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原蟲病

阿米巴原蟲病

阿米巴原蟲病主要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自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在人體發現該病以來,已有9個不同種屬的阿米巴被先後發現,已報導的易感動物達30多種。該類原蟲多寄生於人和動物的腸道和肝臟,以滋養體形式侵襲機體,引發阿米巴痢疾或肝膿腫。

基本信息

簡介

阿米巴原蟲病阿米巴原蟲病
阿米巴原蟲病主要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引起的一種高發病率、高度致病性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該原蟲多寄生於人和動物的腸道和肝臟,較少寄生於肺臟、腦和脾臟等部位,且以滋養體形式侵襲機體,引發阿米巴痢疾或肝膿腫。該病分布範圍廣,易感機體較多,現已呈世界性流行傳播。自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在人體發現該原蟲以來,該病已給人和動物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阿米巴原蟲病是一種侵襲性較強的疾病,可在人和動物間自然傳播,凡是從糞便中排出阿米巴包囊的人和動物,都可成為感染源。據1986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估計,全世界人口中至少有10%的人感染了溶組織內阿米巴,其中有4萬~11萬人死於該病。感染該病的人群中,90%的不出現臨床症狀,10%的發生侵襲性病變,其中以熱帶和亞熱帶的開發中國家為高發區(如印度菲律賓墨西哥衣索比亞寮國越南緬甸、朝鮮、中國等國家)。發病人群多是新生兒、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低能兒、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同性戀患者、營養不良或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病人。在墨西哥,發現非混血人比混血人的發病率高。在動物中,豬和猴可表現為無症狀的自然感染,犬和鼠表現為有症狀感染,人和猴表現為交叉感染。多數家畜和野生動物都可大量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如豬、牛、羊、犬和貓、幼駒、野兔、水貂、靈長類動物、兩棲爬行動物以及魚類的鮭魚等,試驗用的大鼠、小鼠、豚鼠、沙鼠、倉鼠,甚至家鼠都可作為其儲藏宿主。曾有報導還指出猴的隱性感染率可高達55.4%,家鼠的隱性感染率可高達55.7%,可見靈長類動物和鼠類是該原蟲的重要儲藏宿主也是該病重要的傳染源。此外,Nozaki H等報導過日本某豬場阿米巴病暴發,澳大利亞小袋鼠死於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原蟲病阿米巴原蟲病
阿米巴主要經口傳播,一旦被感染,它就會以二分裂體方式迅速增殖。在一些經濟不發達,衛生條件差,飲水被污染,糞便管理不嚴的地區,水和食物是重要的傳播源,加上大量靈長類動物、鼠類和一些昆蟲等帶囊者的媒介作用,阿米巴原蟲很容易在人和動物中自然傳播。在采自台灣某11所國小的蟑螂中發現,有35.7%的蟑螂消化道和表皮上攜帶有致病性阿米巴包囊。調查接觸猴的40名飼養員和研究人員,結果14人排出了感染性包囊,4人排出了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單核包囊。

