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外阿米巴病

腸外阿米巴病

腸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包括阿米巴肝膿腫、肺膿腫、腦膿腫,皮膚阿米巴病以及阿米巴性心包炎、陰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其中以阿米巴肝膿腫最為常見。

概述

阿米巴病(amoebiasis)由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感染所引起。沒有任何臨床表現而只在其糞便內查到包囊的感染者,稱為帶囊者。該原蟲主要寄生於人體結腸,少數病例結腸壁中的阿米巴也可隨血流運行或偶以直接侵襲方式,到達肝、肺、腦、皮膚、宮頸、陰道等處,引起相應部位阿米巴潰瘍或阿米巴膿腫。因此阿米巴病是一種可累及許多臟器和組織的全身性疾病。

阿米巴肝膿腫

多繼發於腸阿米巴病後1—3月內,亦可發生於腸道症狀消失數年之後。阿米巴滋養體可侵入腸壁小靜脈,經門靜脈系統侵入肝臟,亦可從結腸肝臟接觸面直接侵入。如侵入的滋養體數量較多,可引起肝臟小靜脈炎及周圍組織的炎症反應。滋養體不斷分裂繁殖,造成肝組織液化壞死形成小膿腫。滋養體從壞死組織向周圍擴散,使膿腫不斷擴大,鄰近的小膿腫可融合成單個大膿腫。80%膿腫位於肝右葉,其原因可能與肝右葉占全肝4/5,接納原蟲機會較多,以及腸阿米巴病好發部位盲腸和升結腸的血液,由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回流多進入肝右葉有關。
肉眼觀,膿腫大小不等,大者幾乎占據整個肝右葉,如兒頭大。膿腫腔內容物呈棕褐色果醬樣,系液化性壞死和陳舊性出血混合而成。炎症反應不明顯,尤其缺乏嗜中性粒細胞,故與—般化膿菌引起的膿腫不同,只是習慣上沿用“膿腫”一詞,但有時也可合併細菌感染而形成真正的膿腫。膿腫壁上原有匯管區結締組織、膽管、血管等較肝實質細胞不易被液化而殘存,形成破絮狀外觀。慢性膿腫周圍則有較多肉芽組織和纖維組織包繞。

鏡下,膿腫腔內為液化性壞死紅色無結構物質,在壞死組織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常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
臨床上患者常有發熱伴右上腹痛、肝腫大及肝區壓痛扣擊痛等症狀和體徵,少數病例出現黃疸。慢性病例有進行性消瘦、貧血、衰弱、營養不良、腹水等表現。
阿米巴肝膿腫如繼續擴大並向周圍組織潰破,可引起膈下膿腫或腹膜炎、肺膿腫和膿胸、胸膜一肺一支氣管瘺等,也可穿入腹腔器官(胃、腸及膽囊等)。

阿米巴肺膿腫

較少見,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前者系血行播散所致,後者系阿米巴肝膿腫穿破橫膈直接蔓延而來,占阿米巴肺膿腫的絕大多數。因此膿腫常位於右肺下葉,單發多見。鏡下可見局限性肺炎伴膿腫形成。肺膿腫可破入支氣管,以致病人咳出含有阿米巴滋養體的朱古力色內容物。

阿米巴腦膿腫

較少見,多因腸、肝和肺的阿米巴滋養體經血道進入腦而引起,常見於大腦半球。膿腫外壁很薄,內壁模糊,內容物為朱古力色壞死液化物。此種膿腫的特徵為無菌性。鏡下可見液化性壞死物質,膿腫壁由慢性炎細胞和增生的神經膠質細胞構成,內層可查見變性神經細胞和滋養體。患者可有驚厥、狂躁、幻覺及腦瘤樣壓迫症狀。如膿腫破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則出現高熱、頭痛、昏迷等症狀,患者常於72小時內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