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氫氯吡格雷片

硫酸氫氯吡格雷片

硫酸氫氯吡格雷片,主要成分硫酸氫氯吡等,薄膜衣片,預防和治療因血小板高聚集狀態引起的心、腦及其它動脈的循環障礙疾病。

基本信息

藥品名稱

通用名:硫酸氫氯吡格雷

性狀

口服劑波立維為粉紅色,圓形,雙凸,刻痕薄膜包衣片,一面刻有75,另一面刻有1171。
口服劑泰嘉為白色或類白色圓形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白色或類白色。

規格

25mg×20片/瓶或者 75mg×7片/盒

適應症

氯吡格雷用於以下患者的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
心肌梗死患者(從幾天到小於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從7天到小於6個月)或確診外周動脈性疾病的患者。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徵(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後置入支架的患者,與阿司匹林合用 ;用於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徵患者,與阿司匹林聯合,可合併在溶栓治療中使用。

用法用量

成人和老年人 推薦劑量為每天75 mg,與或不與食物同服。
對於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脈綜合徵(不穩定性心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 :應以單次負荷量氯吡格雷300 mg開始,然後以75 mg,每日1次連續服藥(合用阿司匹林75-325 mg/日)。由於服用較高劑量的阿司匹林有較高的出血危險性,故推薦阿司匹林的劑量不應超過100 mg。最佳療程尚未正式確定。臨床試驗資料支持用藥12個月,用藥3個月後表現出最大效果。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應以負荷量氯吡格雷開始,然後以75 mg,每日1次,合用阿司匹林,可合用或不合用溶栓劑。對於年齡超過75歲的患者,不使用氯吡格雷負荷劑量。在症狀出現後應儘早開始聯合治療,並至少用藥4周。目前還沒有研究對聯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超過4周后的獲益進行證實(參見藥效學特性)。兒童和未成年人 :尚無在兒童中使用的經驗。