發病機理

致病因子

阿米巴原蟲病阿米巴原蟲病
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具有侵入機體、適應宿主免疫應答和表達致病因子的能力。常見的影響溶組織內阿米巴致病性的因子有260 ku半乳糖/乙醯氨基半乳糖凝集素、阿米巴穿孔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這3種因子可很好地解釋其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而且能幫助發現新的化學藥物、提出新的診斷方法和製造新的疫苗。260 ku凝集素能介導滋養體吸附於宿主結腸上皮細胞、中性粒細胞和紅細胞等表面,滋養體與靶細胞吸附後,該凝集素就會對靶細胞產生溶解作用;阿米巴穿孔素是一組包含在滋養體胞質顆粒中的小分子蛋白家族,滋養體在與靶細胞接觸時或侵入組織時可注入穿孔素,使靶細胞形成損傷性離子通道,從而破壞細胞的結構。培養基中的阿米巴並不分泌穿孔素,這也許就是體外培養阿米巴毒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半胱氨酸蛋白酶是蟲體最豐富的蛋白酶,分子質量約30 ku,屬於木瓜蛋白酶的大家族,它可使靶細胞溶解,或降解補體C3為C3a,從而抵抗補體介導的炎性反應。蟲體要侵入組織,需要適宜的有氧環境和抵抗補體作用的能力,當蟲體侵入機體組織或進入血液循環後,破壞胞外間質和溶解宿主組織;當蟲體接觸到機體的補體系統時,蟲體才會產生抗補體作用,同時吞噬細菌和紅細胞,快速侵吞和殺傷巨噬細胞、T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溶組織內阿米巴可以產生一種單核細胞移動抑制因子,該肽能抑制單核細胞、多形核白細胞的移動。滋養體通過產生該抗炎症多肽,影響細胞因子分泌,限制炎症的發生,逃避宿主免疫。
蟲株與毒力
不同溶組織內阿米巴分離株在其毒性特徵方面有很大的可變性。來源於不同地區和不同宿主的阿米巴,其毒性不同。急性患者的蟲株毒力比帶蟲者的強;熱帶地區的蟲株毒力更強,發病率更高;溫帶及寒帶地區的蟲株,毒力較弱;阿米巴的毒力也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如通過感染實驗動物,給實驗動物投餵或肌注膽固醇,與細菌混合培養,與枯氏錐蟲混合培養,培養基中加入膽固醇或NO等,都能起到調節蟲株毒力的作用。高氧環境中的阿米巴在巰基依賴過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下在可以阻止組織產生有害的H2O2,有助於滋養體在高氧環境中的自身保護,並不影響其毒力。
細菌的作用
在某些細菌的協同作用下,溶組織內阿米巴會對機體產生更強的致病作用,它不僅可吸取腸道內細菌分解的食物,還可利用細菌提供的理化條件增殖和活動,甚至可直接攝食細菌。試驗表明,機體吞食其純包囊和純細菌都不發病,而吞食混有細菌的包囊卻出現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症狀。這是因為細菌能造成適宜的氧化還原電位與氫離子濃度,促使阿米巴的增殖及阿米巴毒素的分泌,從而削弱宿主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細菌還可直接損壞機體的腸黏膜,為蟲體侵入腸道組織提供有利條件。某些革蘭氏陰性菌與阿米巴混合培養後,可以明顯增強實驗動物感染率和病變程度;表面附有細菌的滋養體,還可憑著甘露糖結合凝集素或阿米巴260 ku半乳糖/乙醯氨基半乳糖凝集素,增強阿米巴對宿主細胞的溶解作用。
病毒的作用
病毒與阿米巴也有著密切的關係,自Diamorid(1972)首次在溶組織內阿米巴內發現近似植物桿狀病毒顆粒以來,有許多病毒顆粒都在阿米巴內發現過,如愛滋病毒(HIV)、輪狀病毒呼腸病毒等,1976年,Diamond L S又發現在溶組織內阿米巴內的病毒有3種主要結構形式,即呈20面體、細絲狀和串株狀結構。溶組織內阿米巴內攜帶有較多病毒顆粒,像肝炎病毒質粒就是其一。可見阿米巴是病毒顆粒的較好載體之一,存在於阿米巴細胞內的病毒顆粒是否能轉染機體,引起宿主細胞病變,還不清楚。
宿主免疫
宿主對阿米巴侵入的免疫反應主要是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雖然自然防禦系統可阻止阿米巴的入侵,但是獲得性免疫則起著更為重要的防禦作用,並且具有抗再感染能力,特別是宿主體內的抗體特異性T細胞和細胞因子γ-干擾素,他們可活化巨噬細胞,從而達到抗阿米巴的作用。抗阿米巴抗體還可結合在蟲體表面,通過凝集素凝集滋養體,起抗感染或控制感染的輔助作用,由於細胞膜的流動性作用和胞吞作用,一些抗體可能被遷移或被攝入細胞內,影響抗體的作用效果。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功能性抗原較弱,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較強的保護性抗體,所以宿主的保護性免疫功能不強,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後,沒有持久的免疫作用,病癒後仍可重複感染。

診斷

阿米巴原蟲病阿米巴原蟲病
臨床上主要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做出初步的推斷。該病常出現發熱、腹痛、腹脹、嘔吐、痢疾、脫水、血便(惡臭)等症狀,病理剖解多見腸炎、腸道出血水腫、形成潰瘍、增生等,肝臟上出現膿腫的病例相對較少,很容易與細菌性或病毒性痢疾相混淆。因此,對該病的確診,需要較為細緻的工作,常見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有病原診斷,免疫學診斷和PCR診斷。
病原診斷
利用光學顯微鏡對新鮮糞便或分泌物中的病原體進行檢查,該方法快速、簡便,但檢出率低。止瀉劑和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可能會干擾檢查結果,而且鏡檢前的不同處理方法也會導致檢出率有所差異。實驗室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塗片法、直接沉澱法、離心沉澱法、碘液染色法和蘇木素染色法,這些方法都各有其優、缺點。於文軍等採用直接塗片法和直接沉澱法檢查同一批獼猴的感染情況,結果直接沉澱法的檢出率為30.65%,顯著高於直接塗片法的6.45%。
免疫學診斷
對阿米巴的培養主要有多菌培養、單菌培養以及純培養,在純培養基礎上還發展有克隆培養和純系培養。阿米巴純培養的成功,帶動了血清學診斷試驗的迅速發展,同時它也成為了該類試驗比較關鍵的一步。常見的免疫試驗有間接血凝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免疫電泳試驗、皮內試驗和乳膠試驗。雖然這些試驗都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其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還受到純培養的限制。檢測血清和唾液中Gal/Ga1NAc黏附凝集素抗原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協同凝集試驗(敏感性90%和特異性96%)和膠體金試驗(敏感性97.6%和特異性92.6%)簡便快捷,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高。檢測血清中的抗體也是一個較好的方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瓊脂擴散試驗、間接螢光抗體試驗等,都被廣泛用於該病的診斷。但測定血清中多克隆抗體的缺點是難以區分是新近感染還是既往感染,由於ELISA抗體滴度在機體患病後幾個月內即可轉陰,加上該方法簡便、快速、成本低廉,所以ELISA一直對該病的診斷具有較強套用價值。
PCR診斷
PCR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較快而且十分準確、敏感、安全、特異的診斷方法。該方法主要是通過擴增核酸片段對其進行鑑別診斷,也常用於鑑別與其形態結構相似的迪斯帕阿米巴(Entamoeba dispar)。試驗所擴增的片段主要涉及有:rDNA非編碼區的高度重複序列,染色體外的環狀rRNA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和表面抗原基因。這些片段的特異性較強,在合適的引物作用下(目前世界公認的具有良好特異性和敏感性的引物是根據阿米巴編碼29 ku/30 ku多半胱氨酸抗原基因設計的),從人和動物體得到的病料(主要是糞樣、膿汁、腸組織和分泌物),不需預處理即可直接用於PCR。已發現3對引物在擴增該模板鏈時無需處理樣品,用於PCR的病料應以新鮮為宜,因病料中的某些物質可能會降解DNA,影響其敏感性。雖然PCR診斷技術,因其費用很高,缺乏及時性,因而實用性不強。

