模式。

興壽鎮日光溫室草莓種植規模突破1100棟,是遠近聞名的京郊草莓第一鎮、中國草莓專業鎮。2012年世界第七界草莓大會將在興壽召開。興壽鎮的工業和房地產業及旅遊業的發展處於穩步發展階段。興壽鎮是昌平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

強村推介

興壽鎮麥莊村草莓園興壽鎮麥莊村草莓園

麥莊村位於興壽鎮東部,距昌平城區26公里,毗鄰昌金路、安泗路、京承高速路,交通十分便捷。村域面積1999畝,耕地面積995畝。全村總戶數264戶,總人口565人,其中農戶197戶,農業人口457人,勞動力297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14萬元,人均勞動所得達到8425.5元,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草莓種植為主。

麥莊村歷年獲獎情況:2006年被評為昌平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先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個好”村黨組織、民主法制村等光榮稱號;2007年被評為昌平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示範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信訪工作三無村、昌平區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光榮稱號;2008年被評為昌平區“民主法制建設達標村”、“五好文明村”、“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先進村”等榮譽;該村自2003年以來連續四年被昌平區委、區政府評為“五好黨支部”;另外,在2008年昌平區居民健康素養知識競賽中,該村代表興壽鎮參賽並獲得三等獎。

傳承意義

興壽鎮歷史悠久,山青水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蹟,有著出神入話的傳說奇聞,文人墨客留下許多讚美佳作。
這裡古有皇家園林,也曾是“法林寺”等佛門淨土,也有“南金(山)北銀(山)”的風水寶地,只是大多的景致和歷史的輝煌,隨著滄桑變幻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世世代代的子孫固守著這片家園,自強不息地耕耘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社會保障

興壽鎮興壽鎮

興壽鎮在發展草莓產業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了專業組織的作用。興翼農業種植中心草莓合作組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的。興翼農業種植中心負責開闢銷售市場,拓寬銷售渠道,解決好草莓果實的分級、包裝與代銷事宜。
以其為紐帶加大了與廣大草莓種植戶的聯繫,使全鎮草莓種植戶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從而加強了市場競爭與抵禦風險的能力。
同時,統一註冊“翼壽”牌商標,通過報紙廣告網路等傳播媒介開展廣泛的宣傳,尤其是通過舉辦每年一度的草莓文化節,為全鎮的草莓產業發展搭建文化推介平台,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這些措施有效地解決了農戶生產過程中的產、供、銷問題,使全鎮草莓種植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大家互利共贏,為全鎮草莓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昌平區行政區劃

昌平區轄2個街道、5個地區、10個鎮,區政府駐城北街道。
街道

城北街道 | 城南街道

地區南口地區 | 馬池口地區 | 沙河地區 | 回龍觀地區 | 東小口地區
陽坊鎮 | 小湯山鎮 | 南邵鎮 | 崔村鎮 | 百善鎮 | 北七家鎮 | 興壽鎮 | 長陵鎮 | 流村鎮 | 十三陵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