不良反應

臨床研究經驗 :已在42000多例患者中對氯吡格雷的安全性進行了評價,其中9000例患者治療不少於1年。在CAPRIE,CURE,CLARITY和COMMIT中觀察到的臨床相關不良反應將在以下進行討論。在CAPRIE研究中,與阿司匹林325 mg/日相比,氯吡格雷75 mg/日的耐受性較好。在該研究中,氯吡格雷的總體耐受性與阿司匹林相似,與年齡、性別及種族無關。
出血性疾患 :在CAPRIE研究,接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療的患者,出血事件的總體發生率均為9.3%。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所致嚴重出血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
1.4%、1.6%。接受氯吡格雷治療的病人,胃腸道出血的發生率為2.0%,其中0.7%需住院治療 ;接受阿司匹林治療的患者的相應比率分別為2.7%和1.1%。與阿司匹林相比,服用氯吡格雷的病人其他出血事件的發生率較高(7.3%比6.5%),但2個治療組的嚴重事件發生率相似(0.6%比0.4%)。2個治療組最常見不良事件為 :紫癜/挫傷/血腫和鼻出血。其他發生率較低的事件為血腫、血尿和眼部出血(主要是結膜出血)。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顱內出血的發生率分別為0.4%和0.5%。在CURE研究中,與安慰劑+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導致威脅生命或致死性出血的發生率無顯著性增加(事件發生率分別為:2.2%∶1.8%和0.2%∶0.2%),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導致嚴重、較小和其它出血的危險性顯著增高 :無生命危險的嚴重出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1.6%;安慰劑+阿司匹林 :1.0%) ;胃腸道、針刺部位和小量出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5.1%;安慰劑+阿司匹林 :2.4%)。2組顱內出血的發生率均為0.1%。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導致嚴重出血事件的發生率是劑量依賴性的(<100 mg :2.6% ;100-200 mg :3.5% ;>200 mg:4.9%),安慰劑+阿司匹林導致嚴重出血事件的發生率也是劑量依賴性的(<100 mg :2.0% ;100-200 mg :2.3% ;>200 mg :4.0%)。在試驗過程中出血(威脅生命、嚴重、較小、其它)危險性逐漸降低 :0-1個月(氯吡格雷 :599/6259,9.6% ;安慰劑 :413/6303,6.6%) ;1-3個月(氯吡格雷 :276/6123,4.5% ;安慰劑 :144/6168,2.3%) ;3-6個月(氯吡格雷 :228/6037,3.8% ;安慰劑 :99/6048,1.6%) ;6-9個月(氯吡格雷 :162/5005,3.2% ;安慰劑 :74/4972,1.5%) ;9-12個月(氯吡格雷 :73/3841,1.9% ;安慰劑 :40/3844,1.0%)。在外科手術前停藥5天以上的患者,冠狀動脈搭橋術後7天內發生嚴重出血的不多(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4.4% ;安慰劑+阿司匹林 :5.3%)。在搭橋術的5天內繼續接受治療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安慰劑+阿司匹林的事件發生率分別為9.6%、6.3%。在CLARITY中,與安慰劑+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導致總體出血風險提高,分別為17.4%和12.9%。在2組中大量出血的發生率是相似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1.3% ;安慰劑+阿司匹林 :1.1%)。在按基線特徵、纖溶劑類型或有無肝素治療劃分的各亞組中情況一致。致死性出血的發生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0.8%,安慰劑+阿司匹林 :0.6%)以及顱內出血的發生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0.5%,安慰劑+阿司匹林 :0.7%)均較低,在2組間較為接近。在COMMIT中,非顱內大出血和顱內出血的總體比率較低,在2組中較為相似(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0.6%,和安慰劑+阿司匹林 :0.5%)。
血液學異常 :在CAPRIE研究中,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的患者分別有4例(0.04%)、2例(0.02%)出現嚴重的中性白細胞減少症(中性白細胞<0.45 × 109/L)。9599例接受氯吡格雷治療的患者中有2例出現中性白細胞計數為零,而阿司匹林組的9586個病人中無人出現這種情況。氯吡格雷治療的患者有1例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導致嚴重血小板減少症(<80×109/L)的發生率分別為0.2%、0.1%。在CURE和CALRITY研究中,2組出現血小板減少症或中性白細胞減少症的病人數相似。從CAPRIE,CURE,CLARITY以及COMMIT的研究中歸納的發生率≥0.1%的不良反應,所有嚴重的及與該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在下面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分類列出。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定義為 :常見(>1/100,<1/10);不常見(>1/1000,<1/100);罕見(>1/10000,<1/1000)。在每個頻率分組中,不良反應影響按照其嚴重程度遞減排序。
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異常 :不常見頭痛、頭昏和感覺異常 ;罕見眩暈。
胃腸道系統異常 :常見腹瀉、腹痛和消化不良 ;不常見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嘔吐、噁心、便秘、胃腸脹氣。
血小板、出血和凝血異常 :不常見出血時間延長和血小板減少。
皮膚和附屬器異常 :不常見皮疹和瘙癢。
白細胞和RES(網狀內皮系統)異常 :不常見白細胞減少、嗜中性粒細胞減少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上市後經驗 :上市後經驗報告中 :出血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並且報告最多的是發生在治療開始的第1個月內。出血 :報導有些出血患者伴有致死性後果(特別是顱內、胃腸道和腹膜後出血) ;嚴重皮膚出血(紫癜)、肌肉-骨骼出血(關節積血、血腫)、眼睛出血(結膜、眼內、視網膜)、鼻出血、呼吸道出血(咯血、肺出血)、血尿和手術傷口出血均已有報導 ;已有患者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引起嚴重出血的報導(參見注意事項和禁忌)。除了臨床研究經驗外,已同時有以下不良反應被報導。依每一個系統器官類別(按MedDRA 分類)按發生率的順序排列。“非常罕見”指發生率<1/10000。在每個發生率分組中,不良反應按照其嚴重程度遞減進行排序。
血液和淋巴系統異常 :非常罕見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1/200000套用該藥患者,見注意事項),嚴重的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計數≤30×109/L),粒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症和貧血。
免疫系統異常 :非常罕見過敏反應,血清病。
精神異常 :非常罕見意識混亂、幻覺。
神經系統異常:非常罕見味覺紊亂。
血管異常 :非常罕見脈管炎、低血壓。
呼吸、胸、縱膈異常 :非常罕見支氣管痙攣、間質性肺炎。
胃腸道異常 :非常罕見胰腺炎,結腸炎(包括潰瘍性或淋巴細胞性結腸炎),口腔炎。
肝膽異常 :非常罕見急性肝衰竭,肝炎。
皮膚和皮下組織異常 :非常罕見血管(神經性)水腫、發泡性皮炎(多形性紅斑),紅斑疹,蕁麻疹,濕疹,扁平苔癬。
骨骼肌、結締組織和骨異常 :非常罕見關節疼痛、關節炎,肌痛。
腎和尿道異常 :非常罕見腎小球腎炎。
一般情況 :非常罕見發熱。
實驗室檢查 :非常罕見肝功能試驗異常,血肌酐水平增高。

禁忌症

對活性物質或本品任一成分過敏 ;嚴重的肝臟損害 ;活動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潰瘍或顱內出血患者 ;哺乳婦女(參見妊娠和哺乳)禁用。

