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嚴寺

福嚴寺

福嚴寺是六朝陳代光大元年(567)由高僧慧思和尚創建。當時名叫般若禪寺,又名般若寺。唐朝先天三年,懷讓禪師來到南嶽衡山,駐錫於此。今天福嚴寺的山門上有“天下法院[1] ”的橫額,兩邊有“六朝古剎”、“七祖道場”的豎聯,即是指這一段歷史。宋朝時,改名為福嚴寺,一直沿用至今。當時,寺中有位名叫福嚴的僧人增修寺院,並栽柏樹10株,福嚴寺因此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福嚴寺福嚴寺

福嚴寺位於擲缽峰東麓,是佛教十大叢林之一。它在中國佛教史上頗有名氣,是禪宗的南宗著名的傳法勝地,現在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南嶽志》記載:福嚴寺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是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禪師在陳光大元年(公元五六七年)創建的,為南嶽最古的名剎之一。唐太宗曾賜御書梵經五十卷給該寺收藏。唐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懷讓禪師到南嶽後,將般若寺闢為禪宗道場,通過他的弟子道一禪師傳法,南宗的“頓悟”佛法弘傳天下,天下佛子以該寺為傳法的佛院,可見它在南宗中的顯赫地位。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九七六年至九八四年),任該寺住持,他率領僧徒,在寺院周圍廣種松杉,重修擴建寺宇,將般若寺改名為“福嚴寺”。佛教禪宗七祖懷讓法師在此大闡宗風,宣揚“頓悟法門”,所以又稱“天下法院”。現在的福嚴寺保持了清代的規模。1983年,該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福嚴寺不但寺古、佛古、樹古,而且歷史上出現了如楚圓、保宗、慈感、文演等一代宗師。福嚴寺現與南台、祝聖、上封三寺並稱“南嶽四大名藍”。

歷史沿革

福嚴寺福嚴寺

福嚴寺始建於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初名般若寺,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改稱福嚴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

福嚴寺為慧思所創建。慧思(515—577),俗姓李,豫州武津(今河南省上蔡縣)人,於陳光大二年率弟子四十餘人到南嶽山,得到陳宣帝的支持,創建般若寺(即今福嚴寺)。陳太建九年(577)卒,世稱“南嶽大師”,後被天台宗尊為該宗第三祖。隋唐以前,般若寺是以弘揚般若和法華思想為中心的道場。唐以後,般若寺成為禪宗的著名道場。禪宗傳至五祖弘忍,下分南北兩派,而南派始祖(即六祖)慧能門下又分兩系,一為青原行思,一為南嶽懷讓,般若寺就是懷讓居住三十餘年,大闡宗風的道場。

懷讓(677—744),金州安康(今陝西省漢陰縣)人,出家後,到曹溪從慧能學禪,得法後住南嶽般若寺,入室弟子六人,其中以道一為最傑出。

懷讓一系的禪法,至唐末,發展成為溈仰、臨濟二宗,禪宗五家,懷讓一系有其二。宋以後,臨濟又分出黃龍、楊岐兩個支派,俗稱禪宗五家七宗,而懷讓一系則有其四。所以後人稱懷讓住過的般若寺(福嚴寺)為“天下法院。”

懷讓以後,與般若寺有關係的著名禪僧,唐有審承、良雅;宋有楚圓、保宗、慈感、文演;明有弘儲,清有淡雲、玄妙、海岸等人,他們都是一代宗師。

福嚴寺,基本上保持了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規模。寺內建築有:山門、岳神殿、大雄寶殿、方丈室、法堂、藏經樓、祖堂、禪堂、華嚴閣等。

寺院周圍還有許多名勝古蹟,如慧思第一坐習禪處、三生塔(傳為慧思三生靈骨安葬處)、磨鏡台(即懷讓磨磚作鏡啟示道一處,石上刻有“祖源”二字)、拜經台、羅漢洞和虎跑泉等。

文革期間,寺內所有文物蕩然無存。1983年,該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1984年5月間胡耀邦總書記視察時批評說:“菩薩毀了,經書燒了,和尚下放了,開放,旅遊,遊客看什麼?湖南這一點搞得太厲害了。”此後落實宗教政策,福嚴寺由南嶽佛教協會管理,經過全面整修,重塑佛像,1986年寺院舉行開光大法會。福嚴寺又恢復了生氣,與南台、祝聖、上封3寺並列為“南嶽四大名藍”,恢復了昔日梵唄莊嚴、碧樹凌空、紅牆繞寺的壯麗輝煌。