治療

藥物治療

阿米巴原蟲病阿米巴原蟲病
治療阿米巴的藥物較多,自1912年Rogers首先選用依咪丁(Emetine)治療本病以來,相繼套用於臨床的抗阿米巴藥物有喹碘仿(Chiniofon)、卡巴砷(Carbarsone)、氯喹啉(Choroquine)、阿的平(Alebrine)、安痢平(Entobex)、巴龍黴素(Poromycine)等。20世紀80年代後,就開始使用塞克咪唑(Secnidazole)、美舒方(Mexaforme)、腸用慰歐方(Entero-Viofome)、滴比露(Tibeval)、大蒜(A11ium)、白頭翁、鴉膽子、甲硝唑(Metromidagloum)及其衍生物甲硝磺醯咪唑(Fasigyn)和甲硝乙醇咪唑(Flagenty)等藥物治療本病,美國還選用安特醯胺(Diloxanide furoat)治療各型阿米巴病。由於一些藥物毒副作用大,過敏反應強,易產生耐藥性,療程長,價格昂貴,因而沒能廣泛套用於臨床。甲硝唑療效好、毒副作用小,廉價安全,使用方便,且具抗厭氧菌作用,現已被作為治療人和動物阿米巴病的首選藥物。
治療原則
治療阿米巴痢疾有三個基本原則,其一是治癒腸內外的侵入性病變,其二是清除腸腔中的包囊和滋養體,其三是防止繼發感染。因此,臨床上多採用抗阿米巴藥物同抗生素聯合治療的方法。在對侵入性滋養體治療時,多選擇腸道易吸收的藥物;而在對帶包囊者治療時,則選擇腸壁不易吸收、毒副作用小的藥物。醫學上,也有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其治療,採用白頭翁加甲硝唑和慶大黴素的方法治癒多例阿米巴病人。對動物的治療也類似於醫學上的治療原則,有大量文獻報導採用該種方法治癒犬、牛、豬、獼猴、黑猩猩等動物的阿米巴痢疾。在治療阿米巴病時還應注意該病的復發,特別要重視復發性的誘因處理,應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激素等藥物,在給予適當抗阿米巴藥物時,可適量加用免疫增強劑,對體質較差的機體應注意補充營養,加強支持療法。

預防

阿米巴原蟲病阿米巴原蟲病
儘管藥物治療阿米巴原蟲病還是很有效,但要儘量減少該病的發生,卻是世界範圍記憶體在的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全民素質問題。利用阿米巴表面的GAL外源凝集素為基礎,研製了一種DNA疫苗,但該疫苗還做僅試用於小鼠,並沒能廣泛套用於臨床。人單克隆抗體Fab段的臨床治療和預防效果還需做進一步的研究。許多研究者們也正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試圖將重組抗原導入植物中表達,但到目前為止都沒能獲得較為理想的結果。因而,消滅阿米巴病的傳染源和切斷其傳播途徑仍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歸結起來有以下兩點:①消滅傳染源。應對人和動物中的帶囊者和發病者進行定期檢查和隔離,特別是飲食業的炊管人員和動物飼養員應更加重視;②切斷傳播途徑。保持環境和飲水衛生,防止鼠類、蠅類及蟑螂昆蟲攜帶包囊污染物,對糞便做無害化處理,加強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