注意事項

由於出血和血液學不良反應的危險性,在治療過程中一旦出現出血的臨床症狀,就應立即考慮進行血細胞計數和/或其它適當的檢查。與其它抗血小板藥物一樣,因創傷、外科手術或其它病理狀態使出血危險性增加的病人和接受阿司匹林、非甾體抗炎藥、肝素、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P IIb/IIIa)拮抗劑或溶栓藥物治療病人應慎用氯吡格雷,病人應密切隨訪,注意出血包括隱性出血的任何體徵,特別是在治療的最初幾周和或心臟介入治療、外科手術之後。因可能使出血加重,不推薦氯吡格雷與華法林合用(參見【藥物相互作用】)。
在需要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如抗血小板治療並非必須,則應在術前停用氯吡格雷7天以上。氯吡格雷延長出血時間,患有出血性疾病(特別是胃腸、眼內疾病)的患者慎用。
應告訴患者,當他們服用氯吡格雷(單用或與阿司匹林合用)時止血時間可能比往常長,同時病人應向醫生報告異常出血情況(部位和出血時間)。在安排任何手術前和服用任何新藥前,病人應告知醫生,他們正在服用氯吡格雷。套用氯吡格雷後極少出現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有時在用藥後短時間內出現。其特徵為血小板減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伴有神經學表現、腎功能損害或發熱。TTP可能威脅病人的生命,需要立即採取血漿置換等緊急治療。遺傳藥理學 :根據文獻數據,存在遺傳性CYP 2C19功能降低的患者與CYP 2C19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對氯吡格雷活性代謝物的全身暴露較低,抗血小板作用降低,並且在心肌梗塞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較高。
對於近期有短暫性缺血事件發作或卒中的患者,再次發生缺血性事件的風險較高,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合用藥已被證實增加出血風險。因此,超出己被證實有益的臨床情形之外的聯合治療應謹慎套用。腎功能損害患者套用氯吡格雷的經驗有限,所以這些患者應慎用氯吡格雷。對於可能有出血傾向的中度肝臟疾病患者,由於對這類病人使用氯吡格雷的經驗有限,因此應慎用氯吡格雷。患有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半乳糖不耐症,Lapp乳糖酶缺乏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的患者不應使用此藥。服用氯吡格雷後,未見對駕駛或心理學檢測機械操作產生影響。

孕婦用藥

懷孕期 :因尚無臨床上提供的有關用於妊娠期服用氯吡格雷的臨床資料,謹慎起見,應避免給懷孕期婦女使用波立維。動物實驗無直接或間接的證據表明本藥對懷孕,胚胎/胎兒的發育,分娩或出生後成長存在有害作用。哺乳期 :對大鼠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和/或其代謝物從乳汁中排出,但不清楚本藥是否從人的乳汁中排出。

兒童用藥

尚無在兒童中使用的經驗。

老年用藥

參見【用法用量】。

相互作用

華法林 :因能增加出血強度,不提倡本藥與華法林合用(見注意事項)。
糖蛋白IIb/IIIa拮抗劑 :在創傷、外科手術或其它有出血傾向並使用糖蛋白IIb/IIIa拮抗劑的病人,慎用本藥(見注意事項)。
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
乙醯水楊酸(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改變氯吡格雷對由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但氯吡格雷增強阿司匹林對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然而,合用阿司匹林500 mg,1天服用2次,使用1天,並不顯著增長氯吡格雷引起的出血時間延長。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之間可能存在藥效學相互作用,使出血危險性增加,所以,兩藥合用時應注意觀察(見注意事項)。然而,已有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聯用1年以上者(見藥理特性)。
肝素:在健康志願者進行的研究顯示,氯吡格雷不改變肝素對凝血的作用,不必改變肝素的劑量。合用肝素不影響氯吡格雷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氯吡格雷與肝素之間可能存在藥效學相互作用,使出血危險性增加,所以,兩藥合用時應注意觀察(見注意事項)。
溶栓藥物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對氯吡格雷與纖維蛋白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的溶栓劑和肝素聯合用藥的安全性進行了評價,臨床出血的發生率與rt-PA溶栓劑、肝素和阿司匹林聯合用藥者相似(見【不良反應】)。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在健康志願者進行的臨床試驗中,氯吡格雷與萘普生合用使胃腸道隱性出血增加。由於缺少氯吡格雷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藥相互作用的研究,所以,是否同所有非甾體抗炎藥合用均會增加胃腸道出血的危險性事件尚不清楚。因此,非甾體抗炎藥包括Cox-2抑制劑和氯吡格雷合用時應小心(見注意事項)。
其它聯合治療 :由於氯吡格雷部分地由CYP 2C19代謝為活性代謝物,使用抑制此酶活性的藥物將導致氯吡格雷活性代謝物水平的降低並降低臨床有效性。不推薦與抑制CYP 2C19的藥物(如奧美拉唑)聯用。
通過其它大量的臨床研究,對氯吡格雷與其它合用藥物的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相互作用進行研究。氯吡格雷與阿替洛爾、硝苯地平單藥或同時合用時,未出現有臨床意義的藥效學相互作用。此外,氯吡格雷與苯巴比妥、西咪替丁、雌二醇合用對氯吡格雷的藥效學活性無顯著影響。
氯吡格雷不改變地高辛或茶鹼的藥代動力學。
制酸劑不改變氯吡格雷的吸收程度。
用人肝微粒體進行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羧酸代謝物可抑制細胞色素P450(2C9)的活性,這可能導致諸如苯妥英、甲苯磺丁脲、非甾體抗炎藥等通過細胞色素P450(2C9)代謝的藥物的血漿藥物濃度增加。CAPRIE研究資料表明,苯妥英、甲苯磺丁脲可安全地與氯吡格雷合用。
除上述明確的藥物相互作用信息外,對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疾病患者常用藥物與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進行了研究。然而,在臨床試驗中,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同時接受多種伴隨藥物,包括利尿藥、β阻滯劑、ACEI、鈣拮抗劑、降脂藥、冠狀血管擴張劑、抗糖尿病藥物(包括胰島素)、抗癲癇藥、激素替代治療和GP IIb/IIIa受體拮抗劑,未發現有臨床意義的不良相互作用。

