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邵鎮

南邵鎮

南邵鎮總面積三十五點二平方公里,全鎮有十六個自然村,其中三個自然村地處鎮北山腳,三個自然村坐落九里山環。全鎮五千零六十八戶,一萬三千七百一十五口人。其中農業戶四千三百三十八戶,一萬二千五百四十四口人。全鎮絕大部分是漢族,有小部分回族、滿族散落村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邵鎮一九五三年以前,是由昌平一區管轄下的十六個行政村組建的四個小鄉。一九五六年八月小鄉合併後

改叫南邵鄉。後又經南邵工作站、南邵管區、南邵大隊等名稱變革,一九六一年七月改成南邵人民公社。歷經二十一年滄桑,於一九八二年四月二次改稱南邵鄉。南邵鎮是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再次得名。現在,南邵鎮已被納入昌平衛星城總體規劃之中,南邵辦事處可望再次得名。

行政區劃

南邵鎮2006年,轄16個村委會:

南邵村、姜屯村、張各莊村、景文屯村、紀窯村、金家墳村、辛莊村、四合莊村、東營村、張營村、何營村、小北哨村、北邵窪村、官高村、三合莊村、營坊村

人文環境

人口

全鎮五千零六十八戶,一萬三千七百一十五口人。其中農業戶四千三百三十八戶,一萬二千五百四十四口人。

民族

全鎮絕大部分是漢族,有小部分回族、滿族散落村中。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

北京市昌平區南邵鎮,總面積三十五點二平方公里,全鎮有十六個自然村,其中三個自然村地處鎮北山腳,三個自然村坐落九里山環。

交通條件

南邵鎮地處城鄉結合部,交通便捷。西有八達嶺高速公路相距五公里,北有京通鐵路橫穿東西,南有昌懷公路從鎮前經過,區鎮級七條幹線四通八達。2010年底,捷運昌平線通車,其中南邵站位於南邵鎮中心,是北京捷運建設中的昌平線一期的終點站。南邵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十三陵水庫、蓄能電站和國家級蟒山公園與鎮接壤,京密引水渠橫貫東西。四千五百畝山場,蘊藏著大量的石灰岩和高嶺土。大面積的有孔粗砂,取之不絕,用之不盡。近些年來,南邵鎮憑藉著獨厚的優越條件,大力發展鎮村企業,積極推進六種農業,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

經濟狀況

南邵鎮共有耕地面積一萬四千七百零二畝,其中糧田面積一萬三千零六十七畝,一九九九年實現糧食總產七百五十三萬公斤。二零零零年,南邵鎮農業生產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形成區域經濟特色和發展專業小區為方向,因地制宜調整生產結構,促進了大農業的再次發展。六月底,南邵鎮已完成農業生產總值二千一百五十五萬元,同比增加一百二十九萬元,增長百分之六點八。

為不斷適應農業現代化配套設施的發展,南邵鎮共打機井一百八十二眼,其中深井二十四眼。裝機容量二萬七千九百一十五千瓦。在節水示範工程運行中,共鋪設噴滴灌管道五十五公里,實現噴滴灌面積一萬一千畝。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南邵鎮共有農機械配套九百九台,總動力一萬四千一百三十七千瓦。在畜牧業發展方面,南邵鎮已有規模豬場六個,雞場、牛場各一個,新發展養殖小區三個,預計年終只畜牧業一項可實現養殖收入二千五百萬元。

在農村經濟運行中,鎮村企業通過轉制經營,也呈健康發展趨勢。一九九九年全鎮實現總收入三點一七億元,其中鎮村企業完成一點四八億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六點七。今年一至六月份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一點七九億元,其中企業完成零點八五億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五。今年完成指標與去年同期對比,分別增加一千六百八十四點九萬元和一千一百四十點五萬元,增長百分之一十點四與百分之一十五點五。

南邵鎮各業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了農村居民存款餘額的不斷增加。一九九九年該鎮信用社存款已實現八千八百一十七萬元,其中農村居民存款七千零六十九萬元,占百分之八十點二。今年一至六月份居民存款實現七千三百一十九萬元,與去年同期對比增加四百二十六萬元,增長百分之六點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促進了全鎮企業和個人繳納國家稅金數額的不斷增加。一九九九年全鎮完成國家稅金一千零八十三元,首次突破千元大關。今年一至六月份,又已完成五百九十二萬元,與去年同期對比增加七十三萬元,增長百分之一十四。

昌平區行政區劃

昌平區轄2個街道、5個地區、10個鎮,區政府駐城北街道。
街道

城北街道 | 城南街道

地區南口地區 | 馬池口地區 | 沙河地區 | 回龍觀地區 | 東小口地區
陽坊鎮 | 小湯山鎮 | 南邵鎮 | 崔村鎮 | 百善鎮 | 北七家鎮 | 興壽鎮 | 長陵鎮 | 流村鎮 | 十三陵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