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島[集合的島嶼群體]

群島[集合的島嶼群體]
群島[集合的島嶼群體]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群島,群集的島嶼類型。一般指集合的島嶼群體,是彼此距離很近的許多島嶼的合稱。 最早指多島海(分布著很多島嶼的海),如愛琴海中的島嶼。以後又包括了太平洋土阿莫土群島、巴拿馬灣中的珍珠島等。

類型

根據成因,可分為構造升降引起的構造群島,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群島,生物骨骼形成的生物礁群島,外動力條件下形成的堡壘群島四種。

群島也有大小之分,在許多在群島中往往也包含著許多小群島,如馬來群島就包括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東南群島、西南群島、馬魯古群島等。

根據島嶼的排列形狀,若排列成線形或弧形,習慣上又稱為“列島”,如我國的長山列島、澎湖列島等。

分布

世界上主要的群島有50多個,分布在四個大洋中。太平洋海域中群島最多,有19個;大西洋有17個,印度洋有9個,北冰洋海域中有5個。

最大群島

世界最大的群島是位於西太平洋海域的馬來群島,整個群島有大小島嶼約3萬個,分屬馬來西亞(1007)、印度尼西亞(17508)、汶萊(33)、新加坡(50)、菲律賓(7100個)、東帝汶(2)等國   。島上山嶺多,地形崎嶇;地殼不穩定,常有地震火山爆發。海峽較多、是東南亞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里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沙鄢群島。該群島還包括東馬來西亞、汶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群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沿赤道延伸45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里,總面積約240.7萬平方公里。西與亞洲大陸隔有有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北與台灣之間有巴士海峽,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海峽。除菲律賓北部以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從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區超過2000毫米。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颱風20餘次,常襲擊菲律賓。馬來群島的動植物群非常豐富且種類各異。農村和農業經濟占壓倒優勢,農村居民絕大多數為定居耕種者,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商品作物有橡膠、菸葉、糖等。森林資源重要,提供貴重木材、樹脂、藤條等。石油為主要礦產,錫產量占世界產量的10%。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製造業不發達,輕工業主要是紡織、造紙、玻璃、肥皂、捲菸等。

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 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

除馬來群島外世界上較大的群島有:位於北美洲北部的北冰洋海域的加拿大北極群島,面積130萬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部海域的日本列島,面積37.75萬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東北部的不列顛九島,面積32.5萬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菲律賓群島,面積29.97萬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西北部的西印度群島,面積24萬平方千米。

最小群島

最小群島是位於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北部的托克勞群島。它由3個珊瑚環礁組成,面積僅有12平方千米,可以稱得上是“袖珍群島”了。

中國群島

我國的主要群島有長山群島(又稱長山列島)、舟山群島、廟島群島、澎湖列島、洞頭群島以及南海海域中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其中舟山群島面積最大,由大小1390個島嶼組成。舟山群島附近,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

舟山群島是 中國第一大群島

舟山群島 舟山群島

位於中國海岸線的中段,南北海運與長江河運的“丁”字形交匯處,由大小1390個島嶼組成,面積1440平方公里。舟山市府設在舟山本島。舟山市轄定海、普陀二區和岱山、嵊泗二縣,人口約97萬。舟山古稱“海中洲”。公元738年始建縣制,1953年設地區行政公署,1987年撤地建市,是全國以群島設市的地級市之一(另一個是海南省的三沙市),屬浙江省管轄。舟山是我國海洋漁業和商品魚出口的重要基地。舟山漁場馳名中外,魚、蝦、蟹、貝、藻等資源約450餘種,主要經濟魚類有120多種,年漁獲量在50萬噸以上,約占浙江省的1/2,占全國的1/10。素有“中國漁都”、“東海魚倉”之稱。舟山風光優美,氣候宜人,山海景觀獨特。普陀山與嵊泗列島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海天佛國”,為觀世音菩薩道場,在國內眾多旅遊風景區中獨樹一幟。

中國四大群島

南海諸島是南海中中國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它們分布的範圍很廣。南北綿延1800公里,東西分布約900多公里。共有島、礁、沙、灘200多個。諸島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岩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

東沙群島

南海諸島地圖 南海諸島地圖

位於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正南約160海里處。由東沙島、東沙礁及南衛灘、北衛灘組成,是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北、離大陸最近、島礁最少的一群。東沙島是群島中唯一的島嶼。東沙礁呈圓形,直徑40 多千米。淺湖內礁墩產海龜、玳瑁、硨磲、馬蹄螺、海參等。南衛灘面積較小,水深58米;北衛灘面積為南衛灘兩倍,水深64米。群島附近是良好的熱帶漁場。