藥物過量

氯吡格雷的過量使用可能會引起出血時間的延長以及出血併發症。如果發現出血應該進行適當的處理。
尚未發現針對氯吡格雷藥理活性的解毒劑。如果需要迅速糾正延長的出血時間,輸注血小板可逆轉氯吡格雷的作用。

藥理毒理

藥效學特性
氯吡格雷是一種血小板聚集抑制劑,選擇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與它的血小板受體的結合及繼發的ADP介導的糖蛋白GPIIb/IIIa複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須經生物轉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還能阻斷其它激動劑通過釋放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對血小板ADP受體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暴露於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整個生命周期都受到影響,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復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一致。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重複給藥,從第1天開始明顯抑制 ADP 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逐步增強並在3-7天達到穩態。在穩態時,每天服用氯吡格雷75 mg的平均抑制水平為40-60%,一般在中止治療後5天內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時間逐漸回到基線水平。

動力學

多次口服氯吡格雷75 mg以後,氯吡格雷吸收迅速。母體化合物的血漿濃度很低,一般在用藥2小時後低於定量限(0.00025 mg/L)。根據尿液中氯吡格雷代謝物排泄量計算,至少有50%藥物被吸收。

氯吡格雷廣泛地在肝臟代謝。主要代謝產物是羧酸鹽衍生物,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占血漿中藥物相關化合物的85%。多次口服氯吡格雷75 mg以後,該代謝物的血藥濃度約在服藥後1小時達峰(約為3 mg/L)。
氯吡格雷是一種前體藥。氯吡格雷經氧化生成2-氧基-氯吡格雷,繼之水解形成活性代謝物(一種硫醇衍生物)。氧化作用主要由細胞色素P450同功酶2B6和3A4調節,1A1、1A2和2C19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體外已經分離出這種活性硫醇代謝物,它可迅速、不可逆地與血小板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在血漿中未檢測到此種代謝物。
在50-150 mg的劑量範圍內,氯吡格雷的主要循環代謝物的藥代動力學為線性(血漿濃度與劑量成正比)。
體外試驗顯示,氯吡格雷及其主要循環代謝物與人血漿蛋白呈可逆性結合(分別為98%和94%),在很廣的濃度範圍內為非飽和狀態。
人體口服C標記的氯吡格雷以後,在5天內約50%由尿液排出,約46%由糞便排出。一次和重複給藥後,血漿中主要循環代謝產物的消除半衰期為8小時。
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重複給藥後,嚴重腎損害病人(肌酐清除率5-15 mL/min)的主要循環代謝物的血漿濃度低於中度腎損害的病人(肌酐清除率30-60 mL/min)和健康受試者。與健康受試者相比,儘管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較低(25%),但出血時間的延長與每天服用氯吡格雷75 mg的健康志願者相同。而且,所有病人的臨床耐受性良好。
健康志願者及患有肝硬化(Child-Pugh class A或B)病人單劑量、多劑量服用氯吡格雷,對氯吡格雷藥效學及藥代動力學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連續給藥10天,安全、耐受性好。肝硬化病人單次服藥及穩態氯吡格雷血藥濃度峰值高於健康志願者幾倍。然而,肝硬化組和健康志願者組間血中主要循環代謝物濃度、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和出血時間的影響均相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