交通

福嚴寺在擲缽峰下,距半山亭五里許,繞過磨鏡台,沿公路而下便是。

地理位置

福嚴寺,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坐落在南嶽衡山擲缽峰下,距磨鏡台250m。

寺院設計

福嚴寺 福嚴寺

福嚴寺立於茂林修竹掩映之中,古藤老樹縱橫其間,參天翠黛的樹林和肅穆端莊的寺宇相映成趣,使廟宇顯得分外古雅,山門有“天下法院”的橫額,兩邊有“六朝古剎”、“七祖道場”的豎聯。寺內有岳神殿、方丈室、祖堂、蓮池堂、右禪堂、左齋堂、雲水堂、藏經閣、法堂等古香古色的殿堂,結成一個寺宇整體。
寺在山坡中,前後均有高大石岩,左山一石刻有唐宰相李泌所書“極高明”三個大字,故名極高明台。另外一石名“慧思一生岩”,在大岩石一側,有三生塔,系福嚴寺開山僧慧思和尚藏骨處,相傳慧思和尚三生的屍體都藏其中,因以為名。

寺院依山而建,占地約四畝。整個建築是磚木結構。院堂依次為山門、知客廳、岳神殿、大雄寶殿、祖堂。第一進是山門。紅牆繞寺,山門東北向。門上刻:“天下法院”,兩旁有聯:“六朝古剎;七祖道場。”第二進是知客廳,大門正東向。廊柱上刻著楹聯:“福嚴為南山第一古剎;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門。”對聯闡明了該寺的歷史和地位。第三進為岳神像,殿中有岳神塑像一尊。據《南嶽志》記載:“陳後主因崇祀岳神像。銅鑄萬三千斤,合立佛三座,共歷千秋。”宋朝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在《南行錄》中說:“有岳神銅像一尊”。這裡的寺院一反常規,沒有四天王神像,卻有岳神神像。據《南嶽志》記述,傳說當時慧思禪師和岳神下棋勝了岳神後,獲得這塊香火寶地。他為感謝岳神送地之恩,於是在寺里專門建造一個殿堂,作為岳神遊憩下榻的地方,享受人間香火。故而有岳神像。第四進是大雄寶殿。佛堂原來供奉著陳後主時鑄造的銅質坐佛三尊,已不存。現在蓮花台上的佛像是一九八四年重新塑造的。沿大雄寶殿後的兩側石級而上,便是第五進。殿堂三間,為祖堂、方丈、說法堂。說法堂上懸掛著一塊金匾,上書“五葉流芳”四字。據《傳燈錄》記述:自禪宗六祖慧能的“頓悟法門”異峰突起,開創了南宗之後,又經七祖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大力弘揚,南宗風靡一時,從五代至晚唐繁衍特盛。南嶽懷讓一系,經道一形成溈仰宗和臨濟宗;青原一系自南嶽石頭希遷開始,又形成了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這樣南禪兩系共五宗。佛教史上稱為“一花五葉”。而“五葉”都源出於南嶽,法徒遍及天下。其中以臨濟、曹洞宗最盛。素有“臨濟臨天下,曹洞曹半天”的美稱。而臨濟、曹洞兩宗。都發脈於南嶽,南嶽是“濟洞洞源”的聖地。所以禪宗七祖懷讓的道場,便有“五葉流芳”的讚譽了。

寺院的兩側是禪房。齋堂、香積廚。長廊把整個寺院連通,高低錯落,渾然一體。在寺院右邊側門外面,有一株古銀杏,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歷史。相傳它曾受戒于慧思和尚,皈依了佛門,山門內的三株年逾千年的古銀杏,因為觸犯了佛門清規,被逐出寺外。

福嚴寺不但寺古、佛古、樹古,而且歷史上名僧輩出。可惜在十年浩劫開始,這一六朝古剎便遭到嚴重破壞。一九八六年農曆六月十九日,福嚴寺又為新塑的佛像、觀音、岳神、羅漢舉行了盛大的開光法全。海內外佛徒、居士及觀光者達數百人。

景點介紹

福嚴寺福嚴寺

在慧思創建般若寺之前;南嶽是道家的天下,山上山下星羅棋布著道教宮觀。慧思(515—577年),俗姓李,汝陽郡武津縣(河南上蔡縣)人。15歲信仰佛教出家,20歲受具足戒。外出參訪,投高僧慧文禪師,從受禪法。他嚴守戒律,每日讀誦《法華經》,常於林野間經行修禪,悟得法華三昧,聲譽遠播,隨從他習禪的徒眾不斷增加。他主要在電原一帶講學,授《大品般若經》,因屢遭擾亂毒害。於567年帶了信徒40多人南下到了湖南,進了南嶽。這時的南嶽歸岳神掌管。

岳神殿

傳說慧思得知岳神喜歡下棋,有“贏家所求,輸家必應”的習慣,就與岳神對奕,並連勝三局。岳神問他有何所求,慧思說:“求尊神賜一檀越之地,給小僧定禪”。岳神允許了。慧思就以錫杖擇地,杖落之處方圓百丈歸慧思使用。他把錫杖向空中一拋,錫杖就冉冉地飄到天柱峰南邊一塊蔥蘢掩映的林地墜落,這就是般若寺的寺址。岳神一怔:“你選的這塊地正是我看中的下榻之所”。慧思說:“尊神賜地,我定在禪場內設榻恭候,長年供奉,以謝恩賜”。就這樣,從般若寺創建起,就修建了岳神殿,一直沿習至今。傳說當年岳神常來此處與慧思對奕。