東沙群島是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北的島群,在廣東省汕頭港區正南方160海里的海面上。這裡水產資源豐富,有產量和質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海人草,又是台灣海峽、呂宋海峽等多條航線的必經之地,因而地理位置和軍事意義十分重要。

西沙群島

是我國南海諸島中,四大群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之一,屬海南省,在海南島東南約330公里。主要島嶼有永興島、珊瑚島、中建島等,以永興島為最大,多為橢圓形珊瑚島、礁,熱帶資源豐富,盛產魚類、鳥類、海參、海龜等。漁汛期間,海南、湛江一帶漁民多來此捕魚。南海諸島的面積雖小,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處於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中沙群島

位於西沙群島東南約100公里,除黃岩島外,由一群大部分尚未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灘組成。黃岩島是中沙群島東部邊緣島嶼,離其它島礁約300公里。

南沙群島

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鄭和群礁、萬安灘等。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最南點。  

海洋學相關知識(七)

赤道輻合帶
礁坪
赤道流
資源增殖
貧營養水
質量轉移
質量收支
質量平衡
貝類學
礁前
調查船
規則波
生物粘著
西邊界流
西加毒魚類
褐粘土
裙板
磁蟹幼體
裂流水道
裂流
磁條帶
表觀耗氧量
磁場平靜帶
表層水
表層取樣器
補充群體
補充型捕撈過度
碳酸鹽極限深度
碳酸鹽旋迴
蝌蚪幼體
生物碎屑
疣足幼體
碳同化作用
藻類化學
藻礁
藻株
蘊藏量
蒸汽槍
生物相
營養缺陷生物
界面通量
界面交換過程
電磁海流計
苔蘚蟲幼體
碎波
船行波
船用分光光度計
電磁振盪震源
生物界面
航空遙感觀測
自返式沉積物取芯器
自生沉積 
生物清除
自體抑制物質
腺介幼體
腐生浮游生物
矽質軟泥
硅藻軟泥
能流
育幼場
甲板裝置
聚爆式震源
破壞機率
耐冷細菌
翼足類軟泥
羽角
羽腕幼體
羽狀移動
破壞性板塊邊界
生物沉積
石面生物
石蛤毒素
石內生物
短輕涌
羅蒙諾索夫海流
短狂涌
短峰波
缺氧海盆
缺氧水
缺氧事件
絕對鹽度
短中涌
細菌膜
細菌黏膜
細結構
瞬間死亡率
瞬變示蹤劑
真光層
直立式防波堤
系泊設施
系泊力
糠蝦期幼體
粘性卵
生長效率
鹽躍層
鹽誤
箱式取樣器
管狀構件
管棲動物
管柱
等鹽線
鹽舌
等深流沉積
等深流
等效風時
等效風區
突堤
穴居生物
穩定同位素期
穩定同位素地層學
稚期
稀釋旋迴
稀有種
移動式平台
種群過密
生長型捕撈過度
生物測試
生物污著
離散邊界
生物輸入
鹽度校正
神經毒素
示蹤劑
礁頂
生物轉移
脫鎂葉綠素
箱式模型
群樁
疲勞斷裂
被動大陸邊緣
鹽侵
補償深度
腐殖化
碰撞帶
貝尼奧夫帶
鹽度計
耳狀幼體
礁灘
破裂帶
群聚
碎冰
藻類學
群體生態學
種群生態學
網采浮游生物
甲殼動物學
縱盪
船塢
鹼度
赤道潛流
鹽生生物
裂谷系
肥力
群落生態學
粉砂
電火花震源
落潮
羅斯貝波
終生浮游生物
縱搖
碎波帶
生物量
西風漂流
表層流
補償流
蜃景
蟲黃藻
營養級
生物降解
菌株
船閘
航道
自養生物
群落
蓋奧特
生物海洋學
索餌洄游
粘土
鹽指
種群動態
生物測定
離子交換膜
禁漁期
磷循環
疏浚工程
碳循環
碟狀幼體
電滲析
硫循環
營養
群島
硼酸
碼頭
鹽沼
鹽度
紅樹林海岸
等溫線
種群
碳酸
生物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