慧思在錫杖著落之地伐木取石,依山傍岩,建起了一座寺廟,由於慧思擅講《般若經》,便取名般若寺。慧思在這裡傳授禪法,弘揚般若,廣度眾生。般若寺在冊僧人500人,每餐有上千人吃飯,可見其興盛。因天台宗創始人智顗曾師他學禪,慧思被尊為天台宗三祖。

虎跑泉

在福嚴寺東邊,有一股清泉從方形石井裡湧出,這就是“虎跑泉”。泉旁有塊石碑,記載了這泉的來歷。慧思建般若寺後,見寺周圍沒有水源,就將寺僧領到山下的山坷里,舉起錫杖用力向沙地刺去,一會兒,一股泉水涌流而出,徒弟們把泉口擴大成井,這就是“卓錫泉”的來歷。有一天慧思和徒弟們來泉邊汲水時,見叢林中竄出一隻猛虎,從泉邊銜起慧思的錫杖走到般若寺後的岩石前,大哮三聲,泉水就從岩石里流了出來。慧思在泉井修一石井,命名為“虎跑泉”。這兩處奇異的泉水至今潺潺不斷。

銀杏樹

福嚴寺右側有一棵古銀杏樹,據《南嶽》載,這棵古樹是在慧思手裡受過戒的,樹下尚有一塊青石碑記載銀杏受戒年代,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現在這棵銀杏樹仍枝葉繁茂,樹圍有一.五丈,成為福嚴寺一景。福嚴寺東,還有著名的「磨鏡台」景觀,相傳這裡是懷讓磨鏡傳法之地。馬祖道禪在擲缽峰下築茅庵修持佛法,按傳統禪定方法修坐禪。

三生塔

福嚴寺前後,有許多高大石刻。石台名高明台。邊上岩石上還有一石刻,中間是「佛」字,兩側為「高無見頂相,明不借他光」。指佛教極高,佛光極明,佛是極高明的。還有「慧思禪師三生塔」,相傳慧思三生遺骨都藏在其中。據說慧思告訴弟子說,他的前一生、二生都在南嶽修持,現在是第三生了。第子們在禪林前一處岩隙中挖出一具老僧趺坐遺骨,遂名該處為「一生岩」;又在石壁下挖出法器和殿堂基石,遂名其為「二生藏」;而把慧思死後所建墓塔為「三生塔」。

相關評價

福嚴寺景色優美,上天獅子,主僧入光,一柱擎天,鏡台流月,丹鳳銜書,石竿垂釣,三僧共說,煙語飛花,金雞銜粟,石鼎焚香等景點昔日被譽為福嚴十景。 最佳旅遊時間:南嶽春天多雨,夏季不熱,冬季不冷,平均每年有198天被雲霧籠罩,而且山上山下溫差很大,山下暑熱,山巔卻高寒,所以歷來有“三層天”的說法:自山麓至玉板橋為一天,玉板橋至半山亭為一天,半山亭至祝融峰為一天,越往上溫度越低。

旅遊提示

門票:成人25元,學生、兒童、60歲以上老人15元
住宿:1.回雁賓館  衡陽市回雁賓館位於市區最為繁華的廣東路, 距衡陽火車站僅300米,離衡陽機場約三公里,交通便利,該賓館創建於1960年,是湖南省最早的定點涉外賓館之一,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集住,食,游,購,娛,形等各項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二星級旅遊賓館。 2.太平洋大酒店 太平洋大酒店是湘南地區規模最大,設施一流, 裝飾豪華,集飲宴,娛樂於一體的大型服務企業.“餐廳”,“卡拉OK廳”,“舞廳”備有包廂, 鋼琴伴奏,美國EV音響,燈光設備一流,令君留連往返:“娛樂世界”娛樂設施齊全,憑君興趣愛好,隨意選擇;出國名廚理廚,湘,粵,川菜齊備,令君一飽口福。
美食:衡陽飲食最具特色的當屬品嘗南嶽衡山的佛門素齋,其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工藝精湛,營養豐富。不過,衡陽民間農家的一些美食也不可錯過,荷葉包飯、油圈子等都在衡陽民間流行甚久。
購物:擋地特產:南嶽雲霧茶、南嶽竹雕、酥薄餅、圓黃蛋糕等。遊客可選擇購買。

當今住持

大岳法師大岳法師

福嚴寺現任方丈大岳法師,湖南人。1981年出家,師從明真大師,畢業於中國佛學院。兼任湖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嶽佛教協會副會長,南嶽區人大副主任。現任監院為界妙法師,湖南本地人氏,1995年出家,師從大岳法師。

詩詞欣賞

福嚴寺院落
祟德道中望福嚴寺》

作者:楊萬里

年代:宋朝\代

詩文:
一徑青松露,三門白水煙。
殿橫林外脊,塔漏隙中天。
地曠迎先見,村移眺更妍。
追程坐行役,不得泊春船。

世界寺廟

寺廟可以產生一個安定臉孔讓一個不滿的人口變得安定。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築、繪畫、書法、雕刻、音樂、舞蹈、文物、廟會、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